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46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门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档客车车身布置较为紧凑,导致门洞宽度较小,车门的有效开启宽度较小,旅客上下车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车门连接机构,增大车门的有效开启宽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该连接机构由上下两部份组成(1)上部分由悬臂总成组成,悬臂为上下支臂,上支臂固定在门框上,下支臂固定在门上端,下支臂通过一根球头杆与上支臂相连,上支臂上设有一导套,下支臂上设有球头杆,该球头杆可在导套内上下滑动。
(2)下部分主要由气缸、气缸支架、底框、主动臂、平衡臂、导向轮、导槽组成,底框安装在二级踏步下,底框上安装有气缸支架、气缸、中心轴,平衡臂的一端与中心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在门下端的平衡杆支座绞接,主动臂安装在中心轴上,一端与气缸杆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连接在门下沿的连杆支座铰接,导槽固定在踏步板上,导向轮通过导轮支座安装在门下端与导槽相配合。
开门时,气缸拉动主动臂一端,主动臂另一端带动门旋转,门下端的导向轮在导槽引导下使门产生自转,门即打开;关门时,气缸推动主动臂一端,主动臂另一端带动门旋转,门下导向轮在导槽引导下使门产生自转,门即关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臂示意图图中1上支臂、2下支臂、3导套、4球头杆、5导槽、6导向轮、7导轮支座、8连杆支座、9连杆、10平衡杆支座、11门、12平衡臂、13主动臂、14中心轴、15气缸、16气缸支架、17底框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连接机构由上下两部份组成(1)上部分由悬臂总成组成,悬臂为上下支臂1、2,上支臂1固定在门框上,下支臂2固定在门上端,下支臂2通过一根球头杆4与上支臂1相连,上支臂1上设有一导套3,下支臂上设有球头杆4,该球头杆4可在导套3内上下滑动。
(2)下部分主要由气缸15、气缸支架16、底框17、主动臂13、平衡臂12、导向轮6、导槽5组成,底框17安装在二级踏步下,底框上安装有气缸支架10、气缸15、中心轴14,平衡臂12的一端与中心轴14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在门17下端的平衡杆支座10绞接,主动臂13安装在中心轴14上,一端与气缸杆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9与连接在门下沿的连杆支座8铰接,导槽5固定在踏步板上,导向轮6通过导轮支座7安装在门下端与导槽5相配合。
开门时,气缸拉动主动臂一端,主动臂另一端带动门旋转,门下端的导向轮在导槽引导下使门产生自转,门即打开;关门时,气缸推动主动臂一端,主动臂另一端带动门旋转,门下导向轮在导槽引导下使门产生自转,门即关闭。
本实用新型主要优点在于增大了门的有效开启宽度,车门占用车内空间减小,这种连接机构特别适合客车前门前开型,克服了有立柱单内摆门泵难以解决的缺点,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车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由悬臂总成组成,悬臂为上下支臂(1、2),上支臂(1)固定在门框上,下支臂(2)固定在门(11)上端,下支臂(2)通过一根球头杆(4)与上支臂(1)相连。下部分主要由气缸(15)、气缸支架(16)、底框(17)、主动臂(13)、平衡臂(12)、导向轮(6)、导槽(5)组成,底框(17)安装在二级踏步下,底框(17)上安装有气缸支架(16)、气缸(15)、中心轴(14),平衡臂(12)的一端与中心轴(14)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在门(11)下端的平衡杆支座(10)绞接,主动臂(13)安装在中心轴(14)上,一端与气缸杆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9)与连接在门下沿的连杆支座(8)铰接,导槽(5)固定在踏步板上,导向轮(6)通过导轮支座(7)安装在门下端与导槽(5)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支臂(1)上设有一导套(3),下支臂上设有球头杆(4),该球头杆(4)可在导套(3)内上下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由悬臂总成组成,悬臂为上下支臂,上支臂固定在门框上,下支臂固定在门上端,下支臂通过一根球头杆与上支臂相连,下部分主要由气缸、气缸支架、底框、主动臂、平衡臂、导向轮、导槽组成,底框安装在二级踏步下,底框上安装有气缸支架、气缸、中心轴,平衡臂的一端与中心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在门下端的平衡杆支座绞接,主动臂安装在中心轴上,一端与气缸杆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连接在门下沿的连杆支座铰接,导槽固定在踏步板上,导向轮通过导轮支座安装在门下端与导槽相配合。本连接机构扩大了门的有效开启宽度,使车门占用车内空间减小,特别适合客车前门前开型,克服了有立柱单内摆门泵难以解决的缺点。
文档编号B60J5/06GK2628311SQ0325984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3日
发明者林会明 申请人:林会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