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986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集电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可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移动,该集电车带有接触装置,通过该接触装置,集电车与导电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电接触,其中,接触装置分别与导电体连接。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集电车,提出:将各个导电体都嵌在集电车的主体中,该主体基本上由电绝缘的材料构成。
【专利说明】集电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可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移动,该集电车带有接触装置,通过该接触装置,集电车与导电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电接触,其中,接触装置分别与导电体连接。
【背景技术】
[0002]从德国专利文献DE 198 13 828C2中公知一种集电车。这种类型的集电车被用于为移动式用电器具-例如,桥式起重机的行走装置和/或起重装置-供电和提供控制信号。在此,集电车通常通过电气线路与可行走的用电器具连接。该集电车可以沿着导电的和传导控制信号的轨道移动。该轨道的横截面为C形并且被构造成向下敞开的。该集电车可在如此构造而成的内部空间中移动。该集电车包括塑料主体,该塑料主体以下端部朝下从轨道中伸出。在轨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七根导电轨,这些导电轨沿轨道的纵方向延伸并且彼此平行以及相互间隔地分布在轨道的C形截面上。在集电车的塑料主体上以如下方式设置有七个接触装置,即,在集电车沿着轨道移动的过程中,为了集电,接触装置分别与七根导电轨中的其中一根导电轨保持直接滑动接触。为了将集电车的接触装置与可行走的用电器具的电气线路连接,在一个接触装置上分别连接有导电体。这些导电体沿着塑料主体的下端部排列并且由此从敞开的轨道中向下伸出。这七个导电体中的四个导电体嵌在集电车的塑料主体中并且以这种方式分别通过主体的材料本身进行绝缘。剩余的三个导电体未被集成在塑料主体中,而是各自绝缘地以电缆的形式向下从塑料主体中或从轨道中伸出。导电体的下端部与可移动的用电器具的电气线路传导性地连接。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集电车。
[0004]该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集电车来实现。
[0005]该改进的集电车可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移动,该集电车带有接触装置,通过该接触装置,该集电车与导电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电接触,其中,这些接触装置分别与导电体连接,按照本实用新型,该改进的集电车能够以如下方式得以实现,即,将各个导电体都嵌在所述集电车的主体中,该主体基本上由电绝缘的材料构成。通过集成导电体,使该导电体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由此提高载流能力。由此可以进行全极相同电流强度的负载运行,从而不再需要使多个集电车并联并且彼此连接来提高电流强度。也可以选择性地使所有导电体传导控制信号或能量,因为,所有接触装置都具有足够的载流能力。
[0006]以模铸的方法对导电体加压模铸,形成包覆导电体的主体的结构。由于采用注塑包覆导电体的注塑方法制造主体并且所有的导电体被注塑包覆,已经不再需要按传统的方式在集电车内部进行手动安装电缆。
[0007]每个导电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都从主体中伸出。在结构简单的构造方式中,由于各个导电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从柱体中伸出,使集电车与接触装置以及与电气线路的电气连接变得简单。于是,起连接片作用的端部可以容纳插头或螺栓连接。
[0008]对于集电车与接触装置的电气连接来讲尤其具有优点的是:在容纳有接触装置中的一个的凹腔的开口旁边,导电体的各带有接触面的第一端部从主体中伸出。
