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部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45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前部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部车体结构,该结构中,将前侧的空调用冷凝器和后侧的散热器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支承在配置于车体前部的隔壁上。
背景技术
实公平4-20655号公报公开了这样一种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即,将左、右前侧架1、1之间用矩形框状的护罩2连接,将散热器3的左右两侧部以及空调用冷凝器4的左右两侧部都拧紧在设置于各前侧架1、1上的一对下托架25、25的后表面和前表面,并且,将设置于散热器3上表面的一对上托架10、10固定在护罩2的上表面和空调用冷凝器4的上表面。
但是,在同一车体上有时要搭载排气量不同的发动机,在搭载大型的发动机的情况下,为避免与发动机之间的干涉,希望将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位置向车体前方一侧移动,另外,在搭载小型的发动机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室的空间产生富余,所以希望将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位置向车体后方一侧移动。其原因为,若使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位置向车体后方一侧移动,则在车体前部轻微碰撞时不易损伤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能节约更换它们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相对同样隔壁可前后改变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的安装位置,以提高通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发明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中,将前侧的空调用冷凝器和后侧的散热器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支承在配置于车体前部的隔壁上,其中,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对隔壁支承在靠前的位置的情况下,利用第1托架组进行支承;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对隔壁支承在靠后的位置的情况下,利用第2托架组进行支承。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结构的基础上,上述隔壁具有隔壁上框以及位于该隔壁上框前方的隔壁下框,上述第1托架组包括第1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前方;第2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的前方,上述第2托架组包括第3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前方;第4托架,其将散热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后方;第5托架,其将散热器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的后方。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第5托架具有散热器支承部,其支承散热器的下端;箱式结构的加强部,其与散热器支承部连接;板状凸缘部,其与加强部相连,至少加强部和凸缘部固定在隔壁下框上。
实施例的散热器支承孔43a与本发明的散热器支承部相对应。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1的结构,由于在将前侧的空调用冷凝器和后侧的散热器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支承在配置于车体前部的隔壁上时,为避免与发动机发生干涉而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对隔壁支承在靠前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第1托架组进行支承;而在为防止轻微碰撞时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的损伤而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对隔壁支承在靠后的位置上的情况下,使用第2托架组进行支承,因而,既可以使用同样隔壁,又可以前后改变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了通用性。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2的结构,由于第1托架组包括第1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前方;第2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的前方,所以可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对隔壁支承在靠近前方的位置上。另外,由于第2托架组包括第3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前方;第4托架,其将散热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后方;第5托架,其将散热器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的后方,所以可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相对隔壁支承在靠近后方的位置上。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3的结构,由于第5托架具有散热器支承部,其支承散热器的下端;箱式结构的加强部,其与散热器支承部连接;板状凸缘部,其与加强部相连,至少加强部和凸缘部固定在隔壁下框上,所以可提高第5托架的刚性,从而牢固地将大重量的散热器支承在隔壁下框上。


