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95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床,尤其涉及了一种车载充气床。
背景技术
充气床垫是平放在地上使用的一种充气气囊,气囊通过充气成为床的形状,不使用时,放气折叠收藏即可。但是由于充气床垫只能在平地上使用,如果放在车内使用则得不到平衡,所以在车内无法使用。市面上现有的车载充气床,是位于轿车后座,利用两个支撑气囊使充气床平衡。但由于车身宽度有限,对于儿童尚可,对于成人来说,睡在这种充气床上,身体无法完全伸直,只能蜷缩,因此无法保证完好睡眠。现有的车载充气床不能平衡的放置在放倒的前座和后座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平衡的放置在放倒的前座和后座上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稳定支撑在前座和后座上的车载充气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车载充气床,包括床体气囊和与床体气囊一体式连接的支柱气囊,所述的支柱气囊包括前支柱气囊和后支柱气囊,后支柱气囊与放倒后的前座配合,前支柱气囊与后座配
口 ο作为优选,所述的床体气囊由至少两节的第一小气囊拼合而成,与床体气囊对应位置的支柱气囊上设有第二小气囊,第一小气囊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小气囊间均通过气孔相通。作为优选,所述的床体气囊上设有充、放气孔。作为优选,所述的床体气囊和支柱气囊都为塑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后支柱气囊与放倒后的前座身形配合,前支柱气囊与后座身形配合,支柱气囊可以平衡的放置在放倒的前座和后座上,增加了前座的搁脚空间,可放置更大的车载充气床,使用者躺在上面如躺在平地上般的平稳、舒适,不使用时即可放气折叠好置入汽车后备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 一端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置于车座上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I一床体气囊、2—后支柱气囊、3—前支柱气囊、4 一前座、5—后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车载充气床,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床体气囊I和与床体气囊一体式连接的支柱气囊,所述的支柱气囊包括前支柱气囊3和后支柱气囊2,后支柱气囊2与放倒后的前座4配合,前支柱气囊3与后座5配合。所述的床体气囊I至少由两节的第一小气囊拼合而成,与床体气囊I对应位置的支柱气囊上设有第二小气囊,第一小气囊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小气囊间均通过气孔相通。所述的床体气囊I上设有充、放气孔。所述的床体气囊I和支柱气囊都为塑胶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床体气囊I为方形气囊。使用时,将副驾驶室的前座4放倒靠在后座5上,最好将头枕拿掉,如图3所示,将车载充气床置于前后座之上即可,成人睡在车载充气床上,身体可完全伸展。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车载充气床,包括床体气囊(I)和与床体气囊(I)一体式连接的支柱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气囊包括前支柱气囊(3)和后支柱气囊(2),后支柱气囊(2)与放倒后的前座(4)配合,前支柱气囊(3)与后座(5)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气囊(I)由至少两节的第一小气囊拼合而成,与床体气囊(I)对应位置的支柱气囊上设有第二小气囊,第一小气囊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小气囊间均通过气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气囊(I)上设有充、放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气囊(I)和支柱气囊都为塑胶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床,公开了一种车载充气床,包括床体气囊(1)和与床体气囊(1)一体式连接的支柱气囊,所述的支柱气囊包括前支柱气囊(3)和后支柱气囊(2),后支柱气囊(2)与放倒后的前座(4)配合,前支柱气囊(3)与后座(5)配合。本实用新型后支柱气囊(2)与放倒后的前座(4)配合,前支柱气囊(3)与后座(5)配合,支柱气囊可以平衡的放置在放倒的前座(4)和后座(5)上,增加了前座(4)的搁脚空间,可放置更大的车载充气床,使用者躺在上面如躺在平地上般的平稳、舒适,不使用时即可放气折叠好置入汽车后备箱。
文档编号B60N3/00GK203005165SQ2012207007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李雪庆 申请人:李雪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