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力增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044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力增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主制动缸的具有电驱动装置的制动力增大器,它借助于传动 设备与主制动缸的高压活塞连接并且增大借助于制动踏板传递到高压活塞上的制动压力。
背景技术
一般外力辅助的制动设备具有摩擦介质,例如制动盘或者制动鼓以及一个车轮执 行器,例如带有车轮制动缸的制动钳。车轮执行器在此与主制动缸借助于制动管连接。主 制动缸此外与制动踏板连接。制动力增大器布置在制动踏板和主制动缸之间并且利用例如 压缩空气、负压或者电能形式的外部能量来增大由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制动力。在传统的柴油车辆以及带有借助于汽油直接喷射无需节气门进行混合气准备的 汽油机的车辆中,附加于负压工作的气动的制动力增大器需要一个负压泵。此外对气动的 制动力增大器必需的安装空间依赖于需要的制动力增大。气动的制动力增大器的直径在此 可以具有直到30cm。在DE 10 2007 106 136 Al中展示了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子机械的制动力 增大器,它具有一个用于制动力增大的电动机和一个连接在它上面的主制动缸。电动机与 丝杠连接。丝杠通过柱塞和杆连接在主制动缸上。在电动机激活的情况下它驱动丝杠并且 将柱塞向着主制动缸移动,以增大通过制动踏板引入的制动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紧凑的并且改善的制动力增大器。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动力增大器解决。根据本发明认识到,制动力增大器可以特别紧凑地构造,方法是连接电动机与主 制动缸的传动设备具有一个滑槽传动机构(Kulissengetriebe),它与主制动缸的高压活塞 作用连接并且产生高压活塞在主制动缸中的移动。这具有此优点,即该制动力增大器可以无需负压地工作并且同时制动压力通过传 动设备借助于滑槽传动机构的增大可以安装空间优化地布置在机动车中。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滑槽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置设置在挺杆的 移动轴线上的滑槽元件,它们互相连接。这两个滑槽元件构造成一体的。这具有此优点,即 该滑槽元件可以简单地生产。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滑槽元件分别具有一个面对另一个滑槽 元件的轴向端面,它们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在两个滑槽元件之间构成一个间隙, 其中该间隙设计成,容纳至少一个与挺杆连接的滑动元件。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滑槽元件 的旋转将在径向旋转中的扭矩转换为轴向的移动和轴向作用的力。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滑槽元件之间的间隙设计成径向环绕的。 这具有此优点,即挺杆可以返回原始位置,方法是该滑槽元件继续旋转。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滑槽元件中的至少所述一个设计成空心圆柱形的并且至少部分包围挺杆和至少一个滑动元件,其中该挺杆与高压活塞连接。这具 有此优点,即制动力增大器可以特别紧凑地构造,并且可以在滑槽元件内部获得一个有利 的力流。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滑槽元件中的至少所述一个在圆周面上 具有一个第一齿部,电驱动机构的至少一个第二齿部啮合到其中。以这种方式该滑槽元件 可以简单地与电驱动机构连接并且旋转。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滑槽元件中的至少所述一个在第一轴向 端面上配属一个支承,它设计成支撑轴向力和/或径向力。这具有此优点,即可简单地利用 小的安装空间需求支撑高的力。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元件的互相面对的轴向端面具有一个第 一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区域,其中第一部分区域具有一个与第二部分区域不同的轴向端面 的斜度。这具有此优点,即制动增大特性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斜度的设计不同地设 计。


