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有可拆卸的行走机构的集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12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有可拆卸的行走机构的集电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具有可拆卸地与主体相连接的行走机构, 通过该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该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文献DE 199 64 581 B4公知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上固定有可拆卸的、 沿导电轨道的两个行走面进行直线行走的行走机构。这样的集电车被用于为运行桥式起重机的起重装置和行走机构供电。在此,导电轨道是横截面为C形并且开口朝下的型材并且具有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布置有数根导电体,该导电体沿轨道的纵方向延伸。同时该导电体彼此平行、相互间隔并且分布在内部空间中。该导电体与碳刷形式的接触装置保持接触,该接触装置如此布置在集电车的壳体上,以致在集电车沿着轨道的行走面行走过程中为了集电使电刷与导电体之间保持直接滑动接触。集电车的电刷分别与电线的第一端导电连接。各个电线汇集到一根输电缆中,该输电缆与被供电的起重装置和行走机构连接。 由于一般情况下每个电刷最大只能传导35A,为了达到更高的电流强度,要将两台或者三台集电车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起来。为了将集电车机械地连接起来,在集电车的壳体的前后外侧端面上分别布置有上部槽和下部槽,该前后外侧端面彼此相背离并且各自指向运行方向的一方。该槽呈水平状且垂直于运行方向,并且横断面呈燕尾状。在该槽中可以沿其纵方向插入成型的条状接合件并且可以抽出。接合件的形状与槽的燕尾状互补,也就是说同样呈燕尾状。为了使两个前后排列的集电车相互连接,连接体具有前部接合件和后部接合件,该前后部接合件彼此相对设置并且其朝向彼此相反。另外,可以在接合件上布置有略长的挂钩臂,该挂钩臂沿其纵向延伸。每个挂钩臂都具有一个开放的弹性端,该弹性端具有钩状区域,该钩状区域由接合件指向壳体方向,当充分推入达到槽的梯级状的回弹凸缘处后, 该钩状区域会发出咔嚓声自行锁紧。由于挂钩臂的钩的作用,只有沿朝向壳体相反的方向主动地压弯挂钩壁后,才可以将接合件沿推入的反方向拉出。槽也可以用于将滚轮对可拆卸地固定在集电车上。同样的方式,作为滚轮对支承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接合件固定在行走机构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固定有行走机构的改进的集电车。该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集电车来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集电车具有可拆卸的、与主体相连接的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根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该改进的集电车以如下方式得以实现,即,行走机构可以相对于集电车的主体转动。因此,尤其是在非直线延伸的轨道上行驶时,集电车的曲线行走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与主体以铰链的方式连接。
3[0007]在结构上简单的以及例如被积木式系统模块化的构造方式中,通过与销轴啮合的套筒行走机构与主体相连接。布置有一种弹性复位元件,在该复位元件与销轴和套筒共同作用下,行走机构在集电车直线行走时沿运行方向自动调整,这样改善了直线行走与弯道行走之间的转换过程。此外,行走机构分别能够以一个轴线为中心转动,该轴线垂直于与沿运行方向纵向延伸的集电车保持水平延伸的平面,这对以改善曲线行走性是有益的。由于销轴具有圆的横截面并且与轴线平行地纵向延伸,因此实现了特别容易操纵的可转动性和与此相关的曲线行走性。对于简单而快速的装配来说特别有益的是行走机构可以与主体形状配合连接。由此,由于磨损或者用途变动而对行走机构或者滚轮对实施的快速更换相当于一次简单的保养并且使集电车的运行操作特别方便用户。通过行走机构和主体平行于垂直轴线的相对运行可以实现行走机构与主体之间的连接,这使得装配更加完美化。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套筒朝向该套筒纵方向的端部是敞开的,销轴可以通过该敞开的端部插入到该套筒中。