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机的操纵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62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作机的操纵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手握住操纵杆来操作工作机的工作机的操纵杆。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 — 116977号公报中已公开了这样的行驶用离合器杆 在手柄的上方配置用于使工作机行驶的由安全(deadman)离合器杆构成 的主离合器杆,在手柄的下方配置侧离合器杆,所述行驶用离合器杆通 过一起把持上方的主离合器杆和下方的侧离合器杆来进行操作。
在上述行驶离合器杆中,当向离合器接合位置操作主离合器杆时, 由于勾挂在主离合器杆上的肘节弹簧(toggle spring)向主离合器杆的支 轴的上方越过支点,所以该肘节弹簧辅助向手柄的把手部侧把持操作主 离合器杆时的把持力,从而能够舒适地进行杆操作。
另外,在上述行驶离合器杆中,当对主离合器杆和侧离合器杆一起 进行把持操作时,由于两杆的把持部分隔着手柄的把手部重叠为在上下 相同位置上对齐,所以容易进行把持操作。
但是,在上述行驶离合器杆中,当在从上方压住主离合器杆的同时 以隔着手柄的把手部的方式握住侧离合器杆时,难以操作两个离合器杆。 特别是,由于女士等手较小,在用手指勾住侧离合器杆时,手的负荷较 大,而且,持续握住上下两根杆时手会疲劳。即,存在两个离合器杆的 操作性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机的操纵杆,在握住了该操纵杆的 主离合器杆的状态下,容易握住侧离合器杆,能够缓解疲劳,并能够提 高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机的操纵杆,该工作机的操纵杆具有 主离合器杆,其配置于操作工作机的管状的手柄的上方,通过握住该主 离合器杆使主离合器接合;以及侧离合器杆,其配置在上述手柄的下方, 通过握住该侧离合器杆使侧离合器分离,上述主离合器杆的长度方向的 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 偏置。
因此,在从上方压住主离合器杆的同时握住下方的侧离合器杆时, 操作容易,手不易疲劳。
上述侧离合器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优选相对于上述手柄的长度 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置。因此, 一起握住主离合器 杆和侧离合器杆时的操作容易,手不易疲劳。
上述主离合器杆和上述侧离合器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与长度方向正 交的截面弯曲形状,优选在朝向机体的中央的内侧部和外侧部不同。因 此,具有握住时的手感良好的优点。
呈上述弯曲形状的外侧部的曲率半径优选比呈上述弯曲形状的内侧 部的曲率半径要大。因此,握住时的手感变得更好。


图1是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操纵杆的工作机的侧视图。
图2的图1中的2部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中的3 — 3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支承托架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2中的5 — 5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如图所示的侧离合器杆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表示用手同时握住主离合器杆和侧离合器杆的状态的侧视
图8是沿图7中的8 — 8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9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操纵杆,是与图8对应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 图8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操纵杆。
参照图1,工作机11具有设在操作手柄12上的操纵杆13;在机 体14的上部15上安装的发动机16;设在机体14的后部17上的变速箱 21;设在变速器箱21内的变速机构(未图示);将发动机16的驱动力传 递到该变速机构的带传动机构22;内置于变速器箱21的左右的下端部
23的侧离合器24;通过来自侧离合器24的驱动力被驱动的车轮25;以 及设在变速器箱21的后端部的阻力棒26。
