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432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能够维持干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冰上性能。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设有一对中央主沟(3)、一对胎肩主沟(4)、中央陆地部分(10)、以及一对中间陆地部分(20)。中央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为锯齿状。中央花纹块(10)包括通过设置中央刀槽(13)而形成最大宽度的中央部(14)。中间陆地部分(20)包括多个中间花纹块(21)。中间横沟(22)包括第一中间横沟(24)与第二中间横沟(25)。第一中间横沟(24)与第二中间横沟(25)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被设置。在中间花纹块(21)设有多条中间刀槽(23)。中间刀槽(23)包括第一中间刀槽(26)与第二中间刀槽(27)。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维持干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且能够提高冰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为了提高在冰路上的摩擦力,例如提出有在设于胎面部的花纹块设置刀槽 花纹的充气轮胎。这种充气轮胎利用刀槽花纹的边缘效果来提高在冰路上的摩擦力。
[0003] 然而,由于设有刀槽花纹的花纹块的刚性会降低,从而存在干路性能以及雪上性 能下降的问题。
[0004]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2中提出有如下充气轮胎:通过改善刀槽花纹的长 度、横向边缘的长度或花纹块的配置来维持干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并提高冰上性能。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90677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 - 118704号公报
[0007]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充气轮胎,对于兼顾干路性能、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而言, 还具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改善沿轮胎周向 延伸的主沟以及设于中央陆地部分和中间陆地部分的横沟或刀槽的配置等为基本,能够维 持干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并能够提高冰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0009] 本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 一对中央主沟、以及在该中央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 由此形成所述一对中央主沟间的中央陆地部分以及所述中央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的 一对中间陆地部分,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形成为,沿 轮胎周向交替设有朝轮胎赤道侧凸出的内侧顶部、和朝胎面接地端侧凸出的外侧顶部的锯 齿状,所述中央陆地部分包括由将所述一对中央主沟的所述内侧顶部彼此连接起来的多条 中央横沟所划分的中央花纹块,所述中央花纹块包括通过设置与所述一对中央主沟连通且 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中央刀槽而被设置在所述一对中央刀槽之间且形成所述中央花纹 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中央部,所述中间陆地部分包括由从所述中央主沟的所述外侧 顶部朝所述胎肩主沟的所述外侧顶部延伸的中间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中间花纹块,所述中 间横沟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的第一中间横沟、以及以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相反的朝向 倾斜的第二中间横沟,所述第一中间横沟与所述第二中间横沟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被设置, 在所述中间花纹块设有从所述中央主沟延伸至所述胎肩主沟的多条中间刀槽,所述中间刀 槽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相同的朝向 倾斜的第一中间刀槽;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中间横沟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所述第二中 间横沟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二中间刀槽。
[0010]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充气轮胎,优选在所述胎面部设有在比所述一对胎肩主沟靠 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以小于所述胎肩主沟的沟宽度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细沟,由此 划分出所述胎肩主沟与所述胎肩细沟之间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分、和所述胎肩细沟的轮胎轴 向外侧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分。
[0011]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充气轮胎,优选所述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由相对于轮 胎周向以5°?10°的角度倾斜的锯齿片形成。