在结构简单的构造方式中,套筒具有布置有切口状的开口的壁,该开口起始于第一边并且以一宽度沿垂直方向部分地或者完全地贯穿壁面,一个与销轴相连接的支承件被导入该开口,该支承件以其上部边缘支承在套筒的第三边上。第三行走机构包括两个沿着集电车的运行方向彼此相对地布置在前方和后方的销轴,这对于扩大集电车的应用可能性是有益的。第一集电车与至少第二集电车可以通过第三行走机构相互连接这一点对于实现将数个集电车结构简单地连接排列起来来说是有益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如同铁路的原理一样将集电车连接成列,这样使得适合使用目的和符合需要的不同电流强度的利用成为可能。将销轴布置在行走机构上和将套筒布置在集电车的主体上或者将销轴布置在集电车的主体上和将套筒布置在行走机构上的构造有益于集电车的标准化构造。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行走机构上都布置有行走轮和导向轮。集电车通过布置在集电车上的接触装置与导电体保持导电滑动接触,这有益于可靠准确地传导电流或者控制信号。

借助下面的说明更加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为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供电的可以沿轨道运行的集电车的透视图,图2是按照图1的集电车的带有轨道横截面的局部视图,图3是带有行走机构的集电车的透视图,图4是按照图2的集电车的主体的透视图,图fe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行走机构的透视图,图恥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行走机构的局部透视图,[0027]图6是两台按照图1的集电车相互连接的透视图,以及图7是在两台按照图6的集电车之间的行走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出第一集电车Ia的透视图,该集电车通过被导电轨道4遮盖的行走机构加,213 (见图3)可以沿着导电轨道4向两个基本上水平的并且彼此相反的移动方向V移动。该轨道4为横截面呈C形并且开口朝下的型材。这种方式形成的空心型材的轨道4由此构成内部空间4j,集电车Ia在该内部空间内移动。在内部空间4j中固定有5根导电体 fe-3e,该导电体沿轨道4的纵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彼此保持间隔地分布在轨道4的C 形的截面上。该导电体分别根据需要与电源或控制装置连接,从而传导电流或控制信号。在集电车Ia中只能看到壳体14,该壳体包围着从轨道4中向下伸出的主体3的连接部件13。为了在集电车Ia沿轨道4运行过程中使接触装置6a_6e与导电体直接滑动接触,在主体3上布置有五个接触装置6a_6e (见图2)。通过集电车Ia为在两根行走轨15a,15b上沿移动方向V运行的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15供电和/或提供控制信号。该起重小车15具有至少一台用于行走机构和/或起重装置的电动机16。由于集电车Ia通过两个杆状的连杆15c,15d与起重小车15机械式地连接,所以集电车Ia可以与起重小车15 —起沿着轨道4移动。为了传输电流和/或控制信号,集电车Ia通过电气线路12与电动机16连接。电气线路12与集电车Ia的连接部件 13连接。图2图示出的是图1的集电车la,该集电车布置在剖视表示的轨道4上。轨道4 为具有基本上呈矩形形状的内部空间4j和呈C形的空心型材并且开口向下。因而,轨道4 具有水平的上连接壁4a,该连接壁上连接有左侧的垂直的第一侧壁4b和右侧的垂直的第二侧壁4c。在侧壁4b,如的面朝上与顶壁连接壁如相对的端部上,分别水平向内以如下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接壁4d和第二连接壁如,S卩,沿着轨道4,在连接壁4d,4e之间构成指向下方的切口状的开口 4k。连接壁如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五导电体k,第一侧壁4b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二导电体和第三导电体恥,5c,并且第二侧壁4c在内侧面上容纳有第一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fe,5d。连接壁如的内侧面和连接壁4(1,如的内侧面被用作集电车Ia的滚轮对7a,8a的水平滚动行走面4f_4i。尤其示出用于下部第一滚轮对7a的在第一连接壁 4d上的第一行走面4f和在第二连接壁如上的第二行走面4g,集电车Ia通过该第一滚轮对在轨道4上运行,以及尤其示出用于上部第二滚轮对8a的在连接壁如上的第三和第四行走面4h,4i,集电车Ia通过该第二滚轮对在轨道4中被导向。