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薄膜、制备方法、应用

文档序号:34966395发布日期:2023-08-01 11:0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薄膜、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涉及胭脂红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薄膜、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1、食材颜色是显示食材质量和新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新胭脂红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食物色素。但是长期接触食用新胭脂红,存在导致基因突变或者基因损伤,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新胭脂红的检测一直是食品检测中的重要一环。

2、现阶段针对新胭脂红的检测,主要依靠高效液相色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高效离子色谱法等昂贵的检测方法。因此当前急需一种廉价的针对新胭脂红进行检测的方法或者试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新胭脂红检测成本昂贵的问题,提供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薄膜、制备方法、应用。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将三聚氰胺和邻苯二胺混合溶解至溶剂中,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将滤液进行干燥得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4、本发明三聚氰胺和邻苯二胺的比例为1.5:1-1:1.5,溶剂为dmf,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20-180℃,反应时间为6-10h。

5、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采用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6、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用于检测新胭脂红。

7、本发明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加入至待测液体中,获取待测液体在401nm处的激发强度i401以及459nm处的激发强度i459,通过i401/i459测定新胭脂红浓度。

8、本发明所述待测液体中的溶剂为水。

9、一种薄膜的制备方法,将pva和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混合搅拌,涂覆至衬底上干燥剥离。

10、一种薄膜,由制备方法获得。

11、一种薄膜的应用,用于固态照明。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其与新胭脂红之间,内过滤效应为主导作用,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则为次要作用,该内过滤效应为主导的情况为本实施例首次发现,有别于其他双峰检测的情况。

14、此外,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和新胭脂红之间存在能量的竞争吸收,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射能量转移至新胭脂红,不仅导致氮掺杂石墨烯量子在522nm处的发射峰荧光淬灭,也导致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的两个激发峰位的信号强度差异降低。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廉价、针对新胭脂红检测下限低并能够定量检测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聚氰胺和邻苯二胺混合溶解至溶剂中,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将滤液进行干燥得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三聚氰胺和邻苯二胺的比例为1.5:1-1:1.5,溶剂为dmf,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20-180℃,反应时间为6-10h。

3.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新胭脂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加入至待测液体中,获取待测液体在401nm处的激发强度i401以及459nm处的激发强度i459,通过i401/i459测定新胭脂红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液体中的溶剂为水。

7.一种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pva和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混合搅拌,涂覆至衬底上干燥剥离。

8.一种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固态照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薄膜、制备方法、应用,将三聚氰胺和邻苯二胺混合溶解至溶剂中,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将滤液进行干燥得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和新胭脂红之间存在能量的竞争吸收,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射能量转移至新胭脂红,不仅导致氮掺杂石墨烯量子在522nm处的发射峰荧光淬灭,也导致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的两个激发峰位的信号强度差异降低。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廉价、针对新胭脂红检测下限低并能够定量检测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国强,陈达,李婷婷,王一茹,王昌兴,李夏梦,唐思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