[0012]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充气轮胎,优选所述中央横沟以及所述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 轴向以5°?10°的角度倾斜。
[0013]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充气轮胎,优选所述中央花纹块以及所述中间花纹块形成有 沟宽度为2. 5mm?5. 5mm且沟深度为0. 5mm?I. 5mm的浅沟,所述中央刀槽设于所述浅沟 的沟底部。
[0014] 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充气轮胎,优选所述中间刀槽设于所述浅沟的所述沟底部。
[0015]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形成为沿轮胎周向交替设有朝 轮胎赤道侧凸出的内侧顶部、和朝胎面接地端侧凸出的外侧顶部的锯齿状。这样的中央主 沟以及胎肩主沟能够发挥雪柱剪切力以及边缘效果,从而提高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
[0016] 中央陆地部分包括由将一对中央主沟的内侧顶部彼此连接起来的多条中央横沟 所划分的中央花纹块。将一对中央主沟的内侧顶部彼此连接起来的中央横沟的轮胎轴向的 长度相对小。因此,最小限度地抑制中央陆地部分的刚性降低,能够有效地维持干路性能。 并且,在中央陆地部分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因此中央横沟能够发挥优异的雪柱剪切力。
[0017] 中央花纹块包括通过设置与一对中央主沟连通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中央刀 槽而设置在一对中央刀槽之间且形成中央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中央部。这样的 中央刀槽在冰路发挥优异的边缘效果,从而提高冰上性能。并且,由中央刀槽所划分出的中 央部和该中央部的轮胎周向两侧的端部片在负载载荷时的变形量不同。因此,在所述中央 部至少有一方的端部片与其接触而形成为一体化。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加速减速时的中 央花纹块的倒塌。因此,尤其提高了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0018] 中间陆地部分包括由从中央主沟的外侧顶部朝胎肩主沟的外侧顶部延伸的中间 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中间花纹块。中间横沟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的第一中间横沟、以 及以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相反的朝向倾斜的第二中间横沟。因此,中间横沟能够在多方向 上发挥雪柱剪切力以及边缘效果,从而提高雪上性能以及冰上性能。第一中间横沟与第二 中间横沟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被设置。因此,第一中间横沟与第二中间横沟之间的中间花纹 块形成为其轮胎周向的长度朝胎面接地端侧或轮胎赤道侧逐渐增加的大致梯形状。这样的 中间花纹块能够抑制陆地部分在轮胎轴向上的变形,能够提高在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能。
[0019] 在中间花纹块设有从中央主沟延伸至胎肩主沟的多条中间刀槽。中间刀槽包括配 置于第一中间横沟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第一中间横沟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一中间刀 槽、以及配置于第二中间横沟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第二中间横沟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 二中间刀槽。这样的第一中间刀槽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能够在多方向上发挥边缘效果,能够 在被压实的雪路或冰路上发挥优异的行驶性能。并且,第一中间刀槽与第二中间刀槽之间 的花纹块片,例如在转弯时同中间刀槽与中间横沟之间的花纹块片接触而一体化,从而提 高中间花纹块的刚性。因此,能够有效地维持干路性能。
[0020]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维持干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并能够提高冰上性 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22]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3] 图3是图1的中央陆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0025] 图5是图1的中间陆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6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7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8] 图8是说明边缘成分的说明图。
[0029] 图9是说明花纹块的周向的刚性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仅称为"轮胎"。)1。本实施方式 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例如适宜作为冬季用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来使用。在轮 胎1的胎面部2设有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中央主沟3、3、以及在 该中央主沟3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4、4。
[0032] 中央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5°?10°的角度Θ1倾 斜的锅齿片6。锅齿片6包括第一锅齿片6A与第二锅齿片6B。第一锅齿片6A与第二锅齿 片6B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互为反向的朝向倾斜。第一锅齿片6A与第二锅齿片6B沿轮胎周 向交替设置。由此,中央主沟3以及胎肩主沟4形成为沿轮胎周向交替设置有朝轮胎赤道C 侧凸出的内侧顶部7以及朝胎面接地端Te侧凸出的外侧顶部8的锯齿状。这样的中央主 沟3以及胎肩主沟4能够在多方向上发挥雪柱剪切力以及边缘效果,从而提高雪上性能以 及冰上性能。