图1是表示大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大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散热器以及隔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安装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时的作用示意图。
图5是表示小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小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散热器以及隔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图5的7-7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大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大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散热器以及隔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安装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时的作用示意图,图5是表示小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以及散热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小型发动机规格的空调用冷凝器、散热器以及隔壁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沿图5的7-7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图4所示结构,是在将大型的发动机搭载在发动机室内的情况下,为确保发动机的搭载空间,而尽量靠近车体前方一侧支承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的结构。
配置于汽车车体前部的隔壁11由以下部分构成隔壁上框12,其沿车体左右方向延伸;隔壁下框13,其位于隔壁下框12的下方且沿车体左右方向延伸;左、右一对隔壁侧框14、14,其上下连接隔壁上框12的左右方向中间部以及隔壁下框13的左、右两端部。隔壁下框13被配置为相对隔壁上框12向车体前方一侧偏离距离α(参照图3)。
位于车体前方一侧的空调用冷凝器15和位于车体后方一侧的散热器16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利用设置在隔壁上框12上的2个第1托架17、17和设置在隔壁下框13上的2个第2托架18、18被支承在隔壁11上。第1托架17、17以及第2托架18、18构成本发明中的第1托架组。
第1托架17被以2根螺栓19以及2个螺母20固定在隔壁上框12的前表面,并向车体前方延伸,在其后部形成有散热器支承孔17a,在其前部形成有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17b。第2托架18焊接在隔壁下框13的前表面并向车体前方延伸,在其前部形成有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18a。
突出设置在散热器16的下水箱23下表面上的2个支承销24、24与橡胶套筒22、22嵌合,所述橡胶套筒22、22固定在形成于隔壁下框13上表面的2个散热器支承孔13a中,而且,突出设置在散热器16的上水箱26上表面的2个支承销27、27与橡胶套筒25、25嵌合,所述橡胶套筒25、25固定在形成于第1托架17、17的散热器支承孔17a、17a中,由此将散热器16支承在隔壁11上。
另外,突出设置在空调用冷凝器15的下表面的2个支承销30、30与橡胶套筒28、28嵌合,所述橡胶套筒28、28固定在第2托架18、18的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18a、18a中,突出设置在空调用冷凝器15的上表面的2个支承销33、33与橡胶套筒31、31嵌合,所述橡胶套筒31、31固定在第1托架17、17的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17b、17b中,由此将空调用冷凝器15支承在隔壁11上。
这样,如图3所表明的那样,通过将散热器16支承在较隔壁上框12更位于前方的隔壁下框13上,而在其前方再支承空调用冷凝器15,能确保隔壁11后方的发动机室的空间,可搭载大型发动机。
如图2所表明的那样,将第1托架17固定到隔壁上框12上的2根螺栓19、19所贯穿的2个螺栓孔由长孔17c以及圆孔17d构成。而且,将空调用冷凝器15和散热器16组装在隔壁11上时,仅将螺栓19插入第1托架17的长孔17c并暂时与螺母20固定,将散热器16暂时支承在隔壁下框13的橡胶套筒22以及第1托架17的橡胶套筒25上。
接着,如图4所示,由长孔17c导向使第1托架17向上方滑动。此时,虽然第1托架17的橡胶套筒25相对散热器16的上水箱26的支承销27向上方滑动,但由于该橡胶套筒25并不会从支承销27脱落,所以即使不用手推压,散热器16也不会倒下。在这种状态下,使空调用冷凝器15下表面的支承销30与第2托架18的橡胶套筒28嵌合,并使冷凝器15上表面的支承销33对着第1托架17的橡胶套筒31的下方之后,一旦由长孔17c导向使第1托架17向下方滑动,便会如图3所示,使第1托架17的橡胶套筒31与空调用冷凝器15上表面的支承销33嵌合,从而将散热器16以及空调用冷凝器15这二者都支承在隔壁11上。
而且,最后,将插入长孔17c并被暂时拧上的螺栓19完全拧紧,并将插入至圆孔17d中的螺栓拧紧到螺母20上,这样,便完成了空调用冷凝器15和散热器16的组装。
图5~图7所示结构表示的是,在将小型发动机搭载在发动机室中的情况下,将空调用冷凝器15和散热器16尽量靠近车体后方一侧支承,以防止轻微碰撞时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的损伤。
