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载有多重防伪信息的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4992发布日期:2023-02-21 19:1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图像载有多重防伪信息的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及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图像载有多重防伪信息的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2.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止伪造、变造、克隆行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而采用了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
3.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包装印刷品的要求,包装印刷业近年来开始了大范围的技术革命,多种印刷设备的并用,多种印刷工艺的相互渗透,使印刷产品更加变幻莫测、丰富多彩。采用这些新技术印出的产品为试图做伪者设置了层层障碍和阻力。但是,随着整个印刷行业的技术发展与普及,盗版也随之变得简单,假冒伪劣物品图像也不断兴起,给消费者和商家都造成了一定的利益损失。
4.因此,各大厂商为了避免被轻易盗版,不断对印刷防伪技术改革创新。目前,印刷防伪技术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向实现:1是使用具备特殊性能的材料,例如感应变色、发光材料;2是使用特殊的印刷工艺,例如过油,烫印等;3是利用光学效应,用特殊的印刷工艺配合,例如镭射膜,或者半色调加网加密信息、光栅动态图像等,使用相匹配的光栅片,就能达到普通印刷不具备的防伪功能,等等。
5.但是,目前的印刷防伪工艺往往是以大幅增加印刷成本为代价,实现各种方式的防伪效果,并且生产工艺都比较复杂,不良率和生产效率也不如普通商品标签。另外,大多数图像经过拍照或扫描进行复制再印刷后,消费者便无法辨别真伪。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图像载有多重防伪信息的防伪标识,可实现防复制、防伪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印刷工艺成本。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图像载有多重防伪信息的防伪标识,包括图像层,所述图像层包括防伪信息部分及隐形防伪信息部分,上述两个部分的信息具有逻辑对应关系,所述图像层防伪信息部分采用c、m、y三色油墨印刷,图像层隐形防伪信息部分采用k油墨印刷。鉴别时,在可见光下,c、m、y三色油墨印刷的防伪信息可识读,隐形防伪信息不能呈现;在红外设备的红外光下,隐形防伪信息印刷部分才能呈现出k油墨印刷的可变信息,而cmy油墨印刷部分的防伪信息无法显现。
9.上述图像层的防伪图像,没有任何扫描设备可以将该图像重新转换成cmyk图像分离参数进行复制再印刷,在实现防复制、防伪功能的同时,采用传统cmyk印刷,不会增加印刷工艺成本。
10.所述图像层防伪信息部分采用c100、m100、y100的色值进行三色油墨印刷,图像层
隐形防伪信息部分采用k100的色值进行油墨印刷。由于可见光谱内,人眼观察这两种黑墨是无法区分的,但是在红外设备下,cmy油墨印刷部分无法显现,k油墨印制的可变信息显现。
11.所述图像层c、m、y三色油墨印刷部分含有可变信息,可变信息采用二维码或一维码形式。
12.所述图像层k油墨印刷部分含有可变信息,该可变信息采用验证码、图形、文字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所述防伪标识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塑膜层及可移除胶层,图像层、印刷层分别设置在塑膜层上部。
14.所述防伪标识的图文包括固定图文部分,固定图文部分印制在塑膜层上,形成印刷层。
15.所述印刷层的上面设置保护层,保护层为预涂膜或者光油,起到保护印刷层的作用。
16.所述塑膜层选用pet、pp、pe或者合成纸类中的一种。
17.所述的可移除胶层下方设置硅油纸层。
18.所述防伪标识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塑膜层、局部分离层、白墨层及可移除胶层,图像层、印刷层分别设置在塑膜层上部。防伪标识在从被贴物上剥离后,原局部分离层涂布的信息呈现镂空效果。局部分离层为使用离型材料印刷企业logo等图文版,或者涂布“void”等警示字样,干燥后为无色。这样,在移除标识时,使用离型剂涂布的信息就能够显现出来,表现为镂空效果的logo或者“void”等警示字样。
