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2481220发布日期:2022-12-09 22:4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碳点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碳纳米材料,粒径小于10nm,自2004年被意外发现(x.y.xu,r.ray,y.l.gu,et al.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and purification of fluorescent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fragments,j.am.chem.soc.,2004,126,12736-12737)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碳点不仅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稳定的荧光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并且在化学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药物传递和光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目前,碳点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通常是将大分子碳材料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等方法破碎成小分子的碳点,主要包括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电化学氧化法等。自下而上法,是以小分子的含碳材料为前驱体,通过不同的手段合成碳点,包括高温热解法、水热法、微波法、超声波法等。
4.目前,绝大多数碳点基荧光探针是基于单波长荧光强度的变化,很容易受到许多不可避免因素(如光源强度波动、仪器灵敏度、探针分布不均匀)的影响而使检测精度降低。碳点基比率荧光探针是通过测量探针材料两个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强度,以其比值作为信号参量来测定目标物,从而可以对环境干扰进行自校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因此,构建碳点基比率荧光探针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原料简单、制备条件要求低,制得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毒性小、荧光量子产率高、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好,可将其作为比率荧光和比率吸收双信号纳米探针用于水溶液中检测hg
2+
,并将其作为比率荧光纳米探针用于活细胞中和斑马鱼中检测hg
2+
,以及制成试纸用于hg
2+
检测。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按质量比1:2.5~10:1400~1600将中性红和柠檬酸加入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9.(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
10.(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离心、过滤除去不溶物,透析后,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11.(4)将步骤(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后得到目标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
12.所述步骤(1)中中性红、柠檬酸和二次水的质量比为1:3~8:1450~1550。
13.所述步骤(2)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00℃,优选180℃,时间为2~4h,优选3h。
14.所述步骤(3)中的透析是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2~20h。
15.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可作为比率荧光探针用于水溶液中、活细胞中和斑马鱼中检测hg
2+
,以及制成试纸用于hg
2+
检测。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以来源广泛的中性红和柠檬酸为反应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制备方法绿色环保、便捷、操作简便,无需额外的修饰和钝化。
18.(2)本发明所制得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可作为比率探针用于荧光法和紫外法光学双模式检测水溶液中的hg
2+
,消除了由外界不稳定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其检测精确度大大提高。
19.(3)本发明所制得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染色的纸基传感器,可用于现场实时地半定量分析hg
2+

20.(4)本发明所制得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因其稳定性高、毒副作用小、水溶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在生物传感、体内成像和体外成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透射电镜图和尺寸分布图
22.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红外光谱图
23.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24.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25.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26.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随hg
2+
浓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27.图7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随hg
2+
浓度变化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28.图8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标记的hela细胞的激光共聚焦图
29.图9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标记的斑马鱼的激光共聚焦图
30.图10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浸染的滤纸纸基传感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32.实施例1
33.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
34.(1)将0.02g中性红和0.1g柠檬酸分散到3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35.(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80℃下水热反应3h;
36.(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再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37.(4)将(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
点。
38.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透射电镜图和尺寸分布图见图1。
39.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
40.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见图3。
4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见图4。
42.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图见图5,其中1~6分别是激发波长为340nm、350nm、360nm、370nm、380nm和390nm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图。
43.实施例2
44.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
45.(1)将0.02g中性红和0.1g柠檬酸分散到3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46.(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60℃下水热反应4h;
47.(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再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48.(4)将(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
49.实施例3
50.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