空调用冷凝器15由设置在隔壁上框12前表面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第3托架41、41以及隔壁下框13支承,散热器16由设置在隔壁上框12后表面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第4托架42、42以及设置在隔壁下框13后表面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第5托架43、43支承。这些第3托架41、41、第4托架42、42以及第5托架43、43构成本发明中的第2托架组。
空调用冷凝器15下表面的支承销30、30与橡胶套筒44、44嵌合,所述橡胶套筒44、44固定在隔壁下框13的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13b、13b上。另外,被以2根螺栓45、45以及2个螺母46、46固定在隔壁上框12前表面的第3托架41、41上形成有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41a、41a,空调用冷凝器上表面的支承销33、33与橡胶套筒47、47嵌合,所述橡胶套筒47、47固定在空调用冷凝器支承孔41a、41a上。这样,便将空调用冷凝器15支承在隔壁下框13的上方。
被以螺栓48、48以及螺母49、49固定在隔壁上框12后表面的第4托架42、42上形成有散热器支承孔42a、42a,散热器16的上水箱26的支承销27、27与橡胶套筒50、50嵌合,所述橡胶套筒50、50固定在散热器支承孔42a、42a上。另外,在固定于隔壁下框13后表面的第5托架43、43上形成有散热器支承孔43a、43a,散热器16的下水箱23的支承销24、24与橡胶套筒51、51嵌合,所述橡胶套筒51、51固定在散热器支承孔43a、43a上。这样,便将散热器16支承在空调用冷凝器15的后方。
第5托架43用于支承重量大于空调用冷凝器15的散热器16,其具有加强部43b,其与上述散热器支承孔43a相连,且为下表面敞开的箱式结构;板状的凸缘部43c,其与该加强部43b相连,上述加强部43b以及凸缘部43c的至少两处52、53被焊接到隔壁下框13上。通过在第5托架43上设置箱式结构的加强部43b,以及在加强部43b和凸缘43c的两处52、53将第5托架43焊接到隔壁下框13上,可提高第5托架43的刚性,从而牢固地支承散热器16。
如上所述,在为避免与发动机发生干涉而将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相对于隔壁11支承在靠前的位置上的情况下,使用由第1托架17、17和第2托架18、18构成的第1托架组进行支承;而在为防止在轻微碰撞时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的损伤而将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相对于隔壁11支承在靠后的位置上的情况下,使用由第3~第5托架41、41、42、42、43、43构成的第2托架组进行支承,因而,既使用同样隔壁11,又能前后改变空调用冷凝器15和散热器16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了通用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超出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其中,将前侧的空调用冷凝器(15)和后侧的散热器(16)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支承在配置于车体前部的隔壁(11)上,其特征在于,将空调用冷凝器(15)和散热器(16)相对隔壁(11)支承在靠前的位置的情况下,利用第1托架组进行支承;将空调用冷凝器(15)和散热器(16)相对隔壁(11)支承在靠后的位置的情况下,利用第2托架组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其中,上述隔壁(11)具有隔壁上框(12)以及位于该隔壁上框(12)前方的隔壁下框(13),上述第1托架组包括第1托架(17),其将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12)的前方;第2托架(18),其将空调用冷凝器(15)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13)的前方,上述第2托架组包括第3托架(41),其将空调用冷凝器(15)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12)的前方;第4托架(42),其将散热器(16)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12)的后方;第5托架(43),其将散热器(16)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13)的后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其中,上述第5托架(43)具有散热器支承部(43a),其支承散热器(16)的下端;箱式结构的加强部(43b),其与散热器支承部(43a)连接;板状凸缘部(43c),其与加强部(43b)相连,至少加强部(43b)和凸缘部(43c)固定在隔壁下框(13)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可相对同样隔壁前后地改变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的安装位置,提高了通用性。由于第1托架组包括第1托架(17),其将空调用冷凝器(15)以及散热器(16)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12)的前方;第2托架(18),其将空调用冷凝器的下端支承在隔壁下框(13)的前方,因而可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支承在相对隔壁(11)靠近前方的位置上。另外,由于未图示的第2托架组包括第3托架,其将空调用冷凝器的上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前方;第4、5托架,它们分别将散热器的上端以及下端支承在隔壁上框的后方以及隔壁下框的后方,因而可将空调用冷凝器和散热器支承在相对隔壁靠近后方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B60H1/32GK1868778SQ20061008095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3日
发明者石园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