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432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车用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空调器(10)。该车用空调器包括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该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配置有容纳过滤器(46)的外壳(42)。在外壳(42)的下侧形成有过滤器插入口(54),可从外部将过滤器(46)插入该过滤器插入口。而且,在过滤器插入口(54)的开口附近布置有突起(56),并且通过过滤器(46)的下端与该突起(56)的锁定接合防止了过滤器下端掉出。此外,在过滤器(46)容纳在过滤器插入口(54)中的状态下,将过滤器盖(58)安装在过滤器插入口(54)上以关闭过滤器插入口。
【专利说明】车用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内用于通过向车厢内吹入空气而调节车厢内部温度的车用空调器,其中通过热交换器调节空气的温度。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安装在车辆内的车用空调器通过鼓风机将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其内设有气流通道的空调器壳体中,并在空调器壳体内以合适的混合比将冷却空气和加热空气混合之后,使混合后的空气从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输出口通过鼓风道,然后将其吹入车厢内,从而调节车厢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其中,冷却空气是通过蒸发式冷却装置来冷却的,加热空气是通过暖气风箱式加热装置来加热的。
[0003]在上述车用空调器中,例如设有过滤器来去除外部空气含有的灰尘等。使用一定时间后,过滤器必须用新的过滤器加以更换。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N0.2003-011659(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车用空调器中,过滤器位于鼓风机的上游侧,该鼓风机设置在内外空气切换盒内,并设有能够通过在车辆后侧开口的外壳开口取出过滤器的结构。
[0004]而且,在日本专利特开N0.2004-098782(专利文献2)公开的车用空调器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空气过滤器的结构,该空气过滤器设置在单元外壳内的蒸发器的上游侧。


【发明内容】

[0005]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的车用空调器中,用于插入和取出过滤器的开口在车辆后侧(车厢内)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开口。因此,例如在更换过滤器时,需要从车厢取下仪表板、手套箱等。在此情况下,拆解的工作复杂,且工作步骤增加。
[0006]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车用空调器中,因为过滤器设置在蒸发器上游侧附近,从而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会附着至过滤器,从而会出现由于霉菌等的传播而引发臭味的问题。此外,由于过滤器容纳在空调器壳体内部,从而空调器壳体的尺寸增大。
[0007]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器,其使得能容易而顺利地进行过滤器的维护,且能防止出现异常臭味。
[0008]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器包括:内外空气切换单元,其用于切换和吸入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空调器壳体,其连接至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并具有供空气流动通过的流体通道以及吹风口,空气通过该吹风口被吹入车辆的车厢内;鼓风机,其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内并将空气吹入车厢内;以及热交换器,其用于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内部,其中:
[0009]所述空调器壳体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鼓风机布置在副驾侧,并且包括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鼓风机连通的吸入口;并且
[0010]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且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的下侧设置有供所述过滤器插入其中的过滤器插入口。
[0011]根据本发明,所述车用空调器的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鼓风机布置在副驾侧,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此外,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包括与所述鼓风机连通的吸入口,且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的内部设有过滤器,并且,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的下侧设有供过滤器插入其中的过滤器插入口。
[0012]因此,在更换和替换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的过滤器的情况下,因为过滤器插入口朝向其开口的副驾侧下部具有相对较宽的空间,从而可利用该空间取出过滤器,容易且顺利地进行替换过滤器的更换操作。换言之,在进行替换过滤器的更换操作时,无需如根据传统技术的车用空调器所要求的那样,从车厢侧取下仪表盘或手套箱等,因此可极大地缩短更换操作所需的工时量,提高工作效率。