[0009]导电体的第二端部穿过主体的连接部件从主体中伸出并且通过隔板彼此电绝缘。由于导电体的第二端部穿过主体的连接部件从主体中伸出并且通过隔板彼此电绝缘,使集电车与电气线路的特别简单的插接式连接成为可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借助下面的说明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0011]图1示出为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供电的沿轨道可移动的集电车的透视图,
[0012]图2示出图1的集电车的带有轨道横截面的部分剖面图,
[0013]图3示出集电车主体的侧视图,
[0014]图4示出图3的主体的带有接触装置的部分侧剖面图,
[0015]图5示出两个导电体的下端部的细节透视图,在图3中该导电体从主体的连接部件伸出,
[0016]图6示出图3中的主体的纵剖面,以及导电体在主体的内部的分布,
[0017]图7示出图3中的主体的B-B剖面。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I集电车
[0020]2 轨道
[0021]2a纵向槽
[0022]2b连接壁
[0023]2c第一侧壁
[0024]2d第二侧壁
[0025]2e第一连接壁
[0026]2f第二连接壁
[0027]2g内部空间
[0028]2h第一行走轮
[0029]2i第二行走轮
[0030]2j第一导向轮
[0031]2k第二导向轮
[0032]2I 凹槽
[0033]3a第一导电体
[0034]3b第二导电体
[0035]3c第三导电体
[0036]3d第四导电体
[0037]3e第五导电体
[0038]3f第六导电体
[0039]3g第七导电体[0040]4 主体
[0041]4a支承件
[0042]4b连接部件
[0043]4c第一支承壁
[0044]4d第二支承壁
[0045]5a第一接触装置
[0046]5b第二接触装置
[0047]5c第三接触装置
[0048]5d第四接触装置
[0049]5e第五接触装置
[0050]5f第六接触装置
[0051]5g第七接触装置
[0052]6起重小车
[0053]6a第一走行轨道
[0054]6b第二走行轨道
[0055]6c第一连杆
[0056]6b第二连杆
[0057]7电动机
[0058]8电气线路
[0059]9 外壳
[0060]IOa第一个凹腔
[0061]IOb第二个凹腔
[0062]IOc第三个凹腔
[0063]IOd第四个凹腔
[0064]IOe第五个凹腔
[0065]IOf第六个凹腔
[0066]IOg第七个凹腔
[0067]I Ia第一导电体
[0068]Ilb第二导电体
[0069]Ilc第三导电体
[0070]Ild第四导电体
[0071]Ile第五导电体
[0072]Ilf第六导电体
[0073]Ilg第七导电体
[0074]12a第一接触面
[0075]12b第二接触面
[0076]12c第三接触面
[0077]12d第四接触面
[0078]12e第五接触面[0079]12f第六接触面
[0080]12g第七接触面
[0081]13a 第一背面
[0082]13b 第二背面
[0083]13c第三背面
[0084]13d第四背面
[0085]13e第五背面
[0086]l:3f第六背面
[0087]13g第七背面
[0088]14 隔板
[0089]15a第一上容纳
[0090]15b第二上容纳
[0091]16a第一下容纳
[0092]16b第二下容纳
[0093]17连接板
[0094]18 螺栓
[0095]18a螺栓端部
[0096]19 螺母
[0097]20防松容纳件
[0098]21上方的第一端部
[0099]22下方的第二端部
[0100]23嵌入件
[0101]24 容纳口
[0102]α 角
[0103]L 长
[0104]S斜向走向
[0105]V移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106]图1示出集电车I的透视图,该集电车通过被导电轨道2遮盖的行走机构可以沿着导电轨道2向两个基本上水平并且相反的移动方向V移动。轨道2的横截面是C形的并且被构造成朝下敞开的,并由此形成纵向开口 2a。以这种方式构造成空心型材的轨道2由此限定出一个内部空间2g,集电车I在该内部空间中行走。在内部空间2g中固定有七个导电体3a至3g,这些导电体沿轨道2的长度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地分布在轨道2的C形截面上。导电体3a至3g分别根据需要与电源或控制装置连接,从而传导电流或控制信号。从集电车I中只能看出外壳9,该外壳罩着从轨道2中向下伸出的集电车I的主体4的连接部件4b。为了在集电车沿轨道2的移动过程中使接触装置5a至5g与导电体3a至3g直接滑动接触,在主体4上设置有七个接触装置5a至5g(见图2)。
