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91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领域,具体地来说为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飞跃进步,汽车轮胎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初期的充气轮胎,使用的是用涂有橡胶的帆布当胎体,因为帆布的纵线和横线互相交叉,行走时由于轮胎的变形,导致线的互相摩擦,这样,线就很容易被磨断,这时的轮胎只能跑200-300km。1903年,J-F-帕玛先生发明了斜纹纺织品,这种斜纹纺织品的发明促成了交叉层轮胎的发展,使轮胎的寿命向前跨了一大步。因为斜叉的胎体不会再因轮胎的行走而引起摩擦,帘线不容易被磨断,所以寿命大大加长。1930年米其林制造了第一个无内胎轮胎;1946年又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子午线轮胎。因此,轮胎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漫漫长夜里,不知有多少代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高超的智慧。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包括轮胎、轮毂、半轴,还包括高压输入阀、高压泄压阀、高压泵、冷却水箱、密封腔及其管路连接,所述轮胎轮毂安装在半轴上,沿半轴并列设有两个密封腔,半轴内开有分别与两密封腔连接的长短两个通道,与短通道连接的密封腔通过高压泵连接冷却水箱,与长通道连接的密封腔与冷却水箱连接,长短两通道分别与轮毂上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冷却水箱内填充防冻液。所述半轴的密封腔由三个第一密封环构成,相邻第一密封环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上设有固定锁扣,通过控制螺栓固定在半轴上。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包括轮胎、轮毂、实心轴、空心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水轴、高压输入阀、高压泄压阀、高压泵、冷却水箱、及其管路连接,所述实心轴一端开有凸型槽,分水轴一端通过第一法兰连接在轮边上,另一端与实心轴的凸型槽连接,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第三密封环密封连接,两密封环间形成环形第一空腔,分水轴、第三密封环与实心轴间形成第二空腔,实心轴与空心轴连接,分水轴与实心轴内均开有相互连通的通道,分水轴上还开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通道,两通道伸出第一法兰端分别连接在轮胎上,另一端分别连接高压泵和冷却水箱,高压泵和冷却水箱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空腔端均设有密封环。所述轮胎内侧设置有夹层,其上开有伸出轮毂的第一通孔,夹层中填充有自动修复液。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压液体循环冷却,使高速行驶的车辆不致于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过热,高压爆胎。轮胎内的液体通过高压循环冷却,使轮胎内保持额定压力,超压时自动泄压,低压时自动补充。夹层内自动修复液可以自动修复轮胎漏洞。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轮胎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I轮胎,2夹层,3防冻液,4轮毂,5进口,6出口,7第一通孔,8高压泵,9冷却水箱,10第一通液管,11半轴,12第一密封环,13长通道,14短通道,15密封腔,16第二通孔,17第三通孔,18第四通孔,19第五通孔,20固定锁扣,21高压输入阀,22高压泄压阀,23气压感应器,24第一法兰,25第二密封环,26第一空腔,27分水轴,28第三密封环,29第二空腔,30实心轴,31空心轴,32第二通液管,33第三通液管,34第一水口,35第二水口,36控制螺栓,37第四密封环,38第二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 :本例用于牵引车。包括轮胎I、轮毂4、半轴11,还包括高压输入阀21、高压泄压阀22、高压泵8、冷却水箱9、密封腔15及其管路连接,所述轮胎轮毂4安装在半轴11上,沿半轴11并列设有两个密封腔15,半轴11内开有分别与两密封腔15连接的长短两个通道13、14,与短通道14连接的密封腔15通过高压泵8连接冷却水箱9,与长通道13连接的密封腔15与冷却水箱9连接,长短两通道13、14分别与轮毂4上的进口 5和出口 6连接,冷却水箱9内填充防冻液3。本例所述半轴11的密封腔15由三个第一密封环12构成,相邻第一密封环12之间形成密封腔15。固定锁扣20通过控制螺栓36将第一密封环12固定在半轴11上。所述轮胎I内侧设置有夹层2,其上开有伸出轮毂4的第一通孔7,夹层2中填充有自动修复液。自动修复液通过第一通孔7注入到外胎I内侧设置的夹层2中,将防冻液3通过高压泵8压入到外胎I与轮毂4中,防冻液在轮胎内部循环,补充所需气压,使轮胎正常使用。当轮胎I在运行过程中被刺扎成小孔时,自动修复液可以起到自动修复作用,不至于因小孔减少气压。