[0013]而且,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是,因为无需将过滤器设置在热交换器附近,所以能可靠地避免在冷凝水附着到过滤器上的情况下会产生的因霉菌等引发臭味的现象。
[0014]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可明了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这些附图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器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沿着图1的线I1-1I剖取的空调器壳体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沿着图1的线II1-1II剖取的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的剖视图;
[0018]图4A为图3所示的过滤器盖的放大的剖视图;
[0019]图4B为放大的剖视图,示出了其中过滤器组装在根据一变型例的过滤器盖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车用空调器10包括:空调器壳体14,其构成各气流通道(流体通道)12 ;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其连接至空调器壳体14的侧部,且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通过该内外空气切换单元而被吸入;鼓风机18,其设置在空调器壳体14内部;蒸发器(热交换器)20,其用于冷却空气;暖气风箱(热交换器)22,其用于加热空气;以及风门机构24,可操作该风门机构来切换空气的流动,使空气流动通过相应的通道12。
[0021]如图2和图3所示,车用空调器10的左手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安装在车辆的前侧,即,发动机室侧,而车用空调器10的右手侧(沿着箭头B的方向)安装在车辆的后侧,即位于面向车厢内部的一侧。因此,以下将箭头A的方向称为车辆前方,将箭头B的方向称为车辆后方。
[0022]此外,车用空调器10相对于分隔壁W(参见图3)安装在车辆的后侧(沿着箭头B的方向)的位置上,该分隔壁将车厢内部和车辆的发动机室分隔开,且内外空气切换单兀16布置在乘客座椅侧(沿着图1中的箭头Cl的方向)。
[0023]空调器壳体14由大致呈对称形状的第一和第二分隔外壳26、28构成。第一和第二分隔外壳26、28以可分开的形式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沿着图1中的箭头C的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吹风口 30和除霜口 32彼此相邻地朝向空调器壳体14上方开口,其中,空气通过吹风口 30在车辆乘员的脸部附近吹出,空气通过除霜口 32在车辆的前窗附近吹出。
[0024]在将车用空调器10装配和安装在车辆中时,如图2所示,鼓风机18在车辆后侧处(沿着箭头B的方向)容纳在空调器壳体14内,而蒸发器20在空调器壳体14内被容纳在鼓风机18下方。另一方面,暖气风箱22相对于蒸发器20被容纳在车辆的的前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的位置处。
[0025]而且,朝向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 (沿着图1中箭头Cl的方向)开口的第一吸入口36形成在第二分隔外壳28的侧表面上,且通过使第一吸入口 36与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连通,可使得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被放置成与空调器壳体14的内部连通。
[0026]如图3所不,内外空气切换单兀16包括外壳42,该外壳具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引入口(引入口)38、用于吸入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引入口(引入口)40、用于切换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的打开状态的切换风门44、以及设置在外壳42内部的过滤器46。
[0027]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在外壳42的上部开口,延伸到车辆的发动机室内部的未示出吸入管道连接至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另一方面,内部空气引入口 40形成为大致垂直于外部空气引入口 38,从而朝向车辆前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开口。
[0028]而且,如图3所示,外壳42包括第二吸入口 48,其连接至空调器壳体14的第一吸入口 36。外壳42的内部以及空调器壳体14的内部通过第二吸入口 48而保持连通。第二吸入口 48在外壳42中在车辆后侧(沿着箭头B的方向)的侧表面上开口。
[0029]切换风门44例如形成有U形横截面,且风门杆50插入到切换风门的一个开口端内,这样,切换风门44设置成可相对于外壳42旋转。此外,切换风门44在一未不出的致动器的驱动作用下旋转,这样,可操作截面呈弓形且形成在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一侧的壁部52来有选择性地关闭外部空气引入口 38或内部空气引入口 40中的任意一个。
[0030]过滤器46例如通过从外壳42向下开口的过滤器插入口 54而插入,从而将过滤器设置在第二吸入口 48与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之间。同时,过滤器46设置成以预定角度倾斜,使得过滤器46面向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更具体而言,过滤器46的上端46a朝向车辆的后侧(沿着箭头B的方向)倾斜,而过滤器46的下端46b朝向车辆的前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倾斜。过滤器46的供空气通过的上游侧通风表面46c面向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且下游侧通风表面46d设置在第二吸入口 48 —侧。