[0107]通过集电车I可为用电器供电和/或提供控制信号,该用电器为可在两根走行钢轨6a,6b上沿走行方向V移动的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6。该起重小车6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行走装置和/或起重装置的电动机7。由于集电车I机械式的通过两个杆状的连杆6c,6d与起重小车6连接,所以集电车I可以与起重小车一起沿着轨道2移动。为了传输电流和/或控制信号,集电车I通过电气线路8与电动机7连接。电气线路8在此与集电车I的连接部件4b连接。
[0108]图2示出的是图1的集电车在轨道2的剖面中的视图。C形的轨道具有水平的上连接壁2b,该连接壁上连接有左侧的垂直的第一侧壁2c和右侧的垂直的第二侧壁2d。在侧壁2c,2d上与连接壁2b相对的端部上,分别水平向内以如下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接壁2e和第二连接壁2f,S卩,沿着轨道2,在连接壁2e,2f之间构成指向下方的纵向开口 2a。连接壁2b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一导电体3a,第一侧壁2c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二导电体3b,第三导电体3c和第四导电体3d,并且第二侧壁2d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五导电体3e,第六导电体3f和第七导电体3g。连接壁2b的内侧面和连接壁2e,2f的内侧面被用作集电车I的上导向轮2j,2k和下行走轮2h,2i的水平的滚动面。
[0109]另外可以看出,导电体3a至3g保持在轨道2的内侧面上的钳形的凹槽中。为了在导电体3a至3g与集电车I之间传送电流和/或控制信号,接触装置5a至5g贴接在导电体3a至3g上。接触装置5a至5g朝向导电体3a至3g的方向弹性预紧地放置在集电车I的主体4的凹腔IOa至IOg中(见图3)。接触装置5a至5g被构造成滑动接触。
[0110]还示出:主体4上被视作支承件4a的部份与被壳体9罩住的连接部件4b相连接,并且在壁2e,2f之间从轨道2中向下伸出并且与电气线路8 (也可见图1)连接。
[0111]图3示出集电车I的主体4的侧视图,该集电车包括支承件4a以及与其连接的薄壁的第一支承壁4c和第二支承壁4d。主体4具有T形的形状,该形状由此得到,即,支承壁4c,4d端面分别设置在支承件4a上并且以支承件4a为准相互反向地分别朝向移动方向V的一个方向延伸。在主体4上另外还设置有七个容器状的、方形的并且一侧敞开的凹腔IOa至IOg,该凹腔用于容纳接触装置5a至5g。
[0112]带有垂直向上的开口的凹腔IOa设置在支承壁4c,4d之间的支承件4a的上端部上。在第一支承壁4c上凹腔10b,10c,IOd呈上下排列并且彼此间隔地分布,其中,第二凹腔IOb设置在上面,第三凹腔IOc在中间,底部的凹腔IOd设置在下面。以相同的方式,在第二支承壁4d上凹腔10e,IOf,IOg呈上下排列并且彼此间隔地分布,其中,第五凹腔IOe设置在上面,第六凹腔IOf设置在中间,第七凹腔IOg设置在下面。第二凹腔IOb和第五凹腔IOe的开口,第三凹腔IOc和第六凹腔IOf的开口以及第四凹腔IOd和第七凹腔IOg的开口分别指向垂直于移动方向V的彼此相反的水平方向,其中,呈上下分布的凹腔10b,10c,IOd或10e,10f,10g的开口同时交替地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
[0113]由于接触装置5a至5g可分别与导电体Ila至Ilg连接,所以,电流和/或控制信号能够通过图2所示的接触装置5a至5g导入通向电动机7的电气线路8中。图4中示出相应的连接。由此将导电体Ila至Ilg固定地集成在主体4的材料中,其中,每个导电体Ila至Ilg都具有上方的第一端部21和可容易接触的下方的第二端部22。导电体Ila至Ilg通过上方的第一端部21与接触装置5a至5g连接,并且通过下方的第二端部22与电气线路8连接。主体4基本上由电绝缘的材料如塑料构成,由此,导电体Ila至Ilg在注塑过程中被塑料包覆并且被嵌入主体4中。图6详细地示出了导电体Ila至Ilg的分布,这些导电体带有矩形的横截面,被构造成微长的和直角形的,并且从主体4内部穿过。
