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38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向气囊装置的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插在气囊内使用的充气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例如装载在车辆座位上的侧冲撞用气囊装置中,可以向气囊装置的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是被插入气囊内地设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并且,该充气机的构成,是具有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本体和大致圆筒状的板金制成的护圈,该护圈是外装在本体上、保持该本体,具有向气囊上的装载位置的安装机构。
并且,在充气机的圆柱状本体上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平板状的安装螺柱,保持本体的板金制成的护圈如下构成,即作为膨胀用气体流出用将上方开口形成半缺顶圆筒形,在一个端面侧形成设置有侧壁的形状,在该侧壁上设置嵌合螺柱的嵌合孔,在与具有该嵌合孔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个端面侧的开口周边缘上,设置塑性变形的夹住本体的臂,对本体的外周面进行皮带固定(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在该充气机中,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时,如果将本体的安装螺柱插入嵌合孔,并且使臂变形从而将本体进行皮带固定,通过本体的安装螺柱向嵌合孔的嵌合以及与本体的外周面抵接的臂,本体的两端被保持在护圈上,防止向气体流出用开口侧突出,并且,通过与本体的外周面抵接的臂,也防止从护圈的端面侧的开口脱落,本体被保持在护圈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1-171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687988号说明书但是,现有的专利文献1的充气机,是在对设置在沿着护圈的轴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两个部位的铆接部进行铆接、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的状态下,被设置在气囊内,然后,折叠气囊组装在气囊装置内。
因此,折叠该气囊时,充气机被插入气囊内,考虑到充气机的故障或错误操作等,需要进行气囊的折叠作业,很难简便地进行气囊的折叠作业。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机的情况下,折叠气囊后,虽然可以将充气机插入气囊内,但是由于充气机的护圈,是突出设置了将气囊安装在装载地点的螺栓等安装机构,则将气囊折叠成小型后,螺栓等安装机构成为妨碍,不能将充气机插入气囊内。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机的情况下,只将护圈插入气囊内,折叠气囊后,虽然可以考虑将充气机的本体保持在护圈上,但是现有的护圈的铆接部在沿着护圈的轴方向的中央附近,被设置在两个部位等多处,如果是上述工序,从该气囊的外周侧气囊作为中介铆接位于折叠气囊内的护圈部,由于有可能损伤气囊,因此不能进行铆接,也不能进行这样的对应。
而且,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充气机,是只将护圈设置在气囊内,使护圈的臂部位从气囊突出,折叠气囊后将安装螺柱插入护圈的嵌合孔、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紧固臂、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但是,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专利文献2中的充气机,是必须将本体的安装螺柱插入嵌合孔,由于看不见嵌合孔,因此很难进行将安装螺柱插入位于气囊内部的嵌合孔的作业,不能容易地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课题,目的是提供即使将护圈插入折叠的气囊内,也可以简单地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可以简便地进行气囊的折叠的充气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充气机的构成,是可以向气囊装置的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被插入气囊内地设置,具有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本体和大致圆筒状的板金制成的护圈,该护圈是外装在本体上、保持该本体,具有向气囊上的装载位置的安装机构,护圈是被外装在本体上,通过将铆接部铆接使内径尺寸缩小,保持本体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护圈,是在一个端部附近设置铆接部,并且为了可以支撑、保持本体,在沿着本体的轴方向的至少三个位置上,沿着本体的轴方向可以与本体的外周面抵接地依次设置铆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本体的外周面上,将铆接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大致相反侧的区域,该本体的外周面是以保持时的本体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为基准。
本发明的充气机,是由于护圈的铆接部被设置在护圈的端部,因此,将铆接部向气囊的外部露出的状态下,将护圈插入气囊内,并且可以折叠气囊。而且,即使折叠气囊后,护圈的铆接部也露在气囊的外部,因此,可以直接将充气机的本体插入护圈,并且铆接从气囊露出的护圈的铆接部,不损伤气囊,可以容易地将充气机的本体保持在被插入在折叠后的气囊内的护圈上。而且,本体对气囊的设置只要简单地将本体插入护圈。