[0031]换言之,过滤器46的通风表面46c、46d布置成大致垂直于气流方向,借此外部空气引入口 38与内部空气引入口 40与第二吸入口 48连接。
[0032]如图3和图4A所不,在过滤器插入口 54内、在从该过滤器插入口的开口朝向外壳42的内侧略微偏移的位置处设有突起56。该突起56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朝向过滤器插入口 54的开口侧逐渐减小,并形成为从外壳42的内壁表面突出。
[0033]此外,如图3所示,在通过过滤器插入口 54将过滤器46插入到外壳42内部时,过滤器46的上端46a抵接并抵靠外壳42的内壁表面而被止动,而过滤器46的下端46b接合突起56的端部并由该端部锁定(参见图4A)。这样,由于与突起56的接合,即使在以下将要描述的过滤器盖(盖件)58没有装配在过滤器插入口 54上的情况下,也可防止过滤器46由于重力的影响而滑动并从过滤器插入口 54掉出。换言之,突起56起到了防止过滤器46向下运动的限制装置(限制件)的作用。
[0034]在已将过滤器46插入外壳42内部之后,通过将过滤器盖58装配在过滤器插入口54而关闭过滤器插入口 54。在过滤器盖58上沿着纵向方向在相对两端上分别形成有臂部60a、60b(参见图1)。臂部60a、60b放置成与过滤器插入口 54的壁部接合,这样在关闭过滤器插入口 54的状态下将过滤器盖58装配并保持在外壳42上。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鼓风机18例如为离心风扇,其包括具有多个叶片的旋转扇64,以及用于可旋转地驱动所述旋转扇64的驱动电机66。此外,鼓风机18设置在空调器壳体14内,使得旋转扇64以及驱动电机66的轴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箭头C的方向)延伸的基本水平方向上取向,且旋转扇64布置在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侧(沿着箭头Cl的方向)。而且,在空调器壳体14中,鼓风机18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即,延伸跨越第一和第二分隔外壳26、28,而且,旋转扇64以及第一吸入口 36大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0036]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车用空调器10为全中心式HVAC(加热、通风以及空气调节)系统,其中鼓风机18布置在空调器壳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
[0037]此外,基于来自未不出的控制器的信号使驱动电机66转动,旋转扇64与之一致地旋转,从而通过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内的内部空气引入口 40或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将空气吸入。空气通过第二吸入口 48和第一吸入口 36从旋转扇64的一端侧被吸入到中央侧,这样就使空气穿过叶片,并被送出到空调器壳体14的通道12。
[0038]如图2所示,蒸发器20例如在空调器壳体14内设置在鼓风机18下方,并且蒸发器20被布置成相对于空调器壳体14的高度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更具体而言,蒸发器20的上端朝向车辆后侧(沿着箭头B的方向)倾斜,而蒸发器20的下端朝向车辆的前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倾斜。
[0039]此外,在蒸发器20内,制冷剂通过多个未示出的管而循环,并且通过使空气穿过设置在这些管之间的翼片,就可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可向蒸发器20的下游侧供应冷却的空气。
[0040]暖气风箱22设置在空调器壳体14内,并位于蒸发器20的下游侧,即,与蒸发器20相比,更位于车辆的前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且与蒸发器20类似,暖气风箱22布置成相对于空调器壳体14的高度方向以预定角度倾斜,并且与蒸发器20大致平行。此外,在暖气风箱22内,加热后的水在多个未示出的管内循环,从而通过使空气穿过设置在这些管之间的翼片,就可在空气与加热后的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且可向暖气风箱22的下游侧供应加热的空气。
[0041]风门机构24例如包括:设置在蒸发器20与暖气风箱22之间的空气混合风门68 ;以及用于切换吹风口 30与除霜口 32的吹风状态的出风切换风门70。
[0042]空气混合风门68例如形成为弯曲板状,并沿着空调器壳体14的宽度方向布置。空气混合风门68的两个侧部被沿着引导装置(未示出)而引导,所述引导装置设置在空调器壳体14的内壁面上。
[0043]此外,在空气混合风门68的内壁面上沿着空气混合风门68的滑动方向设置有齿条72,该齿条与轴74的小齿轮76啮合,该小齿轮以可枢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空调器壳体14中。通过在未示出的致动器的驱动作用下使轴74转动,空气混合风门68可沿着引导装置沿着大致竖直方向滑动,且在空调器壳体14内,可调节由蒸发器20冷却的空气(冷却空气)与由暖气风箱22加热的空气(加热空气)之间的混合比,然后将混合空气吹出到下游侧。
[0044]基本如上所述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器10。接下来将说明车用空调器10的操作和优点。
[0045]首先,乘员(未示出)操作在安装有车用空调器10的车辆的车厢内设置的操作杆,响应于操作杆的操作来驱动致动器,然后使轴74转动预定角度。这样,空气混合风门68就在未示出的引导装置的引导作用下向上或向下滑动移动预定距离。
[0046]此外,同时地,基于来自未不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鼓风机18的驱动电机66转动,从而使旋转扇64转动。于是,空气通过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内部空气引入口 40和外部空气引入口 38中的一者被吸入到外壳42的内部。此外,在空气已通过过滤器46、且已去除空气内含有的灰尘等之后,过滤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吸入口 48和第一吸入口 36被吸入到空调器壳体14的内部,并从旋转扇64的一个端侧被吸入到中央,然后空气被传送到旋转扇64的外周侧。
