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72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更容易,刹车制动操作更为确实,不易出现故障的脚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先申请的母案ZL01233578.9「改进的脚轮」新型专利的再改进。



图1、图2所示,该专利包含有一轮架1,其上凹设一贯通的枢接孔1A,该枢接孔1A的左右二端对合枢设二转轮2,该转轮2的内侧圆周凹设数个环齿部2A;该轮架1的后侧以自由轴转方式枢设一转轴3,供向上接设于一桌、椅、床等;该轮架1的前侧枢设一扳动件4,该扳动件4终端具有一顶接部4A,其侧靠接枢设由一第一弹性组件5顶持的第一制止组件6(金属冲制的)。其中,该扳动件4下方是以水平游走驱控方式枢设一第二制止组件7,该第二制止组件7是在前端设一顶持部7A而于其后端向上转折形成一挡墙7B;其上方的扳动件4底侧向下延伸一体成型凸设有一拨动部4B,随该扳动件4轴枢偏摆推动该挡墙7B,其下方则枢设一第二弹性组件8以向第二制止组件7提供水平回复张力;该转轴3末端轴向相对第二制止组件的前端位置固设一具有外径圆周凹部的制止环3A,供第二制止组件7前端的抵接制动;借此达到转轮2与转轴3的同步制动操作。其中该第二制止组件7的底侧是向下延伸一体成型凸设一限制部7C,供该弹性组件8的水平抵止压缩;而第二制止组件7及第二弹性元8件是由架设于该二转轮2轴枢下方的一ㄇ形夹座9限制定位。
由于轮架1的下方为完全镂空状态,其第二制止组件7与弹性组件8的组装,需配合底侧外加ㄇ形夹座9的铆合操作,其组装施工上比较困难,且组合后水平夹设其间的弹性组件8对于第二制止组件7的水平推动力量亦显不足,而经常令其前端的顶持部7A无法正常嵌入该对应的制止环3A凹部;又,该金属冲制的第一制止组件6其两侧向上咬合二转轮2,其内侧环齿部2A的力量亦有不足,并容易出现金属疲劳变形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在先申请的ZL01233578.9「改进的脚轮」专利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轮,其脚轮组装不仅更容易,且刹车制动操作更为确实,不易出现故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轮,包含有一轮架,其上凹设一贯穿左右的枢接孔,并于两侧对合枢设二转轮,转轮的内侧圆周凹设数个环齿部;轮架后侧枢设一转轴,轮架前侧以上下角度轴枢设一扳动件,该扳动件一端具有一顶接部,其侧靠接有与第一弹性元件顶持的第一制止元件;其特征是,轮架于底侧凹设一滑槽,滑槽具有一出口端,第二制止元件置于滑槽中且其前端的顶持部从该出口伸出,第二制止元件于前端设一顶持部并于其后端向上转折形成一倒ㄣ字形的挡墙,挡墙正向端面设有一定位部,定位部轴向衔接设有一具锥度的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制止元件是塑胶材料,其两侧分别凹设与该二转轮内侧环齿部对应的棘齿部;转轴末端轴向固设一外径圆周具凹部的制止环。
前述的脚轮,其中滑槽空间的后侧上方具有一水平的限制檐部,限制檐部的下方凸设有复数顶持柱部。
前述的脚轮,其中第二弹性元件锥度的角度为5°;滑槽空间的后侧终端轴向凸设一定位轴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脚轮组装不仅更容易,且刹车制动操作更为确实,不易出现故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在先申请的母案脚轮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在先申请的母案脚轮结构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轮架的主视结构图。
图3A是图3所示的轮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制止组件与第一弹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制止组件的主视图。
图5A是图5所示的第二制止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制止组件与制止环嵌合的示意图。
