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车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47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车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车体的装置,尤指一种可将车体内空气完全包复密闭,具有防水进入车室内的防水车罩。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罩体要紧密包复住车体四周,达完全密闭状态;要解决汽车罩体会因强风吹而脱离包复车体;要解决若浮力大于车体本身的重力,车体会浮起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有层体、拉链、弹簧组成,层体由内层和外层组成,即由防水材质的内层及细网状且具强韧拉力材质的外层所连结组成,其中,外层于其周缘底侧设有一拉绳及至少一扣环,借拉绳将外层拉紧于车底轮胎下缘,且利用扣环使之束紧卡掣,另拉绳中至少设有一弹簧,使以弹力牵制拉绳的紧掣程度,以避免车罩松脱;据次,车体借外层的强韧拉力包复内层,使车体(车室)内空气完全密闭,借大气压力原理,使水无法进入车体而具防水功能。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外层得以拉链或直接缝合或粘固的方式结合。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空间中装设有一水位感知器,另车体内具一抽水马达与之连接,经感应动作可控制将车体外的水经管线抽取至车体内装设的水袋内且到饱合为止,以利增加车体的重量而能抵抗车体外水的浮力。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水袋入口具有一逆止阀装置,另水袋一端设有一泄水口。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于底部设有一气嘴,以为车体内因水袋充满而挤出的空气排放用。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外层若以拉链结合时,拉链的尾端可为重叠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要具有效防止积水进入车室内的功能,因充满空气的容置空间,即便具开口,只要开口保持向下,待深入水中后,容置空间仍然无法进水,因为该空间内已完全被空气占满,为一密闭状态,无缝隙让水趁势入内,基于以上的大气原理,首先思及若罩体可紧密包复住车体四周,则可达到完全密闭状态,尤如车室内为一充满空气的密闭空间,另因密合十分不容易,因此,本案采用内、外两层式,内层为防水材质,而外层为细网状且具强韧拉力材质,车体即借外层的强韧拉力经内层而包复整个车体的周缘,甚至于四轮胎的下缘处,另,为使与轮胎紧掣密合,外层内具拉绳及扣环,利用拉绳将外层拉紧于车底轮胎下缘,且经扣环将之束紧卡掣;又鉴于公知的汽车罩体会因强风吹而脱离包复车体,因而,本案的拉绳中设有弹簧组件,即便强风吹袭、积水冲击,因有弹力牵制有拉伸的能力,使可达车罩无松脱且为紧掣的功能;又考虑若淹水太高,其浮力必大于车体本身的重力,如此,车体必会浮起,因此,遂又设计于车罩的适当高度处装设有一水位感知器,且车体内对应具一抽水马达与之连线,经感应动作可控制将车体外的水经管线抽取至车体内装设的水袋内,且到饱合为止,以利增加车体的重量而能抵抗车体外水的浮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汽车罩体紧密包复住车体四周,达完全密闭状态;并罩体不会因强风吹而脱离包复车体;若因水淹太高,浮力大于车体本身的重力时,车体也不会浮起或移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层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设动作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水马达动作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a-车体;2-外层;1-内层;21-拉绳;3-拉链;22-扣环;4-水位感知器; 23-弹簧;5-抽水马达;6-水袋;7-气嘴;61-逆止阀;62-泄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
图1、2、3、4、5所示,该装置有层体、拉链3、弹簧23组成,层体由内层1和外层2组成,即由防水材质的内层1及细网状具强韧拉力材质的外层2所连结组成,其中,外层2于其周缘底侧设有一拉绳21及至少一扣环22,借拉绳21将外层2拉紧于车底轮胎下缘,且利用扣环22使之束紧卡掣,另拉绳21中至少设有一弹簧23,使以弹力牵制拉绳21的紧掣程度,以避免车罩松脱;据次,车体a借外层2的强韧拉力包复内层1,使车体a(车室)内空气完全密闭,借大气压力原理,使水无法进入车体a而具防水功能。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1、外层2得以拉链3或直接缝合或粘固的方式结合。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1空间中装设有一水位感知器4,另车体a内具一抽水马达5与之连接,经感应动作可控制将车体a外的水经管线抽取至车体a内装设的水袋6内且到饱合为止,以利增加车体a的重量而能抵抗车体a外水的浮力。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水袋6入口具有一逆止阀61装置,另水袋一端设有一泄水口62。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1于底部设有一气嘴7,以为车体a内因水袋6充满而挤出的空气排放用。