[0047]如图2所示,从鼓风机18传送出的空气通过形成在该鼓风机的下游侧的通道12向下流动,并且,在穿过蒸发器20被冷却之后,空气与已通过暖气风箱22的空气混合,从而将空气温度调节到理想的温度,并且通过吹风口 30或除霜口 32将温度被调节的空气吹出到车厢内部。
[0048]接下来将描述对车用空调器10的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过滤器46进行更换的情形。
[0049]首先,去除安装在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外壳42上的过滤器盖58 (参考图3中的双点划线)。在此情况下,沿着使过滤器盖58的臂部60a、60b(参见图1)相互远离的方向使它们倾斜,从而使过滤器盖58相对于外壳42的接合状态被释放,之后,移动过滤器盖58,使其从外壳42分开。于是,过滤器插入口 54的闭合状态被释放,从而形成打开状态。
[0050]即使在此状态下,因为容纳在外壳42内部的过滤器46仍与突起56接合并被突起56锁定,从而过滤器46被适当地保持在外壳42内,所以在取下过滤器盖58的同时过滤器不会滑动并从过滤器插入口 54掉出。
[0051]接下来,未示出的操作者抓住过滤器46的下端46b,移动过滤器46使其越过突起56,并将过滤器移出过滤器插入口 54的外侧。于是,过滤器46由突起56锁定的锁定状态被释放,并且可沿着过滤器插入口 54平滑地将过滤器46取出到外壳42的外部(参考图3中的双点划线)。
[0052]此外,在将新的过滤器46安装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情形中,将过滤器46的上端46a插入到过滤器插入口 54中,并继续插入过滤器46直到过滤器46的下端46b经过突起56且与突起接合并被突起锁定为止。于是,由于过滤器46的下端46b与突起56接合并被突起锁定,所以即使未示出的操作者松开抓握过滤器46的状态,过滤器46也会适当地保持在外壳42内,而不会滑动并从外壳42向下掉出。
[0053]最后,安装过滤器盖58来盖住过滤器插入口 54,并通过使臂部60a、60b分别与外壳42的接合来完成安装,从而形成其中通过过滤器盖58闭合过滤器插入口 54的状态。
[0054]通过本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在更换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过滤器46时,要进行将替代过滤器46通过过滤器插入口 54而插入的操作,该过滤器插入口 54向着外壳42的下方开口。此时,因为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副驾侧(沿着图1中的箭头Cl的方向),利用乘员座椅伸腿空间附近的相对较宽的空间,能够进行过滤器46的抽出和插入,能够容易并顺利地进行更换过滤器46的操作。
[0055]换言之,在进行过滤器46的更换操作时,无需如根据传统技术的车用空调器所要求的那样,从车厢侧取下仪表盘、手套箱等,因此可极大地缩短更换操作所需的工时量,提高工作效率。
[0056]而且,因为上述车用空调器为在空调器壳体14内配置有鼓风机18的全中心式HVAC系统,鼓风机18并不设置在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一侧上,且在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下方形成有相对宽的空间。因此,能容易地通过向下方向开口的过滤器插入口 54进行过滤器46的更换操作。
[0057]而且,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是,无需为了维护的目的而将过滤器46设置在蒸发器20附近。这样,可避免蒸发器20产生的冷凝水附着到过滤器46上,因此可避免由于上述附着的冷凝水导致霉菌产生臭味的现象发生。而且也避免了由于将过滤器46容纳在空调器壳体14内而增加车用空调器10的尺寸。
[0058]而且,在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外壳42内,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设置在车辆的前侧(沿着箭头A的方向),且第二吸入口 48设置在其后侧(沿着箭头B的方向)。过滤器46的通风表面46c、46d布置成面向车辆的前向和后向(箭头A和B的方向)。因此,与通风表面46c、46d布置成面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箭头C的方向)相比,可确保从通风表面46c、46d到第二吸入口 48的空间较大。一般而言,如果从过滤器46下游侧上的通风表面46d延伸到吸入口(第一吸入口 36、第二吸入口 48)的空间较小,则阻碍气流的趋势增大。因此,通过上述结构,由于确保了从过滤器46下游侧上的通风表面46d延伸到第二吸入口 48的空间较大,从而能提高通过过滤器46吹(吸入)到空调器壳体14侧的空气的吹送效率(吸入效率)。
[0059]更进一步,在过滤器46上,上游侧通风表面46c以面向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的倾斜方式被布置在外壳42内。因此,确保了从外部空气引入口 38和内部空气引入口 40流动到第二吸入口 48空气具有较大的流动面积,并且,与其中直立地、而非倾斜地设置过滤器46的情形相比,可将外壳42的尺寸制成为较小,于是,可同等地减小车用空调器10的尺寸。
[0060]而且,通过将突起56设置在过滤器插入口 54的开口附近,过滤器46的插入到外壳42内部的下端46b能通过与突起56的接合而被锁定。因此,在从下方将过滤器46插入到过滤器插入口 54内时,防止了过滤器46滑动和掉出。而且,在取走过滤器盖58时,也能防止过滤器46从外壳42掉出。
[0061 ] 而且,如图4B所示,可设置过滤器盖(盖件)80,其中在对着过滤器82的下端46b的底表面上设有锁定板(固定件)84,并且,通过将锁定板84与过滤器82的下端46b的接合,可预先将过滤器盖80和过滤器82组装在一起,然后相对于外壳42安装组件。
