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306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构造,尤其是涉及具有将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与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组合的复合车门板的车门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车门构造,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06-240611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日本特开2006-240611号公报所记载的车门构造构成为,具有第一车门板与第二车门板,第一车门板能够相对于车身以及第二车门板滑移,并且,第二车门板能够相对于车身摆动。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车门构造中,由于提高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滑动开闭时的稳定性等理由,考虑到如下情况,即,当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滑动开闭时,由车辆对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进行支承,且当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成为全开状态时,解除由车辆对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支承。如上述那样,车门构造构成为,当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开闭时,利用车辆对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进行支承,在这样的车门构造中,由于考虑到对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进行开闭时的安全性,并且,为了降低对使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摆动的摆动部件的负荷,当对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进行开闭时,优选维持在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上重叠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状态。然而,由于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把手是能够操作的,所以若在打开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状态下误操作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把手,则会解除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与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的固定。由此,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不被车辆支承,从而存在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从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脱落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车门构造,S卩,在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打开时,能够防止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从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脱落。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车门构造,车门构造具备:第一车门板,该第一车门板配设于在车身设置的第一开口部,对该第一开口部进行开闭;第二车门板,该第二车门板配设于与第一开口部连续地并列设置的第二开口部,对该第二开口部进行开闭;滑移机构,该滑移机构将第一车门板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车身以及第二车门板滑移,使第一车门板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处,关闭第一开口部,在打开位置处,第一开口部全开且第一车门板与第二车门板重叠;以及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将第二车门板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身摆动,在第一车门板处于打开位置时能够使第二车门板摆动,车门构造具备卡止机构,该卡止机构在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将第一车门板卡止于第二车门板,卡止机构包括卡止部和被卡止部,其中,卡止部设置于第一车门板以及第二车门板中的一方,并设置成能够与第二车门板的开闭对应地沿第一车门板与第二车门板重叠的方向进退,被卡止部设置于第一车门板以及第二车门板中的另一方,当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卡止于卡止部,卡止部在第二车门板打开时进入被卡止部侧而卡止被卡止部。
在车门构造中,具备在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将第一车门板卡止于第二车门板的卡止机构,卡止机构设置成能够与第二车门板的开闭对应地沿第一车门板与第二车门板重叠的方向进退,并由在第二车门板打开时进入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构成。由此,在车门构造中,当第二车门板打开的状态时,卡止部进入被卡止部侧,从而卡止部卡止被卡止部。因而,在车门构造中,在第二车门板的打开状态下限制第一车门板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滑动开闭式的第一车门板从摆动开闭式的第二车门板脱落的情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构成为,卡止部设置于第二车门板,卡止部具有: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在利用第二车门板关闭第二开口部的第二车门板的关闭位置抵接于车身;卡止部件,该卡止部件在进入第一车门板侧的进入位置与退避至第二车门板侧的退避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抵接部件与卡止部件;以及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卡止部件进入的方向对该卡止部件施力,卡止部件在抵接部件从车身分离时进入第一车门板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车门构造中,当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卡止部件由于施力部件的施力而自动地进入第一车门板侧。因此,在车门构造中,当第二车门板打开时,能够利用卡止部良好地卡止被卡止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构成为,滑移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动部,其中,滑轨设置于第二车门板,滑动部设置于第一车门板且能够在滑轨内滑移,被卡止部设置于滑动部,卡止部在第二车门板打开时进入滑轨内。