图6A是图6所示的第二制止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弹性组件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脚轮活动开启的组合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脚轮锁制止动的组合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轮架10 枢接孔II 轴孔座12槽孔13收容空间14 轴枢孔14A 滑槽空间16 出口端151限制檐部16 顶持柱部17 定位轴部18转轮20 环齿部21 心轴22转轴30 制止环31扳动件40 扳部41 板体42 顶接部421销孔422 定位销423 拨动部424第一制止组件50 顶迫面51 棘齿部52第一弹性组件53第二制止组件60 顶持部61 挡墙62 定位部621第二弹性组件63 顶侧末端62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配合图3至图9及再参考
图1(在先申请的母案)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脚轮,包含有一轮架10、二转轮20、一转轴30、一扳动件40、一第一制止组件50、一第二制止组件60;其中,该轮架10,如图3、图3A所示,其上设有一贯穿左右端侧的枢接孔11,供二转轮20(图9所示)的枢设;其后侧是隆设一柱状的轴孔座12,以供一转轴30的轴枢定位;其前侧是凹设一槽孔13,该槽孔13下方形成一收容空间14,其中凹设一轴枢孔14A,提供一扳动件40(图9所示)的轴枢架设,其下方底侧还设有一供第一弹簧组件53固定的定位部141;该收容空间14的侧向是供一第一制止组件50(图9所示)的收纳定位。此外,该轮架10是以一体成型方式于底侧成型凹设一供第二制止组件60水平限制游走的滑槽空间15,该滑槽空间15前侧具有一出口端151,其后侧上方为一水平的限制檐部16,该限制檐部16的下方凸设有数个预定高度的顶持柱部17,借此与该限制檐部16互成一供第二制止组件60顶底侧间的引导限制;又,该滑槽空间15的后侧终端轴向凸设一定位轴部18。
上述转轮20如同在先申请的母案(请配合图9及参阅
图1所示),是对称轴枢于该轮架10二侧,其相对侧内径分别凹设有复数环齿部21,其中心是配合一心轴22串接枢设定位于该枢接孔11。
上述转轴30如同在先申请的母案(请配合图9及参阅
图1所示)是概呈一圆杆体,以穿设于该轮架10的轴孔座12,供轴端向上接设于一桌、椅、床等物品,其轴向底段则固设一外径圆周具凹部的制止环31,供第二制止组件60前移的嵌设止动。
上述扳动件40如同在先申请的母案(请配合图9及参阅
图1所示),是包含一可供人手拨动的扳部41,及由该扳部41底侧向下延伸的板体42,该板体42的终端具有一顶接部421,其上方凹设一销孔422,以配合一定位销423轴枢定位于该轮架10的轴枢孔14A而使之插设收容于槽孔13的扳动件40,而能够以轴枢中心作角度偏移,该板体42的低侧又向下一体延伸形成一悬臂状的拨动部424。
上述第一制止组件50(请配合图4、图9所示)是由塑料射出一体成型,其中间为顶迫面51,而二侧分别对应弯凹设一对应其转轮20环齿部21齿间的棘齿部52,其被按置于该扳动件40的顶接部421下方而接受其偏移时的向下顶追,该顶迫面51的底侧则以一设置于轴侧的第一弹性组件53加以顶持提供其轴向回复张力;借此,经由扳动件40轴枢偏移操作利用顶迫面51受顶接部421下压而脱离对转轮20环齿部21的咬合状态。又,经由扳动件40反向偏移操作释放其原来顶接部421的压制,而利用先前被压缩第一弹性组件53的弹性回复力推使第一制止组件50二侧的棘齿部52向上咬合于对应的环齿部21,以对转轮20转动起到制止的作用。
上述第二制止组件60是被水平移动方式按置于该轮架10枢接孔11下方的滑槽空间16,由金属冲压成型,如图5、图5A、图6、图6A所示,其前端设一顶持部61并于其后端向上转折形成一倒ㄣ字形的挡墙62,该挡墙62正向端面设有一定位部621,该定位部621轴向衔接设有一具锥度的第二弹性组件63,如图7、图8所示,其最佳锥度的θ角度为5°,而以其较大截径另端与该滑槽空间16后侧终端轴向凸设的定位轴部18连结,以提供轴向最大的压缩弹力;该挡墙62顶侧末端622是接受其上方的扳动件40轴枢偏摆驱动。