梅胚中天然红色色素之萃取开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0043发布日期:2024-03-05 15:3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梅胚中天然红色色素之萃取开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系一种关于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光谱学与分析化学领域【技术背景】:本发明系一种关于再透过间歇干燥梅胚时所产生的天然且具有诱人的红色外观,目前经分析之后,鉴定可能是由梅胚中含量最多的表儿茶素(epicatechin)所聚合形成的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为研究干燥处理和蓝光、近红外光、红光、紫外光、绿光、远红外光对于梅中红色显色的影响,采用配备波长为400-500nm的蓝光光源组件搭配光催化封闭式干燥机对梅胚进行干燥,来模拟传统的日晒方式。在干燥3天后,光催化封闭式烘干梅达到平衡状态,梅胚开始逐渐形成天然红色状态,使用具l*、a*、b*色彩空间系统的色差仪进行测量。发现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梅胚的正a*值也会增加,经由丙酮∶二氯甲烷(2∶3 v/v)萃取可将红色天然色素进行分离,再采用hplc-dad进行分析、化合物吸收光谱测定及lc-esi/ms层析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鉴定出晒干梅胚中的主要形成的天然红色色素可能是因为不饱和二聚和三聚原花青素中的共轭双键改变所产生,干燥处理过程中的水分迁移可能将表儿茶素水平集中在间歇干燥的梅子表面以获取蓝光,通过触发酵素反应和非酵素反应,促进低聚原花青素的合成,未来可应用在食品着色,或其他人工天然色素应用。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梅胚在蓝光照射的三天内,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晒干的梅胚的正a*值也会增加。用光催化封闭式干燥机进行加温处理的梅胚经丙酮:二氯甲烷萃取得到红色分层。光催化封闭型干燥梅胚中的红色化合物之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值得特别关注。透过光源强度及干燥条件,可以使梅胚中天然红色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含量增加,利用蓝光波长和干燥处理过程使梅胚中水分移动到表面,让表儿茶素浓缩后接触蓝光产生自由基,发生酵素及非酵素反应,使原花青素寡聚合体发生结构改变形成红色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所得结果可为今后人工色素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技术特征:

1.一种特定波长之蓝色(400~500nm)光源照射梅胚72小时,维持45℃所产生红色化合物之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的化学合成技术,可快速形成天然红色人工色素,透过蓝光及温度和仪器分析条件下,持续72小时之后使梅胚产生鲜艳红色,使用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分析和光电二极管数组检测器分析红色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化合物吸收光谱及电洒游离液相层析质谱仪分析鉴定红色化合物之脱氢表儿茶素(dehydrotricatechin)化学结构,并加以纯化分离收集,应用于天然人工色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梅胚中天然红色色素之萃取开发,将梅胚经过3天日晒,会产生消费者喜欢的鲜艳红色,利用二氯甲烷处理丙酮萃取液(2∶3 v/v),可取得红色色素萃取物,经高效液相层析仪(HPLC‑DAD)分析,于20.83分钟有一个波峰,显示光谱高峰于425nm左右,经高效液相层析质谱仪构造鉴定分析,发现表儿茶素聚合物脱氢表儿茶素,分子内有二个双键,是典型吸收光谱红色色素化合物的特性构造。以梅子大量存在的表儿茶素建立模式,发现在蓝光照射下,可以合成脱氢表儿茶素,据此建立茶黄素外标之高效液相层析仪定量方法,探讨不同光源,如紫外光(UVA、UVB及UVC)、可视光(红光、蓝光、绿光)及全光谱太阳光源技术对红色色素聚合物合成之影响,发现太阳在全光谱中,蓝光促进合成活性最强,此结果,可为未来设计天然色素应用之重要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合旺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