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949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的部件本体(1)为板件结构,部件本体(1)包括部件前端部(2),部件中间部(3),所述的部件前端部(2)的边沿位置设置为弧形结构,部件前端部(2)与保险杠下端部(4)连接,所述的部件中间部(3)与水箱下横梁(5)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通过部件本体分别与汽车保险杠和车身底板连接,在行人与汽车前保险杠部位发生碰撞时,既能降低行人膝部毁坏性损伤(韧带、膝关节),也能降低胫骨骨折的风险,从而真正降低行人腿部碰撞伤害,达到保护行人身体安全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
【背景技术】
[0002]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于2010年7月I日实施,其中规定了行人腿部碰撞前保险杠时腿部三个伤害值都必须小于法规规定的限值,即胫骨加速度<170g (g为重力加速度),膝部弯曲角〈19°,膝部剪切位移<6mm。该国标试验时腿部冲击器以35km/h冲击前保险杠区域。相对更加严格的是欧洲的新车评估程序即EUR0-NCAP行人保护评价部分,规定了腿部冲击器以40km/h冲击前保险杠区域(示意见图1),且要求的伤害值更加严格,其高限值分别是胫骨加速度<150g,膝部弯曲角〈15°,膝部剪切位移<6mm。相比而言,EUR0-NCAP较国标腿部碰撞时碰撞能量高,这就要求前保险杠区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无论是法规也好,还是NCAP,这些技术限定都增加了对前保险杠下部支撑强度的技术要求。通常来说,在腿部碰撞空间充分的情况下,膝部剪切位移即胫骨加速度都能满足,或者经过较少的优化即能达标,但膝部弯曲角则需要做较大的改进才能达标。同类车型在前期未对该区域进行关注,通常膝部弯曲角超过19°,严重影响行人腿部碰撞安全。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前保险杠下部增加了类似的行人保护下支撑,有布满加强肋的板件状钣金下支撑,也有管状钢制或塑料支撑件。但这些结构或方法,均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减小道路行人膝盖毁坏性损伤即胫骨骨折风险,提高行人安全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包括部件本体,所述的部件本体为板件结构,部件本体包括部件前端部,部件中间部,所述的部件前端部的边沿位置设置为弧形结构,部件前端部与保险杠下端部连接,所述的部件中间部与水箱下横梁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的部件前端部靠近边沿位置的部位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多个螺栓孔I之间按间隙布置,保 险杠下端部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I,多个螺栓孔II设置为与多个螺栓孔I的位置一一对应的结构,所述的部件前端部通过多个同时穿过螺栓孔I和螺栓孔II的螺栓I与保险杠下端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上设置多道加强筋,多道加强筋分别设置为从部件前端部延伸到部件中间部的位置,多道加强筋之间按间隙布置。
[0008]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的部件中间部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II,多个螺栓孔III之间按间隙布置,水箱下横梁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V,多个螺栓孔III设置为与多个螺栓孔IV位置一一对应的结构,所述的部件中间部通过同时穿过螺栓孔III与螺栓孔IV的多个螺栓II与水箱下横梁固定连接。[0009]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还包括两个突出的部件后端部,两个部件后端部分别与车身底板连接,两个部件后端部上分别设置多个通孔,车身底板上设置与通孔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的螺钉孔,部件后端部通过穿过通孔和螺钉孔的螺钉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加工制造的结构,支撑部件厚度不小于 3mm η
[001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结构简单,通过部件本体分别与汽车保险杠和车身底板连接,在行人与汽车前保险杠部位发生碰撞时,既能降低行人膝部毁坏性损伤(韧带、膝关节),也能降低胫骨骨折的风险,从而真正降低行人腿部碰撞伤害,达到保护行人身体安全的目的,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拆装方便,单件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与汽车保险杠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部件本体;2、部件前端部;3、部件中间部;4、保险杠下端部;5、水箱下横梁;6、螺栓孔I ;7、加强筋;8、部件后端部;9、通孔;10、螺栓孔III ;11、汽车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包括部件本体1,所述的部件本体I为板件结构,部件本体I包括部件前端部2,部件中间部3,所述的部件前端部2的边沿位置设置为弧形结构,部件前端部2与保险杠下端部4连接,所述的部件中间部3与水箱下横梁5连接。