所述的防水车罩的内层1、外层2若以拉链3结合时,拉链3的尾端可为重叠式结合。
请参阅附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分为内层1及外层2,且得以拉链3而达连结组合的目的,其拉链3的尾端为重叠式结合,以利增加该处的强度,以避免积水直接冲击其接合开口处。本案结构的内层1为防水材质,而外层2为细网状具强韧拉力材质,另外层2于其周缘底侧设有一拉绳21,且拉绳21于车体a侧边装设至少有一扣环22,图3中以二侧各具一扣环22为例,并于该拉绳21的适当处装设弹簧23;实施时,先将防水车罩套于车体a外侧,使其包复至车体a四轮胎处,再借拉绳21拉紧,而将外层2紧紧包复于车底四轮胎下缘,且经扣环22束紧、卡掣而与之密合,而使车室内成为一密闭空间;另装设于拉绳21上的弹簧23,为使拉绳21具一弹力,以因强风吹袭及积水冲击,得随之拉伸自如而牵制其一直保持与轮胎下缘紧掣密合,使车罩无松脱的可能。
请参阅附图4、5所示,为顾及淹水太高,其浮力必大于车体a本身的重力,车体a有浮起的可能,车体a内须装设有抽水的设备,使水淹到某一高度后,则自动将车体a外的水抽取至车内的容器内,以达增加车体a重量而得以抵抗水的浮力,其实施情形如图4、5所示,在防水车罩适当高度处装设有一水位感知器4,而车体a内具抽水马达5及水袋6,另防水车罩于底部对应设有一气嘴7;其中,水袋6于入口处具一逆止阀61装置,于周缘适处设有一泄水口62;实施时,因淹水至水位感知器4的高度,经该水位感知器4感应而通知车体a内与之连线的抽水马达5启动,其操作控制抽取车体a外的水,将之由管线送至水袋6内且至饱合为止,如此,车体a便可因而增加重量,而得以抵抗车体a外侧水的浮力,另因水袋6涨起便会将车内的空气挤出,其将经防水车罩所设的气嘴7而排出罩体之外;实施后的水袋6可由泄水口62处将水渲泄出;另外,该抽水马达5的动力来源可以车内电力为之,或以电池为之。
承上,内层1、外层2除以拉链3的方式结合外,亦可直接缝合或粘固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因内层1具防水功能及外层2具强韧拉力的方式而将车体a紧紧包复成一具防水的密闭空间,且因内已充满固定的空气,无法流通,因而即便水淹到车体a的高度,防水车罩内仍一直保持原状,而具防水的实质功效,另利用拉绳21及扣环22的方式,使密合更为紧掣,再则,设计的拉绳21具弹簧23组件,使得以因强风吹袭及积水冲击,而另防水车罩的附加价值相对提升;另为使水淹太高车体a无法抵抗水的浮力而有浮起的可能,在车体a内另装设抽水马达5,以对应防水车罩另装设的水位感知器4感应而动作,将车体a外侧的水抽取至车体a内以增加车体a的重量,如此,车子便可避免无水的浮力推动而有移动、流走的可能。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车罩,该装置有层体、拉链、弹簧,其特征在于层体由内层和外层,由防水材质的内层及细网状具强韧拉力材质的外层所连结,外层于其周缘底侧设有一拉绳及至少一扣环,借拉绳将外层拉紧于车底轮胎下缘,扣环束紧卡掣,拉绳中至少设有一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外层得以拉链或直接缝合或粘固的方式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空间中装设有一水位感知器,车体内具一抽水马达与之连接,经感应动作可控制将车体外的水经管线抽取至车体内装设的水袋内且到饱合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袋入口具有一逆止阀装置,另一端设有一泄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于底部设有一气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外层若以拉链结合时,拉链的尾端可为重叠式结合。
专利摘要一种涉及保护车体的防水车罩,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防水材质,外层为细网状且具强韧拉力材质,车体借外层的强韧拉力包覆内层,且外层内具拉绳及扣环,利用拉绳将外层拉紧于车底轮胎下缘,且经扣环将之束紧卡掣,其中,拉绳中设有弹簧组件,使具弹力牵制拉绳紧掣,而避免车罩松脱,如此,借由车室内的空气被完全包覆而成密闭状态,利用空气的大气压力原理,使水无法进入车体,遂成具防止成为泡水车功能的车罩。
文档编号B60J11/00GK2567075SQ0226669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9日
发明者刘文乡 申请人:刘文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