自补胶又叫自动修复液,遇到空气形成胶状,自动修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高压泵8将防冻液3经过第一通液管10,在高压输入阀21的作用下,通过气压感应器23后,防冻液3通过第二通孔16压入到密封环12的密封腔15中,经过第三通孔17压入到半轴11的短通道14中,经过第一通液管10将防冻液3输入到轮毂4上的进口 5,通过进口 5防冻液3进入外胎I与轮毂4之间,取代高压气体,防冻液3在轮胎I内部循环,达到轮胎所需气压后,通过出口 6将防冻液3排出,经过第一通液管10输出到密封环12中的密封腔15,通过第四通孔18输出到半轴11的长通道13,经第五通孔19流出,通过高压泄压阀22排出,经第一通液管10流回冷却水箱9中,冷却水箱9中设有电扇将防冻液冷却,冷却后的防冻液3重新被高压泵8吸回,进入新的一轮循环。使轮胎I始终保持所需气压,在高压输入阀21和高压泄压阀22的作用下,既冷却了轮胎1,又平衡了气压,使轮胎达到冷却气压均衡,不至于爆胎起火。高压泵8连接汽车变速箱的驱动系统,与驱动系统同步工作。实施例2 :本例应用于挂车。如图2所示包括轮胎I、轮毂4、刹车鼓、实心轴30、空心轴31,还包括分水轴27、高压输入阀21、高压泄压阀22、高压泵8、冷却水箱9及其管路连接,所述实心轴31 —端开有凸型槽,分水轴27 —端通过第一法兰24连接在轮边上,另一端与实心轴31的凸型槽连接,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第三密封环25、28密封连接,两密封环间形成环形第一空腔26,分水轴27、第三密封环25与实心轴31间形成第二空腔29,实心轴30与空心轴31连接,分水轴27与实心轴30内均开有相互连通的通道,分水轴27上还开有与第一空腔26连通的第二通道,两通道伸出第一法兰24端分别连接在轮胎I上,另一端分别连接高压泵8和冷却水箱9,高压泵8和冷却水箱9相连。本例工作原理冷却水箱8中的防冻液3通过第二通液管32输入到第二空腔29, 进入第一水口 34,通过管路进入轮胎1,防冻液3通过轮胎I循环,从轮胎I的另一个出口连接到第二水口 35,进入第一空腔26,通过第三通液管33输入冷却水箱8,第一法兰24固定在轮边外端,第二密封环25把分水轴27与第一法兰24连接端一端密封,形成第一空腔26,第三密封环28密封分水轴27的另一端,与实心轴30间形成第二空腔29,其外部管路连接与实施例相同,如图I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包括轮胎、轮毂、半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输入阀、高压泄压阀、高压泵、冷却水箱、密封腔及其管路连接,所述轮胎轮毂安装在半轴上,沿半轴并列设有两个密封腔,半轴内开有分别与两密封腔连接的长短两个通道,与短通道连接的密封腔通过高压泵连接冷却水箱,与长通道连接的密封腔与冷却水箱连接,长短两通道分别与轮毂上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冷却水箱内填充防冻液。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的密封腔由三个第一密封环构成,相邻第一密封环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上设有固定锁扣,通过控制螺栓固定在半轴上。
3.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包括轮胎、轮毂、实心轴、空心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水轴、高压输入阀、高压泄压阀、高压泵、冷却水箱、及其管路连接,所述实心轴一端开有凸型槽,分水轴一端通过第一法兰连接在轮边上,另一端与实心轴的凸型槽连接,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第三密封环密封连接,两密封环间形成环形第一空腔,分水轴、第三密封环与实心轴间形成第二空腔,实心轴与空心轴连接,分水轴与实心轴内均开有相互连通的通道,分水轴上还开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通道,两通道伸出第一法兰端分别连接在轮胎上,另一端分别连接高压泵和冷却水箱,高压泵和冷却水箱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空腔端均设有密封环。
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内侧设置有夹层,其上开有伸出轮毂的第一通孔,夹层中填充有自动修复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领域,具体地来说为一种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包括轮胎、轮毂、半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输入阀、高压泄压阀、高压泵、冷却水箱、密封腔及其管路连接,所述轮胎轮毂安装在半轴上,沿半轴并列设有两个密封腔,半轴内开有分别与两密封腔连接的长短两个通道,与短通道连接的密封腔通过高压泵连接冷却水箱,与长通道连接的密封腔与冷却水箱连接,长短两通道分别与轮毂上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冷却水箱内填充防冻液。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防冻液体循环冷却轮胎系统,其有益效果是可以冷却轮胎,保证轮胎不超压,不爆胎。
文档编号B60C23/18GK202541227SQ2012201919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冯付 申请人:冯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