[0033] 胎面接地端Te是指:对正规状态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并使该轮胎以0度外倾角 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端。
[0034] "正规状态"是指:轮胎1被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有正规内压并 无加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地限定,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都是在正规状 态下所测量的值。
[0035] 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 轮胎所确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Rim",若是 ETRTO则为"MeasuringRim"。
[0036] 所述"正规内压"是指:上述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空气压,例如,若是JATMA 则为"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 PRESSURES" 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S"。
[0037] 所述"正规载荷"是指:规格按照每个轮胎所确定的载荷,例如,若是JATM则 为"最大负载能力",若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
[0038] 图2中示出了图1的A-A剖视图。如图2所示,中央主沟3的沟宽度Wl(是指 与沟的中心线成直角的沟宽度。)和沟深度dl、以及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和沟深度d2 是依据惯例来进行各种设定的。然而,当这些沟宽度或沟深度小的情况下,有可能使雪上性 能以及冰上性能变差。相反,当这些沟宽度或沟深度大的情况下,胎面部2的接地面积或刚 性降低,有可能使在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变差。因此,中央主沟3的沟宽度Wl以及 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优选例如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3%?7 %。中央主沟3的沟深度 dl以及胎肩主沟4的沟深度d2优选例如为14. 5mm?24. 5mm。
[0039] 胎面接地宽度TW是在所述正规状态下且无负载时的胎面接地端Te、Te之间的轮 胎轴向的距离。
[0040]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还设有在胎肩主沟4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 以直线状延伸的一对胎肩细沟5。
[0041] 如图2所示,胎肩细沟5的沟宽度W3以及沟深度d3小于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 以及沟深度d2。这样的胎肩细沟5能够维持胎面部2的胎面接地端Te附近的刚性,从而提 高胎面部2的耐磨损性能。胎肩细沟5的沟宽度W3优选例如设定为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 0. 8%?2. 0%。胎肩细沟5的沟深度d3优选例如设定为11. 5mm?21. 5mm。
[0042]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设有中央主沟3、胎肩主沟4、以及胎肩细沟5,由此划分出 中央陆地部分10、中间陆地部分20、内侧胎肩陆地部分30、以及外侧胎肩陆地部分40。
[0043] 图3中示出了中央陆地部分10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中央陆地部分10设置在 一对中央主沟3之间。中央陆地部分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4例如被设定为是胎面接地 宽度TW(图1所示,以下同样。)的0· 12倍?0· 16倍。
[0044] 中央陆地部分10是由多条中央横沟12所划分出的中央花纹块11沿轮胎周向排 列而成的花纹块列。
[0045] 中央横沟12将一对中央主沟3的内侧顶部7a彼此连接起来。这样的中央横沟12 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相对较小。因此,最小限度地抑制中央陆地部分10的刚性下降。并且, 在中央陆地部分10作用有大的接地压力,因此中央横沟12能够发挥优异的雪柱剪切力。
[0046] 中央横沟12具有大致恒定的沟宽度W5。中央横沟12的沟宽度W5例如是中央主沟 3的沟宽度Wl的1. 0倍?I. 1倍。中央横沟12的沟深度d4 (图2所示)例如为12.Omm? 17. 0mm。这样的中央横沟12能够维持中央陆地部分的刚性,且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雪上 性能。
[0047] 如图3所示,中央横沟12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中央横沟12的相对于轮胎轴 向的角度Θ2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6°以上,且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以下。 这样的中央横沟12能够维持排水性,并能够有效地相对于轮胎轴向发挥边缘效果。
[0048] 中央花纹块11借助将内侧顶部7a、7a之间连接起来的中央横沟而形成为例如大 致六边形状。在中央花纹块11设有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延伸的一对中央刀槽13、13。中央 刀槽13的两端与中央主沟3连通。由此,中央花纹块11被划分为中央部14以及该中央部 14的轮胎周向两侧的端部片15。