另外,铆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被沿着本体的轴方向、可以与本体的外周面抵接地设置在护圈上,在本体的外周面上,将铆接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大致相反侧的区域,本体的外周面上是以保持时的本体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为基准。因此,将本体插入护圈对铆接部进行铆接时,本体如同杠杆,铆接部是力点,第一支撑部是支点,另外第二支撑部是作用点,形成第二支撑部被推压在本体上的状态,相反,本体通过该铆接部、第一、二支撑部,在沿着轴方向的至少三点上被稳定保持。
当然,即使护圈具有安装机构,通过被插入折叠前的气囊,也可以无障碍地设置在气囊内。
因此,本发明的充气机,是即使护圈被插入折叠后的气囊内,也可以容易地将本体保持在护圈上,并且,不用将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的本体插入,只要将充气机的护圈插入气囊内,就可以折叠气囊,因此可以简便地进行气囊的折叠作业。
另外,充气机,是对护圈的铆接部进行铆接时,铆接部从气囊突出、露在气囊外即可,例如,安装机构以外的整个护圈被设置在气囊内的状态下,折叠气囊,将充气机的本体从气囊规定的插入孔插入护圈,卷起气囊的插入孔的周边,使设置在插入孔附近的充气机端部侧的铆接部露出,进行铆接作业,然后将插入孔的周边复原即可。
但是,构成充气机,使护圈的铆接部包括折叠气囊时从气囊突出,则可以省去卷起气囊的插入孔的周边、然后复原的手续,可以简便地进行气囊装置的组装作业。
另外,充气机的本体,是将排出膨胀用气体的气体排出口设置在远离铆接部侧的端部侧,如果是使膨胀用气体从远离铆接部侧的端部侧向气囊内流出的构成,则将本体从气囊规定的插入孔向设置在气囊内的护圈插入后,即使不堵塞该插入孔也可以防止气囊膨胀途中膨胀用气体不必要的流出。
而且,如果是具有定位突起的构成,即从铆接前的铆接部侧插入本体时,充气机的护圈与本体抵接,可以将本体对护圈进行定位,则只与定位突起抵接,就可以容易地对隐藏设置在气囊内的护圈进行定位、设置本体,因此,气囊装置的组装作业更加容易。
另外,护圈的第二支撑部最好设置在护圈上的远离铆接部侧的另一个端部附近,这样的构成可以利用最长跨度的护圈的两端附近的铆接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撑本体,因此,护圈可以稳定本体的保持。
而且,护圈的第一支撑部最好设置在沿着护圈的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这样的构成可以在铆接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中间附近设置第一支撑部,护圈可以平衡地保持本体。
并且,护圈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最好是由对形成护圈的板金原料进行冲压加工形成的刚性肋构成,这样的构成可以通过冲压加工简单地形成第一、二支撑部。
另外,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即护圈上的铆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是将与本体的外周面抵接的推压部,在沿着护圈的周方向的两个部位,向内周侧突出设置。这样的构成,由于两个部位的推压部与本体抵接支撑本体,因此可以抑制本体上的向本体的轴正交方向的摆动,护圈可以稳定地保持本体。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冲撞用气囊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侧冲撞用气囊装置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的II-II部位。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机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机的底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4的V-V部位。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机的护圈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充气机向气囊组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设置实施方式的充气机的气囊的剖面图,对应图7的VIII-VIII部位。
图9是表示设置实施方式的护圈的铆接部的铆接状态的说明图,对应图3的IX-IX部位。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充气机的护圈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1的XII-XII部位。
图13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1的XIII-XIII部位。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充气机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充气机的护圈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5的XVI-XVI部位。
图17是表示图14所示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5的XVII-XVII部位。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充气机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充气机的护圈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8所示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9的XX-XX部位。
