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50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座椅倾斜角度的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保护幼童乘坐汽车的安全性,很多国家均立法规定汽车内需要设置安全座椅,利用安全座椅安装于汽车座位上的方式,以确保幼童在乘坐汽车时的安全。
一般汽车椅多设有座椅倾斜角度调整结构,可以视嬰儿需求调整座椅成直立或躺卧状态。然而一般座椅倾斜角度调整结构通常具有复杂的设计,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组装不易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发生。
此外,部分设计不良的机构,在调整座椅角度的过程中无法以单手完成或必须大力按压。因此,使用者在狭窄的车内空间内不易进行调整,尤其对女性使用者而言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容易调整座椅倾斜角度的儿童安全座椅,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一底
座,其上形成有一滑槽结构以及一齿沟结构; 一座椅主体,其上形成有一凸肋结构,该凸肋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滑槽结构内,以使该座椅主体可相对该底座滑动而改变倾斜角度;以及一~^合机构,设置在该座4寺主体以及该底座之间,该卡合机构包括一第一""^合件,可活动地i殳置在该座椅主体上,该第一""^合件用来卡合于该齿沟结构;以及一驱动装置,可相对活动地连"l妻到该第一^^合件以及可相对活动地安装在该座椅主体之上,该驱动装置可相对该座椅主体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其中,当该驱动装置移动时连动该第一卡合件,使该第一卡合件选择地与该齿沟结构卡合或分离。综上所述,借助简单的卡合机构设计,本发明不仅可解决以往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倾斜角度调整结构复杂,而造成组装不易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轻易地完成座椅主体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的调整,进而大大地提升儿童安全座椅在倾斜角度调整上的操作便利性。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儿童安全座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座椅主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卡合机构设置在座椅主体上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卡合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卡合机构设置在底座以及座椅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儿童安全座椅在图6所示座椅主体相对于底座位于一倾斜位置的侧-现图。
图8为图6所示驱动装置相对于座椅主体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儿童安全座椅于座椅主体相对于底座位于另 一倾斜位置的侧;f见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儿童安全座椅12底座
14座椅主体15连接面
16卡合机构17第一滑槽
18滑槽结构19第二滑槽
20齿沟结构21 第一定位槽
22凸肋结构23第二定位槽
24第一导4九结构25第一凸肋
26第二导轨结构27第二凸肋
28驱动装置30第一卡合件
32第二卡合件34 5拉动件36连接件38第一斜向导槽
40第二斜向导槽42、 48、 54限位槽孔
44第一凸柱46凸柱
50第一弹簧51定位柱
52第二凸柱56第二弹簧
58侧边60前侧
62后侧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一儿童安全座椅10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10包括一底座12、 一座椅主体14,以及一-^"合机构16。以下分别针对各个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2,其为图1所示底座12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底座12上形成有一滑槽结构18以及一齿沟结构20。优选地,滑槽结构18包括一第一滑槽17以及一第二滑槽19,第一滑槽17以及第二滑槽19分别形成在齿沟结构20的两侧,而齿沟结构20则是优选地具有多个第一定位槽21以及多个第二定位槽23 (在图2中各为三个)。接着,请参照图3,其为图1所示座椅主体14的示意图,由图3可知,座4奮主体14上形成有一凸肋结构22。优选地,如图3所示,凸肋结构22包括彼此对称的一第一凸肋25以及一第二凸肋27,第一凸肋25以及一第二凸肋27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滑槽17以及第二滑槽19内,以使座椅主体14可相对底座12滑动。
接着,请参照图1以及图4,图4为图1所示卡合机构16设置在座椅主体14上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卡合机构16设置在座椅主体14以及底座12之间。而由图4可知,卡合机构16包括一驱动装置28、一第一""^合件30,以及一第二卡合件32;驱动装置28包括一拉动件34以及一连接件36。在此实施例中,拉动件34优选地为一拉柄,连接件36连接于拉动件34,且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斜向导槽38以及一第二斜向导槽40。第一卡合件30可活动地设置在座椅主体14上。