接下来本发明借助附图详细说明。图中示出图1和图2是一个制动力增大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中示出了制动力增大器100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俯视图并且图 2示出了制动力增大器100的透视图。制动力增大器的壳体为了改善的视图未示出。制动 力增大器100具有一个电驱动机构38,它与滑槽传动机构39连接。制动力增大器100设计 用于,增大车辆制动器在主制动缸23中的制动压力。该制动压力通过车辆驾驶员在未示出 的制动踏板上部分产生并且借助于和连接装置21连接的踏板杆17传递到主制动缸23的 高压活塞22上。制动力增大器100的滑槽传动机构39具有两个滑槽元件沈、27。该滑槽元件26、 27在此设计成空心圆柱的并且至少部分包围挺杆16。在第一滑槽元件沈上在圆周侧设有 第一径向的支承25。此外在第一轴向端面40上设有一个轴向的支承20。在此为了改善轴 向力的支撑在支承20和第一轴向端面40之间布置一个支承环36。为了在两个移动方向支 撑轴向的力,在滑槽元件26、27的对置的侧面上以相同的方式布置支承环36连同支承20。 在布置在第一滑槽元件26上的第二滑槽元件27上,同样在圆周面上布置一个第二径向的 支承25。此外第二滑槽元件27在圆周面上具有一个第一齿部14。在第一齿部上啮合着电 驱动机构38的齿轮12的第二齿部13。电驱动机构38具有电动机10和连接电动机10与齿轮12的传动器11。电驱动机 构38与控制器32连接,它设计成,借助于布置在踏板杆17上的行程传感器31获取踏板杆 17通过由车辆驾驶员的操纵的移动。控制器32在此设计成,相应地相对于踏板杆17通过 车辆驾驶员的移动而对电驱动机构38的电动机10通电。电动机10的扭矩借助传动器11 变化。传动器11与齿轮12连接并且将扭矩传递到齿轮12。通过到齿轮12的第二滑槽元 件27中的齿轮啮合使滑槽元件沈、27旋转。
挺杆16具有两个支承悬挂装置18,在它们上分别布置一个滑动元件19。此外挺 杆16设计成空心圆柱的,其中踏板杆17通过该圆柱空腔沿着液压缸轴线或者说移动轴线 33朝连接装置21引导。挺杆16如踏板杆17 —样与连接装置21连接。这两个滑槽元件沈、27互相连接并且设计成一体的。这两个滑槽元件沈、27可以 例如在烧结方法中生产。这具有此优点,即它们可以成本经济地且简单地生产。第一滑槽 元件沈的第二轴向端面观对置地配属于第二滑槽元件27的第三轴向端面41。第二轴向 端面观平行于第三轴向端面41延伸并且特别是隔开距离布置,这样在第二轴向端面观和 第三轴向端面41之间构成一个间隙42,挺杆16的两个滑动元件19嵌入在该间隙中。两个 轴向端面观、41在此用作滑动元件19的滑动面。如果滑槽元件沈、27通过电驱动机构38 置于旋转,则滑动元件19沿着轴向端面观、41滑动。挺杆16在这种情况下被固定以对抗 通过滑槽元件沈、27的旋转。对抗挺杆16的旋转的固定可以例如由此实施,即在挺杆16 的另外的延伸中,壳体的突起嵌入挺杆16的槽中并且由此防止旋转。其结果是,滑槽元件 26,27的旋转产生滑动元件19的平行于移动轴33的轴向移动。它借助于支承悬挂装置18 将轴向移动传递到挺杆16上。通过电驱动机构38施加的扭矩通过滑槽传动机构39转化 为一个轴向关于移动轴线33作用的力。在连接装置21中,通过踏板杆17传递的踏板力与 通过挺杆16传递的力联合并且传递到高压活塞22上。这具有此优点,即通过踏板杆17传 递的制动力借助于电驱动机构38和滑槽传动机构39增大。此外高压活塞22在电驱动机 构38或者说制动力增大器100故障的情况下也还可以通过踏板杆17并由此通过车辆驾驶 员可靠地操纵。第二轴向端面观以及第三轴向端面4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区域30和一个第 二部分区域四,其中第一部分区域30的第一斜度与在第二部分区域四中的第二斜度不同。 其结果是,在滑槽元件沈、27的恒定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挺杆16具有不同的行程或者说进 给。这造成不同的,依赖于挺杆16的轴向行程的力增大。以这种方式制动力增大器100的 制动特性可以分别依赖通过轴向端面观、41的设计而设计。如果车辆驾驶员操纵制动踏板,则制动踏板将施加的力借助于踏板杆17传递到 主制动缸23的高压活塞22上。在这种情况下制动踏板以及踏板杆17移动。该移动通过 行程传感器31记录并且通过控制器32分析。如果踏板杆17移动,则控制器32设计成这 样触发电驱动机构38,即挺杆16沿着移动轴线33移动和踏板杆17相同的行程。为此电动 机10必须对应踏板杆17的移动行程旋转一个角度段。挺杆16的行程或者说滑槽元件26、 27的角度段的配属可以由此进行,例如在控制器32的存储器中储存一个表或者一个函数。 控制器32在此设计成要经过的角度段或者行程借助于该函数或者表格配属由踏板杆17的 移动行程求出。