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记忆功能的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26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记忆功能的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含联接装置
(Kupplungsmittel)和躺椅轴(Reelinerachse ),其中所述躺椅轴 连接至一躺椅。
背景技术
这种调整装置是普遍公知的。例如,公开文本DE 38 16 833 C2 这样描述了一种包括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调整装置。当抬 起分离操纵杆(Ausl5sehebel )时,记忆环(Memoryring )和第一联 接部分与第二联接部分分离。之后,偏心销(Exzenterbolzen)从而 与传动轴分离,靠背可被偏转。然而,在所述的调整装置中,不利地, 为了解锁靠背必须操纵多个机械装置,由此使解锁方法变得非常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调整装置,在该 调整装置中靠背具有非常简短的解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车辆的调整装置实现的,所述调整 装置包含联接装置和躺椅轴,其中所述躺椅轴连接至一躺椅。当沿轴 向移动联接装置时,同时躺椅轴也围绕旋转轴旋转,从而将躺椅解锁 或者锁定。因此,联接装置的位移以有利的方式使得躺椅松开,由此 使解锁方法变得有利地简短。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描述。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15所要求的、根据本发 明的调整装置将躺椅解锁的方法。
附加地,本发明的再一主题是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16所要求的、
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将躺椅锁定的方法。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这些描述仅为示例性的, 而不限制本发明的总体构思。


图1图解示出了包括一些单个组件的调整装置; 图2以横截面图解示出了该调整装置;
图3、4和5图解示出了具有组件相对于彼此处于不同位置的调整 装置;
图6图解示出了调整装置的运动转换器; 图7示出了调整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图解示出了调整装置1的不同组件。外罩5优选地包含一 导向部件8,其中所迷导向部件8包括凹进部分9。在该实施方案中, 在导向部件8中提供了三个凹进部分9。然而,也可在导向部件8中 形成仅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凹进部分9。导向部件8优选地包含一边 缘24,该边缘被凹进部分9中断。外罩5尤其优选抗扭地(drehfest ) 连接至车辆座椅的靠背。当靠背围绕旋转轴20 (图1中未示出)旋转 时,所述外罩5也随之围绕旋转轴20旋转。壳体6被插入到外罩5中。 壳体6优选地具有摩擦面7,并且壳体6借助于叉形物(Gabel)抗扭 地连接至车辆座椅的座位部分,所述叉形物作用于所述壳体6。在该 实施方案中,摩擦面7形成锥形。联接装置4优选地包含锁止接片10。 优选地,锁止接片10的数目相同于导向部件8的凹进部分9的数目。 在该实施方案中,联接装置4此外还包含一局部区域"。联接装置4 可借助于该局部区域22实现与壳体6的摩擦表面7的摩擦连接,因而, 局部区域22优选地同样构成锥形。运动转换器ll优选地包含套管12 和芯13。芯13优选地包含螺旋形凹进部分15,当芯13被至少部分推 入套管12中时,所述螺旋形凹进部分借助于套管12的接片14实现形 状配合连接(formschltissig Verbindung )和/或力传递连接 (kraftschliissig Verbindung)。芯13优选地具有用于躺椅轴21(图 1中未示出)的插入通道,其中当躺椅轴21位于芯13中时,躺椅轴 21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至芯13。优选地,可通过旋转躺椅 轴21将躺椅锁定或解锁。因此,调整装置1经由躺椅轴21以有利的方式连接至躺椅。在图1中未示出第一弹簧装置16,该第一弹簧装置 优选地围绕联接装置4外部延伸。第二弹簧装置17优选地绕芯13放 置,并且经由槽口 25 (图1中未示出)连接至套管12。优选地,如图 1中所示,将第二弹簧装置17和芯13插入壳体6内。在该实施方案 中,壳体6在内部具有纵向凹进部分,套管12具有纵向接片23。