图21是表示图18所示的充气机的概略横剖面图,对应图19的XXI-XXI部位。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充气机中使用的护圈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20是用于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该装置被设置于座椅1的椅背2的车外侧的侧面2a。
另外,座椅大梁3被大致上下方向地设置在椅背2上,螺母7固定后述的护圈25的螺栓37,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被固定在座椅大梁3上。并且,图2中具有符号的零件,4为缓冲垫,5、6为装饰布等构成的座椅外层。而且,缓冲垫4的左方侧的边缘部4a从前方侧到车外侧覆盖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该边缘部4a在气囊15膨胀时被向气囊15推压,从缓冲垫4的中央部4b分离。
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的构成,是具有气囊15和充气机20,充气机20被插入气囊15内地设置、向气囊15供给膨胀用气体。
如图1、7、8所示,气囊15在展开膨胀结束时是可以保护坐在座椅1上的乘客(图例是虚设的)D胸部附近的形状,形成具有车内侧的壁部15a和车外侧的壁部15b的袋状。充气机20被设置在气囊15展开膨胀结束时的后端侧上。并且,在气囊15的车内侧的壁部15a上的后端侧上,形成有两个使充气机20的护圈25的各螺栓37突出的贯通孔16。该气囊15是用以下方法形成,即在展开膨胀结束时的后端侧上划出折痕,将聚酯线或聚酰胺线等形成的一张织布向前方折边,用缝合线13缝合相互重叠的外周边缘。
另外,重叠时的外周边缘相互的缝合中,将未缝合部位留在气囊15展开膨胀结束时的后端侧下部,该未缝合部位成为将充气机20的护圈25向气囊15内插入的插入孔15c。
另外,图例的气囊15中,外周边缘的缝边露在表面侧,也可以利用插入孔15c翻转气囊15,使外周边缘的缝边不露在外表面地构成气囊15。
而且,图例的气囊15中,显示了将插入孔15c设置在气囊15的后端附近的下部侧的情况,也可以将插入孔15c设置在气囊15的后端附近的上部侧,这种情况下,后述的充气机20的铆接部35与图例的情况上下相反,从气囊15的后端附近的上部侧被向上方突出地设置。
如图2~6所示,充气机20的构成,是具有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本体21和大致圆筒状的板金制成的护圈25,该护圈25被外装在本体21上、保持该本体21,具有作为对气囊15上的装载位置的安装机构的螺栓37。
本体21的构成,是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大径部22和圆柱状的小径部23,小径部23是从大径部22的一个端面(向椅背2装载时成为上方侧的端面)突出,在小径部23上设置有多个工作时排出膨胀用气体的气体排出口23a。在大径部22的另一个端面上形成有连接器部22a,该连接器部22a是为了结合连接车辆的气囊工作回路的电线束39。并且,在大径部22的连接器部22a附近形成有凹槽22b,该凹槽22b是在铆接时嵌入护圈25的铆接部35。另外,电线束39是在导线39b的末端设置与连接器部22a结合的连接器部39a。
护圈25由板金制成的筒状部26和作为安装机构固定在筒状部26上的两根螺栓37构成。各螺栓37被沿着筒状部26的轴方向设置,护圈25向椅背2的装载状态下,分别向车内侧突出地设置。
筒状部26是在轴方向的两端设置开口26a、26b的大致圆筒状,从向椅背2装载时的上方侧开始在圆周壁上依次形成三个开口27、29、34。上端的开口成为使膨胀用气体从气体排出口23a流出的气体流出口27,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的开口是为了轻型化的控空孔29。更下端侧的开口是为了形成铆接部35的开口34。这些开口27、29、34主要是在充气机20向椅背2的装载状态下,向着车辆的前方侧和车外侧开口。并且,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向座位1装载时的气囊15的构成是通过从护圈25的气体流出口27流出的膨胀用气体向车外侧的前方侧突出。
另外,筒状部26上端的开口与气体流出口27一起作为气体流出口26a,从本体的气体排出口23a排出的膨胀用气体被向气囊15内供给。并且,护圈25是在流出口27、流出口26a之间设置覆盖部28,在将本体21向护圈保持时覆盖气体排出口23a,使膨胀用气体可以向气体流出口27和气体流出口26a分散,向气囊15内供给。
另外,在气体流出口27的周边缘部设置与本体21的大径部22的端面抵接的定位突起26c,将本体21从护圈25的开口26b插入时,气体排出口23a附近被停止在覆盖部28的位置上。
护圈25的铆接部35的构成,是被设置在护圈25的端部(向椅背2装载时成为下端),具有剖面为倒U字型的捏手部35a,并且具有位于捏手部35a上的筒状部26的周方向的两侧、向筒状部26的内周侧突出地弯曲的两个推压部35b、35c。并且,该铆接部35是将捏手部35a向筒状部26的周方向夹紧、使其塑性变形,将两个推压部35b、35c向筒状部26的内周侧突出,向本体21的凹槽22b的底面22c压焊地使用。
另外,向本体21的凹槽底面22c压焊时,在以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大径部22的外周面上,该推压部35b、35c被设置在向椅背2的装载状态下的车辆前方侧的区域。
另外,护圈25的筒状部26的构成,是包括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在沿着本体21的轴方向的至少三点的位置上支撑本体21,沿着本体21的轴方向可以与本体21的外周面抵接地、从下端侧开始依次设置铆接部35、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可以夹住本体21地保持。