19.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图像采用传统cmyk油墨印刷方式印刷,避免增加印刷工艺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防伪图像的验证方法简单,方便使用;
21.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多重防伪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被人拍照或扫描复制,防伪力度较高。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4.图中:1、图像层;2、印刷层;3、塑膜层;4、局部分离层;5、白墨层;6、可移除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
27.如图1所示,一种图像载有多重防伪信息的防伪标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塑膜层 3、局部分离层4、白墨层5及可移除胶层6,图像层1、印刷层2分别设置在塑膜层3上部。
28.所述图像层1包括防伪信息部分及隐形防伪信息部分,上述两个部分的信息具有
逻辑对应关系,所述图像层1防伪信息部分采用c、m、y三色油墨印刷,图像层1隐形防伪信息部分采用k油墨印刷。
29.具体的,所述图像层1防伪信息部分采用c100、m100、y100的色值进行三色油墨印刷,图像层1隐形防伪信息部分采用k100的色值进行油墨印刷。c100、m100、y100三色油墨印刷可采用叠印黑,还可以使用c、m、y三色油墨调制混合成调制黑。
30.图像层1具体制作可采用两个形式,其一,在基材上分别使用c、m、y三色油墨和k 油墨进行印刷,形成c、m、y三色油墨印刷部分、k油墨印刷部分,在可见光下采集图像和可变数据信息,然后经过红外光区域,采集k油墨印刷的可变信息,通过数据对应形成逻辑对应关系,存入数据库。
31.其二,通过印前分色处理,在coreldraw软件中,将红外可见部分使用k油墨印刷,其余部分使用c、m、y油墨印刷,在分色时建立逻辑对应关系。
32.鉴别时:扫描逻辑对应分离图像,提示该图像具有逻辑对应分离效果,可使用红外光继续进行验证。
33.所述图像层c、m、y三色油墨印刷部分含有可变信息,可变信息采用二维码或一维码形式。
34.所述图像层k油墨印刷部分含有可变信息,该可变信息采用验证码、图形、文字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35.以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举例说明:
36.c、m、y三色油墨印刷图像层的整个二维码,k油墨印刷部分印刷的可变信息隐藏在二维码的定位块中,可设置在三个定位块中的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上。
37.以上二维码在使用时,在识别过程中,出现提示信息,验证红外显现信息(即k油墨印刷部分信息),使用红外光下识读隐藏信息,进而判断二维码是否为真的二维码。
38.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一个二维码既有防复制功能,又有自我验证功能。扫描二维码进入查询界面,输入红外光下识读隐藏信息进行验证,实现防伪查询、兑奖、积分等功能。
39.所述防伪标识的图文包括固定图文部分,固定图文部分印制在塑膜层3上,形成印刷层2。印刷层2的上面设置保护层,保护层为预涂膜或者光油,起到保护印刷层2的作用。
40.所述塑膜层3选用pet、pp、pe或者合成纸类中的一种,厚度为10μm-80μm。
41.局部分离层4及白墨层5为常规的局部离型结构。防伪标识在从被贴物上剥离后,局部分离层4涂布的信息呈现镂空效果。局部分离层4为使用离型材料印刷企业logo等图文版,或者涂布“void”等警示字样,干燥后为无色。这样,在移除标识时,使用离型剂涂布的信息就能够显现出来,表现为镂空效果的logo或者“void”等警示字样。
42.所述的可移除胶层6为贴到被贴物后移除不残留胶水,并且揭起时与被贴物的剥离力大于局部离型层4与塑膜层3之间的离型力。所述的可移除胶水为丙烯酸压敏胶。
43.所述的可移除胶层6下方设置硅油纸层。
44.本实用新型防伪标识的制备方法之一如下:
45.1)将防伪标识的图文分为可变二维码图文部分和固定图文部分,固定图文部分通过制版技术使用印刷设备印制到塑膜层3上,形成印刷层2,可变二维码图文部分使用 coreldraw软件,设定二维码色值为c100m100y100,隐形数字设定色值为k100,把隐形数字
放到二维码定位点中,实现遮挡的效果,通过数码印刷机将其印刷到塑膜层上形成逻辑对应分离图像层1。
46.2)在塑膜层3的另一面涂布局部离型层4;
47.3)在局部离型层4上涂布白墨层5;
48.4)在硅油纸上涂布可移除胶水后,与色层面复合;
49.5)印刷遮盖层和提示图文层,经模切,得防伪标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