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438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汽车用闪光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发出转向信号和危险报警信号的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18655-2002中规定闪光器的辐射骚扰有一定的要求。现有轿车用闪光器都采用塑料外壳结构,且电子线路结构也不尽合理,容易产生电源辐射干扰、电磁辐射干扰、振荡器对外辐射干扰等技术问题,灵敏度差,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性强的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结构是在外层镀铜的铁底盖1内注塑有塑料底盖2,塑料底盖2上固装着印刷线路板3,电源的正极B、负极E、输出端子L穿过铁底盖1固装在塑料底盖2上,并分别与印刷线路板3上的电路连接,电源的正极B、输出端子L与铁底盖1绝缘,外层镀铜的铁外壳4套装在铁底盖1上。
印刷线路板3上的电路连接关系是集成电路IC的1脚串联电阻R2后接地;集成电路IC的4脚、5脚之间并联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C2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均接电源的正极B,C1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接电源的正极B;集成电路IC的7脚和8脚串电阻R4后,再并联继电器J、电容C3、电解电容C4,由电解电容C4的负极引出输出端L;IC的7脚接检测电阻RS后接电源的正极B,IC的3脚一路经电阻R3后接地,另一路经继电器J的线圈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采用铁外壳镀铜结构,对电磁波干扰起到了屏蔽作用,较好地解决了闪光器辐射干扰问题。
2、本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电路中增加了电容C1,解决了电源上的辐射干扰问题;增加了电容C3和C4,减少了触点间的火花,消除了电磁辐射的干扰;增加了电阻R3,消弱了震荡器对外辐射的干扰;因此较好地解决了闪光器电磁辐射干扰、振荡器对外辐射干扰等技术问题。
3、该闪光器抗电磁干扰性强,完全达到了国家标准GB18655-2002中规定的要求附图明说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电子线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的结构是在外层镀铜的铁底盖1内注塑有塑料底盖2,塑料底盖2上固装着印刷线路板3,电源的正极B、负极E、输出端子L穿过铁底盖1固装在塑料底盖2上,并分别与印刷线路板3上的电路连接,电源的正极B、输出端子L与铁底盖1绝缘,外层镀铜的铁外壳4套装在铁底盖1上;印刷线路板3上的电路连接关系是集成电路IC的1脚串联电阻R2后接地;集成电路IC的4脚、5脚之间并联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C2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均接电源的正极B,C1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接电源的正极B;集成电路IC的7脚和8脚串电阻R4后,再并联继电器J、电容C3、电解电容C4,由电解电容C4的负极引出输出端L;IC的7脚接检测电阻RS后接电源的正极B,IC的3脚一路经电阻R3后接地,另一路经继电器J的线圈后接地。
权利要求1.一种由底板、外壳、印刷线路板和输出端子构成的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其结构是在外层镀铜的铁底盖(1)内注塑有塑料底盖(2),塑料底盖(2)上固装着印刷线路板(3),电源的正极(B)、负极(E)、输出端子(L)穿过铁底盖(1)固装在塑料底盖(2)上,并分别与印刷线路板(3)上的电路连接,电源的正极(B)、输出端子(L)与铁底盖(1)绝缘,外层镀铜的铁外壳(4)套装在铁底盖(1)上;印刷线路板(3)上的电路连接关系是集成电路IC的1脚串联电阻R2后接地;集成电路IC的4脚、5脚之间并联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C2的正极和电解电容C1的正极均接电源的正极(B),C1的负极接地;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接电源的正极(B);集成电路IC的7脚和8脚串电阻R4后,再并联继电器J、电容C3、电解电容C4,由电解电容C4的负极引出输出端(L);IC的7脚接检测电阻RS后接电源的正极(B),IC的3脚一路经电阻R3后接地,另一路经继电器J的线圈后接地。
专利摘要一种轿车用抗电磁干扰闪光器,属于一种汽车电子配件。其结构是在外层镀铜的铁底盖内注塑有塑料底盖,塑料底盖上固装着印刷线路板,外层镀铜的铁外壳套装在铁底盖上,印刷线路板上的电路主要由集成电路、继电器、电容、电阻和导线组成。本闪光器较好地解决了闪光器辐射骚扰、电磁辐射干扰、振荡器对外辐射干扰等技术问题。可广泛用于汽车制造工业领域。
文档编号B60Q1/46GK2649413SQ03258509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郭志坚, 刘玉武 申请人:郭志坚, 刘玉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