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068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悬置软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悬置软垫,包括上骨架、下骨架、连接在上骨架和下骨架之间的减震构件、连接在下骨架顶部上面的小支架和连接在下骨架下部两侧的大支架。上骨架呈凹槽形状,凹槽口部的两边分别为第一翻边,在两第一翻边上分别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第一螺柱,凹槽底部有一向前的伸出段,在该伸出段上设有螺柱孔和定位销孔;下骨架呈倒“U”形状,左侧面为左搭接面、右侧面为右搭接面;下骨架与上骨架的凹槽底部的伸出段对应,在下骨架的顶部设有螺柱孔和定位销孔;减震构件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设在两者之间并连接在一起的橡胶垫块。本发明的发动机悬置软垫重量轻、刚度高、隔振效果好,能够满足NVH及可靠性的要求。
【专利说明】发动机悬置软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
【背景技术】
[0002]在发动机后悬置软垫布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安装孔布置在变速器侧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常用的方法是在变速器正上方布置一个发动机悬置软垫,发动机悬置软垫的一端与变速器连接,发动机悬置软垫的另一端与车架横梁连接,以便固定动力总成,但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发动机悬置软垫布置在正上方,在车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运动包络。为了避免发动机悬置软垫与变速器、车架横梁的碰撞,必然要求发动机悬置软垫本身的金属骨架在整车Z向做的比较长;而金属骨架的延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增加了额外的附加力矩,造成发动机悬置软垫本身强度降低,影响可靠性。同时发动机悬置软垫金属骨架刚度较弱,增大了共振异响的可能性。2、由于发动机悬置软垫布置在正上方,使发动机悬置软垫偏离动力总成扭矩轴,造成解耦效果差,同时稳定性较差,发动机振动情况变得复杂较难控制。
[0003]因此,现有的发动机悬置软垫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刚度高、隔振效果好,并能满足NVH及可靠性要求的发动机悬置软垫。
[0005]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包括上骨架、下骨架、连接在上骨架和下骨架之间的减震构件、连接在下骨架顶部上面的小支架和连接在下骨架下部两侧的大支架,
所述上骨架呈凹槽形状,凹槽口部的两边分别为第一翻边,在两第一翻边上分别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第一螺柱,凹槽底部有一向前的伸出段,在该伸出段上设有一螺柱孔和一定位销孔;
所述下骨架呈倒“U”形状,左侧面为左搭接面、右侧面为右搭接面;所述下骨架与所述上骨架的凹槽底部的伸出段对应,在所述下骨架的顶部设有一螺柱孔和一定位销孔;
所述减震构件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设在两者之间并连接在一起的橡胶垫块,在所述上安装板的上面设有第二螺柱和第一定位销,在所述下安装板的下面设有第三螺柱和第二定位销;
所述第二螺柱、第一定位销分别与设在所述下骨架顶部上的螺柱孔、定位销孔对应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柱、第二定位销分别与设在所述上骨架凹槽底部的伸出段上的螺柱孔、定位销孔对应配合连接。
[0006]所述大支架为一竖直平板,该竖直平板的两边设有向前弯折的第二翻边,两个第二翻边的上部分别与下骨架的左搭接面、右搭接面对应配合连接,在所述竖直平板上设有安装孔,确保发动机悬置软垫连接的可靠性。
[0007]所述减震构件的下安装板的左边设有向上弯曲的弯折边,该弯折边上硫化有橡胶,在下骨架的前边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在下骨架的后边设有向下倾斜的第四翻边,该第四翻边上硫化有橡胶。提高了发动机悬置软垫的刚度,并能够限制发动机极限运动时造成Z向过大位移和异响。
[0008]所述小支架呈门框形,且前边高于后边,在小支架顶部上面设有第二缓冲垫。避免发动机上下、前后极限运动时,悬置上下骨架碰撞造成的异响。
[0009]在上骨架伸出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垫,避免发动机左右极限运动时,悬置上下骨架碰撞造成的异响。
[0010]所述上骨架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肋,且加强肋的上端与上骨架的第一翻边连接。进一步确保上骨架的刚度。
[0011]所述上骨架、下骨架、小支架和大支架的表面涂有漆层,防止发动机悬置软垫腐蚀生锈。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I)下骨架经过拓扑优化,尽可能地采用封闭式结构,使发动机悬置软垫具有较好的刚度,并能够有效地限制发动机极限运动时造成Z向过大位移和异响。
[0013](2)根据发动机的运动包络,通过在上骨架及下骨架设置合理的缓冲块及硫化橡胶,避免了发动机上下、左右、前后极限运动时,上、下骨架碰撞造成的异响,满足支撑、限位和隔振的功能。
[0014](3)上骨架的四个第一螺柱,在整车装配中还能够起导向作用,便于装配。
[0015](4)降低了整车重量,节约了成本,满足NVH性能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发动机悬置软垫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减震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骨架、大支架和小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发动机悬置软垫在汽车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包括上骨架5、下骨架
