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坐垫总成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152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坐垫总成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排座垫中的碰撞脱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ー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座垫骨架钢丝在座垫发泡加热发制成形的过程中,已经嵌入到座垫发泡中,座垫骨架钢丝与座垫发泡连接为一体构成座垫总成。图I为现有汽车后排座垫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示意图,后排座垫总成包括座垫发泡11和座垫骨架钢丝12,为了实现后排座垫总成与后排车身3的连接,在后排车身3上设置有两个紧固件31,该座垫骨架钢丝12前端(本实用新型中以车头所在的方向为前,车尾所在的方向为后)的两个钢丝凸起121,与对应的 紧固件31配合,实现后排座垫总成的固定。图2为图I中该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该紧固件31固定在后排车身3的钣金上,在该紧固件31中包含一个凹槽311,该凹槽311具有弹性,座垫骨架钢丝前端的钢丝凸起121嵌入到该凹槽311中。现有的后排座垫总成的固定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图3为现有后排座垫总成固定方式在汽车静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当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后排靠椅位于后排座垫总成I的后端,后排座垫总成I与位于其下方的后排车身3通过紧固件31固定。后排座垫总成I由于只在前端与后排车身3固定,因此当汽车发生前向碰撞吋,后排座垫总成I受到向前的加速度的影响,产生向前翻转的扭矩,很有可能从后排车身3中脱出,从而影响车内乘客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方式不合理,在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很有可能从后排车身中脱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伞形支架,所述雨伞形支架包括伞形头和支撑;其中,所述伞形头的纵截面为雨伞形;所述支撑的一端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与所述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伞形头底端的尺寸。较佳地,所述雨伞形支架还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撑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后所述支撑与所述固定端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支撑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后,在连接处设置有倒角。较佳地,所述支撑的纵截面为梯形,该梯形上底边的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该支撑上底边所在的一端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下底边所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较佳地,所述伞形头底端的尺寸为18mm 22mm,所述支撑上底边的长度为6mm 14mm η较佳地,所述支撑的高度为15mm 17mm。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包括上述雨伞形支架的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所述固定系统中所述雨伞形支架连接在所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与所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对应的座垫骨架钢丝上的钢丝卡卡合在所述伞形头底端与所述支撑构成的空间内。雨伞形支架中的固定端焊接在所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该雨伞形支架包括伞形头和支撑,该支撑的一端与伞形头的底端连接,并且该伞形头的底端尺寸大于该支 撑与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雨伞形支架的底端尺寸,大于该支撑与所述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因此可以用来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钢丝,当将该雨伞形支架固定在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时,通过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对应钢丝,实现在后侧固定后排座垫总成,避免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后排座垫总成从后排车身中脱出,可以有效的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

图I为现有汽车后排座垫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示意图;图2为图I中该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后排座垫总成固定方式在汽车静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当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雨伞形支架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该雨伞形支架的正视图;图7为图5中该雨伞形支架的右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该雨伞形支架与后排车身连接位置示意图;图9为图8中构成的汽车后排座塾总成固定系统结构放大不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增加了雨伞形支架后汽车向前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了有效提高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的安全性,避免在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后排座垫总成从后排车身中脱出,提供了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雨伞形支架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该雨伞形支架的正视图,图7为图5中该雨伞形支架的右视图,具体的,该雨伞形支架包括伞形头51和支撑52 ;其中,所述伞形头51的纵截面为雨伞形;所述支撑52的一端与所述伞形头51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52与所述伞形头51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伞形头51底端的尺寸。在该图5中只是示出了该雨伞形支架的一种结构的立体图,在该图5中该雨伞形支架的伞形头5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片,其纵截面为雨伞形,该支撑52也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薄片,并且在支撑52上存在ー个锥形孔。该伞形头51的底端与支撑52的一端连接,并且该伞形头51的底端尺寸,大于支撑52与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当然,该雨伞形支架的伞形头不仅限于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片,其可以为雨伞形,而支撑也可以为一圓柱体或其他形状的柱体,只要保证该伞形头的底端的尺寸,大于支撑与该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即可。即需要保证该伞形头的底端与支撑连接后,该伞形头底端需要有部分未被支撑覆盖,可以用来卡合后排座垫总成中的钢丝。该雨伞形支架可以直接通过支撑固定在后排车身上,但为了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上述图所示可知,在该雨伞形支架中还包括固定端53 ;
