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3215阅读:15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飞行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汽车。
世界发达国家研究飞行汽车的厂家很多,样式和研究思路都差别很大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是美国的ED-型飞行汽车,1996年研制,集中了“飞行汽车之父”泰勒和美国其他飞行汽车研究成果之大成。其结构为汽车与飞机的相加,由现代微型轿车与飞机机舱后部合二为一组成,包括有机翼、襟翼和尾翼,其中轮系为轿车车轮,该飞行汽车能够完成天上飞、地上跑的功能,可乘坐一人。在进行空陆状态转换时,可迅速拆下机翼和机身,组装成一个拖车,由汽车拖着在公路上行使,10分钟可完成改装工作,但必须人工改装。因其只是飞机和汽车的简单相加,虽解决了宽度问题,但长度却增加了,起码增加一倍以上,公路行驶极为不便,尤其是转弯、调头,在窄小道路根本无法实现。由陆行转为飞行状态,也靠人工组装成飞行汽车。既不方便,其飞行性能也非常差。
本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不足加以改进,减小体积,降低重量,提高效率,简化操作,并且飞行和陆行的性能都能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身、机翼、襟翼、尾翼、轮系等所述机翼、襟翼位于所述车身中部车顶,尾翼位于所述车身后部、所述动力系统2位于该车身3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汽车还包括安装在该车身前端的螺旋桨及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车身为摩托轿车车身,后部拉长呈飞机机身状;所述机翼、襟翼和尾翼与所述车身活动连接,通过定位锁紧装置固定;所述轮系可自动伸缩于该车身内外。
优点采用摩托车车身,车身和机舱可以很好地相互适应,融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大为简化,阻力和成本大大减少车轮空行收进机舱而减少阻力;机翼、尾翼活动式连接在陆行时与车身叠为一体,大大减小了飞行汽车的陆行体积;陆空状态互换靠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系统完成,降低了操作难度并提高了实用性,而且因其陆行状态体积比普通轿车还小,更轻便灵活,省油,经济性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飞行汽车陆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飞行汽车陆空转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飞行汽车飞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飞行汽车螺旋桨静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飞行汽车螺旋桨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该飞行汽车包括螺旋桨1、动力系统2、车身3、轮系4、襟翼5、机翼6、尾翼8、机舱7、自动控制系统9等。车身3是由摩托轿车改进而成的结构。因此车身3也可称为摩托轿车、摩托轿车是在摩托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轿车。主要是把车身加长;总高度降低便于乘座、操纵和减少阻力和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增加机壳以保证安全,并将其作成飞机机身形状,便构成了车身3,这样便可以减少阻力和便于飞行。同时又保留了摩托车小巧、轻便、操纵灵活、便于穿街走巷。一般汽车去不了的地方也能去的特点。保留了轿车和摩托车的优点。克服了彼此的缺点。
在陆行状态转换成飞行状态时,机翼6可以自动转动到垂直于车身3的位置,并自动伸长,卡牢,锁紧在伸长位置。再通过一套自动控制的锁紧卡牢装置将机翼6固牢在车身3上。此时飞行状态与普通飞机是一样的。
在飞行状态转换成陆行状态时,两机翼6可以自动分别向后转动90°,与车身3合成一体。保证摩托轿车正常使用的各种优异性能。也可以分别作成可自动伸长、缩短的由两段组成的结构。如图3所示。分体式机翼6包括主体20、内机翼21、螺旋移动机构。其中内机翼21通过螺旋移动机构固定在主体20上。在飞行状态时,内机翼21伸出主体20,以保证足够的翼展和升力,在陆行状态内机翼21收回主体20内自动缩短,并向后转动置于车身3上方,以保证飞行汽车车身较短、体积小巧,提高其陆行状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襟翼6与之相适应,并在到位后转到与车身3适当角度的位置螺旋桨1的结构如图4所示由螺旋桨主体11(包括外螺旋桨)内螺旋桨12、弹簧13等组成。用离合器来控制其使用状态。在陆行状态,离合器分开。螺旋桨不转动。弹簧13把内螺旋桨12向内拉住。此时,螺旋桨直径较小,使摩托轿车的宽度小,同时,既不影响摩托轿车的美观,也不影响其机动性。在飞行状态,离合器合上,螺旋桨旋转。内螺旋桨12离心力克服弹力。向外甩出,并卡在最大直径的锁止位置。此时,螺旋桨直径变大,保证足够的牵引力。
当陆行状态转换成飞行状态时,左右尾翼15和垂直尾翼16可以自动伸出机舱,左右尾翼15自动向前转90°,垂直尾翼16向上转动大于90°,与车身3合为一体,并自动锁止,固牢在飞行位置,以保持飞行的平衡,升力和转向要求,与普通飞机飞行状态完全一样。
同时,轮系4可自动进入车身3.当机翼6离开后舱盖17后,后舱盖17可自动上抬与前舱盖齐平,以保持流线形状态,减少飞行阻力。
在陆行状态,后舱盖17由于机翼6回位的作用,自动下降与机翼6下表面齐平,以使其外形美观,从而不影响陆用状态的机动性。同时,轮系4可自动伸出车身3,在地面转动行驶。