另外可以看出,导电被保持在钳形的凹槽41中。为了在导电体与集电车Ia之间传导电流和/或控制信号,接触装置6a_6e贴靠在导电体上。接触装置6a_6e朝向导电体的方向弹性支承在集电车Ia的主体3的凹腔3f_3j中(见图 3和图4)。还图示出主体3中被标记为支承件3a的部分在壁4d,4e之间从轨道4中向下伸出并且与电气线路12(见图1)和壳体14连接。图3示出图1的带有行走机构加,2b的集电车Ia的透视图,沿着运行方向V看, 该行走机构在前方和后方可拆卸地与集电车Ia的主体3连接。集电车Ia由这两个行走机构加,2b支承并且可以通过该行走机构沿着导电轨道4运行。主体3包括平坦的支承件 3a,该支承件带有上方的第一端部北和下方的第二端部3c,在该端部上侧面地,即,在运行方向V上布置有第一和第二薄壁状的支承壁3d,3e,从而使主体3形成一个T形的外形。支承壁3d,3e以支承件3a为准相互反向地分别朝运行方向V的其中一个方向延伸。在主体 3上分别设置有5个容器状的、方形的并且一侧敞开的凹腔3f-3j,该凹腔用于容纳接触装置6a_6e。在第一支承壁3d下部穿壁地布置有第一凹腔3f和上部穿壁地布置有第二凹腔 3g,在第二支承壁!Be下部穿壁地布置有第三凹腔池并且上部穿壁地布置有第四凹腔3i。 第一和第二凹腔3f,3g的开口以及第三和第四凹腔!3h,3i的开口分别横向与运行方向V 地朝向彼此相反的水平方向,同时上部的第二和第四凹腔3g,3i的开口以及下部的第一和第三凹腔3f,3h的开口分别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在支承件3a的第一端部北上,在支承壁3d,3e之间布置有向上开口的第五凹腔3 j。分别在支承壁3d,;3e上远离支承件3a的垂直边缘中的其中一个边缘上(并且由此在集电车Ia的前方和后方)布置有以第一和第二套筒3k,31的形式出现的容纳连接件。 套筒3k,31为具有圆形横截面和内孔的呈空心圆柱体状的相同结构。在水平延伸的轨道4 上的集电车Ia中,内孔与其纵向延伸垂直对齐。套筒3k,31还各自具有一个下方的第一边 3m和一个上方的第二边3n (见图4)。在套筒3k,31与支承壁3d,3e之间的过渡区域内通过加强筋板3t支承各个套筒3k,31。套筒3k,31的端面,即彼此相对、在垂直方向上彼此相反设置的端面是敞开的。在第一套筒3k上固定有第一行走机构2a,在第二套筒31上固定有第二行走机构 2b。行走机构2a,2b的构造相同并且各自具有一个垂直的壁状的支承件9 (见图fe和恥), 在该支承件中可旋转支承地容纳有带有两个下行走轮7b,7c的下方的第一滚轮对7a和带有两个上导向轮8b,8c的上方的第二滚轮对8a。在支承件9上固定有未图示出的圆柱状的第一销轴IOb (见图如和恥),该销轴设置成刚性的并且将被接收的连接装置。在第一和第二导向轮8b,8c之间,布置有平坦的板状的导板17,在进入导轨4的漏斗状的区域时,该导板用以辅助导入。当然,没有这样的导板17行走机构加,2b也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在图fe 和恥中详细示出了行走机构h,2b的构造。销轴IOb的外径略微小于套筒3k,31的内径。 将销轴IOb从下方的第一边: 起插入套筒3k,31中,直到穿过设置在套筒3k,31上的垂直的切口状的开口 3ο而向外伸出的并且被引导穿过开口 3ο的支承件9与第三边3q的上边缘(见图4)相抵并且主体3由此通过边3q支撑在支承件9上为止。通过这样的方式,行走机构加,2b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与集电车Ia形状配合地连接。由此,支承件9以及行走机构2a,2b铰接地布置在主体3上并且可以围绕垂直轴A在取决于开口 3ο的宽度B (见图4)和支承件9的尺寸的角度α (见图4)之内铰接转动。换言之,行走机构2a,2b的可转动性受限于开口 3ο的几何形状。轴线A体现在销轴IOb或销轴IOb的垂直的中心轴线上并且在此与套筒3k,31的中心轴线重合。然而,轴线A不必一定要与容纳连接件和被容纳连接装置的中心轴线或者套筒 3k, 31以及销轴IOb的中心轴线重合。轴线A虽然穿过连接装置之一延伸,然而在此也可以相对于该连接装置的可能的中心轴线偏心地设置该轴线。在被改造开口 3ο中,销轴IOb 可以上方的第二边3η为起点插入套筒3k,31中。也可以设置一种转动机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不用穿过开口 3ο伸出的支承件9)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有效实现该转动机构的铰接。当然也可以将套筒3k,31布置在行走机构侧上并且将各个带有销轴IOb的支承件9 布置在主体3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行走机构2a,2b上与滚轮对7a,8a相反的一侧上,可以在销轴IOb上布置一个沿销轴IOb的纵方向延伸的、相对轴线A径向布置的第二槽;3u。