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5526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越离合器,特别是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
目前在机床、汽车、农机、矿山、石油、冶金、轻工等各类机械传动中使用的超越离合器。主要是棘轮棘爪式离合器和滚柱式离合器,这两种离合器使用性能和加工工艺性都比较差,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棘轮棘爪式超越离合器在工作时,由于棘轮上只有一、两个齿承受转矩,因此,承受转矩较小。传动转矩时,棘轮每转过一个齿距才能传递转矩,因此,不是任何位置都可以传递转矩,而且“超越”传动时有响声,使用不便。
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工作可靠性差,且因在滚道内放置滚柱的数量不能太多,因而承载能力低,星轮要求加工分度准确,加工时,不易保证,工艺性差。
以上两种超越离合器,虽然在许多机械上还在使用,但由于上述缺点,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在不少场合,上述离合器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最近几年,出现了两种承载能力较大的单向超越离合器,一种是桃形楔块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其主要结构是在轴承内外环之间放置桃形楔块,利用楔块上的偏心园弧面,楔住内、外环一起转动,传递转矩;或在一环不动时,松开内、外环,处于“超越”状态。另一种是日本株式会社岛野在我国申报的发明专利-单向离合器,该超越离合器采用轴承外环内表面和内环外表面为凸轮面结构,内、外环中间离合件空间沿园周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小空间锁紧,大空间松开,并处于“超越”状态,以上两种单向超越离合器,在一些新机械传动上已得到应用,但由于工艺制造复杂,在一些场合使用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承载转矩,任何转角都能传递转矩,且工作可靠、精度高、寿命长的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的外环内侧表面,沿园周方向规则的制作有多个五面型倾斜凹槽,形成同心园内、外环之间,装滚柱空间的大小变化。在装入多个滚柱后,当内环不动,外环顺时针旋转时,外环上的斜槽底面即与内环的外表面楔住滚柱,带动内、外环一起转动,实现一个方向的传递转矩,待旋转方向改变或停止时,则由于惯性作用,继续旋转,便拖动滚柱由小空间移向大空间,解除“楔住”作用,进行超越状态下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下面附图作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
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五面型倾斜凹槽剖视图。
内环1与外环2之间放置滚柱5和把滚柱5推向小空间的扁条弹簧片6,滚柱5和弹簧片6两端各放一个垫圈3和孔用弹簧挡圈4,以固定其轴向位置。外环内侧表面制有多个沿园周方向规则排列的五面型倾斜凹槽(a、b、c、d、e),其中c面与内外环中心线倾斜一个角度,构成放置滚柱空间的逐渐变化。当离合器内环不动,外环以o点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时,则滚柱处于小空间位置,即楔住内外环一起转动,传递、转矩。一旦外环停止转动,内环由于惯性作用,继续转动时,则滚柱处于大空间位置,解除内外环“楔住”作用,使内环处于“超越”状态,可以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与现有滚柱超越离合器相比,在外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放置较多数量的滚柱,传递比原结构大10倍左右的转矩。(2)凹槽为五面型直线结构,且凹槽在外环内侧表面上,有a、e面收口,增加了刚性。(3)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可靠,寿命长。并已在油田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深受用户欢迎。
权利要求1.一种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包括内环1、外环2、滚柱5、弹簧片6,其特征在于外环内侧表面沿园周方向制作有多个规则排列的五面型倾斜凹槽,凹槽底面在任一切面内沿园周方向各点距内外同心园中心点距离不等,形成大于或小于滚柱直径的空间,使滚柱能够被楔住或松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沿园周方向规则排列的每个滚柱大空间一边放置一扁形长条弹簧片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滚柱5和弹簧片6两端面各有一个垫圈3和孔用弹性挡圈4。
专利摘要一种斜槽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它是由内环(1)、外环(2)、垫圈(3)、孔用弹性挡圈(4)、滚柱(5)、弹簧片(6)所组成,沿外环内表面圆周方向制有多个五边型凹槽,凹槽底面对外、外环中心线的垂直面,有一倾斜角,使凹槽底面与内环外表面构成由小到大的空间距离,可装置尺寸精确的滚柱。组装后,当内环不动,外环开始顺时针旋转时,外环上的斜槽底面即与内环上的外表面楔住滚柱,带动内外环一起转动,传递转矩,一旦外环停止转动,内环则由于惯性作用,继续转动,便拖动滚柱由小空间移向大空间,解除“楔住”作用,进行超越状态下的旋转。此超越离合器,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好,承载转矩大,比一般普通圆柱式超越离合器大10倍左右。
文档编号B60K17/00GK2428337SQ0020864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5日
发明者张振宇 申请人:张明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