优选地,如图3所示,座椅主体14包括一第一导轨结构24及一第二导轨结构26。第一卡合件30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结构24上,并且其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斜向导槽3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结构24为第一导轨结构也可设计为单一轨道,第一""^合件30可相对滑动地设置在该轨道上;同样的,第二卡合件32设置在座椅主体14上的第二导轨结构26内,并且其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斜向导槽40。第一卡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分别用来选择性地卡合于齿沟结构20内其中的一第一定位槽21以及其中的一第二定位槽23中。
连接件36的第一斜向导槽38以及第二斜向导槽40则是用来在驱动装置28相对于座椅主体14移动时随着拉动件34的移动,以分别连动第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优选地,借助第一导轨结构24以及第二导轨结构26导引第一卡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借助第一斜向导槽38以及第二斜向导槽40可以改变第一^j^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的运动方向,使各卡合件的运动方向与驱动装置28不同。
优选地,第一卡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的运动方向实质上垂直于驱动装置28的运动方向。当拉动件34被拉动时,连动第一卡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相互靠近。
此外,由图4可知,连接件36上形成有一限位槽孔42。座^f矛主体14包括一第一凸柱44,第一凸柱44用来设置在限位槽孔42内,以限制连接件36相对于座椅主体14的移动范围,如限制连接件36相对于座椅主体14单方向直线移动。
请参照图5,其为图1所示卡合机构16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拉动件34包括至少一凸柱46,优选地本实施例包括两凸柱46。凸柱46i殳置在如图4所示座椅主体14的相对应的限位槽孔48内,以限制拉动件34相对于座树-主体14的移动范围。本实施例中,限位槽孔48用以限制4i动件34相对于座椅主体14在单一方向上直线移动。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借助座椅主体14的第一凸柱44与连接件36的限位槽孔42的配合,以及拉动件34的凸柱46与座椅主体14的限位槽孔48的配合,以限制驱动装置28相对于座椅主体14的移动范围。如此即可让使用者在一适当范围内拉动驱动装置28,以避免因错误操作或用力不当而导致儿童安全座椅IO损坏。
另外,由周5可知,驱动装置28还包括一第一弹簧50,其设置在拉动件34内且抵接于座椅主体14。第一弹簧50用来提供弹性力至拉动件34,以在驱动装置28相对座椅主体14移动时可^f吏驱动装置28自动回位。优选地,座椅主体14上具有一定位柱51 (如图3所示),第一弹簧50的一端i殳置在定位柱51上。
另夕卜,由图4以及图5可知,座椅主体14还包括一第二凸柱52,其设置在第一卡合件30的限位槽孔54内。而驱动装置28还包括一第二弹簧56,其设置在第一卡合件30内且抵接于第二凸柱52。第二弹簧56用来在第一-^合件30卡合于齿沟结构20内其中的一第一定位槽21时提供弹性力至第一卡合件30,以使第一^^合件30可更加稳固地定位在齿沟结构20的第一定位槽21内。至于第二卡合件32方面,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其亦可采用相同的设计,其相关设置与上述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针对底座12、座椅主体14,以及卡合机构16之间的结构作动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请参照图6以及图7,图6为图5所示卡合机构16设置在底座12以及座椅主体14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7为儿童安全座椅10在图6所示卡合机构16卡合于底座12时的侧视图。当驱动装置28相对座椅主体14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一锁定位置时,第一""^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会分别卡合在齿沟结构20的第一定位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23 (如图6所示)。
此时,设置在第一"^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内,且分别抵接于相对应的第二凸柱52的第二弹簧56可提供弹性力至第一卡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以使第一卡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可稳固地定位在第一定位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23内。如此一来,儿童安全座椅IO就可以借助第一卡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分别与第一定位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23的卡合,以限制住座椅主体14的第一凸肋25以及第二凸肋27分别在底座12的第一滑槽17以及第二滑槽19内的滑动,乂人而将座椅主体14相对于底座12固定在如图7所示的位置上。如此即可让幼童的背部得到适当的支撑,以使幼童可安稳地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10上而不致滑落。