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车门构造中,在第二车门板上,能够使供卡止部进入的孔不明显。另外,在车门构造中,使卡止部与被卡止部卡止的位置接近第二车门板,因此能够降低施加于卡止部的负荷,从而能够防止因确保卡止部的强度而引起的重量增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被卡止部是在第一车门板的打开位置朝第二车门板侧突出的突起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车门构造中,能够利用卡止部良好地卡止被卡止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被卡止部也可以是供卡止部件插通的凹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车门构造中,能够利用卡止部件(卡止部)良好地卡止被卡止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 以构成为,滑移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动部,其中,滑轨设置于第二车门板,滑动部设置于第一车门板且能够在滑轨内滑移,被卡止部设置于滑轨,卡止部设置于滑动部,在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卡止被卡止部。根据本发明,当摆动开闭式的门打开时,能够防止滑动开闭式的门从摆动开闭式的门脱落的情况。


图1是表示应用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门构造的车身的侧视图。图2 Ca)是表示滑动车门板打开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 (b)是表示滑动车门板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车门构造中摆动车门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观察滑动车门板与摆动车门板固定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锁止机构的图。图6是表示锁止机构的图。图7是说明锁止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8是表示其它的方式的锁止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板所应用到车辆的侧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前”、“后”、“上”、“下”等词语,它们与车辆(汽车)的前后、上下对应。图1所示的车辆I是应用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门构造10的例如单厢车。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在图1所示的车辆I的一个侧面(左侧面)应用了车门构造10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在其它侧面设置相同的结构。图2 Ca)是表示滑动车门板打开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 (b)是表示滑动车门板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车门构造中摆动车门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观察滑动车门板与摆动车门板固定的状态的图。如各图所示,车门构造10具备·前车门板12、滑动车门板(第一车门板)14、摆动车门板(第二车门板)16、滑动机构(滑移机构)18、铰接机构(摆动机构)20、以及锁止机构(卡止机构)22 (参照图5以及图6)。首先,对配设前车门板12的前方开口部24、以及配设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的后方开口部26进行说明。前方开口部24以及后方开口部26在车身5的一个侧面设置。前方开口部24在车身5的前方设置,是例如相对于驾驶座、副驾驶座进行上下车的部分。前车门板12是对前方开口部24进行开闭的车门板,借助铰接机构21而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车身5摆动。后方开口部26在车身5的后方设置,是例如相对于后排座位进行上下车、相对于后备箱进行货物的取出放入的部分。后方开口部26通过支柱27而与前方开口部24划分开。后方开口部26由第一开口部28与第二开口部30构成。第一开口部28与第二开口部30在车身5的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并列设置。第一开口部28在后方开口部26上设置于车身5的前方侧,第二开口部30在后方开口部26上设置于车身5的后方侧。滑动车门板14在第一开口部28配设。滑动车门板14是对第一开口部28进行开闭的车门板。滑动车门板14借助滑动机构18而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车身5以及摆动车门板16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在滑动车门板14设有把手15,通过操作把手15来进行滑动车门板14的开闭。摆动车门板16在第二开口部30配设。摆动车门板16是对第二开口部30进行开闭的车门板。摆动车门板16借助铰接机构20而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车身5摆动。在摆动车门板16设有把手17,通过操作把手17来进行摆动车门板16的开闭。通过滑动车门板14以及摆动车门板16来开闭后方开口部26整体。滑动机构18将滑动车门板14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车身5滑动。滑动机构18是使滑动车门板14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在关闭位置处,滑动车门板14关闭第一开口部28,在打开位置处,第一开口部28全开且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滑动机构18具备上部滑轨32、下部滑轨34、中间滑轨36、上部滑动部38、下部滑动部40以及中间滑动部42。
上部滑轨32在第一开口部28上配置于车身5的上部(上边梁)。上部滑轨32沿车身5的前后方向延伸。下部滑轨34在第一开口部28上配置于车身5的下部(地板侧)。下部滑轨34沿车身5的前后方向延伸。中间滑轨36在摆动车门板16上配置于外表面侧。中间滑轨36在摆动车门板16上配置于车身5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中间滑轨36沿车身5的前后方向延伸。上部滑动部38、下部滑动部40以及中间滑动部42在滑动车门板14设置。如图2所示,上部滑动部38在滑动车门板14的前端侧的上部配置。下部滑动部40在滑动车门板14的前端侧的下部配置。中间滑动部42在滑动车门板14的后端侧、且是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配置。上部滑动部38具备滚子R。下部滑动部4 0以及中间滑动部42具备未图示的滚子。滚子R被上部滑轨32、下部滑轨34以及中间滑轨36引导而进行滑动,从而滑动车门板14能够相对于车身5以及摆动车门板16滑动。滑动车门板14通过滑动机构18而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图2 (b))之间沿车身5的前后方向移动,在该关闭位置处,关闭第一开口部28的位置,在该打开位置处,第一开口部28全开且滑动车门板14位于摆动车门板16的外侧而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具体而言,滑动车门板14在关闭位置处,上部、下部以及中间滑动部38、40、42被上部、下部以及中间滑轨32、34、36引导。