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946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包括污水收集子系统、净水子系统、喷洒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污水收集子系统设置在喷洒子系统的正下方,收集喷洒子系统冲洗施工车辆后产生的污水,污水收集后流入与污水收集子系统相连通的净水子系统,净水子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喷洒子系统与净水子系统的出水口相连通,利用净水子系统提供的洁净水源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作业,控制子系统与喷洒子系统相连接,控制喷洒子系统的开启和关闭,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可以实现施工车辆冲洗自动化作业,降低冲洗施工车辆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车辆的冲洗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节能降耗也随着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热门课题。
[0003]众所周知,由于施工车辆频繁进出施工工地,车轮和护板上会占有大量的泥土,这些泥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掉落到地面,被碾压后形成粉尘,会严重污染城市道路和空气,因此,施工车辆在驶离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进行冲洗作业,将车轮、护板以及其他部位所携带的污泥冲洗干净,目前许多施工单位都安排专门的人员用水枪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冲洗效果差。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以降低冲洗施工车辆作业的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冲洗,提高作业效率和车辆的冲洗效果,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包括污水收集子系统、净水子系统、嗔洒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其中,
[0006]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喷洒子系统的正下方,收集污水;
[0007]所述净水子系统的入口侧与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相连通,净化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收集的污水,出口侧与所述喷洒子系统相连通,为所述喷洒子系统提供洁净水源;
[0008]所述控制子系统与所述喷洒子系统相连接,控制所述喷洒子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0009]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包括排水沟和集水篦子,所述集水篦子架设在所述排水沟的上方,所述排水沟的一侧与所述净水子系统的入口侧相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集水篦子由钢筋焊接而成。
[0011 ] 优选地,所述净水子系统包括沉砂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池,其中,
[0012]所述沉砂池的入口与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相连通,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入口相连通;
[0013]所述沉淀池的出口与所述过滤池的入口相连通;
[0014]所述过滤池的出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相连通;
[0015]所述清水池的出口与所述喷洒子系统相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沉砂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池均采用页岩砖砌筑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的一侧与所述沉淀池上没有设置入水口或出水口的池壁相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沉淀池的另一面没有设置入水口或出水口的池壁留有预设距离。
[0018]优选地,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钢筋笼、安全网和碎石,其中,
[0019]所述钢筋笼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内,且内部填充满所述碎石;
[0020]所述安全网设置在所述钢筋笼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个面上。
[0021]优选地,所述清水池的底部具有一定坡度,且设置有补水管。
[0022]优选地,所述喷洒子系统包括喷洒管路和潜污泵,其中,
[0023]所述潜污泵放置在所述清水池内部,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路相连通;
[0024]所述喷洒管路包括第一喷水架、第二喷水架和底部喷水架,其中,
[0025]所述第一喷水架和所述第二喷水架相对放置,二者之间的距离保证施工车辆可方便驶出;
[0026]所述底部喷水架设置在地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喷水架和所述第二喷水架之间。
[0027]优选地,所述底部喷水架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喷嘴喷水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的第一喷水架和所述第二喷水架均包括上排喷嘴和下排喷嘴,所述上排喷嘴和所述下排喷嘴喷水方向均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且所述上排喷嘴和所述下排喷嘴相对布置。
[0028]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包括污水收集子系统、净水子系统、喷洒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其中,污水收集子系统设置在喷洒子系统的正下方,收集喷洒子系统冲洗施工车辆后产生的污水,将污水收集后,污水流入与污水收集子系统相连通的净水子系统,净水子系统对污水收集子系统收集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喷洒子系统与净水子系统的出水口相连通,利用净水子系统提供的洁净水源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作业,控制子系统与喷洒子系统相连接,控制喷洒子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当施工车辆行驶至本系统所处位置时,控制子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喷洒子系统开启,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除污作业,待清理干净后,施工车辆便可驶出施工现场,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可以实现施工车辆冲洗自动化作业,降低冲洗施工车辆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车辆的冲洗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中第一喷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结合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包括污水收集子系统1、净水子系统2、喷洒子系统3和控制子系统(图中未出),其中,
[0035]污水收集子系统I设置在喷洒子系统3的正下方,收集喷洒子系统3冲洗施工车辆后产生的污水,将污水收集后,污水流入与污水收集子系统I相连通的净水子系统2,净水子系统2对污水收集子系统I收集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喷洒子系统3与净水子系统2的出水口相连通,利用净水子系统2提供的洁净水源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作业,控制子系统与喷洒子系统3相连接,控制喷洒子系统3的开启和关闭,当施工车辆行驶至本系统所处位置时,控制子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喷洒子系统3开启,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除污作业,待清理干净后,施工车辆便可驶出施工现场,冲洗后产生的污水又经污水收集子系统I收集,并经过净水子系统2净化处理,为下次冲洗备用,冲洗用水循环使用。