具有一定的夹角。该夹角的大小需要根据该雨伞形支架的固定位置,与后排座垫总成中的钢丝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该夹角可以为90度左右的角。在上述图中,该固定端53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薄板,其横截面为矩形,当然该固定端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任意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都可以,只要能够实现在汽车后排车身上固定即可。并且对该横截面的大小也没有要求,只是该横截面的尺寸越大,该雨伞形支架与后排车身之间固定的越稳固。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该雨伞形支架在卡合钢丝时,钢丝对支撑以及伞形头的损坏,所述支撑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后,在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上述图所示,该支撑52的纵截面为梯形,该梯形上底边的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该支撑上底边所在的一端与所述伞形头51的底端连接,下底边所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端53连接。为了保证该雨伞形支架能够有效的在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固定后排座垫总成,该伞形头底端的尺寸为18mm 22mm,支撑上底边的长度为6mm 14mm。该支撑的高度为15mm 17_。将上述雨伞形支架连接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时,可以实现对该汽车后排座垫总成的固定。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该雨伞形支架与后排车身连接位置示意图,图9为图8中构成的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结构放大示意图,根据图8所示可知该雨伞形支架5连接在所述汽车后排车身3后侧的两端;根据图9所示可知,该雨伞形支架5固定在汽车后排车身3上后,与所述汽车后排车身3后侧的两端对应的座垫骨架钢丝12上的钢丝122卡合在所述伞形头底端与所述支撑构成的空间内。为了实现该雨伞形支架与汽车后排车身的固定,该雨伞形之支架的支撑的另一端可以直接焊接在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当该雨伞形支架包括固定端时,可以将固定端焊接在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雨伞形支架的伞形头51的纵截面为雨伞形,该伞形头51的底端与支撑构成的空间内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钢丝122,该雨伞形支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汽车后排车身3后侧的两端。另外,由于该雨伞形支架的伞形头的纵截面为雨伞形,因此当将钢丝卡合在伞形头的底端与支撑构成的空间内,该雨伞形支架应该固定在位于该钢丝较近的位置,并且,最好该钢丝在未卡合下的高度,较该伞形头底端所在的高度高,此时可以将钢丝沿雨伞形支架的伞形头的顶端的弧度向下移动,直到卡合在伞形头的底端与支撑构成的空间内,方便完成汽车后排座垫总成的固定。同时,为了进ー步保证汽车后排座垫总成的固定,可以在座垫骨架钢丝后侧的两端,选择与汽车车头方向垂直部署的钢丝,根据该钢丝的位置在相应的汽车后排车身上固定雨伞形支架,该雨伞形支架固定在该钢丝的前端,从而可以保证在汽车前进时,该钢丝不仅可以卡合在伞形头底端与所述支撑构成的空间内,并且雨伞形支架中的支撑也可以在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在前端对后排座垫总成构成一定的阻力,防止后排座垫总成的脱出。图11为增加了雨伞形支架后汽车向前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后排靠椅位于后排 座垫总成I的后端,后排座垫总成I与位于其下方的后排车身3通过紧固件31固定。当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后排座垫总成I受到向前的加速度的影响,产生向前翻转的扭矩,由于雨伞形支架5固定在后排车身3后侧的两端,可以在后排座垫总成I的后侧对该后排座垫总成I形成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的保持力,防止后排座垫总成I向前翻转从后排车身3中脱出,从而有效的保证车辆内乘客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该雨伞形支架包括伞形头和支撑,该支撑的一端与伞形头的底端连接,并且该伞形头的底端尺寸大于该支撑与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雨伞形支架的底端尺寸,大于该支撑与所述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因此可以用来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钢丝,当将该雨伞形支架固定在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时,通过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对应钢丝,实现在后侧固定汽车后排座垫总成,避免汽车发生前向碰撞吋,后排座垫总成从后排车身中脱出,可以有效的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形支架包括伞形头和支撑; 其中,所述伞形头的纵截面为雨伞形; 所述支撑的一端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与所述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伞形头底端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形支架还包括固定端;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撑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后所述支撑与所述固定端具有一定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后,在连接处设置有倒角。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的纵截面为梯形,该梯形上底边的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 该支撑上底边所在的一端与所述伞形头的底端连接,下底边所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头底端的尺寸为18mm .22mm,所述支撑上底边的长度为6mm 14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伞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的高度为15mm 17mm。
7.ー种包括权利要求I 6任一所述雨伞形支架的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系统中 所述雨伞形支架连接在所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 与所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对应的座垫骨架钢丝上的钢丝卡卡合在所述伞形头底端与所述支撑构成的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雨伞形支架中的固定端焊接在所述汽车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伞形支架及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汽车后排座垫总成固定方式不合理,在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很有可能从后排车身中脱出的问题。该雨伞形支架包括伞形头和支撑,该支撑的一端与伞形头的底端连接,并且该伞形头的底端尺寸大于该支撑与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雨伞形支架的底端尺寸,大于该支撑与所述伞形头连接处的横向尺寸,因此可以用来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钢丝,当将该雨伞形支架固定在后排车身后侧的两端时,通过卡合座垫骨架钢丝上的对应钢丝,实现在后侧固定后排座垫总成,避免汽车发生前向碰撞时,后排座垫总成从后排车身中脱出,可以有效的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
文档编号B60N2/015GK202448771SQ20112037529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周炎, 李亭墨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