第二支撑部32被设置在筒状部26上的远离铆接部35的端部侧,被设置在气体流出口27与控空口29之间的带状部30的部位。并且,第一支撑部31被设置在铆接部35和第二支撑部32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二支撑部31、32由凹陷在筒状部26的内周侧的刚性肋形成。
而且,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是在以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大径部22的外周面上,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和第二支撑部32被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31大致相反侧的区域,换句话说,在护圈20向椅背2的装载状态下,即,将本体21的小径部23侧设置在上端侧,护圈20被设置在大致上下方向时,推压部35b、35c和第二支撑部32位于车辆前方侧,第一支撑部31位于车辆后方侧地设置。
就将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M向车辆的装载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的A、B所示,以覆盖部28侧作为开头,将充气机20的护圈25从插入孔15c插入气囊15内,将各螺栓37从贯通孔16向气囊15外突出。并且,在该状态下,护圈25的铆接部35从插入孔15c向气囊15外突出、被露出。
并且,如图7的B、C所示,将气囊15折叠,为了防止折叠气囊15后,气囊复原、使折叠解除那样的折叠走样,用可以断裂的包装薄膜11(参照图2)覆盖。另外,在该气囊15的折叠中,维持使护圈25的铆接部35露出的状态,并且,用包装薄膜11覆盖时也将铆接部35露出。
并且,如图7的C、D所示,以小径部23侧作为开口,从护圈25的开口26b开始将充气机20的本体21向护圈25内插入,使定位突起26c与大径部22的端面抵接。然后,如图9的A、B所示,将护圈25的铆接部35的捏手35a夹紧、使之塑性变形,将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和第一、二支撑部31、32压焊在本体21大径部22的外周面上,将本体21保持在护圈25上,则可以结束气囊装置M的组装作业。另外,事先将电线束39结合在本体21上。
组装后的气囊装置M,是将各螺栓37对座椅大梁3进行螺母7固定就可以安装在座椅1的椅背2上。另外,在安装完气囊装置M后,进行座椅外层5、6等的安装、组装结束后,将座椅1装载到车辆上。并且,将座椅1装载到车辆上时,将从充气机20的本体21延伸的电线束39连接在车辆规定的气囊工作回路上。
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装载到车辆上后,规定的信号经过电线束39向充气机20的本体21输入后,膨胀用气体被从本体21的气体排出口23a排出,气囊15使包装膜11断裂,并且,将缓冲垫4的边缘部4a挤开使其从中央部4b分离,如图1、2的双点虚线所示,进行大的展开膨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的充气机20中,由于护圈25的铆接部35被设置在护圈25的端部,因此,在将铆接部35露在气囊15的外部的状态下,可以将护圈15从插入孔15c插入气囊15内,并且可以将气囊15折叠。并且,即使将气囊15折叠后,由于护圈25的铆接部35向气囊15的外部露出,因此,可以将充气机20的本体21从开口26b插入护圈25,而且可以没有气囊15介入,将从气囊15露出的护圈25的铆接部35上的捏手部35a直接铆接,不会损伤气囊15,可以容易地将充气机20的本体21保持在被插入折叠后的气囊15内的护圈25上。而且,本体21向护圈25的设置可以只将本体21插入护圈25简单地进行。
并且,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被沿着本体21的轴方向、可以与大径部22的外周面抵接地设置在护圈25上,在以保持后的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大径部22的外周面上,将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和第二支撑部32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31大致相反侧的区域。因此,将本体21插入护圈25、对铆接部35的捏手部35a进行铆接时,如图5所示,本体21如同杠杆,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是力点,第一支撑部31是支点,另外第二支撑部32是作用点,成为第二支撑部32被推压在本体21上的状态,相反,本体21通过该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第一、二支撑部31、32,在沿着轴方向的至少三点上被稳定保持。
当然,即使将作为安装机构的螺栓37向筒状的护圈25上的半径方向的外方突出设置,由于被插入折叠前的气囊15,护圈25也可以无障碍地设置在气囊15内。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20,是即使护圈25被插入折叠后的气囊15内,也可以容易地将本体21保持在护圈25上,并且,不用将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20的本体21插入,只要将充气机20的护圈25插入气囊15内,就可以折叠气囊15,因此可以简便地进行气囊15的折叠作业。
