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多胎宽型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27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并列多胎宽型轮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或小排量摩托车等使用的轮毂。

背景技术
当前,普通车轮使用一个轮毂配合一条轮胎的方式,如果车轮加宽则轮胎也必须要加宽。对于电动车或小排量摩托车等轻型车辆来说,由于动力较弱、续程较短的原因,过宽的轮胎会大大增加行驶阻力,明显缩短连续行驶距离。但是由于现在车型设计趋向大型,又需要更宽的车轮来与整车相配合。因此上述矛盾制约了车形设计的发展和车辆使用的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并列多胎宽型轮毂,具有大尺寸的轮毂和小尺寸轮胎相匹配的特点,实现在适应车型设计趋势,增加车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行驶阻力,提升动力效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并列多胎宽型轮毂,包括轮毂外圈,所述的轮毂外圈为宽型轮毂外圈,在所述的宽型轮毂外圈上至少并列设有两道轮胎安装槽,所述的相邻两道轮胎安装槽之间留有间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并列多胎宽型轮毂,改进之处是增加轮毂宽度,但是不同步增加轮胎的胎面宽度,采用增加轮胎数量的方式,横向并列使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普通轮胎,并使它们彼此保持一定间隔距离。由于胎面宽度不再与轮毂宽度成同步正比增加关系,从而摆脱了两者相互制约的困境,最终实现宽轮毂、窄轮胎、低阻力的目的。由于并列的轮胎之间相隔距离可以较远,使得两轮车产生类似四轮车的效果,既改善行驶平稳性,又提升刹车性能,极大地方便了妇女、学生的安全驾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并列多胎宽型轮毂,具有大尺寸的轮毂和小尺寸轮胎相匹配的特点,实现在适应车型设计趋势,增加车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行驶阻力,提升动力效能,适于电动自行车或小排量摩托车等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2为使用状态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轮毂由宽型轮毂外圈1、辐条2和中轴孔3组成,在宽型轮毂外圈1上并列设有第一轮胎安装槽4和第二轮胎安装槽6,第一轮胎安装槽4和第二轮胎安装槽6之间留有间距5。
参见图1和图2,第一轮胎安装槽4内安装有第一轮胎7,第二轮胎安装槽6内安装有第二轮胎8,第一轮胎7和第二轮胎8之间留有间距5。本实用新型仅增加轮毂宽度,而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面积不增加。同时其他零部件几乎不变动,达到最佳经济性。最终增强整车视觉效果,增加行驶安全性能。
参见图1和图2,将轮毂的宽度设定为N1+N2+M(N的数量可以≥2)。其中N1、N2为轮胎的胎面宽度,M为间隔宽度。N1、N2维持不变或较小变化,增加M值,即可增加轮毂宽度。同时N1+N2小于轮毂宽度,摩擦面积小于轮胎与轮毂等宽的方式,降低行驶阻力,适于电动自行车或小排量摩托车等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并列多胎宽型轮毂,包括轮毂外圈,其特征是所述的轮毂外圈为宽型轮毂外圈(1),在所述的宽型轮毂外圈(1)上至少并列设有两道轮胎安装槽(4、6),所述的相邻两道轮胎安装槽之间留有间距(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列多胎宽型轮毂,包括轮毂外圈,所述的轮毂外圈为宽型轮毂外圈(1),在所述的宽型轮毂外圈(1)上至少并列设有两道轮胎安装槽(4、6),所述的相邻两道轮胎安装槽之间留有间距(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并列多胎宽型轮毂,具有大尺寸的轮毂和小尺寸轮胎相匹配的特点,实现在适应车型设计趋势,增加车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行驶阻力,提升动力效能,适于电动自行车或小排量摩托车等使用。
文档编号B60B27/00GK201176104SQ20082005232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1日
发明者朱静明 申请人:朱静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