7、连接在上骨架5和下骨架7之间的减震构件6、连接在下骨架7顶部上面的小支架8和连接在下骨架7下部两侧的大支架1,上骨架5呈凹槽形状,凹槽口部的两边分别为第一翻边5-3,在两第一翻边5-3上分别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两根第一螺柱5-2,凹槽底部有一向前的伸出段5-4,在该伸出段5-4上设有一螺柱孔和一定位销孔;下骨架7呈倒“U”形状,左侧面为左搭接面7-4、右侧面为右搭接面7-1 ;下骨架7与上骨架5的凹槽底部的伸出段5-4对应,在下骨架7的顶部设有一螺柱孔和一定位销孔;减震构件6包括上安装板6-6、下安装板6-4和设在两者之间并连接在一起的橡胶垫块6-2,在上安装板6-6的上面设有第二螺柱6-1和第一定位销6-8,在下安装板6-4的下面设有第三螺柱6-3和第二定位销6_7 ;第二螺柱6-1、第一定位销6-8分别与设在下骨架7顶部上的螺柱孔、定位销孔对应配合连接,第三螺柱6-3、第二定位销6-7分别与设在上骨架5凹槽底部的伸出段5-4上的螺柱孔、定位销孔对应配合连接。上骨架5、下骨架7、小支架8和大支架I的表面涂有漆层。
[0018]如图5和图7所示,大支架I为一竖直平板1-3,该竖直平板1-3的两边设有向前弯折的第二翻边1-1,两个第二翻边的上部分别与下骨架7的左搭接面7-4、右搭接面7-1对应配合连接,在竖直平板1-3上设有安装孔1-2。
[0019]如图4所示,减震构件6的下安装板6-4的左边设有向上弯曲的弯折边6-5,该弯折边上硫化有橡胶。
[0020]如图5所示,在下骨架7的前边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7-2,在下骨架7的后边设有向下倾斜的第四翻边7-3,该第四翻边上硫化有橡胶。小支架8呈门框形,且前边高于后边,在小支架8顶部上面设有第二缓冲垫9。
[0021]如图6所示,在上骨架5伸出段5-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垫3。上骨架5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肋5-1,且加强肋5-1的上端与上骨架5的第一翻边5-3连接。
[0022]装配时,首先第二缓冲垫9通过自带塑料卡子4固定在小支架8上,然后将小支架8焊接在下骨架7的顶部上面,再将大支架I的两个第二翻边1-1的上部对应焊接在下骨架7的左、右搭接面7-4、7-1上。两个第一缓冲垫3分别通过自带塑料卡子4固定在上骨架5上;减震构件6通过上安装板6-6的第二螺柱6-1、第一定位销6-8与下骨架7固定连接,减震构件6通过下安装板6-4的第三螺柱6-3、第二定位销6-7与上骨架5的中部固定连接,即构成了发动机悬置软垫11。
[0023]如图8所示,发动机悬置软垫11通过大支架I上的三个安装孔1-2用螺栓3与变速器10固定连接,并通过上骨架5上的四只第一螺柱5-2用螺母2与车架横梁2固定连接,将发动机悬置软垫11布置在变速器的侧方,节约了整车Z向空间,由于不需要额外增加发动机悬置软垫11骨架的长度,因此发动机悬置软垫11的强度、模态频率较高,同时将发动机悬置软垫11的弹性中心布置在动力总成的扭矩轴上,有利于振动解耦,进一步提高隔振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包括上骨架(5)、下骨架(7)、连接在上骨架和下骨架之间的减震构件(6)、连接在下骨架顶部上面的小支架(8)和连接在下骨架下部两侧的大支架(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骨架(5)呈凹槽形状,凹槽口部的两边分别为第一翻边(5-3),在两第一翻边上分别设有与其垂直连接的第一螺柱(5-2),凹槽底部有一向前的伸出段(5-4),在该伸出段上设有一螺柱孔和一定位销孔; 所述下骨架(7)呈倒“U”形状,左侧面为左搭接面(7-4)、右侧面为右搭接面(7-1);所述下骨架(7 )与所述上骨架(5 )的凹槽底部的伸出段对应,在所述下骨架(7 )的顶部设有一螺柱孔和一定位销孔; 所述减震构件(6 )包括上安装板(6-6 )、下安装板(6-4)和设在两者之间并连接在一起的橡胶垫块(6-2),在所述上安装板(6-6)的上面设有第二螺柱(6-1)和第一定位销(6-8),在所述下安装板(6-4)的下面设有第三螺柱(6-3)和第二定位销(6-7); 所述第二螺柱(6-1)、第一定位销(6-8)分别与设在所述下骨架(7)顶部上的螺柱孔、定位销孔对应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柱(6-3)、第二定位销(6-7)分别与设在所述上骨架(5)凹槽底部的伸出段上的螺柱孔、定位销孔对应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支架(I)为一竖直平板(1-3),该竖直平板的两边设有向前弯折的第二翻边(1-1),两个第二翻边的上部分别与下骨架(7)的左搭接面(7-4)、右搭接面(7-1)对应配合连接,在所述竖直平板上设有安装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构件(6)的下安装板(6-4)的左边设有向上弯曲的弯折边(6-5),该弯折边上硫化有橡胶,在下骨架(7)的前边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翻边(7-2),在下骨架的后边设有向下倾斜的第四翻边(7-3),该第四翻边上硫化有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支架(8)呈门框形,且前边高于后边,在小支架(8)顶部上面设有第二缓冲垫(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在上骨架(5)伸出段(5-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垫(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5)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强肋(5-1),且加强肋(5-1)的上端与上骨架的第一翻边(5-3 )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悬置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5)、下骨架(7)、小支架(8)和大支架(I)的表面涂有漆层。
【文档编号】B60K5/12GK103587397SQ20121028757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苏俊龙, 陈国良, 景建敏, 杨毅, 曾涛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