另外,充气机20,是对护圈25的铆接部35进行铆接时,铆接部35从气囊突出、露在气囊外即可,例如,作为安装机构的螺栓37以外的整个护圈25被设置在气囊内的状态下折叠气囊,将充气机20的本体21从气囊的规定插入孔插入护圈25,卷起气囊插入孔的周边,使设置在插入孔附近的充气机20端部侧的铆接部35露出,进行铆接作业,然后将插入孔的周边复原即可。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如果有充气机20构成,包括折叠气囊15时,护圈25的铆接部35从气囊15突出,则可以省去卷起气囊15的插入孔15c的周边而后复原的手续,可以简便地进行气囊装置M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充气机20的本体21的构成,是排出膨胀用气体的气体排出口23a被设置在远离铆接部35侧的端部侧(上端侧),使膨胀用气体从远离铆接部35的上端部侧的开口26a、27向气囊15内流出。因此,将本体21从气囊15的规定插入孔15c向设置在气囊15内的护圈25插入后,即使不用缝制等将该插入孔15c堵住,也可以防止气囊15膨胀途中的膨胀用气体不必要的流出。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离气体排出口23a设置的插入孔15c起到通风口的作用,该通风口是将气囊15膨胀结束后的剩余膨胀用气体进行排气,相反地是不堵住的构成。
另外,关于气体排出口23a的设置位置,为了防止气囊15的膨胀途中从插入孔15c漏气,如果以充气机20的本体21为基准,最好将气体排出口23a设置在从沿着充气机本体21的轴方向的全长的中间部位的、远离铆接部35侧(上端侧、顶端侧)的位置上,并且,如果以充气机20的护圈25为基准,将气体排出口23a设置在从第一支撑部31离开铆接部35侧(上端侧、顶端侧)的位置上,最好设置在从第二支撑部32离开铆接部35侧(上端侧、顶端侧)的位置上。
并且,本实施方式是具有定位突起26c的构成,该定位突起26c是从铆接前的铆接部35侧插入本体21时,充气机20的护圈25与本体21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的端面(远离铆接部35侧的大径部22的端面)抵接,可以进行本体21相对护圈25的定位。因此,只与定位突起26c进行抵接,就可以对隐藏在气囊15内设置的护圈25容易地进行定位、设置本体21,气囊装置M的组装作业更加容易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20,是护圈25的第二支撑部32最好设置在与铆接部35相反侧的护圈25的另一个端部附近。因此,如果护圈25被这样构成,则可以利用最长跨度的护圈25的两端附近的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和第二支撑部32及支撑本体21,因此,护圈25可以使本体21的保持稳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护圈25的第一支撑部31设置在沿着护圈25的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即由于护圈25的第一支撑部31是被设置在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和第二支撑部32之间的中间附近,因此,护圈25可以平衡地保持本体2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护圈25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是由对形成护圈25的板金原料进行冲压加工、突出形成的刚性肋构成,这样的构成,通过冲压加工可以容易地形成第一、二支撑部31、3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20是关于沿着本体21的轴方向保持本体21的护圈25的铆接部35或第一、二支撑部31、32,作为与本体21的外周面抵接的地点,铆接部35为两个部位推压部35b、35c,第一、二支撑部31、32分别为一处。但是,在以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如果将铆接部35的推压部和第二支撑部32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31大致相反侧的区域,则与铆接部35或第一、二支撑部31、32上的本体21的外周面抵接地点,包括在本体21的周方向上维持长的接触状态的情况,也可以是形成一处或多处的构成。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的铆接部35,于与本体21的外周面抵接的推压部35b、35c如果是在沿着护圈25的周方向的两个部位、向内周侧突出设置的构成,则两个部位的推压部35b、35c与本体21抵接、支撑本体21,因此可以抑制本体21上的向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摆动,护圈25可以稳定地保持本体21。另外,在以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在沿着护圈25的周方向的方向上的推压部35b、35c之间的中央附近是在与第一支撑部31大致相反的地点即可。
并且,具有这样的两个部位推压部的构成不仅是铆接部35,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也可以适用。例如,如图10~12的充气机20A的护圈25A,第一支撑部31A和第二支撑部32A都通过向内周侧突出的两个部位推压部31a、31b、32a、32b构成,这些推压部31a、31b、32a、32b在铆接部35进行铆接时,与本体21的外周面抵接地构成。另外,在以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沿着护圈25的周方向的方向上的推压部31a、31b之间的中央附近被设置在沿着护圈25的周方向的方向上的推压部35b、35c之间的中央附近的大致相反地点,并且,在以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沿着护圈25的周方向的方向上的推压部32a、32b之间的中央附近与沿着护圈25的周方向的方向上的推压部35b、35c之间的中央附近的大致一致。
当然,图14~21所示的充气机20B、20C的护圈25B、25C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即第二支撑部32B、32C具有两个部位推压部32a、32b,第一支撑部31B、31C只有一个推压部位。另外,如图14~17所示的第一支撑部31B通过冲压加工形成,通过沿着护圈25B的轴方向、平板状地延伸的刚性肋构成,如图18~21所示的第一支撑部31C通过冲压加工形成,通过向护圈25C的内周侧弯曲突出的刚性肋构成。
而且,图22所示的充气机20D,也可以是第一支撑部31D具有两个部位推压部31a、31b,第二支撑部32D只具有一个推压部位的构成。