[0019]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下支撑部件与汽车保险杠形成一个整体,增加了在行人腿部与汽车保险杠碰撞过程中能够实现能量吸收,降低腿部碰撞伤害。
[0020]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I的部件前端部2靠近边沿位置的部位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 6,多个螺栓孔I 6之间按间隙布置,所述的保险杠下端部4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I,多个螺栓孔II设置为与多个螺栓孔I 6的位置一一对应的结构,所述的部件前端部2通过多个同时穿过螺栓孔I 6和螺栓孔II的螺栓I与保险杠下端部4固定连接,这样,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可靠连接。
[0021]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I上设置多道加强筋7,多道加强筋7分别设置为从部件前端部2延伸到部件中间部3的位置,多道加强筋7之间按间隙布置,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部件本体I的部件前端部2本身的强度。所述的加强筋至少17个,加强筋的宽度至少为30mm,深度至少为15mm。
[0022]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I的部件中间部3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II 10,多个螺栓孔III10之间按间隙布置,水箱下横梁5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V,多个螺栓孔III10设置为与多个螺栓孔IV位置一一对应的结构,所述的部件中间部3通过同时穿过螺栓孔III10与螺栓孔IV的多个螺栓II与水箱下横梁5固定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的部件本体I还包括两个突出的部件后端部8,两个部件后端部8分别与车身底板连接,两个部件后端部8上分别设置多个通孔9,车身底板上设置与通孔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的螺钉孔,部件后端部8通过穿过通孔9和螺钉孔的螺钉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
[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结构简单,通过部件本体分别与汽车保险杠和车身底板连接,在行人与汽车前保险杠部位发生碰撞时,既能降低行人膝部毁坏性损伤(韧带、膝关节),也能降低胫骨骨折的风险,从而真正降低行人腿部碰撞伤害,达到保护行人身体安全的目的,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拆装方便,单件成本低。
[00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包括部件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本体(I)为板件结构,部件本体(I)包括部件前端部(2),部件中间部(3),所述的部件前端部(2)的边沿位置设置为弧形结构,部件前端部(2)与保险杠下端部(4)连接,所述的部件中间部(3)与水箱下横梁(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本体(I)的部件前端部(2)靠近边沿位置的部位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 (6),多个螺栓孔I (6)之间按间隙布置,所述的保险杠下端部(4)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I,多个螺栓孔II设置为与多个螺栓孔I (6)的位置一一对应的结构,所述的部件前端部(2)通过多个同时穿过螺栓孔I (6)和螺栓孔II的螺栓I与保险杠下端部(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本体(I)上设置多道加强筋(7),多道加强筋(7)分别设置为从部件前端部(2)延伸到部件中间部(3)的位置,多道加强筋(7)之间按间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本体(I)的部件中间部(3)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IK10),多个螺栓孔IIK10)之间按间隙布置,水箱下横梁(5)上设置多个螺栓孔IV,多个螺栓孔III设置为与多个螺栓孔IV位置一一对应的结构,所述的部件中间部(3)通过同时穿过螺栓孔III(IO)与螺栓孔IV的多个螺栓II与水箱下横梁(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件本体(I)还包括两个突出的部件后端部(8),两个部件后端部(8)分别与车身底板连接,两个部件后端部(8)上分别设置多个通孔(9),车身底板上设置与通孔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的螺钉孔,部件后端部(8)通过穿过通孔(9)和螺钉孔的螺钉与车身底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保险杠下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加工制造的结构,支撑部件厚度不小于3_。
【文档编号】B60R19/24GK203637761SQ201320869793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钱国强, 刘慧军, 刘志民, 何合, 吴建中 申请人: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