[0049] 中央刀槽13优选为波状。由此,当中央部14与端部片15接触时,中央刀槽13的 两侧的壁面相互啮合。因此,能够抑制中央陆地部分10在轮胎轴向上的变形,从而提高在 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0050] 中央部14设置在一对中央刀槽13之间。中央部14形成中央花纹块11的轮胎轴 向的最大宽度W6。端部片15设置在中央刀槽13与中央横沟12之间。在本说明书中,"刀 槽"是指宽度为〇. 5mm?I. 5mm的切槽,区别于排水用的沟。
[0051] 这样的中央刀槽13能够在冰路上发挥优异的边缘效果,从而提高冰上性能。另 夕卜,由中央刀槽13所划分出的中央部14与端部片15在负载载荷时的变形量不同。因此, 所述中央部14至少与一方的端部片15接触而一体化。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加速减速时 的中央花纹块的倒塌。因此,尤其提高了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0052] 图4中示出了图3的中央花纹块11的B-B剖视图。如图4所示,中央刀槽13优 选设置在设于中央花纹块11的浅沟16的沟底部16d。浅沟16的沟宽度W7例如为2. 5mm? 5. 5mm,并且沟深度d5为0. 5mm?I. 5mm。这样的浅沟16能够增加轮胎使用开始时的边缘 成分,能够抑制新轮胎的初期的打滑。
[0053] 图5中示出了中间陆地部分20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中间陆地部分20设置在 中央主沟3与胎肩主沟4之间。中间陆地部分20的轮胎轴向的最大的宽度W8例如被设定 为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0. 12倍?0. 16倍。
[0054] 中间陆地部分20是由多条中间横沟22所划分出的中间花纹块21沿轮胎周向排 列而成的花纹块列。
[0055] 中间横沟22从中央主沟3的外侧顶部8a朝胎肩主沟4的外侧顶部8b延伸。中 间横沟22具有大致恒定的沟宽度W9。中间横沟22的沟宽度W9例如处于中央主沟3的沟 宽度Wl的I. 0倍?I. 1倍的范围。中间横沟22的沟深度d6 (图2所示)例如是12.Omm? 17. 0mm。这样的中间横沟22能够维持中间陆地部分20的刚性,并且提高冰上性能以及雪 上性能。
[0056] 如图5所不,中间横沟22包括第一中间横沟24与第二中间横沟25。第一中间横 沟24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第二中间横沟25以与第一中间横沟24相反的朝向倾斜。因 此,中间横沟22能够在多方向上发挥雪柱剪切力以及边缘效果,从而提高雪上性能以及冰 上性能。
[0057] 中间横沟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6°以上,且优 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9°以下。这样的中间横沟22能够维持排水性能,并能够相对于 轮胎轴向发挥边缘效果。
[0058] 第一中间横沟24与第二中间横沟25沿轮胎周向交替设置。因此,第一中间横沟 24与第二中间横沟25之间的中间花纹块21形成为其轮胎周向的长度朝胎面接地端侧或轮 胎赤道侧逐渐增加的大致梯形状。具体而言,中间花纹块21包括:轮胎周向的长度Ll朝向 轮胎轴向外侧而逐渐增加的第一中间花纹块21A;以及轮胎周向的长度L2朝向轮胎轴向内 侧而逐渐增加的第二中间花纹块21B。第一中间花纹块21A与第二中间花纹块21B沿轮胎 周向交替设置。这样的中间花纹块21抑制陆地部分在轮胎轴向上的变形,从而提高在干路 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0059] 在各中间花纹块21设有多条中间刀槽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中间花纹块 21内设有两条中间刀槽23。中间刀槽23从中央主沟3延伸至胎肩主沟4。
[0060] 中间刀槽23包括第一中间刀槽26与第二中间刀槽27。第一中间刀槽26配置于 第一中间横沟24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第一中间横沟24相同的朝向倾斜。第二中间刀 槽27配置于第二中间横沟25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第二中间横沟25相同的朝向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刀槽26与第一中间横沟24平行。此外,第二中间刀槽27与第 二中间横沟25平行。这样的第一中间刀槽26以及第二中间刀槽27能够在多方向上发挥 边缘效果,能够在被压实的雪路或冰路上发挥优异的行驶性能。并且,位于第一中间刀槽26 与第二中间刀槽27之间的花纹块片28m例如在转弯时同中间刀槽23与中间横沟22之间 的花纹块片28s接触而一体化,从而提高中间花纹块21的刚性。因此,能够有效地维持干 路性能。
[0061] 中间刀槽23优选形成为波状。这样的中间刀槽23抑制中间花纹块21在轮胎轴 向上的变形,从而提高在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0062] 中间刀槽23与中央刀槽一样,优选设置在浅沟16的沟底部16d。由此,即便在轮 胎使用开始时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冰上性能。
[0063] 在图6示出了内侧胎肩陆地部分30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内侧胎肩陆地部分30 设置在胎肩主沟4与胎肩细沟5之间。内侧胎肩陆地部分30的轮胎轴向的最大的宽度WlO 例如被设定为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0. 10倍?0. 15倍。
[0064] 内侧胎肩陆地部分30是由多条内侧胎肩横沟32所划分出的内侧胎肩花纹块31 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花纹块列。
[0065]内侧胎肩横沟32从胎肩主沟4的内侧顶部7b延伸至胎肩细沟5。内侧胎肩横沟 32为直线状。内侧胎肩横沟32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内侧胎肩横沟32以相互朝同一方向 倾斜的方式设置有多条。内侧胎肩横沟32具有大致恒定的沟宽度W11。内侧胎肩横沟32 的沟宽度Wll例如是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的0. 85倍?0. 95倍。内侧胎肩横沟32的沟 深度d7 (图2所示)例如为12.Omm?17. 0mm。这样的内侧胎肩横沟32能够维持内侧胎肩 陆地部分30的刚性,并能够发挥优异的排水性能。