朝向该径向方向看,第二槽%的横截面具有从销轴IOb的外表面向内部延伸的漏斗状区域,与该漏斗状区域相接的是矩形地构造的横截面区域(见图5b)。在行走机构2a,2b与主体3相连接并且未偏转的状态中,第二槽3u被布置在设置在套筒3k,31中并且同样垂直延伸的带有矩形横截面的第一槽3p对面。在第一槽3p中可以插入一根长形的、方形的并且带有与第一槽3p横截面互补地构造的横截面的复位元件18,该复位元件如同连接片一样沿径向方向伸入到套筒3k,31的内部。该复位元件18由弹性可塑材料构成,例如橡胶材料。在对主体3与行走机构2a,2b进行组合时,被固定在第二槽:3u中的复位元件18与套筒3k,31 的第一槽3p形状配合地连接。通过复位元件18与第一槽3p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行走机构2a,2b的弹性可转动的定位。在此复位元件18尤其承担着转动复位的功能,因此行走机构h,2b曲线走行时产生的角α的偏转在进入直线走行时自动被矫正。换言之,通过所述的复位元件18的构造,第一集电车Ia的直线行驶被确定为平衡状态,在该平衡状态中复位元件18处于无负载状态,只要曲线走行结束并且此时作用在复位元件18上的外载被消除,该无负载状态便进行自动调整。因此,通过弹性元件18的转动复位力行走机构h,2b 在运行方向V上自动调整。例如通过选择具有相应不同材料特性值的各种材料或通过几何尺寸的配合,尤其是复位元件18的长度,可以改变复位元件18的弹性弹力转动复位效应或其内在转动复位力。此外,在支承件3a上,在两个横向于运行方向V的面上分别布置有两块水平的、相互平行并上下间隔的支承板3r,3s,在该支承板之间分别可转动地支承固定有水平的第三侧面导向轮11。集电车Ia的接触装置6a_6e分别与未图示出的电线的第一端导电连接。所有的电线汇聚于电气线路12中,该电气线路与被供电的设备相连接以传导电流。电气线路12 通过位于下侧第二端部3c处的连接部件13 (见图4)与集电车Ia相连接。壳体14将该连
接位置罩住。图4中示出的是未连接行走机构h,2b,2c的主体3的透视图。特别清晰可见的是支承件3a、与其相接的支承壁3d,3e以及布置在支承壁3d,3e上的凹腔3f_3 j,尤其是凹腔 3f,3i,3j 的开口。此外,在套筒3k,31的筒壁上设置有最小宽度为B的垂直的切口状的开口 3ο。该开口 3ο的结构如下该开口以支承件3a为出发点面向运行方向V的一方,由垂直的下方的部第一边:3m开始,切断该边向上延伸并且向上至被中部的同样水平的并且与第一边: 平行的第三边3q限定为止。在套筒3k,31的内侧布置有垂直延伸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槽 3p,该槽与开口 3ο相对并且与支承壁3d,;3e处于同一平面上。套筒3k,31中的开口 3ο的高度为H,该高度构成下部第一边: 到中部第三边3q 的距离,这样只有在开口 3ο之上,中部第三边3q和上部第二边3η之间依然保持封闭的、规则的外表面。角α由一条设想的、与支承壁3d,!Be在一个平面内延伸的并且与轴线A相交的直线与套筒3k,31上的开口 3ο的内侧面构成。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为开口 3ο的最小水平尺寸的内侧面宽度B (见图6)。开口 3ο同样也可以沿垂直方向贯通并且切断第二边3η,因而使第三边3q不再存在。这样,套筒3k,31上的被垂直分开的外表面构成两个弹性的钳状臂,该钳状臂例如,可以通过在运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形状配合的和力量配合的组装以插接连接或者夹紧连接的形式容纳销轴10b。另外还示出在支承件3的第二端部3c上的朝向下方的连接部件13。图fe中图示出包括滚轮对7a,8a的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2a,2b,该滚轮对上下排列并且分别与支承件9连接。在其纵向延伸方向垂直的销轴IOb被布置在支承件 9与滚轮对7a,8a间隔的垂直的一侧上。图恥中图示出的是在主体3于偏转位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行走机构或第二行走机构2a,2b之间的连接的局部视图。尤其图示出被布置在套筒3k,31的第一槽3p 中并且同时被容纳在销轴IOb的第二槽;311中的复位元件18。此外还可以看到,由于销轴 IOb相对套筒3k,31或以轴线A为中心以角α的量发生偏转或转动,复位元件18已经变形。图6中示出的是带有第一行走机构加的集电车Ia和带有第二行走机构2b的集电车lb。集电车la,Ib可以在弯轨K上运行并且通过第三行走机构2c相互连接。与行走机构加,2b的支承件9类似,第三行走机构2c包括一个壁状的连接板9a。