接着,请参照图8以及图9,图8为图6所示驱动装置28相对于座椅主体14移动至一释锁位置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儿童安全座椅10于座椅主体14相对于底座12滑动后的侧视图。当使用者想要调整座椅主体14相对于底座12的倾斜角度,以使幼童更舒适地斜躺在儿童安全座椅10内时,则用户仅须拉动驱动装置28的拉动件34以-使驱动装置28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该释锁位置(此时如图5所示的第一弹簧5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连接件36的第一斜向导槽38以及第二斜向导槽40就会在驱动装置28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的过程中,分别驱动第一卡合件30沿着第一导轨结构24移动,以及驱动第二卡合件32沿着第二导轨结构26移动,直到第一""!^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分别脱离齿沟结构20的第一定位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23为止(此时第二弹簧56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8所示,由于第一"^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不再分别卡合住齿沟结构20的第一定位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23,因此座椅主体14的第一凸肋25以及第二凸肋27即可分别在第一滑槽17以及第二滑槽19内滑动。也就是说,用户可在拉动驱动装置28移动至该释锁位置时推动座椅主体14相对于底座12滑动。另外,由图l可知,在此实施例中,底座12与座椅主体14的一连接面15 (在图1中以虚线显示)优选地为一弧型连4妄面,因此由图7及图9可知,底座12的两侧边58的上缘为弧形。另外,底座12的一前侧60以及一后侧62具有不同的高度,以4吏座椅主体14在底座12上滑动时可相对底座12而有不同倾斜角度的变化。优选地,前侧60的高度大于后侧62的高度。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推动座^"主体14相对于底座12向前滑动时,座椅主体14相对于底座12的倾斜角度改变较大;相对的,座椅主体14向后滑动时相对于底座12的倾斜角度改变较小。
最后,当第一卡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随着座椅主体14的滑动时,可分别平移到对应齿沟结构20内另一个第一定位槽21以及另一个第二定位槽23的位置并对应定位。举例来说,使用者可相对于底座12推动座椅主体14,而移动至如图9所示的位置。接着使用者就可以放开拉动件34,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50就会提供弹性回复力至拉动件34,以使驱动装置28自动回位到该锁定位置。
在驱动装置28自动回位到该锁定位置的过程中,随着连接件36的第一斜向导槽38以及第二斜向导槽40的移动,以及借助第二弹簧56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第一卡合件30以及第二卡合件32就会分别沿着第一导轨结构24以及第二导轨结构26移动,直到分别卡合住齿沟结构20内其所对应的第一定位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23为止。如此一来,座椅主体14就可以相对于底座12而固定在如图9所示的位置上,从而完成儿童安全座椅10的倾斜角度调整流程。
此外,由图6及图8可知,儿童安全座椅10可借助齿沟结构20上左右侧各三个定位槽的设计,而具有三段式倾斜角度调整的功能,但本发明不受
此限。也就是说,齿沟结构20上定位槽的个数可根据儿童安全座椅10的制造需求以及实际应用而有所变化。除此之外,在座椅主体14可相对于底座12滑动的范围,也会受到底座12上滑槽结构18的长度所限制,以允许使用者可在一适当范围内调整座椅主体14相对底座12的倾斜角度,以避免因错误操作而危害到幼童安全的情形(如座椅主体14翻覆等)发生。
之后,若是使用者想要再次调整座椅主体14相对底座12的倾斜角度,则可重复上述的操作流程以使卡合机构16的第一""^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再次地与齿沟结构20分离,进而使座4t主体14可相对于底座12滑动。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根据幼童当时的情况而将座椅主体14推动至一适当的倾斜角度,以使幼童可更舒适地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10内。举例来说,当幼童即将入睡时,则用户就可以拉动驱动装置28上的拉动件34,以使第一卡合件30及第二卡合件32与齿沟结构20分离,接着用户就可以将座椅主体14推动至相对于底座12具有最大倾斜角度的位置。
当座^"主体14的角度调整完成后,再放开拉动件34,以《吏座^夸主体14借助卡合机构16与底座12之间的卡合而相对于底座12固定在上述位置上。如此一来,即可使幼童能斜躺在儿童安全座椅10内,从而提供给幼童一舒适的睡眠环境。
相较于公知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座椅倾斜角度调整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利用上述驱动装置与卡合件之间的连动,以驱动卡合件与底座上的齿沟结构分离或卡合,从而控制座椅主体可相对于底座进行滑动或相对于底座固定在某一倾斜角度上。