另外,滑动车门板14在打开位置处,上部以及下部滑动部38、40从上部以及下部滑轨32、34脱离(参照图3),并且仅中间滑动部42被中间滑轨36引导。铰接机构20在第二开口部30 (后方开口部26)上设置于后方侧。铰接机构20在车身5的上下方向上分离地配置一对。摆动车门板16通过铰接机构20而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身5摆动,以沿车身5的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如图3所示地以摆动的方式开闭。滑动车门板14在打开位置固定于摆动车门板16。如图4所示,在安装于滑动车门板14的基座62设有锁片44。在摆动车门板16设有车门板门锁撞针46。若滑动车门板14到达打开位置(上部以及下部滑动部38、40的滚子R从上部以及下部滑轨32、34脱离的位置),则滑动车门板14的锁片44与摆动车门板16的车门板门锁撞针46连结。由此,固定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这里,滑动车门板14的锁片44与摆动车门板16的车门板门锁撞针46的连结能够通过滑动车门板14的把手15的操作来解除。因此,当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即使在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是固定的状态下,在误操作滑动车门板14的把手15的情况下,也能够解除锁片44与车门板门锁撞针46的固定而使滑动车门板14滑动。此时,若滑动车门板14相对于摆动车门板16而向车身5的前方侧滑动,则中间滑动部42从中间滑轨36脱离,从而存在滑动车门板14从摆动车门板16脱落的担忧。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门构造10具备锁止机构22。锁止机构22是与上述的锁片44以及车门板门锁撞针46分开地设置,并是在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将滑动车门板14锁止于摆动车门板16的机构。图5以及图6是表示锁止机构的图,且是从上观察锁止机构的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锁止机构22具备设置于摆动车门板16的卡止部50、和设置于滑动车门板14的突起部(被卡止部)60。卡止部50在配置于摆动车门板16的中间滑轨36的高度位置设置于后端部侧(参照图2)。卡止部50具备检测部件(抵接部件)52、进退部件(卡止部件)54、连结部件56以及弹簧(施力部件)58。检测部件52是在摆动车门板16的关闭状态下抵接于车身5的车身面5a (支柱)的部分。检测部件52是近似柱状的部件,并以沿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的方向(车身5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检测部件52在摆动车门板16关闭的状态下配置于其前端抵接于车身5的车身面5a的位置。换句话说,若摆动车门板16打开,则检测部件52从车身5的车身面5a分离。进退部件54是卡止突起部60的部分。进退部件54是近似柱状的部件,并以沿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即,进退部件54与检测部件52大致平行地配设。进退部件54设置成能够与摆动车门板16的开闭对应地从摆动车门板16朝向中间滑轨36内部而沿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的方向进退。S卩,进退部件54在朝向中间滑轨36内进入滑动车门板14侧的进入位置、与退避至摆动车门板16侧的退避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摆动车门板16的关闭位置,进退部件54的前端部退避而位于摆动车门板16侧(图5:退避位置)。另外,在摆动车门板16的打开位置,进退部件54朝摆动车门板16的面外侧方向突出,并从摆动车门板16侧进入滑动车门板14侧(图6:进入位置)。连结部件56是连结检测部件52与进退部件54的部分。连结部件56是近似柱状的部件,并设置成能够以其中央部为轴中心转动。具体而言,连结部件56被沿车身5的上下方向的轴A枢轴支承。由此,连结部件56设置成能够沿水平面自由转动。连结部件56的一个端部与检测部件52的一个端部例如通过连结销P而连结为能够相互转动。连结部件56的另一个端部与进退部件54的一个端部例如通过连结销P而连结为能够相互转动。检测部件52、进退部件54以及连结部件56—体地设置,并位于同一平面。由此,进退部件54与检测部件52的动作同步地动作。换句话说,进退部件54与检测部件52联动。弹簧58是朝进退部件54进入的方向对进退部件54施力的部件。弹簧58例如是螺旋弹簧,并配置为能够沿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的方向伸缩。具体而言,弹簧58的一端与连结部件56的靠近和进退部件54的连结部分的位置连接,弹簧58的另一端与摆动车门板16连接。在初始状态即在摆动车门板16的关闭位置,弹簧58是伸长的状态。由此,弹簧58对连结部件56赋予力使之顺时针转动,从而向进入摆动车门板16侧的方向对进退部件54施力。对于卡止部50而言,如图6所示,若检测部件52从车身5的车身面5a分离,则连结部件56由于弹簧58而顺时针转动。由此,位于摆动车门板16侧的进退部件54自动进入滑动车门板14侧。突起部60是在滑动车门板14的打开位置卡止于卡止部50的部分。如图5以及图6所示,突起部60在中间滑动部42配置。具体而言,突起部60在滑动车门板14设置成朝摆动车门板16侧突出。突起部60以当进退部件54从摆动车门板16进入时位于比该进退部件54靠近车身5的后方侧的方式设置。 接着,对锁止机构2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锁止机构的动作的图。如图7Ca)所示,在滑动车门板14处于打开位置、且摆动车门板16关闭的状态下,检测部件52与车身5的车身面5a抵接。若从该状态打开摆动车门板16,则检测部件52如图7 (b)所示地从车身5的车身面5a分离。此时,与检测部件52联动的进退部件54,由于弹簧58的施力而自动进入滑动车门板14侧。而且,进退部件54卡止滑动车门板14的突起部60。这样,若进退部件54卡止突起部60,则限制摆动车门板16朝车身5的前方的移动。另外,若摆动车门板16关闭,则突出部50的检测部件52与车身5的车身面5a抵接。与之联动,进退部件54退避至摆动车门板16侧。由此,在锁止机构22中,解除摆动车门板16的卡止部50与滑动车门板14的突起部60的卡止。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构造10中具备锁止机构22。锁止机构22具备设置于摆动车门板16的卡止部50、和设置于滑动车门板14的突起部60。卡止部50具有进退部件54,该进退部件54在检测部件52从车身5的车身面5a分离时与该分离动作联动而进入滑动车门板14侦U。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车门构造10中,当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设置于该摆动车门板16的卡止部50的进退部件54自动朝滑动车门板14侧突出。此时,进退部件54卡止滑动车门板14的突起部60。由此,在车门构造10中,当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限制滑动车门板14的移动。因此,在车门构造10中,当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能够防止滑动车门板14从摆动车门板16脱落的情况。其结果,在车门构造10中,能够确保安全性。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卡止部,以朝摆动车门板16侧突出的突起部60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被卡止部也可以是供进退部件54插通的凹部或者孔。