连接板9a的形状就像两个结合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垂直对称轴的支承件9。在连接板9a的两个相互背离的端面上分别布置有沿其纵向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销轴IOb和第二销轴10c。连接板9a在销轴10b,IOc之间沿对称轴分上下可转动地支承容纳有滚轮对7a,8a。为了将两台集电车 la, Ib相互连接起来,销轴IOb被插入第一集电车Ia的套筒31内并且销轴IOc被插入第二集电车Ib的套筒3k内。销轴10b,IOc的构造相同,均不布置有连接片10a,因此具有规则的外表面。因此,在销轴10b,IOc与第一槽3p之间不存在形状配合连接,所以行走机构 2c在角α范围内相对集电车la,Ib可以转动(见图7)。与行走机构加,2b类似,当然也可以在销轴10b,IOc上分别布置连接片IOa或者布置第二槽;3u和复位元件18,以便能够使行走机构2c相对集电车la,Ib固定定位或者进行弹性弹力转动。图7中示出的是通过第三行走机构2c的销轴10b,IOc连接在一起的集电车la,Ib 的视图。图示出不包括滚轮对7a,7b的行走机构2c的连接板9a相对支承壁3d,3e的偏转位置。另外还标出了用点示意的轴A以及开口 3ο的宽度B。在以角α内最大地进行可能的偏转时,连接板9a贴靠在套筒31的开口 3ο的内侧面之一上。相应的设置同样适用于处于连接板9a与第二集电车Ib的第一支承壁3d之间的套筒3k处的角的关系。优选地通过相应地模块化构造的行走机构2a,2b,2c的专用更换或者使用实现对行走机构h,2b,2c相对主体3的固定连接、弹性弹力以及非弹性可回转性的多样化调整。 换言之,通过所述的两个独立的刚性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构成相应类型的连接或者可回转性,例如通过插入套筒3k,31中并且可以转动的销轴10b,IOc之间的连接,在该销轴上布置有复位元件18用的第二槽:3u。相互反向的运行方向V除了前述的基本上为水平状态以外,当然也可以为非水平状态并且由此形成各种坡度。不仅仅可通过行走机构加,2b,2c和主体3与轴A平行的相对运行来实施行走机构h,2b,2c与主体3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垂直于轴线A的相对运行来实施连接。附图标记列表[0053]Ia第—-集电车[0054]Ib第二—集电车[0055]加第―-行走机构[0056]沘第二—行走机构[0057]2c第三行走机构[0058]3主体[0059]3a支承件[0060]3b第—-端部[0061]3c第二—端部[0062]3d第—-支承壁[0063]3e第二-支承壁[0064]3f第—-凹腔[0065]3g第二-凹腔[0066]3h第三凹腔[0067]3i第四凹腔[0068]3j第五凹腔[0069]3k第—-套筒[0070]31第二-套筒[0071]3m第—[0072]3n第二-边[0073]3o开口[0074]3p第—“槽[0075]3q第三边[0076]3r第—』支承板[0077]3s第二-支承板[0078]3t加强筋板[0079]:3u 第二■■槽[0080]4轨道[0081]4a连接壁[0082]4b第一-侧壁[0083]4c第二4则壁[0084]4d第一-连接壁[0085]4e第二-连接壁[0086]4f第一』行走面[0087]4g第二—行走面[0088]4h第三行走面[0089]4i第四行走面[0090]4j内部空间[0091]4k开口[0092]41钳形的凹槽[0093]5a第一导电体[0094]恥第二导电体[0095]5c第三导电体[0096]5d第四导电体[0097]5e第五导电体[0098]6a第一接触装置[0099]6b第二接触装置[0100]6c第三接触装置[0101]6d第四接触装置[0102]6e第五接触装置[0103]7a第一滚轮对[0104]7b第一行走轮[0105]7c第二行走轮[0106]8a第二滚轮对[0107]8b第一导向轮[0108]8c第二导向轮[0109]9支承件[0110]9a连接板[0111]IOb第一销轴[0112]IOc第二销轴[0113]11第三导向轮[0114]12电气线路[0115]13连接部件[0116]14壳体[0117]15起重小车[0118]1 第一走行轨道[0119]15b第二走行轨道[0120]15c第一连杆[0121]15d第二连杆[0122]16电动机[0123]17板状的导板[0124]18复位元件[0125]α角[0126]A轴[0127]B宽度[0128]H高度[0129]K 弯轨V运行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集电车,所述集电车带有可拆卸地与主体连接的行走机构,通过所述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所述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Oa,2b,2c)相对集电车(la,lb)的主体(3)可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Oa,2b,2c)与主体(3)以铰链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Qa,2b,2c)通过与销轴 (10b, IOc)啮合的套筒(3k, 31)与主体(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设有弹性复位元件(18),该复位元件与销轴(10b, IOc)和套筒(3k,31)共同作用使行走机构(2a, 2b, 2c)在集电车(la, lb) 直线走行时沿运行方向(V)自动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Qa,2b,2c)分别能够围绕着轴线㈧转动,该轴线㈧垂直于与沿移动方向(V)纵向延伸的集电车(la,lb)保持水平延伸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销轴(10b,10c)具有圆的横截面并且与轴线㈧平行地纵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 ,2b, 2c)可以与主体C3)形状配合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通过行走机构Oa,2b,2c)和主体(3) 平行于垂直轴线(A)的相对移动可以实现行走机构Oa,2b,2c)与主体(3)之间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套筒(3k,31)的纵方向的一端是敞开的,并且销轴(10b,10c)可以通过该敞开端插入到该套筒(3k,3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套筒(3k,31)具有带有切口状的开口 (3ο)的壁,该开口起始于第一边(3m)并且以宽度(B)沿垂直方向部分地或完全地贯穿壁面,与销轴(10b,IOc)相连接的支承件(9)被导入该开口,该支承件以其上部边缘支承在套筒(3k,31)的第三边(3q)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车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第三行走机构Qc)包括两个沿集电车(la,lb)的运行方向(V)相对地前后布置的销轴(10b,10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电车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第一集电车(Ia)与至少一个第二集电车(Ib)可以通过所述第三行走机构Oc)相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销轴(10b,IOc)布置在所述行走机构Qa,2b,2c)上并且将套筒(3k,31)布置在所述集电车(la,lb)的主体(3)上或将销轴(10b,IOc)布置在所述集电车(la,lb)的主体(3)上并且将套筒(3k,31)布置在所述行走机构(2a, 2b, 2c)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6、和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行走机构(2a, 2b, 2c)上都设置有行走轮(7b, 7c)和导向轮(8b,8c,11)。
15.根据权利要求1、2、6、和8-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电车,其特征在于集电车(la, lb)通过设置在集电车(la, lb)上的接触装置(6a,6b,6c,6d,6e)与导电体(5a, 5b, 5c, 5d, 5e)保持导电滑动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车,该集电车具有可拆卸地与主体相连接的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集电车可以沿着带有多个导电体的轨道运行,并且该集电车与导电体保持电接触。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集电车,提出行走机构相对集电车的主体可以转动。
文档编号B60L5/36GK202180759SQ20112016086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8日
发明者凯乌·埃克鲁特, 托马斯·林德瑙, 沃尔夫冈·克雷布斯 申请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