控制器32对应求出的行程或者说角度段给电动机38通电。通过电动机施 加的扭矩用于增大通过踏板杆17引入的在主制动缸32上的制动压力。带有滑槽传动机构39的制动力增大器100此外对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 的应用是合适的,因为这些车辆需要制动踏板或者说高压活塞22的复位。复位可以由此进 行,即电驱动机构38从一个选择的制动位置将滑槽传动机构39转动回初始位置。其结果 是,由于轴向端面观、41的布置,滑动元件19或者说挺杆16被移动回原始位置。此外通过 同样与挺杆16连接的连接装置21将高压活塞22移动回初始位置,其中连接装置21同样 将踏板杆17以及由此将未示出的制动踏板推动到初始位置。不过复位也可以由此进行,即在与滑槽元件沈、27的旋转轴线圆柱对称地构造的间隙42的形式时,滑槽元件沈、27继续 旋转直到一个相对原始的初始位置旋转了 180°的对称的初始位置。
通过带有旋转180°具有相同的轮廓曲线的轴向端面观、41的间隙42的设置,可 以提供一个可特别快速操纵的且可简单复位的制动力增大器100。此外该设计方案特别在 挺杆16在高的操纵力的情况下的折曲方面是坚固的。
权利要求
1.用于主制动缸03)的带有电驱动机构(38)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它借助于传动 设备(39)与主制动缸的高压活塞0 连接并且增大借助于制动踏板传递到高压活 塞0 上的制动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设备具有滑槽传动机构(39),它与高压活塞 (22)作用连接并且产生高压活塞0 在主制动缸中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传动机构(39) 包括至少两个对置设置在挺杆(16)的移动轴线上的滑槽元件06、27),其中这两个滑槽元 件(26,27)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槽元件06、 27)构造成一体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槽元件 (26,27)分别具有面对另一个滑槽元件的轴向端面08、41),它们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至 少部分在两个滑槽元件(沈、27)之间构成间隙(42),其中该间隙02)设计成容纳至少一个 与挺杆(16)连接的滑动元件(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0 在两个滑 槽元件(沈、27)之间设计成径向环绕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槽元件 (26,27)中的至少一个设计成空心圆柱形的并且至少部分包围挺杆(16)和至少一个滑动 元件(19),其中该挺杆(16)与高压活塞0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 滑槽元件(26、27)中的所述一个在圆周面上具有第一齿部(14),电驱动机构(38)的至少一 个第二齿部(1 啮合到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 滑槽元件06、27)中的至少所述一个在第一轴向端面08、41)上配属支承,它设计成支撑 轴向力和/或径向力。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 元件06、27)的互相面对的轴向端面08、41)具有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区域(30),其 中第一部分区域(30)具有与第二部分区域不同的斜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 动力增大器(100)与控制器(32)连接,它设计用于借助通过制动踏板施加的制动压力和/ 或制动踏板的移动行程控制制动力增大器(100)的电驱动机构(38)的通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制动缸(23)的带有电驱动机构(38)的制动力增大器(100),它借助于传动设备(39)与主制动缸(23)的高压活塞(22)连接并且增大借助于制动踏板传递到高压活塞(22)上的制动压力,其中该传动设备具有滑槽传动机构(39),它与高压活塞(22)有效连接并且产生高压活塞(22)在主制动缸(23)中的移动。
文档编号B60T11/18GK102085854SQ20101058349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C·迈尔, H-P·多姆施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