[0066] 如图6所不,在内侦彳胎肩花纹块31设有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延伸的一对内侦彳胎肩刀 槽33。内侧胎肩刀槽33的一端与胎肩主沟4连通,另一端与胎肩细沟5连通。这样的内侧 胎肩刀槽33能够提高冰上性能以及雪上性能,并且使内侧胎肩花纹块31的刚性分布均匀, 从而提高耐磨损性能。
[0067] 内侧胎肩花纹块3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2从内侧胎肩横沟32朝位于一对内侧胎 肩刀槽33之间的中央部34逐渐减小。由此,内侧胎肩花纹块31的在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 周向延伸的端缘31e形成朝轮胎轴向外侧凹陷的凹状。这样的内侧胎肩花纹块31在轮胎 轴向上能够发挥优异的雪柱剪切力,从而提高雪上性能。
[0068] 图7中示出了外侧胎肩陆地部分40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外侧胎肩陆地部分40 设于胎肩细沟5的轮胎轴向外侧。外侧胎肩陆地部分4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3例如被设 定为是胎面接地宽度TW的0. 10倍?0. 15倍。
[0069] 外侧胎肩陆地部分40是由外侧胎肩横沟42所划分出的外侧胎肩花纹块41沿轮 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花纹块列。
[0070] 外侧胎肩横沟42包括第一外侧胎肩横沟44与第二外侧胎肩横沟45。第一外侧胎 肩横沟44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沿轮胎轴向延伸。第二外侧胎肩横沟45具有比第一外侧胎 肩横沟44大的沟宽度。并且第二外侧胎肩横沟45包括沟宽度朝轮胎轴向外侧扩大的扩幅 部46。第一外侧胎肩横沟44与第二外侧胎肩横沟45沿轮胎周向交替设置。这样的第一外 侧胎肩横沟44以及第二外侧胎肩横沟45能够维持冰上性能以及雪上性能,并且能够发挥 优异的偏驶性能。
[0071] 在外侧胎肩花纹块41例如设有外侧胎肩刀槽43。外侧胎肩刀槽43从外侧胎肩花 纹块41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端缘41e朝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外侧胎肩刀槽43在外侧胎肩花 纹块41内形成末端。这样的外侧胎肩刀槽43能够维持外侧胎肩陆地部分40的轮胎轴向 内侧的刚性,并能够增加边缘成分。因此,能够均衡地提高冰上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0072] 外侧胎肩刀槽43优选在外侧胎肩花纹块41内朝轮胎周向弯折而形成末端。由此, 抑制以外侧胎肩刀槽43的内端部43e为起点的外侧胎肩花纹块41的剥落等损伤。
[0073]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冬用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胎面部2的陆地比Lr 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且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由此,能够 维持在干路上的操纵稳定性,并能够提高冰路以及雪路上的行驶性能。另外,"陆地比"是 指:在胎面接地端Te、Te之间,实际的合计接地面积Sb相对于将各沟以及刀槽花纹全部填 平而成的假想的接地面的总面积Sa之比Sb/Sa。
[0074] 胎面部2的各花纹块中包括:向轮胎轴向进行投影的边缘成分的总和亦即总和边 缘成分为最大的最大边缘花纹块51 ;以及所述总和边缘成分为最小的最小边缘花纹块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边缘花纹块51为中央花纹块11,最小边缘花纹块52为外侧胎肩花纹 块41。
[0075] 如图8所示,当花纹块a具有相对于轮胎轴向C以角度α倾斜的长度L3的端缘 b的情况下,该端缘b的向轮胎轴向进行投影的边缘成分被特指为L3C〇sa。总和边缘成分 是相对于花纹块a的端缘整体而向轮胎轴向进行投影的边缘成分的总和。当在花纹块a设 有刀槽花纹C的情况下,花纹块a整体的总和边缘成分是在花纹块a的端缘的总和边缘成 分上加上刀槽花纹C的端缘d、d的向轮胎轴向进行投影的边缘成分而计算出的。
[0076] 如图1所示,最大边缘花纹块51的总和边缘成分Emax与最小边缘花纹块52的总 和边缘成分Emin之比Emax/Emin优选为1. 30以下,更优选为1. 15以下。这样的轮胎1能 够减小因各花纹块发挥的边缘效果而引起的摩擦力的差,使接地的各花纹块整体发挥有效 的摩擦力。当比Emax/Emin大于1. 30时,总和边缘成分相对小的花纹块无法发挥有效的摩 擦力,有可能使作为轮胎整体的摩擦力下降。
[0077] 轮胎1整体的总和边缘成分Et优选为30000mm以上,更优选为32000mm以上,且优 选为35000mm以下,更优选为33000mm以下。当所述总和边缘成分Et小于30000mm的情况 下,有可能使冰路以及雪路上的行驶性能下降。相反,当所述总和边缘成分Et大于35000mm 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干路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下降。
[0078] 在胎面部2的各花纹块中,轮胎周向的刚性最大的最大周向刚性花纹块53的轮胎 周向的刚性Fmax与轮胎周向的刚性最小的最小周向刚性花纹块54的轮胎周向的刚性Fmin 之比Fmax/Fmin优选为1. 20以下,更优选为1. 1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花纹块 2IA为最大周向刚性花纹块53,中央花纹块11为最小周向刚性花纹块54。
[0079] 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刚性F是以每单位变形量的轮胎周向的载荷来表示的。具体 而言,如图9所示,使用与花纹块a的踏面b的整体粘结的触板(未图示),当在纵向载荷 为O的状态下施加轮胎周向D上的载荷f时,测量花纹块a的踏面b的在轮胎周向D上的 错位量t。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刚性F由轮胎周向上的载荷f与错位量t之比f/t(N/mm) 来指定。
[0080]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 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变更为各种形态并加以实施。
[0081] 实施例