此外,其中段的水平部分则受制于该轮架10其滑槽空间15的限制檐部16与数个顶持柱部17其顶底侧间的引导限制,如此能够限制第二制止组件60保持水平线上游走而进行前端顶持部61对制止环31的咬合或脱离;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正常状态下欲使脚轮活动,包括转轮20能够自由前后行进轴转,同时能够以转轴30为轴心作360度旋转,如图7所示,将扳动件40向上扳移至最高处,其扳动件40底侧的顶接部421是呈向下压迫该第一制止组件50的顶迫面51而使二侧凸伸的棘齿部52向下脱离环齿部21,因此二侧转轮20才可无阻碍地自由转动,其中第一弹性组件53处于被压缩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扳动件40向上扳动使位于下端悬臂状的拨动部424以轴枢销孔422为中心向下旋摆移动,因此抵靠在拨动部424的挡墙62的顶侧末端622会承受一向后水平的拉力,如图8所示,而同时将第二制止组件60水平往后推移,其前端的顶持部61便相对脱离其原咬合的制止环34,因而能够任由整个脚轮以转轴30为中心作360度任意迥转,而能够使固结其上的物品诸如桌、椅、推车等任意行走。
又,如图9所示,当前述脚轮行走至目的地欲作静止时,将扳动件40向下扳动至最低点,使其中扳动件40的顶接部421向上旋摆脱离对第一制止组件50顶迫面51的压制,因比在其底下原来被压缩的第一弹性组件53借其回复弹力便将整个第一制止组件50向上顶持,于是,第一制止组件50上端二侧的棘齿部52便顺势顶入二转轮20内径的环齿部21作相对咬合定位,而使转轮20无法继续转动行走。同时,也由于拨动部424随着扳动件40向上扳动脱离对挡墙62的顶侧末端622倚靠,还由于该挡墙62正向端面的定位部621轴向衔接设有5°锥度的第二弹性组件63,因其受轴向压缩回复弹力的作用很快促使该第二制止组件60迅速地沿该滑槽空间15水平推向该制止环31,其前端顶持部61随即相互凹凸咬合定位,而确保该转轮20在一直线的固定方向定位的刹车操作,如图9所示,具有动作确实,不易产生故障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脚轮组装不仅更容易,且在刹车制动操作较在先申请的母案更为确实、不易产生故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脚轮,包含有一轮架,其上凹设一贯穿左右的枢接孔,并于两侧对合枢设二转轮,转轮的内侧圆周凹设数个环齿部;轮架后侧枢设一转轴,轮架前侧以上下角度轴枢设一扳动件,该扳动件一端具有一顶接部,其侧靠接有与第一弹性元件顶持的第一制止元件;其特征是,轮架于底侧凹设一滑槽,滑槽具有一出口端,第二制止元件置于滑槽中且其前端的顶持部从该出口伸出,第二制止元件于前端设一顶持部并于其后端向上转折形成一倒ㄣ字形的挡墙,挡墙正向端面设有一定位部,定位部轴向衔接设有一具锥度的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制止元件是塑胶材料,其两侧分别凹设与该二转轮内侧环齿部对应的棘齿部;转轴末端轴向固设一外径圆周具凹部的制止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轮,其特征是,滑槽空间的后侧上方具有一水平的限制檐部,限制檐部的下方凸设有复数顶持柱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轮,其特征是,第二弹性元件锥度的角度为5°;滑槽空间的后侧终端轴向凸设一定位轴部。
专利摘要一种脚轮,包含一轮架,其上凹设一贯穿左右的枢接孔,并于两侧对合枢设二转轮,转轮的内侧圆周凹设数个环齿部;轮架后侧枢设一转轴,轮架前侧以上下角度轴枢设一扳动件,该扳动件一端具有一顶接部,其侧靠接有与第一弹性元件顶持的第一制止元件;轮架于底侧凹设一滑槽,滑槽具有一出口端,第二制止元件置于滑槽中且其前端的顶持部从该出口伸出,第二制止元件前端设一顶持部,其后端向上转折成一倒ㄣ字形的挡墙,挡墙正向端面设有一定位部,定位部轴向衔接设有一具锥度的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制止元两侧分别凹设与二转轮内侧环齿部对应的棘齿部;转轴末端轴向固设一外径圆周具凹部的制止环。本实用新型组装更容易,刹车制动操作更为确实,不易出现故障。
文档编号B60B33/00GK2668424SQ20032011233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4日
发明者朱惠雄 申请人:朱惠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