[0114]导电体Ilb至Ilg的上方的第一端部21分别在支承壁4c,4d的两个横向于移动方向V的面上从主体4中露出其矩形的横截面。在此,在设置有凹腔IOb至IOg的各个开口的支承壁4c,4d的面上,设置有从外面可容易接触的接触面12a至12g。该接触面12a至12g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凹腔IOb至IOg的旁边且朝向凹腔IOa的一侧,并且与相应的凹腔IOb至IOg的开口同向,朝垂直于移动方向V的水平方向开口。在支承壁4c,4b上与凹腔IOb至IOg的开口相反的面上设置有背面13a至13g,这些背面分别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通孔与接触面12a至12g连接。图3尤其示出了接触面12a,12b,12d和12f以及背面13c、13e和13g。导电体Ila的上方的第一端部的矩形的横截面也从主体4中伸出,并且形成接触面12a。接触面12a位于支承件4c的凹陷中凹腔IOa面朝支承壁4c的一侧,并且垂直地指向上面。在导电体Ila的上方的端部下面,在支承件4a中设有方形的容纳口 24,由此可以自由设置背面13a。
[0115]另外示出穿过支承件4a或主体4的导电体Ila至Ilb的下方的第二端部22,这些端部穿过连接部件4b向下从主体4中伸出,从而分别与未示出的电线导电连接。各个电线都被聚集在多芯的电气线路8中,该电气线路8与电动机7导电连接。连接部件4b包括六个同类型的薄的隔板14,这些隔板设置在导电体Ila至Ilg的下方的端部22之间,从而将这些导电体彼此电绝缘。
[0116]另外,在第一支承壁4c和第二支承壁4d上与支承件4a相反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上容纳件15a,15b和下容纳件16a,16b用以固定集电车I的行走轮2h,2i和导向轮2j,2k。
[0117]图4示出图3中的主体4的部分侧剖面。在凹腔IOa的剖视面上,示例性地示出导电体Ila的上方的第一端部21与接触装置5a的连接,尤其是接触面12a和背面13a与接触装置5a的连接。通过如下描述的连接,以导电体3a(见图2)为出发点的电流或信号流通过接触装置5a导入到导电体Ila中。下面的实施形式也相应地适用于其他凹腔IOb至IOg或导电体Ilb至Ilg与接触装置5b至5g之间的连接。
[0118]为了导电地连接接触装置5a和导电体11a,在凹腔IOa上设置有薄的连接板17,该连接板在凹腔IOa内部与接触装置5a保持导电接触。该连接板17沿着凹腔IOa的朝第一支承壁4c的壁从凹腔IOa的内部向外伸出,越过该壁的边缘并沿着该壁的外侧伸向导电体Ila的接触面12a。在该接触面上,连接板17通过固定装置,优选两个穿过通孔的螺栓18与接触面12a连接。螺栓18在此与嵌入容纳口 24中的嵌入件23共同作用,其中,在该嵌入件中设有两个螺纹,该螺纹容纳穿过导电体Ila的通孔的螺栓18的螺栓端部18a。例如,在此可以按照四方螺母的形式构造该嵌入件23并且设有两个螺纹。在凹腔IOb至IOg上的连接板17分别沿着朝向凹腔IOa的壁从凹腔IOb至IOg的内部伸出。螺栓18在此分别与六角形的螺母19共同作用,该螺母设置在背面13b至13g上并且容纳穿过通孔的螺栓端部18a。例如,在背面13b至13g上设置内六角形的凹面作为环形的防松容纳件20 (见图3),螺母沉入到该防松容纳件20中并且抗旋转。这借助背面13c、13e、13g示出。换言之,螺栓18以如下方式拧入导电体Ila至Ilg的孔中,S卩,其螺栓头部放置在接触面12a至12g上并且螺栓端部18a放置在相应的背面13a至13g上。当然也可以反方向地拧入螺栓
18。另外,也可以重叠地与防松容纳件20对应地直接将背面13b至13g设置在支承件4a上,优选铸为一体。[0119]图5示出导电体lie,llf,Ilg的下端部22的透视的细节图,这些导电体按照图3从主体4的连接部件4b中伸出。示例性地借助该图,尤其能够清楚地看出导电体lie,llf,Ilg的矩形横截面。另外,还示出了设置在导电体lle,llf,llg之间的隔板14。所示的实施方式使未示出的电气线路8以插塞连接的形式与集电车I电气连接。