51.(1)将0.02g中性红和0.1g柠檬酸分散到3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52.(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70℃下水热反应4h;
53.(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再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54.(4)将(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
55.实施例4
56.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
57.(1)将0.02g中性红和0.15g柠檬酸分散到3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58.(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80℃下水热反应4h;
59.(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再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5h除去杂质,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60.(4)将(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
61.实施例5
62.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
63.(1)将0.02g中性红和0.15g柠檬酸分散到3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64.(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90℃下水热反应4h;
65.(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再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5h除去杂质,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66.(4)将(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
67.实施例6
68.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制备:
69.(1)将0.02g中性红和0.15g柠檬酸分散到3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70.(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3h;
71.(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再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5h除去杂质,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
72.(4)将(3)得到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
73.实施例7
74.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作为hg
2+
探针的灵敏度实验:
75.用ph=7.0的pbs缓冲液和hgcl2分别配制hg
2+
浓度为10μmol
·
l-1
、20μmol
·
l-1
、30μmol
·
l-1
、40μmol
·
l-1
、50μmol
·
l-1
、60μmol
·
l-1
、70μmol
·
l-1
、80μmol
·
l-1
、90μmol
·
l-1
、100μmol
·
l-1
、110μmol
·
l-1
、120μmol
·
l-1
、130μmol
·
l-1
、140μmol
·
l-1
和150μmol
·
l-1
的溶液,分别将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解到上述含不同浓度hg
2+
的溶液中,固定激发波长为360nm,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光谱检测,计算620nm处的强度与410nm处的强度比值(i
410
/i
620
),从而对hg
2+
进行检测。
76.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随hg
2+
浓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光谱图见图6,其中1~16分别是hg
2+
浓度为0μmol
·
l-1
、10μmol
·
l-1
、20μmol
·
l-1
、30μmol
·
l-1
、40μmol
·
l-1
、50μmol
·
l-1
、60μmol
·
l-1
、70μmol
·
l-1
、80μmol
·
l-1
、90μmol
·
l-1
、100μmol
·
l-1
、110μmol
·
l-1
、120μmol
·
l-1
、130μmol
·
l-1
、140μmol
·
l-1
和150μmol
·
l-1
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hg
2+
浓度的增加,在62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而在410nm处荧光强度逐渐增加。
77.实施例8
78.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对hg
2+
的紫外-可见滴定实验:
79.用ph=7.0的pbs缓冲液和hgcl2分别配制hg
2+
浓度为20μmol
·
l-1
、40μmol
·
l-1
、60μmol
·
l-1
、80μmol
·
l-1
、100μmol
·
l-1
、120μmol
·
l-1
和140μmol
·
l-1
的溶液,分别将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解到上述含不同浓度hg
2+
的溶液中,在20℃下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检测。
80.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随hg
2+
浓度变化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见图7,其中1~8分别是hg
2+
浓度为20μmol
·
l-1
、40μmol
·
l-1
、60μmol
·
l-1
、80μmol
·
l-1
、100μmol
·
l-1
、120μmol
·
l-1
和140μmol
·
l-1
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hg
2+
浓度的增加,在328nm处的吸收峰逐渐增加,而在528nm处的吸收峰逐渐降低。
81.实施例9
82.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在细胞成像半定量检测hg
2+
方面的应用实验:
83.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用于标记hela细胞,见图8。激发波长为405nm,发射波长设置为400nm~450nm(通道1)和580nm~760nm(通道2)。图8显示了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标记的细胞图,400nm~450nm处呈现蓝色荧光,580nm~760nm处呈现红色
荧光。保持所有上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在加入hg
2+
后,随着时间的增加(20分钟),400nm~450nm处的蓝色荧光逐渐增强,而580nm~760nm处的红色荧光明显变弱(如图8)。
84.实施例10
85.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在斑马鱼成像半定量检测hg
2+
方面的应用实验:
86.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用于标记斑马鱼,见图9。激发波长为405nm,发射波长设置为400nm~450nm(通道1)和580nm~760nm(通道2)。图9a显示了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标记的斑马鱼图,400nm~450nm处呈现蓝色荧光,580nm~760nm处呈现红色荧光。保持所有上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在加入hg
2+
后,400nm~450nm处的蓝色荧光逐渐增强,而580nm~760nm处的红色荧光明显变弱(如图9b)。
87.实施例11
88.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在hg
2+
纸基传感方面的应用实验:
89.实施例1制备的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用于纸基传感检测hg
2+
。将制备的碳点溶液充分浸透滤纸,干燥,压平,得到含有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试纸。将不同浓度(25μmol
·
l-1
、50μmol
·
l-1
、75μmol
·
l-1
、100μmol
·
l-1
、125μmol
·
l-1
)的hg
2+
溶液均匀喷洒在含有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试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并记录纸基条荧光颜色的改变。图10显示了在紫外灯下,含有氮掺杂双发射荧光碳点的试纸随着hg
2+
浓度的增加由粉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