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9955发布日期:2024-05-11 00:1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钻井液,尤其涉及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


背景技术:

1、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井漏是经常发生的一种井下复杂情况,尤其是在低压地层(地层压力系数小于1.0)钻进时,使用常规钻井液极易造成钻井液漏失。而微泡钻井液是一种具有防漏性能的钻井液体系,具有密度低、携岩能力强、现场操作简便,有利于保护油气层、钻井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微泡钻井液的防漏作用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1)密度低,井筒内液柱压力小;(2)微泡粒径主要分布在50~200μm,自身具有桥堵作用,能有效封堵微裂缝;(3)微泡钻井液具有触变性,在低剪切速率下具有高黏度。在这三方面共同作用下,微泡钻井液在钻井施工中表现出良好的防漏效果。

2、现有技术中的微泡钻井液具有密度低、储层伤害小、防塌封堵性强、可循环使用等优势;以及泡沫稳定、抗压缩能力强,抑制泥页岩水化分散效果好等特点。现有技术中的微泡钻井液使用黄原胶、纤维素改性物、水解聚丙烯腈盐等作为稳泡剂,在温度较低时(≤135℃)微泡稳定性较好,但在更高温度下(如150℃),稳泡剂性能明显降低,难以形成稳定的微泡,造成微泡钻井液抗温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本发明提供的微泡钻井液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微泡稳定性,保持良好的防漏性能。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包括:基浆和处理剂;

3、所述基浆以重量份计,包括:

4、3~5份的膨润土;

5、0.1~0.4份的纯碱;

6、100份的水;

7、所述处理剂以重量份计,包括:

8、0.3~1份的发泡剂;

9、0.05~0.5份的正电胶;

10、3~5份的降滤失剂;

11、0.2~1份的调节剂;

12、2~5份的封堵剂。

13、优选的,所述膨润土和发泡剂的质量比为(3~5):(0.3~1)。

14、优选的,所述发泡剂包括: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和椰油酸二乙醇酰胺。

15、优选的,所述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和椰油酸二乙醇酰胺的质量比为1:(0.3~3)。

16、优选的,所述正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17、将alcl3和mgcl2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氨水溶液控制ph值,进行静置、过滤、洗涤,再进行过滤,将得到的滤饼再进行静置,得到正电胶。

18、优选的,所述alcl3和mgcl2的摩尔比为(0.08~0.12):(0.08~0.12)。

19、优选的,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12%,所述ph值为9~10。

20、优选的,所述降滤失剂包括:羟丙基淀粉和羟丙基纤维素;

21、所述羟丙基淀粉和羟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0.2~5)。

22、优选的,所述调节剂为流型调节剂,选自聚乙二醇。

23、优选的,所述封堵剂包括:碳酸钙和海泡石绒;

24、所述碳酸钙和海泡石绒的质量比为1:(0.2~5)。

25、本发明提供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抗温可达150℃,密度0.85~1.0g/cm3可调,体系防漏性能、抑制性好,可用于高温低压易漏地层钻井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包括:基浆和处理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膨润土和发泡剂的质量比为(3~5):(0.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包括: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和椰油酸二乙醇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铵和椰油酸二乙醇酰胺的质量比为1:(0.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alcl3和mgcl2的摩尔比为(0.08~0.12):(0.08~0.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12%,所述ph值为9~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滤失剂包括:羟丙基淀粉和羟丙基纤维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为流型调节剂,选自聚乙二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剂包括:碳酸钙和海泡石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触变微泡钻井液,包括:基浆和处理剂;所述基浆以重量份计,包括:3~5份的膨润土;0.1~0.4份的纯碱;100份的水;所述处理剂以重量份计,包括:0.3~1份的发泡剂;0.05~0.5份的正电胶;3~5份的降滤失剂;0.2~1份的调节剂;2~5份的封堵剂。本发明提供的高触变微泡钻井液抗温可达150℃,密度0.85~1.0g/cm3可调,体系防漏性能、抑制性好,可用于高温低压易漏地层钻井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宇,王中华,刘晓燕,张麒麟,王慧,杨朝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