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点软骨雨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79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支点软骨雨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雨刷,特别是指一种无复支架的软骨雨刷结构,利用内藏的两对弹片提供雨刷片密贴于挡风玻璃面所需的柔软、弹性与强度。
背景技术
已知的雨刷,如图1所示,是利用一雨刷臂10使之产生反复的刷拭动作。而为了使雨刷条11能均匀地分布其压力于挡风玻璃上,通常是以一主支架12带动若干副支架13将雨刷臂10弹簧的压力均布于汽车挡风玻璃上。这类雨刷的改良,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493,750号、第5,598,603号或第6,754,933号所揭示的内容。
多支臂的雨刷在寒带地区使用,常见的问题是支架之间会因结冰而影响功能。因此出现如图2所示的雨刷,它同样利用一雨刷臂20的驱动而反复移动。此一雨刷的雨刷条21是固接在一弹片22上,在此弹片22的中段则扣接一枢座23。枢座23与雨刷臂20枢接,进行拨雨时传达雨刷臂20弹簧的压力到弹片22上。由于发生在雨刷末端的摩擦阻力会产生以枢座23为中心的力矩,雨刷愈长则该力矩愈大,雨刷两端的摩擦阻力稍不平衡便产生跳动现象。这类雨刷结构有多种变化,可自行参考美国专利第6,687,948号及第6,799,348号所揭示的专利内容。
新近公开销售的已知商品,如图3所绘示,是由一枢座31、一弹片32、一雨刷条33、一对护罩34及一对边盖35所组成。其中枢座31下端与弹片32连接,弹片32的外缘又与护罩34的内缘相接,在弹片32的纵向中线位置设有一封闭沟槽321,由封闭沟槽321与枢座31的内部共同形成一通道。沟槽321的一端为一可容许雨刷条33穿过的洞口322。进行组装时,让雨刷条33从洞口322穿入后,由弹片32上封闭沟槽321的引导,雨刷条33可以穿过前述的通道前进到底,最后用边盖35从两端加以固定而完成组装。
如图4所示,由于这类已知雨刷40是由设在中间的枢座41强力带动,当弹片42的端部受阻时会以整个弹片断面宽度43扭转力矩,导致雨刷条33末端压力的方向产生偏斜,加上偶然发生的雨刷两端阻力不平均时,长度稍长但强度不够的雨刷便难免发生跳动、刷不干静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支点软骨雨刷,由元件数量、位置及连接关系的改变,产生优良雨刷需的柔软、弹力及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雨刷,可利用一枢座、一雨刷条、一对第一弹片、一对第二弹片及一对护罩及一对边盖所组成。其中枢座可枢接一雨刷臂作往复式移动。枢座下端与该对第一弹片搭接且使该对第一弹片的两端自由悬伸,利用对护罩下端内缘与该对第一弹片的外缘连接,而在枢座内形成一通道供雨刷条及该对第二弹片滑入穿过进行组装,当雨刷条及该对第二弹片完全滑入后,利用边盖将之固定成一无支点的软骨雨刷。此结构所有的弹片端部都各自独立悬伸,提供适当的柔软性、弹性与强度,用以解决这类雨刷长度稍长时容易发生的跳动现象。


图1已知多支点雨刷结构示意图。
图2已知无支点雨刷结构示意图。
图3已知无支点雨刷结构分解图。
图4已知雨刷末端受阻导致末端偏斜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片与枢座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片与枢座结合状态的剖示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雨刷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弹片受力后个别独立扭转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 雨刷臂 11雨刷条12 主支架 13副支架20 雨刷臂 21雨刷条22 弹片 23枢座31 枢座 32弹片33 雨刷条 34护罩35 边盖 321 沟槽322 同口 40雨刷41 枢座 42弹片43 弹片断面宽度51 枢座 52雨刷条53 第一弹片 54第二弹片55 护罩 56边盖510 通道 511 爪部521 第一沟槽 522 第二沟槽531 倒钩x1,y1,z1 端部坐标系统x2,y2,z2 端部坐标系统