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卡止部50上,相对于轴A将检测部件52配置于车身前方侧,将进退部件54配置于车辆后方侧,但检测部件52以及进退部件54的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检测·部件52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将进退部件54配置于车辆前方侧,也可以将检测部件52与进退部件54上下配置。但是,将检测部件52配置于摆动车门板16的车辆前方侧,能够提高相对于摆动车门板16的开度使进退部件54进入的灵敏度。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卡止部配置于摆动车门板16,将被卡止部配置于滑动车门板14,但卡止部以及被卡止部的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以与车身5的车身面5a抵接或者接近的方式配置由传感器构成的检测部件S、并且将能够进退的突起部(卡止部)80配置于中间滑动部42、将被卡止部70配置于与中间滑轨36以及摆动车门板16的突起部80对应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检测部件S若检测到摆动车门板16从车身5的车身面5a分离的情况则产生信号,由此,突起部80进入中间滑轨36以及摆动车门板16并进入被卡止部70。由此,在车门构造中,当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能够防止滑动车门板14从摆动车门板16脱落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门构造, 所述车门构造具备 第一车门板,该第一车门板配设于在车身设置的第一开口部,对该第一开口部进行开闭; 第二车门板,该第二车门板配设于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续地并列设置的第二开口部,对该第二开口部进行开闭; 滑移机构,该滑移机构将所述第一车门板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以及所述第二车门板滑移,使所述第一车门板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处,关闭所述第一开口部,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第一开口部全开且所述第一车门板与所述第二车门板重叠;以及 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将所述第二车门板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摆动,在所述第一车门板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能够使所述第二车门板摆动, 所述车门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构造具备卡止机构,该卡止机构在所述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将所述第一车门板卡止于所述第二车门板, 所述卡止机构包括卡止部和被卡止部,其中,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门板以及所述第二车门板中的一方,并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车门板的开闭对应地沿所述第一车门板与所述第二车门板重叠的方向进退, 所述被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门板以及所述第二车门板中的另一方,当所述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卡止于所述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在所述第二车门板打开时进入所述被卡止部侧而卡止所述被卡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板, 所述卡止部具有 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在利用所述第二车门板关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第二车门板的关闭位置抵接于所述车身; 卡止部件,该卡止部件在进入所述第一车门板侧的进入位置与退避至所述第二车门板侧的退避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卡止部件;以及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所述卡止部件进入的方向对该卡止部件施力, 所述卡止部件在所述抵接部件从所述车身分离时进入所述第一车门板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动部,其中, 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板, 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门板且能够在所述滑轨内滑移, 所述被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 所述卡止部在所述第二车门板打开时进入所述滑轨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止部是在所述第一车门板的所述打开位置朝所述第二车门板侧突出的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止部是供所述卡止部件插通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动部,其中, 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门板, 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门板且能够在所述滑轨内滑移, 所述被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滑轨,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在所述第二车门板打开时卡止所述被卡止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车门构造,当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打开时、能够防止滑动开闭式的车门板从摆动开闭式的车门板脱落。车门构造(10)具备当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将滑动车门板(14)卡止于摆动车门板(16)的锁止机构(22),锁止机构(22)由卡止部(50)和突起部(60)构成,其中,卡止部(50)设置成能够与摆动车门板(16)的开闭对应地沿滑动车门板(14)与摆动车门板(16)重叠的方向进退,突起部(60)设置于滑动车门板(14),并在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卡止于卡止部(50),卡止部(50)在摆动车门板(16)打开时进入滑动车门板(14)侧而卡止突起部(60)。
文档编号B60J5/04GK103253110SQ2013100516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丸山克也, 久野宏, 尾岛嘉男, 福原健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