当 将套管12移动进所述壳体6中时,优选地,同时将纵向接片23推入 所述壳体6的纵向凹进部分。从而,优选地,在套管12和壳体6之间 形成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优选地,将运动转换器11以及 第二弹簧装置17和壳体6—起插入外罩5中。接下来,联接装置4借 助于第一弹簧装置16实现与套管12相接触。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将 联接装置4推到套管12之上。第一弹簧装置16和第二弹簧装置17优 选地是螺旋弹簧,并且当躺椅被锁定时,所述两个弹簧装置基本不压 缩。而且,操纵杆18被紧固到外罩5,其中操纵杆18是可旋转的并 且能够通过拉索(Zug) 19 (图1中未示出)移动。如上所述,通过调 整装置1将躺椅锁定或者解锁。优选地,通过围绕旋转轴20 (图1中 未示出)旋转,可将靠背调整到多个位置中,其中可能的调整位置取 决于躺椅的锁定或解锁状态。当在所谓的舒适范围内进行调整时,因 此,所述躺椅优选地是未解锁的。当仅在绕旋转轴20以±10°的角度 范围内偏转(Verschwenken)时,靠背在一舒适范围内调整。在这种 情况下,结果,联接装置4与靠背一同在一舒适范围内旋转。当将靠 背调整到容易就坐位置(Easy-Entry-Position )、台面倾斜位置 (Tischklappposition)或者睡眠位置时,必须在实现调整靠背之前 优选将躺椅解锁。因而,在容易就坐调整的情况下,优选地,靠背围 绕旋转轴20以与座位部分大约45。角沿座椅部分的方向旋转。由此, 更容易地在后面的长椅上就坐。在台面倾斜功能的情况下,靠背优选 基本水平地偏转到座位部分上。在睡眠位置的情况下,靠背偏转远离 座位部分,并且基本与座位部分位于同一平面。由于这些调整位置仅 优选地以解锁躺椅的方式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联接装置4抗扭地连 接至座位部分,当将靠背调整在这些位置之一时,联接装置4不与靠 背一起旋转。明显地,当躺椅解锁时,进一步定位靠背也是可能的。 在图2中,图解示出了调整装置1,其中调整装置1的组件这样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躺椅被锁定。躺椅轴21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 传递连接至芯13。联接装置4借助其锁止接片10位于导向部件8的 凹进部分9内,从而,与导向部件8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 当将导向部件8连接至外罩5,外罩5又抗扭地连接至靠背时,在这 种情况下,联接装置4也抗扭地连接至靠背。因此,联接装置4的局 部区域22也不紧密配合在壳体6的摩擦面7上,使得壳体6和联接装 置4之间不产生摩擦连接。如果现在用户操作拉索19 — 一其优选地是 软套管钢丝索19,操纵杆18优选地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因 此,联接装置4优选地沿方向A移动,从而优选地压缩第一弹簧装置 16。由于套管12与联接装置4形状配合接触和/或力传递接触保持, 套管12也优选地沿方向A移动,其中第二弹簧装置17也被压缩。联 接装置4优选地具有到其局部区域22的间隔26。通过该间隔26,可 改变到达摩擦面7的路径27。间隔26越大,直到摩擦面7并从而直 到联接装置4通过摩擦连接被固定至壳体6的路径27也越短,,所述 摩擦连接位于壳体6的摩擦面7和联接装置4的局部区域22之间。因 此能实现,在充分旋转所述芯13以将躺椅解锁之前,联接装置4已经 经由摩擦面7抗扭地连接至壳体6从而连接至座位部分。如果套管12 沿着方向A移动,那么套管12借助接片14沿着芯13的螺旋形凹进部 分15形状配合和/或力传递移动。从而,沿方向B旋转所述芯13。运 动转换器11结果将联接装置4和套管12的轴向纵向运动转换为旋转 运动。由于芯13处于形状配合和/或力传递地连接至躺椅轴21,躺椅 轴21优选地也沿方向B旋转。在躺椅轴21经过一具体的旋转角度之 后,躺椅被解锁。然而,仅当联接装置4一_通过锁止接片IO沿方向 A的移动——不再与导向部件8的凹进部分9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 递连接,并且联接装置4优选地已通过其局部区域22与壳体6的摩擦 面7形成摩擦连接时,躺椅的解锁才优选地发生。因此,当躺椅被解 锁并且例如靠背可被调整在睡眠位置时,联接装置4已经以有利的方 式抗扭地连接至座位部分。如果此时调整解锁躺椅的靠背,那么外罩 5与导向部件8、凹进部分9 一起绕旋转轴20旋转。当从解锁躺椅过 渡到锁定躺椅时,首先操作软套管钢丝索(Bowdenzug) 19,因此,操 纵杆18与联接装置4分离。因此,操纵杆18不再沿方向A推压联接装置4。通过压缩的第一弹簧装置16,因此,联接装置4优选地被沿 方向C被推压。