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695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刚度和强度差,悬置螺栓所承受负荷大容易断裂的问题。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包括悬置上托臂和能够安装在车身上的悬置隔振臂;悬置上托臂具有呈长条状的安装部和与安装部的中部相连接的托臂部;悬置隔振臂具有与安装部形状相同的连接部;安装部设置在连接部的上方且通过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固连;安装部和连接部的两端均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分别与位于安装部和连接部两端的螺纹孔相配合连接。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降低了悬置螺栓所承受的应力,解决了悬置螺栓易断裂的问题,保证了整个悬置支架结构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往的步行和自行车时代,汽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安全件和功能件。一方面,悬置支架连接发动机与车身,在汽车的各种行驶工况下,传递作用在动力总成上的一切力和力矩。另一方面,悬置支架的一阶固有频率对车内影响很大。因此,它的结构强度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0003]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均包括悬置上托臂和悬置隔振臂,所述的悬置上托臂呈L型,悬置上托臂与悬置隔振臂之间通过两个悬置螺栓相连接。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军存在着以下缺陷:1、悬置螺栓所承受的应力较集中,所承载的负荷较大,容易断裂。2、支架的刚度和强度较差,易变形产生错位,从而增加悬置螺栓的负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刚度和强度较差,悬置螺栓所承受负荷较大容易断裂。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包括悬置上托臂和能够安装在车身上的悬置隔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上托臂具有呈长条状的安装部和与安装部的中部相连接的托臂部;所述的悬置隔振臂具有与上述安装部形状相同的连接部;所述的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的连接部的上方且通过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固连;所述的安装部和连接部的两端均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的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分别与位于安装部和连接部两端的螺纹孔相配合连接。
[0006]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通过改进设计,悬置上托臂大致呈T型,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位于安装部的两端,有效的消除了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上的应力集中现象,解决了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因承受的应力较大易断裂的问题,保证了整个悬置支架结构的安全性。
[0007]在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所述的托臂部与安装部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的托臂部与安装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托臂部与安装部呈圆弧过渡连接,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受力后不易变形。
[0008]在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所述的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之间还设有悬置螺栓三;所述的悬置螺栓一、悬置螺栓二和悬置螺栓三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在悬置螺栓一和悬置螺栓二之间设置悬置螺栓三,通过增加悬置螺栓的数量,不仅缓解了各螺栓的承载负荷,而且也增加了悬置螺栓整体的承载能力。同时,悬置螺栓一、悬置螺栓二和悬置螺栓三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起到的降低应力的效果更佳,悬置螺栓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应力相比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降低了 53.1%。
[0009]在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所述的悬置隔振臂还具有基部和过渡部;所述的基部与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的过渡部相对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基部和连接部相连接。基部能够安装在车身上,过渡部呈倾斜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悬置隔振臂所受的应力。
[0010]在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所述的过渡部的宽度为60?90mm。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悬置隔振臂的过渡部的宽度约为35mm左右,强度较弱,所承受的应力较集中,容易变形产生错位,从而增加悬置螺栓的负荷。而本悬置隔振臂的过渡部的宽度增加为60?90mm,增加了整个悬置隔振臂的强度,使得悬置隔振臂的应力相比现有的降低了 73.8%,保证了其不易变形错位。
[0011]在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所述的过渡部的截面呈圆弧状设置。过渡部呈圆弧状设置,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受力后不易变形。
[0012]在上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中,所述的基部与过渡部之间还设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的设计,提升了悬置隔振臂的强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悬置上托臂大致呈T型,同时增加了悬置螺栓的数量,不仅缓解了各悬置螺栓的承载负荷,同时也增加了悬置螺栓整体的承载能力,而且3个悬置螺栓不在同一直线上,有效的降低了各悬置螺栓上所承受的应力,解决了悬置螺栓易断裂的问题,保证了整个悬置支架结构的安全性。
[0015]2、优化了悬置隔振臂结构,降低了应力,强化了整个悬置支架结构的强度,不易变形错位,不会增加螺栓的负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前视图。
[0019]图中,1、悬置上托臂;11、安装部;12、托臂部;2、悬置隔振臂;21、基部;22、过渡部;23、连接部;3、悬置螺栓一 ;4、悬置螺栓二 ;5、悬置螺栓三;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如图1-3所示,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包括悬置上托臂1、能够安装在车身上的悬置隔振臂2。悬置上托臂I具有呈长条状的安装部11和与安装部11的中部相连接的托臂部12。托臂部12与安装部11呈垂直设置且托臂部12与安装部11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悬置隔振臂2具有与上述安装部11形状相同的连接部23,安装部11设置在连接部23的上方且通过悬置螺栓一 3和悬置螺栓二 4相固连。安装部11和连接部23的两端均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悬置螺栓一 3和悬置螺栓二 4分别与位于安装部11和连接部23两端的螺纹孔相配合连接。悬置螺栓一 3和悬置螺栓二 4之间还设有悬置螺栓三5 ;悬置螺栓一 3、悬置螺栓二 4和悬置螺栓三5不在同一直线上。
[0022]更具体地说,悬置隔振臂2还具有基部21和过渡部22。基部21与连接部23呈垂直设置,过渡部22相对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基部21和连接部23相连接。过渡部22的宽度为60?90mm。过渡部22的截面呈圆弧状设置。基部21与过渡部22之间还设有加强筋6。
[0023]本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的悬置上托臂I大致呈T型,悬置螺栓一 3和悬置螺栓二 4位于安装部11的两端,且悬置螺栓一 3、悬置螺栓二 4和悬置螺栓三5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该设计,有效的降低了各悬置螺栓上所承受的应力,应力相比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降低了 53.1%,解决了悬置螺栓易断裂的问题,保证了整个悬置支架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本悬置支架结构还强化了悬置隔振臂2,降低了应力,使得悬置隔振臂2的应力相比现有的降低了 73.8%,保证了其不会变形错位而增加悬置螺栓的负荷。
[00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悬置上托臂1、安装部11、托臂部12、悬置隔振臂2、基部21、过渡部22、连接部23、悬置螺栓一 3、悬置螺栓二 4、悬置螺栓三5、加强筋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包括悬置上托臂(I)和能够安装在车身上的悬置隔振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上托臂(I)具有呈长条状的安装部(11)和与安装部(11)的中部相连接的托臂部(12);所述的悬置隔振臂(12)具有与上述安装部(11)形状相同的连接部(23);所述的安装部(11)设置在所述的连接部(23)的上方且通过悬置螺栓一(3)和悬置螺栓二(4)固连;所述的安装部(11)和连接部(23)的两端均开设有相对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的悬置螺栓一(3)和悬置螺栓二(4)分别与位于安装部(11)和连接部(23)两端的螺纹孔相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臂部(12)与安装部(11)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的托臂部(12)与安装部(11)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螺栓一(3)和悬置螺栓二(4)之间还设有悬置螺栓三(5);所述的悬置螺栓一(3)、悬置螺栓二(4)和悬置螺栓三(5)不在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隔振臂(2)还具有基部(21)和过渡部(22);所述的基部(21)与连接部(23)呈垂直设置;所述的过渡部(22)相对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基部(21)和连接部(2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部(22)的宽度为60?9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部(22)的截面呈圆弧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部(21)与过渡部(22)之间还设有加强筋(6)。
【文档编号】B60K5/12GK203651435SQ20132073227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周国均, 余四光, 门永新, 李永生, 陈勇,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