x3,y3,z3 端部坐标系统x4,y4,z4 端部坐标系统x11,y11,z11新端部坐标系统x21,y21,z21新端部坐标系统x31,y31,z31新端部坐标系统x41,y41,z41新端部坐标系统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至图9所示,是一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可包含一枢座51、一雨刷条52、一对第一弹片53、一对第二弹片54及一对护罩55及一对边盖56所组成。其中枢座51用以枢接一汽车雨刷臂作往复式移动。
如图6所示,第一弹片53与第二弹片54预先弯折成接近汽车玻璃表面的弧度,较佳者,可利用已知的记忆形状金属制成;此外,尚可令第二弹片54弯曲半径略大于第一弹片53,使组装后产生相当于预应力的效果,防止在往复刷拭的移动中发生跳动。
如图7所示,枢座51下方与第一弹片53连接,较佳者,可在枢座51下方设一突伸的爪部511与该对第一弹片53作点状的搭接,且使搭接后的该对第一弹片53的两端自由悬伸。
如图8所示的组合状态,其中护罩55是以软质材料制成一中间突起的外形用以引导气流,解决汽车疾行时雨刷被气流飘起的问题。护罩55底端的内缘与第一弹片53的外缘胶接,由此在枢座51内及该对第一弹片53之间形成一通道510。
如图9所示,雨刷条52侧边设有多数个沟槽,包括供第一弹片53滑入的第一沟槽521及供第二弹片54滑入的第二沟槽522。在组合时,雨刷条52可利用该第一弹片53的引导使滑入护罩55并通过通道510。当雨刷条52及第二弹片54完全进入时,利用边盖56将两端封闭,完成一无支点的软骨雨刷的组装。为加速组装,可在第一弹片53的末端设一倒沟531或类似的形状,让边盖56插入后迅速固定而难以脱离。
如图10所示,由于此结构中所有的弹片53、54端部是各自独立悬伸,因此在反复移动中末端受阻变形时,原先个自的端部坐标系统x1,y1,z1,x2,y2,z2,x3,y3,z3,x4,y4,z4,将会个自地独立扭转而产生个自的新端部坐标系统x11,y11,z11,x21,y21,z21,x31,y31,z31,x41,y41,z41,此与图4所示的已知雨刷相较,本实用新型将提供较佳的柔软性、弹性与强度,故将可解决这类雨刷长度稍长而强度不足时的跳动现象。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枢座,与一汽车雨刷臂枢接并可随之往复移动;一对第一弹片,与该枢座相接时端部自由悬伸,并且在该对第一弹片之间和该枢座的内部共同形成一通道;一对护罩,于下端的内缘与该对第一弹片的外缘相接;一雨刷条,可穿过该通道,其两侧设有多数道沟槽;一对第二弹片,可对称地置入该雨刷条两侧的沟槽,并沿之通过该通道;一对边盖,与该对第一弹片接合,以阻止该雨刷条与该对第二弹片从该对护罩中脱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一弹片的末端设有倒钩供与该边盖扣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一弹片为一预先弯折成型为弧状的金属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一弹片为一可记忆弯弧形状的记忆金属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二弹片为一预先弯折成型为弧状的金属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二弹片为一可记忆弯弧形状的记忆金属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二弹片的弯弧半径大于该对第一弹片的弯弧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枢座的下方突伸一爪部,并利用该爪部搭接该对第一弹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对护罩是以软质材料制成中间尖起的外形,以引导气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点软骨雨刷,其特征在于该多数道沟槽包括一对第一沟槽及一对第二沟槽,该对第一沟槽容置该对第一弹片,该对第二沟槽容置该对第二弹片。
专利摘要一种无支点的软骨雨刷,利用一枢座、一雨刷条、一对第一弹片、一对第二弹片及一对护罩及一对边盖所组成。其中枢座可枢接一雨刷臂作往复式的移动。枢座下端与第一弹片搭接并且容许第一弹片的两端自由悬伸,利用护罩下端的内缘与该对第一弹片的外缘连接,而在枢座内形成一通道供雨刷条及该对第二弹片滑入以进行组装,当雨刷条及第二弹片完全滑入后,利用边盖将之固定成一无支点的软骨雨刷。此结构所有的弹片端部各自独立悬伸,提供适当的柔软性、弹性与强度,用以解决这类雨刷长度稍长时末端因强度不足的跳动现象。
文档编号B60S1/38GK2832607SQ20052001848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1日
发明者周东荣 申请人:黄椿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