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15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助力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具体为一种电动助力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有以电池(瓶)为能量的纯粹的电动摩托车,有以燃油为能量的普通摩托车。但未见具有电动助力的普通摩托车。普通摩托车在燃油耗尽或发动机故障时,摩托车将无法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普通摩托车驱动动力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助力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动助力摩托车,包含前轮和后轮,至少在前轮上设有电驱动机构,电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轮轴上、由磁极(永久磁极或由铁心和励磁绕组构成的电磁极)构成的内定子和固定于轮辋中心内腔、由铁心和绕组构成的外转子,外转子的一侧端固定有内环面为换向接触面的换向器,轮轴上固定有与换向器的换向接触面接触的电刷,轮轴端部开有用于引出输电导线的内孔;在摩托车后部固定有蓄电池。需电动助力时,蓄电池通过输电导线向电驱动机构供电,即蓄电池通过输电导线、电刷、换向器向外转子绕组供电(内定子磁极为电磁极时,同时向磁极的励磁绕组供电),根据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外转子被驱动并带动轮辋转动,从而实现前轮(或后轮)的电驱动。现有摩托车轮轴与轮辋中心内腔之间的空间是闲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该空间的尺寸(主要是增大轮辋中心内腔的尺寸),将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即电驱动机构)固定于该空间内。并针对摩托车的结构特点(主要是轮轴不转动),相应地将电驱动机构改为内定子、外转子结构,并对换向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由通常的外环面换向接触面变为内环面换向接触面),从而将电驱动机构直接设置于前、后轮上。由于增设的电驱动机构占据的是现有摩托车轮轴与轮辋中心内腔之间的闲置空间,因此所述电驱动机构的设置不会影响摩托车的现有结构,如前后轮的刹车结构、后轮正常驱动机构等的安装固定位置不会因电驱动机构的设置而受到影响。现有普通摩托车的轮辋本身就是通过轴承支撑于轮轴上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普通摩托车上增设电驱动机构,使现有普通摩托车同时具有双重驱动功能。增加和完善了现有普通摩托车的使用功能。其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前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轴,2-内定子,3-外转子,4-换向器,5-电刷,6-内孔,7-蓄电池,8-端盖,9-机套。
具体实施方式
电动助力摩托车,包含前轮和后轮,至少在前轮上设有电驱动机构,电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轮轴1上、由磁极构成的内定子2和固定于轮辋中心内腔、由铁心和绕组构成的外转子3,外转子的一侧端固定有内环面为换向接触面的换向器4,轮轴上固定有与换向器的换向接触面接触的电刷5,轮轴端部开有用于引出输电导线的内孔6;在摩托车后部固定有蓄电池7。构成内定子的磁极可以是永久磁极或由铁心和励磁绕组构成的电磁极;当内定子的磁极是电磁极时,其励磁绕组的输电导线也通过轮轴上的内孔6引出,由蓄电池向励磁绕组提供励磁电流。为便于外转子及内定子的安装固定,在轮辋中心内腔的一端固定有端盖8,端盖8通过轴承支撑于轮轴1上。整机安装或维修时可打开端盖。为提高电驱动机构的运行性能,在轮辋中心内腔套固有外转子机套9(相当于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机座),以改善和提高电驱动结构中的磁路性能,外转子固定于外转子机套9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助力摩托车,包含前轮和后轮,至少在前轮上设有电动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电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轮轴(1)上、由磁极构成的内定子(2)和固定于轮辋中心内腔、由铁心和绕组构成的外转子(3),外转子的一侧端固定有内环面为换向接触面的换向器(4),轮轴上固定有与换向器的换向接触面接触的电刷(5),轮轴端部开有用于引出输电导线的内孔(6);在摩托车后部固定有蓄电池(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摩托车,其特征为在轮辋中心内腔的一端固定有端盖(8),端盖(8)通过轴承支撑于轮轴(1)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摩托车,其特征为在轮辋中心内腔套固有外转子机套(9),外转子固定于外转子机套(9)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具体为一种电动助力摩托车。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普通摩托车驱动动力单一的问题。电动助力摩托车,包含前轮和后轮,至少在前轮上设有电驱动机构,电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轮轴上、由磁极构成的内定子和固定于轮辋中心内腔、由铁心和绕组构成的外转子,外转子的一侧端固定有内环面为换向接触面的换向器,轮轴上固定有与换向器的换向接触面接触的电刷,轮轴端部开有用于引出输电导线的内孔;在摩托车后部固定有蓄电池。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普通摩托车上增设电驱动机构,使现有普通摩托车同时具有双重驱动功能。增加和完善了现有普通摩托车的使用功能。其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文档编号B60K1/00GK2908313SQ200620024659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魏继恒 申请人:魏继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