操作手柄12的下端部安装在变速器箱21的上端部。操纵杆13包括 左右的侧离合器杆27。左右的侧离合器杆27设在操作手柄12的左右的 把手部85、 85附近。
燃料箱32和空气过滤器33设在发动机主体31的上部。
带传动机构22具有安装在发动机16的输出轴35上的驱动带轮 36;安装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37上的从动带轮38;以及巻绕在驱动带轮 36和从动带轮38上的传动带41,带传动机构22将来自输出轴35的动 力经由输入轴37传递到变速机构中。
通过输入轴37的旋转,输入轴37的动力经由变速机构传递到车轮25。
带传动机构22具有离合机构42。离合机构42具有自由转动的臂 43;安装在臂43的前端的张力辊44;勾挂在臂43的中央的缓冲用的弹 簧45;以及与弹簧45的一端连接的拉线部件46。
缆线部件46的端部47与操纵杆13的主离合器杆51连接。通过用 主离合器杆51牵引缆线部件46,来操作离合机构42。
对主离合器杆51施加操作力Fh,使主离合器杆51从离合器分离位 置Cf向下转动到离合器接合位置Cn,由此,离合机构42从分离状态切 换到接合状态。其结果是,通过侧离合器24驱动车轮25来进行耕作。
当手离开主离合器杆51而解除操作力时,主离合器杆51返回到分 离位置Cf,离合机构42从接合状态切换到分离状态,车轮25停止。
侧离合器24设在变速机构(未图示)和车轮25之间,其使向车轮 25的驱动力传递持续或中断。该侧离合器24通过拉线61与设在操作手 柄12的上部的侧离合器杆27连接。
当对侧离合器杆27施加操作力Fsh,使侧离合器杆27从离合器接合 位置Csn转动到分离位置Csf时,侧离合器24从接合状态切换到分离状 态。其结果是,只有左边的车轮25停止,从而使工作机ll向左转。
当手离开侧离合器杆27而解除操作力时,侧离合器杆27返回接通 位置Csn,侧离合器24从分离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停止了的车轮25 被驱动。
未图示的右边的侧离合器24和右边的侧离合器杆27与图1中的左 边的侧离合器24和左边的侧离合器杆27相同。
如图2所示,操纵杆13具有侧离合器杆27;主离合器杆51;握 住主离合器杆51的离合器接合机构71;以及在握住主离合器杆51的同 时使离合器分离的离合器分离机构72和强制离合器分离机构73。
通过握住主离合器杆51,离合器接合机构71使图1所示的离合机 构42成为接合状态。
即使在握住了主离合器杆51的状态下,通过第一离合器分离开关机 构75,离合器分离机构72也会强制性地使离合机构42分离。
即使在握住了主离合器杆51的状态下,通过第二离合器分离开关机 构76,强制离合器分离机构73也会强制性地使离合器分离机构72动作。
安装在操作手柄12上的支承托架81将主离合器杆51、第一离合器 分离开关机构75的操作部82和第二离合器分离开关机构76的紧急杆部 件83支承为可自由转动。
如图3所示,主离合器杆51的基端部形成为截面为U字状,该基端 部安装在支承托架81上,并具有第一和第二支承脚部126、 127。第一、 第二支承脚部126、 127具有支轴孔128、 128,所述支轴孔128、 128为 了贯穿第一支轴91而形成。卡定于卡合爪93 (图2)的卡合齿部131设 置在第二支承脚部127的支轴孔128附近。
当握住主离合器杆51的把手部132时,该把手部132重叠在操作手
柄12的左把手部85上。
离合器杆弹簧133的一端勾挂在第一支承脚部126上。该离合器杆 弹簧133对该主离合器杆51施加作用力,使主离合器杆51始终要返回 到分离位置Cf处。
主离合器杆51的把手部132中的沿主离合器杆51的长度方向的中 心线Cb,相对于操作手柄1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h,向机体宽度方向 的外侧(箭头al的方向)偏移K。
图4表示支承操纵杆的支承托架81 。
支承托架81具有第一侧壁部107、第二侧壁部112和连接于两者间 的底部111,支承托架81的截面基本上成U字状。支承托架81的作为 第一侧壁部107的上边缘的第一边沿部106通过焊接与操作手柄12结合。 第二侧壁部112具有将其一部分向第一侧壁部107方向弯折而成的弯折 部112a。作为该弯折部112a的内侧边缘的第二边沿部113通过焊接与操 作手柄12结合。截面呈U字状的托架114将图2所示的紧急杆部件83 支承为可自由转动,托架114通过焊接与第二侧壁部112的前边缘112b 结合。参照标号118是将上述紧急杆部件83支承为可旋转的凸台孔。
第一和第二侧壁部107、 112具有第一凸台孔121、 121和第二凸台 孔122、 122,该第一凸台孔121、 121为了贯穿第一支轴91而形成,该 第二凸台孔122、 122为了贯穿第二支轴95而形成。
第一侧壁部107具有止挡突部125,该止挡突部125用于将主离合 器杆51 (图2)保持在分离位置Cf处。
图5表示主离合器杆51的把手部132的剖面。
把手部132形成为倒槽状,其由以下部分构成顶部181;从该顶 部181的一个侧边缘向下方呈弯曲状延伸的第一侧部182;以及从顶部 181的另一侧边缘向下方呈弯曲状延伸的第二侧部183。