[0082]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尺寸为11R22. 5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并对各试供轮胎的 干路性能、雪上性能、冰上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各轮胎的通用规格及测试方 法如下。
[0083]安装轮辋:8·25X22· 5
[0084]轮胎内压:900kPa
[0085] 测试车辆:10t卡车,在装货台面的中央装载了标准装载量的50%的载荷
[0086] 轮胎安装位置:全轮
[0087]〈干路性能〉
[0088] 借助驾驶员的感官对安装了各测试轮胎的测试车辆的在干燥的浙青路面上的行 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是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评点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干路性能越好。
[0089] 〈冰上性能〉
[0090] 借助驾驶员的感官对安装了各测试轮胎的测试车辆的在冰路上的行驶性能进行 评价。结果是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评点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冰上性能越好。
[0091] <雪上性能>
[0092] 借助驾驶员的感官对安装了各测试轮胎的测试车辆的在雪路上的行驶性能进行 评价。结果是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评点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雪上性能越好。
[0093] <耐磨损性能>
[0094] 对在干燥路面行驶了一定距离之后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进行了测量。结果用轮胎 磨损量的倒数来表示,并且以实施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耐磨损性 能越好。
[0095]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96] 表 1
[0097]

【权利要求】
1. 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设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中央 主沟、以及在该中央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由此形成 所述一对中央主沟间的中央陆地部分、以及所述中央主沟与所述胎肩主沟之间的一对中间 陆地部分,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形成为,沿轮胎周向交替设有朝轮胎赤道侧凸出的内 侧顶部、和朝胎面接地端侧凸出的外侧顶部的锯齿状, 所述中央陆地部分包括由将所述一对中央主沟的所述内侧顶部彼此连接起来的多条 中央横沟所划分的中央花纹块, 所述中央花纹块包括通过设置与所述一对中央主沟连通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中 央刀槽而被设置在所述一对中央刀槽之间且形成所述中央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 的中央部, 所述中间陆地部分包括由从所述中央主沟的所述外侧顶部朝所述胎肩主沟的所述外 侧顶部延伸的中间横沟所划分出的多个中间花纹块, 所述中间横沟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的第一中间横沟、以及以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 相反的朝向倾斜的第二中间横沟, 所述第一中间横沟与所述第二中间横沟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被设置, 在所述中间花纹块设有从所述中央主沟延伸至所述胎肩主沟的多条中间刀槽, 所述中间刀槽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沟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与所述第一中间 横沟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一中间刀槽;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中间横沟侧且相对于轮胎轴向 以与所述第二中间横沟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第二中间刀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设有在比所述一对胎肩主沟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以小于所述胎肩主 沟的沟宽度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细沟, 由此划分出所述胎肩主沟与所述胎肩细沟之间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分、和所述胎肩细沟 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主沟以及所述胎肩主沟由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10°的角度倾斜的锯齿 片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横沟以及所述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10°的角度倾斜。
5.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花纹块以及所述中间花纹块形成有沟宽度为2. 5mm?5. 5mm且沟深度为 0. 5mm?1. 5mm的浅沟, 所述中央刀槽设于所述浅沟的沟底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刀槽设于所述浅沟的所述沟底部。
【文档编号】B60C11/12GK104275988SQ201410254361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日
【发明者】田中聪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