因此,联接装置4的局部区域22与壳体6的摩擦面7 分离。因此,联接装置4不再抗扭地连接至座位部分。这样,通过第 一弹簧装置16将锁止接片10压向导向部件8的边缘24。因而,仅当 外罩5与导向部件8再次位于与调整之前相同的位置时,锁止接片10 可再次接合到导向部件8的凹进部分9中。因此,当靠背再次采用与 调整解锁躺椅之前相同的舒适位置时,外罩5与具有凹进部分9的导 向部件8再次位于相对于联接装置4的相同位置。如果情况如此,联 接装置4的锁止接片IO可滑进导向部件8的凹进部分9中。因此,联 接装置4通过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连至导向部件8,并且所 述罩5再次抗扭地连接至靠背。仅当联接装置4的锁止接片10再次位 于导向部件8的凹进部分9中时,才可通过进一步沿方向C使第一弹 簧装置16减压从而移动联接装置4。只有这样,第二弹簧装置17才 不再被联接装置4压缩,并且所述弹簧装置开始减压。由于第二弹簧 装置17通过槽口 25连接至套管12,此时所述套管12沿方向C被推 压。因而,套管12借助接片14形状配合和/或力传递地沿着芯13的 螺旋形凹进部分15移动,其中芯13相反于方向B旋转。通过芯13和 躺椅轴21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躺椅轴21也相反于 方向B旋转。优选的是,仅当套管12与接片14 一起再次位于芯13上 的如躺椅解锁之前的位置时,才锁定躺椅。因此,仅从躺椅轴21必须 经过的特定旋转角度起锁定该躺椅。总之,借助于调整装置1,车辆 座椅具有了记忆功能,因为靠背的调整后的舒适设置被联接设置4固 定,所述调整后的舒适设置是借助被锁定的躺椅实现的。当靠背与解 锁的躺椅一起偏转时,可通过抗扭地连接至座位部分的联接装置4实 现对舒适位置的位置固定,并且当靠背基本位于与调整之前相同的舒 适设置时,可仅再次锁定所述躺椅,由于接下来仅允许联接设置4沿 方向C移动,所述躺椅轴能被旋转进行锁定。
图3图解示出了调整装置1,其中联接装置4及其局部区域22与 壳体6的摩擦表面7没有形成摩擦连接。因此,躺椅被锁定。靠背仅 可在所谓的舒适范围内旋转,其中在该情况下联接装置4随之一起旋 转。
9在图4中,图解示出了联接装置4的局部区域22与壳体6的摩擦 面7形成了摩擦连接。在该情况中,躺椅被解锁。如果旋转靠背,那 么联接装置4将不与靠背一起旋转。
在图5中,图解示出了壳体6的摩擦面7和联接装置4的局部区 域22形成摩擦连接,其中操纵杆18比在图4中更偏转。
在图6中图解示出了运动转换器11。然而,在该实施方案中,省 略了运动转换器11的芯13上的螺旋形凹进部分15。躺椅轴21被插 入芯13的中部,从而形成与芯13的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
在图7中,以分解图示出了调整装置1,其中躺椅轴21未被一同 示出。参考数字列表:
1调整装置
4联接装置
5夕卜罩(cover )
6壳体(housing )
7摩擦面(壳体)
8导向部件(外罩)
9凹进部分(导向部件)
10锁止接片(联接装置)
11运动转换器
12套管
13芯
14接片(套管)
15螺旋状凹进部分(芯)
16第一弹簧装置
17第二弹簧装置
18操纵杆
19拉索(软套管钢丝索)
20旋转轴
21躺椅轴
22局部区域(联接装置)
23纵向接片(套管)
24边缘(导向部件)
25槽口
26间隔
27路径
A, B,C方向D箭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调整装置(1),该调整装置包含联接装置(4)和躺椅轴(21),其中所述躺椅轴(21)连接至一躺椅,其特征在于,当联接装置(4)沿轴向移动时,躺椅轴(21)围绕旋转轴(20)旋转,从而解锁或者锁定所述躺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 装置(1 )包含运动转换器(11 ),其中该运动转换器(11 )包括带有 接片(H)的套管(1"和带有螺旋状凹进部分U5)的芯(13),所 述芯(13)连接至躺椅轴(21)。
3.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随 着联接装置(4)的轴向移动,套管(12)在芯(13)上移动,由此旋 转所述芯(13)并解锁躺椅。
4.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 述调整装置(1 )包含壳体(6 ),其中所述壳体(6 )包括至少一摩擦 面(7),所述联接装置(4)在轴向移动之后形成与摩擦面(7)的摩 擦连接并被固定防止旋转。
5.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 述壳体(6)抗扭地连接至车辆座椅的座位部分。
6.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联接装置(4)沿方向(A)轴向位移之前,或者在其沿方向(C) 轴向位移之后,套管(12)仅部分位于壳体(6)内。