如陆行状态时间较长时,可把机翼6、尾翼8拆下,放在方便的地方,以减少重量和行驶阻力,此时基本上是当“摩托轿车”使用。当需要陆行和飞行状态交替使用时,再把它们很方便的装上去,便可以陆空交替使用了。
整机的动力源系统2,可以设置在车轮上面(或前后舱之间),也可以设计在最前面螺旋桨后面。动力源2可以用活塞式二冲程发动机或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也可以用喷气发动机。
车轮系统的布置车轮系统4由前后布置的较大的两个主轮18和中部左右布置的两个较小的辅助轮19组成,主轮18在陆行状态时使用,辅助轮19在低速和停车时自动伸出机舱,以保证低速行车和停车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四轮布置。四轮可以布置成长方形如现代汽车一样,也可以菱形布置。辅助轮较小,并且仅在停车或慢速行驶时降下使用,在飞行和陆行的快速行驶状态均自动收进机舱里。
如上所述之可自动控制转动和伸缩的机翼6和襟翼5和所述之尾翼8和车身3也可以作成整体式不伸长和不缩短的结构,只让机翼6向后转90°,左右尾翼15向前转90°,以减少总宽度。这样宽度问题较理想的解决。而长度稍微长一些,机动灵活性差些,但在制造方便性和使用操作上却非常方便,成本也降低不少。今后,也将是一个可实施的方案。
以上所有这些自动控制和动作的机构均由驾驶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9完成全部动作,自动控制系统9包括陆空用的两套方向操纵系统和螺旋桨、轮系两套动力传输转控系统。
该飞行汽车兼有摩托轿车和飞机的优点,外形与普通飞机基本相同,使其阻力和耗功大幅度下降;车内可乘员两人,轮系及成员前后布置适应了机身要求,宽度减少近一半,故而重量减少,净重仅400kg,减少飞行阻力系数。迎风面小,流线型好,阻力小,因此翼展和翼面积相应减小。空行时也更加灵活方便快捷,对动力要求也大大减小。车身和机翼采用自动收放系统。机翼在飞行状态自动展开成垂直于机身位置,翼展达8m,翼展面积为10m2,以保证飞行状态要求。在陆行状态自动向后转动收回到机身上部,以保证其宽度在0.8m左右保证陆行状态的机动灵活性和占用路面小的优点。尾部和尾翼在飞行状态自动伸出和展开保证其飞行性能。陆行状态自动收回,并缩进机身以减小其总长度,由6m减少到1.7m,陆行状态更加机动灵活。与轿车相比,它轻便灵活,跑得快,在街道上行走方便省油,它与摩托相比,克服了其安全上的弱点,在安全稳定性上它又与轿车相类似,它比普通飞机轻便灵活,不用大的机场,200~300m的跑道便可起飞100~200m跑道即可降落。
权利要求1.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身(3)、轮系(4)、机翼(6)、襟翼(5)、尾翼(8)、动力系统(2)等,所述机翼(6)、襟翼(5)位于该车身(3)中部车顶,所述尾翼(8)位于该车身(3)后部,所述动力系统(2)位于该车身(3)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汽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3)前端的螺旋桨(1)以及安装在该车身(3)驾驶室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车身(3)为摩托轿车车身,后部拉长呈飞机机身状;所述机翼(6)、襟翼(5)、尾翼(8)与所述车身(3)活动连接,通过定位锁紧装置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包括螺旋桨主体(11)、内螺旋桨(12)、弹簧(13),所述螺旋桨主体(11)通过离合器安装在所述车身(3)前端,所述内螺旋桨(12)通过所述弹簧(13)连接固定在所述螺旋桨主体(11)上的锁止机构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6)为分体式,包括主体(20)、内机翼(21)、螺旋移动机构,所述内机翼(21)通过所述螺旋移动机构固定在所述机翼主体(20)上。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6)是一个整体结构,所述襟翼(5)与之相适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8)包括左右尾翼(15)和垂直尾翼(16),所述左右尾翼(15)从飞行到陆行状态向前转90°与所述车身(3)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3)为分体式,陆行状态,该车身(3)尾部及所述尾翼(8)通过定位和自锁机构固定在该车身(3)后部机舱(7)内;飞行状态该车身(3)尾部、尾翼(8)伸出该机舱(7)通过定位和自锁机构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9)还包括陆空用的二套方向操纵系统,螺旋桨(1)和轮系(4)两套动力传输转控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飞行汽车,包括:车身3、机翼6、襟翼5、尾翼8、轮系4、动力系统2等,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汽车还包括安装在车身3前端的螺旋浆1及自动控制系统9;所述车身3为摩托轿车车身,后部拉开呈飞机机身状;所述机翼6、襟翼5、尾翼8与所述车身3活动连接,通过定位锁紧置固定;所述轮系4可自动伸缩于车身3内外。该飞行汽车能够完成天上飞、地上跑的功能,陆空状态互换靠自动控制系统完成,提高了实用性,且因陆行状态体积比普遍轿车还小,更轻便灵活,省油、经济性好。
文档编号B60F5/00GK2467345SQ0025582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奠忠 申请人:张奠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