[0036]具体的,污水收集子系统I包括由钢筋焊接而成的集水篦子11和排水沟(图中未示出);
[0037]净水子系统2包括沉砂池21、沉淀池22、过滤池23和清水池24,而且沉砂池21、沉淀池22、过滤池23和清水池24均采用页岩砖砌筑结构,建筑造价低、取材方便,沉淀池22中还设置有导流墙221,过滤池23中设置有过滤装置231,清水池24中还设置有补水管241 ;
[0038]喷洒子系统3包括喷洒管路31和潜污泵32,喷洒管路31包括第一喷水架311、第
二喷水架312、底部喷水架313和多个喷嘴314。
[0039]本系统的结构构成如下:
[0040]污水收集子系统I布置在喷洒子系统3的正下方,将施工车辆停车并对其进行喷洒、冲洗的地表建成向中间凹陷的坡度形式,排水沟设置在地表的最低处,有利于污水的流入和回收,在排水沟上面架设集水篦子11,排水沟的一侧与净水子系统2中的沉砂池21的入水口相连通,沉砂池21对污水进行初次沉淀,把细石,泥块等初次沉淀下来,沉砂池21的出水口与沉淀池22的入水口相连通,经初次沉淀的水由沉砂池21流入沉淀池22,为增长沉淀时间,沉淀池22中间加设导流墙221,导流墙221的一侧与沉淀池22上没有设置入水口或出水口的池壁相连接,另一侧与沉淀池22的另一面没有设置入水口或出水口的池壁留有预设距离,导流墙221将沉淀池22分割成局部连通的几个部分,可以根据沉淀池22的大小具体确定导流墙221设置的数量以及导流墙221与沉淀池22池壁之间的距离,沉淀池22可以使污水中的污泥等小颗粒沉淀下来,沉淀池22的出水口与过滤池23的入水口相连接,而且经过沉砂池21和沉淀池22的水都是上进上出的,过滤池23内设置有过滤装置231,过滤装置231包括钢筋笼2311、安全网2312和碎石2313,钢筋笼2311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在过滤池23内部,钢筋笼2311的面积和过滤池23的横断面积相适配,保证全面过滤过滤池23中的水,钢筋笼2311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个面上绑扎安全网2312,并在钢筋笼2311内部填满碎石2313,水在过滤池23上端进入池中以后,经过装有碎石2313且表面覆有安全网2312的过滤装置231后,漂在水上的轻质杂质比如树叶、木屑等附着在安全网2312上,碎石2313进一步滤除水中的杂质,最终得到的清水经过滤池23流入清水池24,清水池24底部具有一定的坡度,喷洒子系统3的潜污泵32放置在坡度的最低处,有利于洁净水的充分利用,而且清水池24内还设置有补水管241,当清水池24内的清水不够用时,可以通过补水管241对清水池24进行补水,控制子系统和潜污泵32相连,控制潜污泵32的动作,潜污泵32动作,将清水池24中的洁净水供给喷洒管路31,喷洒管路31的第一喷水架311和第二喷水架312相对放置在地表上,二者之间的距离保证施工车辆可方便驶出,底部喷水架313设置在地面上,位于第一喷水架311和第二喷水架312之间,底部喷水架313上设置有多个喷嘴314,喷嘴314喷水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第一喷水架311和第二喷水架312上的多个喷嘴314分上、下两排,上排喷嘴314和下排喷嘴314喷水方向均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且上排喷嘴314和下排喷嘴314相对布置,喷水时形成交叉的水流,配合底部喷水架313,可以实现对施工车辆的两侧和底部实现全方位的冲洗。
[0041]本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0042]施工车辆行驶至本系统所处位置时,控制子系统动作,开启喷洒子系统3,喷洒子系统3对车辆的底部和两侧尤其是车轮和护板等处进行全方位的冲洗后,车辆便可驶出施工场地,之后喷洒子系统3关闭,与此同时,污水收集子系统I将使用过的污水收集并流入沉砂池21进行初次沉淀,然后水进入沉淀池22进行二次沉淀,然后流入过滤池23进行过滤并最终进入清水池24中备用,整个系统可以实现水源的重复利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可以实现施工车辆冲洗自动化作业,降低冲洗施工车辆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车辆的冲洗效果。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顺序关系O
[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子系统、净水子系统、喷洒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其中, 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喷洒子系统的正下方,收集污水; 所述净水子系统的入口侧与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相连通,净化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收集的污水,出口侧与所述喷洒子系统相连通,为所述喷洒子系统提供洁净水源; 所述控制子系统与所述喷洒子系统相连接,控制所述喷洒子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包括排水沟和集水篦子,所述集水篦子架设在所述排水沟的上方,所述排水沟的一侧与所述净水子系统的入口侧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篦子由钢筋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子系统包括沉砂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池,其中, 所述沉砂池的入口与所述污水收集子系统相连通,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沉淀池的出口与所述过滤池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过滤池的出口与所述清水池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清水池的出口与所述喷洒子系统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池均采用页岩砖砌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的一侧与所述沉淀池上没有设置入水口或出水口的池壁相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沉淀池的另一面没有设置入水口或出水口的池壁留有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钢筋笼、安全网和碎石,其中, 所述钢筋笼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内,且内部填充满所述碎石; 所述安全网设置在所述钢筋笼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个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的底部具有一定坡度,且设置有补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子系统包括喷洒管路和潜污泵,其中, 所述潜污泵放置在所述清水池内部,出水口与所述喷洒管路相连通; 所述喷洒管路包括第一喷水架、第二喷水架和底部喷水架,其中, 所述第一喷水架和所述第二喷水架相对放置,二者之间的距离保证施工车辆可方便驶出; 所述底部喷水架设置在地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喷水架和所述第二喷水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现场车辆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喷水架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喷嘴喷水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的第一喷水架和所述第二喷水架均包括上排喷嘴和下排喷嘴,所述上排喷嘴和所述下排喷嘴喷水方向均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且所述上排喷嘴和所述下排喷嘴相对布置。
【文档编号】B60S3/04GK203651731SQ20132086724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田希强, 戚伟涛, 冯艳坡, 陈俊茹, 霍荣奎, 赵新波 申请人: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