[0062]锁定板84形成为横截面呈L形,相对于过滤器盖80的底表面隔开预定距离,且包括布置成大致垂直于底表面的腿部86以及弯曲成大致垂直于腿部86且大致平行于底表面的接合部88。而且,锁定板84沿着过滤器盖8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接合部88上形成有多个狭槽(未不出),这些狭槽沿着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延伸。
[0063]此外,通过沿着宽度方向相对于过滤器盖80偏移过滤器82的下端46b (即,在平移状态下),然后从锁定板84的开口侧朝向接合部88移动下端46b,可将接合部88插入到下端46b内。于是,可以在与过滤器盖80的底表面相抵靠的状态下一体地固定过滤器82的下端46b,这样就限制了它们进行彼此远离的运动。
[0064]在其中过滤器82固定到过滤器盖80的状态下,从过滤器82的上端侧将过滤器82插入到外壳42的过滤器插入口 54内,并且在已将过滤器82容纳在外壳42内部之后,将过滤器盖80的臂部60a、60b (见图1)放置成与过滤器插入口 54的壁相接合。这样,就将过滤器82安装成其中过滤器盖80关闭过滤器插入口 54的状态。
[0065]更具体而言,通过预先相对于过滤器盖80固定过滤器82,因为在插入过滤器82的同时可通过过滤器盖80闭合过滤器插入口 54,从而在进行过滤器82的更换操作时,可防止由于误操作而使过滤器82从过滤器插入口 54掉出。
[0066]根据本发明的车用空调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且显而易见的是,可采取各种附加或替换结构,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精神。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空调器,该车用空调器(10)包括: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该内外空气切换单元用于切换和吸入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空调器壳体(14),该空调器壳体连接至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并且具有供空气流动通过的流体通道(12)、以及吹风口(30、32),空气通过所述吹风口被吹入车辆的车厢内;鼓风机(18),该鼓风机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14)内并且将空气吹入车厢内;以及热交换器(20、22),该热交换器用于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14)的内部,其中: 所述空调器壳体(14)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所述鼓风机(18)布置在所述空调器壳体(14)的内部,并且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鼓风机(18)布置在副驾侧并且包括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鼓风机(18)连通的吸入口 (48);并且 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内部设有过滤器(46、82),并且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的下侧设置有供所述过滤器(46、82)插入其中的过滤器插入口(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内,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侧上布置有引入口(38、40),内部空气和/或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引入口被引入,所述吸入口(48)设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上,并且所述过滤器(46、82)的通风表面(46c、46d)布置成面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空气经过所述通风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所述过滤器(46、82)的上游侧表面以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外空气切换单元(16)内,从而面向所述引入口(38、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在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内设置有限制件,该限制件用于限制所述过滤器(46、82)朝向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所述限制件包括突起(56),该突起从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的内壁面突出并且与所述过滤器(46)的端部接合并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所述突起(56)形成为横截面呈三角形,并且朝向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的开口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在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上安装有关闭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的盖件(80),所述盖件(80)具有固定件(84),该固定件能够固定所述过滤器(82)的端部,并且所述过滤器(82)以如下状态被插入到所述过滤器插入口(54)内:所述端部通过所述固定件(84)被固定至所述盖件(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空调器,其中,所述固定件(84)相对于所述过滤器(82)的插入方向垂直地突出。
【文档编号】B60H1/00GK104228518SQ20141025432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2日
【发明者】江川翔 申请人:株式会社京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