第二侧壁183的位置靠近工作机11 (图1)的机体宽度的中心。弯 曲的外侧的第一侧部182的曲率半径rl形成为比弯曲的内侧的第二侧部 183的曲率半径r2要大,因而容易抓握。参照标号185是第一抓握限制 部。
参照图2和图6所示,侧离合器杆27由以下部分构成通过焊接固
定在操作手柄12的管主体186的下表面的侧托架187;和通过侧支轴191 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在侧托架187上的杆主体192。
杆主体192具有勾挂手指的手指勾挂部193和形成在手指勾挂部193 上的第二抓握限制部194 (图2)。
手指勾挂部19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d与手柄12的长度方向的中 心线Ch —致,手指勾挂部193具有外侧部196和内侧部197。
图7表示用左手HL同时握住主离合器杆51和侧离合器杆27的状 态下的侧面。
图8表示在如图6所示那样从上方压住主离合器杆51的同时握住侧 离合器杆27时与左手HL的关系。
当操作员用左手HL从上方压住主离合器杆51并同时如箭头bl所 示将手指从外侧勾挂在侧离合器杆27上时,由于主离合器杆51的中心 部201 (中心线Cb)比手柄12的中心部202 (中心线Ch)向外侧203 偏心了偏移量K,所以握住侧离合器杆27时容易操作,且手不容易疲劳。
艮口,由于主离合器杆5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b相对于手柄12的长 度方向的中心线Ch向机体宽度方向外侧偏置,所以握住侧离合器杆27 时的操作变得容易。
当操作员用左手HL从上方压住同时握住主离合器杆51时,由于主 离合器杆51的把手部132的外侧部182的曲率半径rl和内侧部183的曲 率半径r2不同,设计为rl比r2大,所以握住时的手感良好。
图9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操纵杆13A的剖面。对于与第一实施例同样 的结构赋予同 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的操纵杆13A中,侧离合器杆27A与第一实施例的侧 离合器杆27相比向外侧偏置。
具体地讲,侧离合器杆27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d,相对于手柄 1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h,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箭头al的方向) 偏置了偏移量K1。其结果是, 一起握住主离合器杆51和侧离合器杆27A 时的操作容易,且手不易疲劳。 侧离合器杆27A的手指勾挂部193A的外侧部196A的弯曲形状和内 侧部197A的弯曲形状不同。其结果是,握住时的手感良好。
呈弯曲形状的外侧部196A的曲率半径r3设计为比呈弯曲形状的内 侧部197A的曲率半径r4要大,从而握住时的手感更好。
本发明的工作机的操纵杆在实施例中表示了应用于耕作机的例子, 也可以被耕作机以外的装置所釆用。
本实施例的操纵杆作为离合器杆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可以被离合 器杆以外的部件所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作机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机的操纵杆具有主离合器杆,其配置于操作工作机的管状手柄的上方,通过握住该主离合器杆使主离合器接合;以及侧离合器杆,其配置在上述手柄的下方,通过握住该侧离合器杆使侧离合器分离,上述主离合器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离合器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离合器杆和上述侧离合器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弯曲形状,在朝向机体的中央的内侧部和外侧部不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 呈上述弯曲形状的外侧部的曲率半径比呈上述弯曲形状的内侧部的曲率半径要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纵杆,其具有在工作机的手柄上下配置的主离合器杆和侧离合器杆。配置于手柄上方的主离合器杆的中心比该手柄的中心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置。
文档编号B60K23/00GK101190658SQ20071019620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
发明者内田敏郎, 广瀬信之, 饭野启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