如此一来,借助简单的卡合机构设计,本发明不仅可解决以往儿童安全座椅因座椅倾斜角度调整结构产生的组装不易,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亦可允许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轻易地完成座椅主体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的调整,让一般女性也可轻松完成调整,进而大大地提升儿童安全座椅在倾斜角度调整上的操作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一底座,其上形成有一滑槽结构以及一齿沟结构;一座椅主体,其上形成有一凸肋结构,该凸肋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滑槽结构内,以使该座椅主体可相对该底座滑动而改变倾斜角度;以及一卡合机构,设置在该座椅主体以及该底座之间,该卡合机构包括一第一卡合件,可活动地设置在该座椅主体上,该第一卡合件用来卡合于该齿沟结构;以及一驱动装置,可相对活动地连接到该第一卡合件以及可相对活动地安装在该座椅主体之上,该驱动装置可相对该座椅主体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其中,当该驱动装置移动时连动该第一卡合件,使该第一卡合件选择地与该齿沟结构卡合或分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合件的运 动方向与该驱动装置的运动方向不同。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合件的运动 方向与该驱动装置的运动方向实质上互相垂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一拉 动件以及一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于该拉动件且其上形成有一第一斜向导槽, 该第一卡合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斜向导槽;其中,该齿沟结构具有多个第一定位槽,当该驱动装置位于该锁定位置 时,该第一卡合件卡合在该些第一定位槽其中之一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拉动件包括一凸柱, 其设置在该座椅主体的一限位槽孔内。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还包括一 弹簧,其设置在该拉动件内且抵接于该座椅主体,该弹簧用来提供弹性力至 该拉动件,以使该驱动装置从该释锁位置移动回位至该锁定位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主体包括一定 位柱,该弹簧的一端设置在该定位柱上。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拉动件为一4立柄。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主体包4舌一凸 柱,其设置在该第一卡合件的一限位槽孔内,该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弹簧,其 设置在该第一卡合件内且抵接于该凸柱,该弹簧用来于该驱动装置移动至该 锁定位置时提供弹力至该第一""i^合件,以使该第一卡合件定位在该齿沟结构 的该些第一定位槽其中之一内。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上形成有一 限位槽孔,该座椅主体包括一凸柱,该凸柱:没置在该限位槽孔内。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座椅主体还包括一 第一导轨结构,该第一卡合件可相对滑动地-没置在该第一导轨结构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凸肋结构包括一 第一凸肋及一第二凸肋,该滑槽结构包括一第一滑槽及一第二滑槽,该第一 凸肋及该第二凸肋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滑槽及该第二滑槽内。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还包括 一第二卡合件,该连接件还形成有一第二斜向导槽,该座椅主体还包括一第 二导轨结构,该第二卡合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第二斜向导槽以及可活动地设 置在该第二导轨结构内,使该第二卡合件选择地与该齿沟结构卡合或分离。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齿沟结构还具有 多个第二定位槽,当该驱动装置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二卡合件卡合在该 些第二定位槽其中之一内。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拉动件纟皮拉动 时,连动该第一卡合件及该第二卡合件相互靠近。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两侧边的上 缘为一弧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一前侧及 一后侧具有不同高度。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前侧的高度大于 该后侧的高度。
全文摘要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一底座、一座椅主体及一卡合机构。该底座上形成有一滑槽结构以及一齿沟结构。该座椅主体上形成有一凸肋结构,该凸肋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该滑槽结构内,以使该座椅主体可相对该底座滑动而改变倾斜角度。该卡合机构设置在该座椅主体以及该底座之间,该卡合机构包括一第一卡合件及一驱动装置。该第一卡合件可活动地设置在该座椅主体上,用来卡合于该齿沟结构。该驱动装置可相对活动地连接到该第一卡合件以及可相对活动地安装于该座椅主体上,该驱动装置可相对该座椅主体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其中,当该驱动装置移动时连动该第一卡合件,使该第一卡合件选择地与该齿沟结构卡合或分离。
文档编号B60N2/26GK101670797SQ20091017288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陈英忠 申请人:宝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