7.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 述调整装置(1)包含外罩(5),其中所述外罩(5)抗扭地连接至车 辆座椅的靠背,其中所述靠背能够围绕旋转轴(20)旋转。
8.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 述外罩(5)包含带有凹进部分(9)的导向部件(8),所述联接装置(4)包含锁止接片(10)。
9.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当 所述锁止接片(10)位于所述凹进部分(9)中时,所述联接装置(4) 和所述外罩(5)之间形成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
10.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I),其特征在于,在沿方向(A)的轴向位移之后,所述联接装置(4)的锁止接片(10) 不在凹进部分(9)中,而在沿方向(A)的轴向位移之前或者在沿方 向(C)的轴向位移之后,所述锁止接片(10)至少部分位于导向部件 (8)的凹进部分(9)中。
11. 根椐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l),其特征在于,所 述联接装置(4)包含第一弹簧装置(16)。
12.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 述运动转换器(11)包含第二弹簧装置(17)。
13.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 芯(13 )通过其旋转运动将所述躺椅解锁之前,联接装置(4 )产生与 摩擦面(7)的摩擦连接。
14. 根据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 述躺椅以这样长的时间保持解锁,直到联接装置(4 )再次产生与外罩(5)的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
15. —种借助于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将躺椅解 锁的方法,其中借助于拉索(19 )将操纵杆(18 )压向联接装置(4 ), 其中使所述联接装置(4 )轴向位移,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弹簧装置(16 ) 压缩并且将所述锁止接片(10)与凹进部分(9)分离,由此松开与外 罩(5)进而与靠背的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接,其中借助于联 接装置(4)的移动使所述套管(12)也移动,其中将所述第二弹簧装 置(17)压缩,并且使所述联接装置(4)形成与壳体(6)的锥形摩 擦面(7)的摩擦连接,并且芯(13)围绕旋转轴(20)沿方向(B) 旋转,所述躺椅轴(21)随之旋转,由此将躺椅解锁,其中在解锁躺 椅的情况下,通过联接装置(4)与壳体(6)的摩擦连接产生记忆功 能。
16. —种通过任一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调整装置(1)将躺椅锁定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4)沿方向(C)被压缩的第一弹簧 装置(16 )推压,松开与外壳(6 )的摩擦连接,其中还将第二弹簧装 置(17)减压,并使套管(l2)在芯(13)上移动,其中芯(l3)因 此相反于方向(B)旋转,并且此时躺椅轴(21)也相反于方向(B) 旋转,其中当达到该联接装置(4)相对于导向部件(8)的原始位置时,并且当不再拉伸该拉索(19)时,联接装置(4)借助于锁止接片 (10)在导向部件(8)的凹进部分(9)中被导向,由此在躺椅被解 锁之前,联接装置(4 )与外罩(5 )形成形状配合连接和/或力传递连 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调节装置(1),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含联接装置(4)和躺椅轴(21)。所述躺椅轴(21)连接至一躺椅。当联接装置(4)沿轴向移动时,躺椅轴(21)同时围绕旋转轴(20)旋转,从而解锁或者锁定所述躺椅。本发明的其它主题是一种用于将躺椅解锁的方法,以及一种将躺椅锁定的方法。
文档编号B60N2/235GK101600598SQ200880003777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日
发明者G·李, M·法赫, R·布迪诺特, S·高齐克 申请人: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