[0120]图6示出图3中的主体4的垂直纵剖面以及导电体Ila至Ilg在主体4的内部的分布。第一导电体Ila以其接触面为出发点,在第一个凹腔IOa的面朝支承壁4c的壁处直角地转向,并且沿着该壁向下进入主体4的内部。在第一个凹腔IOa的底部下面,导电体Ila再一次直角地转向,并且沿着该底部朝向水平方向延伸经过长L。在长L的区域内,导电体Ila具有单级突变展宽的横截面(见图7)。在其接下来的走向中,位于底部下面的导电体Ila在斜向走向过程S (见图7)中贯穿整个长度L从其水平位置斜向过渡。通过斜向走向过程S,导电体Ila被引导直至到达主体4的垂直的纵向的中间平面为止,该中间平面与截面对应。在接下来的垂直向下的走向中,导电体Ila呈线性收缩,在本纵剖面中被示为三角形区域。导电体Ila以其在隔板14之间的第二端部22从连接部件4b中心伸出。导电体Ila的第二端部22具有图5中所示的矩形横截面,其他导电体Ilb至Ilg的第二端部22也一样。第二导电体Ilb和第三导电体Ilc以其上方的第一端部21为出发点,也在第二部段和第三部段中彼此平行地延伸,该第一端部21设置在凹腔10b,IOc旁边的第一部段中并且其横截面为矩形。在孔的旁边,导电体11b,Ilc斜向向下弯曲并且在第二部段中朝向设想出的、垂直地穿过支承件4a的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在支承件4a的下端部区域中,导电体11b,Ilc重新弯曲并且在第三部段中分别连同下方的第二端部22垂直地穿过连接部件4b并在相应的隔板14之间从主体4中伸出。与该中轴线相关地,导电体Ilc的逐段平行的走向和尤其是其从主体4向外的伸出端,始终与导电体Ilb的走向和伸出端保持间隔。导电体Ild的上端部21在第一区域中与导电体11b,Ilc的上端部21的构造相同并且与这两个端部平行地设置在凹腔IOd旁边。另外,导电体Ild被构造成L形,从而在上端部21的右边的孔下面,连接有直角弯曲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垂直地向下延伸伸出主体4。由于其位置在边缘,导电体Ild仅通过隔板14绝缘,并且仅相对于导电体Ilc绝缘。其他的导电体lie,llf,Ilg具有以中轴线为中心与导电体11b,11c, Ild呈对称或左右相反的构造,从而使上述实施形式也适用于其穿过主体4的走向分布。
[0121]图7中示出的是按照图3在横截面B-B中的主体4,并且在此尤其示出了第一导电体Ila穿过主体4的支承件4a的走向。尤其示出的是沿着第一个凹腔IOa的壁的垂直走向和斜向走向S,该斜向走向与主体4的垂直的纵向的中间平面呈角度α,并且该斜向走向逐渐过渡连接到从主体4中垂直伸出的第一导电体Ila的下方的第二端部22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集电车,所述集电车可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移动,所述集电车带有接触装置,通过所述接触装置所述集电车与所述导电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电接触,其中,所述接触装置分别与导电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体(11a,11b,11c,lld,lie,llf,Ilg)都嵌在所述集电车(I)的主体(4)中,所述主体由电绝缘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在对所述导电体(11a,lib, 11c,lid, lie, llf, llg)注塑包覆的注塑方法中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体(11a,lib,11c, lid,lie,I If,llg)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1,22)都从主体(4)中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在容纳所述接触装置(5a,5b,5c,5d,5e,5f,5g)中的一个的凹腔(10a,10b,10c,10d,10e,10f,10g)的开口旁边,所述导电体(11a,lib, 11c,lid, lie, llf, llg)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接触面(12a,12b,12c,12d,12e,12f,12g)分别从所述主体(4)中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11a,11b,11c,lld,lie, llf, llg)的所述第二端部(22)穿过所述主体(4)的连接部件(4b)从所述主体(4)中伸出并且通过隔板(14)彼此电绝缘。
【文档编号】B60L5/38GK203697976SQ20112011396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托马斯·林德瑙, 格哈德·兰格 申请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