另外,在各护圈25A、25B、25C、25D中,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第一支撑部31A、31B、31C、31D被分别设置在铆接部35和第二支撑部32A、32B、32C、32D的大致中间地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用于装载在座椅上的侧冲撞用气囊装置M的充气机20进行了说明,如果是下述的充气机,设置在气囊内,具有产生膨胀用气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本体和大致圆筒状的板金制成的护圈,该护圈是外装在本体上、具有对气囊上的装载位置的螺栓等安装机构,在插入本体的状态下,通过铆接护圈的铆接部,护圈保持本体,本发明不仅限于用于侧冲撞用气囊装置,可以适用于膝保护用气囊或步行者用气囊装置等的各种气囊装置充气机。
并且,作为设置在护圈25上的安装机构,如本实施方式,不仅限于螺栓37,只要可以将气囊安装在规定的装载位置,也可以通过设置螺母、螺母的安装托架、安装销钉等构成安装机构。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以本体21的剖面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将护圈25的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和第二支撑部32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31形成大致180°的角度位置,本体21自身作为杠杆,通过作为支点的第一支撑部31和作为力点和作用点的铆接部35和第二支撑部32,如果护圈25可以支撑、保持本体21,则在以剖面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铆接部35的推压部35b、35c或第二支撑部32被设置在从第一支撑部31至少错开超过90°的角度以上的位置上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机,可以向气囊装置的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被插入上述气囊内地设置,具有产生上述膨胀用气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本体和大致圆筒状的板金制成的护圈,该护圈外装在上述本体上、保持上述本体,具有向上述气囊上的装载位置的安装机构,上述护圈是被外装在上述本体上,通过将铆接部铆接,而使内径尺寸缩小,来保持上述本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护圈构成为,在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上述铆接部,并且在沿着上述本体的轴方向的至少三个位置上,为了能够支撑、保持上述本体,沿着上述本体的轴方向可以与上述本体的外周面抵接地依次设置上述铆接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在以进行保持时的上述本体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为基准的上述本体的外周面上,将上述铆接部和上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与上述第一支撑部大致相反侧的区域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在将充气机插入上述气囊设置时,上述铆接部被设置在从上述气囊突出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的构成,是将排出膨胀用气体的气体排出口设置在远离上述铆接部侧的端部侧,使膨胀用气体从远离上述铆接部侧的端部侧向上述气囊内流出。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护圈的构成,是从铆接前的上述铆接部侧插入上述本体时,与上述本体抵接,具有可以使上述本体对上述护圈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支撑部被设置在远离上述护圈上的上述铆接部的另一个端部附近。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支撑部被设置在沿着上述护圈的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支撑部和上述第二支撑部是由将形成上述护圈的板金原料冲压加工形成的刚性肋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护圈上的上述铆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是将与本体的外周面抵接的推压部,在沿着护圈的周方向的两个部位向内周侧突出设置。
全文摘要
提供可以将本体容易地组装在设置在折叠后的气囊内的护圈上、可以简便地进行气囊的折叠的充气机。充气机20,可以向气囊装置的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被设置在气囊内。充气机具有产生上述膨胀用气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本体21和大致圆筒状的钣金制成的护圈25,该护圈25是外装在21本体上、通过铆接部35的铆接保持本体21,具有将气囊安装在装载位置的安装螺栓37。护圈25沿着本体21的轴方向可以与本体21的外周面抵接地依次设置铆接部35、第一支撑部31以及第二支撑部32。在以保持时的本体21的轴正交方向的剖面的中心C为基准的本体21的外周面上,铆接部35和第二支撑部32被设置在与第一支撑部31大致相反侧的区域上。
文档编号B60R21/207GK1618666SQ200410095330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1日
发明者马渕聪, 佐藤荣治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