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466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具备除冰设备等的装置的汽车用窗玻璃中,适当地安装装置以及密封部件。一种汽车用窗玻璃(1),其具备具有第一玻璃板(6)以及第二玻璃板(8)的夹层玻璃(2)和密封部件(4),上述汽车用窗玻璃具有:形成于第一玻璃板的缘部的切口部(11);设置于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导电图案(13)以及供电部(12);与供电部连接的薄片状且具有挠性的端子(17);以及以覆盖供电部以及端子的和供电部的连接部的方式设置于切口部,并形成有与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9)处于同一面的支承面(26)的覆盖部件(5),密封部件粘接于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缘部以及支承面,端子从供电部向切口部的缘部延伸并从覆盖部件突出、弯曲并沿密封部件的车内侧延伸。
【专利说明】
汽车用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窗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存在在其缘部设置具有挠性的密封部件,通过使密封部件贴紧车身面板来形成密封的结构。这种密封部件通过以下方法结合于前窗玻璃(例如,专利文献I),通过嵌入成形而直接形成于前窗玻璃的缘部的方法、或在单独事先成形后使用粘接材料或粘接胶带来粘接于前窗玻璃缘部的方法。专利文献I的密封部件具有沿玻璃板车内侧面的缘部延伸的板状片,并通过粘接胶带来粘接板状片和玻璃板车内侧面的缘部。另外,专利文献I的密封部件具有和前围上盖板结合的部位,将形成于窗玻璃下缘和发动机罩后缘之间的前围箱(cowl box)闭塞。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 - 532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前窗玻璃是由车内侧玻璃板以及车外侧玻璃板构成的夹层玻璃,当在两玻璃间设置了除冰设备(融雪装置)或除雾器等装置的情况下,存在为了配置装置的供电部而在车内侧玻璃板的缘部形成切口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不能在切口部将密封部件粘接于车内侧玻璃板的问题。另外,从供电部向外部电源侧延伸的端子以及配线束和密封部件干涉,因此存在不能适当地配置密封部件的问题。
[0007]本发明鉴于以上背景而做成,其课题在于在具备除冰设备等装置的汽车用窗玻璃中适当地安装装置以及密封部件。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一种汽车用窗玻璃(I),其具备具有第一玻璃板出)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的第二玻璃板(8)的夹层玻璃(2)和设置于上述夹层玻璃的缘部的密封部件(4)上述汽车用窗玻璃(I)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缘部的切口部(11);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导电图案(13);与上述导电图案连接并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与上述切口部对应的部分的供电部(12);与上述供电部连接的薄片状的具有挠性的端子(17);以及以覆盖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的连接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切口部,并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
[9]处于同一面的支承面(26)的覆盖部件(5),上述密封部件粘接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缘部以及上述支承面,上述端子从上述供电部向上述切口部的缘部延伸并从上述覆盖部件突出、弯曲且沿上述密封部件的车内侧延伸。
[0009]根据该构成,由于端子形成为具有挠性的薄片状因此易于弯曲,能够避开密封部件地延伸。另外,由于通过覆盖部件密封切口部,并覆盖供电部,因此能够防止雨水等浸入供电部,从而能够防止供电部的腐蚀。另外,由于覆盖部件具有与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处于同一面的支承面,因此密封部件能够良好地粘接于覆盖部件。
[0010]在上述的发明中可以是,上述覆盖部件具有:接合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并形成上述支承面的支承体(24),以及设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切口部的缘部之间,并覆盖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的连接部的封接材料(20)。
[0011]根据该构成,由于接合于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支承体形成支承面,因此支承面的形状以及位置固定,从而使密封部件与覆盖部件的粘接状态稳定。
[0012]在上述的发明中可以是,上述支承体具有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抵接的脚部(73)和在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之间形成空间的槽部(74),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连接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槽部内。
[0013]根据该构成,能够避开和供电部以及端子的干涉,使支承体抵接于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特别地,即使在切口部比较小,在露出的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供电部所占面积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开供电部等来适当地配置支承体。
[0014]在上述的发明中可以是,上述支承体沿上述第二玻璃板的缘部延伸,两端与上述切口部的缘部抵接,并形成有由上述第二玻璃板、上述切口部的侧缘以及上述支承体包围的凹部。
[0015]根据该构成,能够将端子从凹部端子向第一玻璃板的外方引出。
[0016]在上述的发明中可以是,上述凹部由上述封接材料填补。
[0017]根据该构成,通过在外形被画定的凹部内设置封接材料,能够容易地进行封接材料的成形以及维持形状。
[0018]在上述的发明中可以是,上述封接材料朝向车内侧的部分(22)成形为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以及上述支承面同一面地连续的面。
[0019]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封接材料表面粘接了密封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粘接封接材料和密封部件。
[0020]在上述的发明中可以是,上述端子从上述封接材料突出,并向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延伸,在粘接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与上述切口部相邻接的部分后,弯曲并向上述密封部件的车内侧延伸。
[0021]根据该构成,由于端子粘接、固定于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因此能够限制端子相对于封接材料的相对移动。因此,端子和封接材料之间难以形成间隙,能够维持密封性。
[0022]本发明的其他的侧面为汽车用窗玻璃(I)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准备夹层玻璃(2)的工序,其具备:缘部形成切口部(11)的第一玻璃板¢)、配置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的第二玻璃板(8)、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10)的导电图案(13),以及供电部
(12),该供电部(12)与上述导电图案连接,并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与上述切口部对应的部分;将薄片状的具有挠性的端子(17)的一端接合于上述供电部,并且使另一端向上述切口部的外方延伸的工序;以覆盖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的连接部的方式在上述切口部涂敷封接材料(20)的工序;在上述封接材料凝固之前,以形成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处于同一面的支承面(26)的方式将支承体(24)配置于涂敷了上述封接材料的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缘部以及上述支承面上粘接密封部件(4)的工序。
[0023]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切口部容易且精度良好地形成用于粘接密封部件的支承面。
[0024]根据以上的构成,在具备除冰设备等装置的汽车用窗玻璃中,能够适当地安装装置以及密封部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前窗玻璃的分解图。
[0026]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省略密封部件的前窗玻璃的图。
[0027]图3是图2的III — III剖视图。
[0028]图4是图2的IV — IV剖视图。
[0029]图5是配线束的立体图。
[0030]图6 (A)是从表侧观察支承体的立体图,图6 (B)是从里侧观察支承体的立体图。
[0031]图7是表示前窗玻璃的制造工序的第一阶段的剖视图。
[0032]图8是表示前窗玻璃的制造工序的第一阶段的剖视图。
[0033]图9是表示前窗玻璃的制造工序的第一阶段的剖视图。
[0034]图10是表示支承体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35]I一前窗玻璃,2—夹层玻璃,4一密封部件,6—第一玻璃板,7—中间膜,8—第二玻璃板,9一第一面,10一第二面,11一切□部,12一供电部,13一导电图案,14一配线束,16一分盆部,17一端子部,18一凹部,19一下端面,20一封接材料,21一缘壁,22一外面,24一支承体,25—脚部,26—支承面,27—槽部,28—端部,30—延长部,32—接合部,33—粘接胶带,41—车外侧面,45—粘接胶带,54—粘接胶带,70—支承体,71—支承面,72—平板,73—脚部,74—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汽车前窗玻璃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图所示的坐标轴来规定各方向。
[0037]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前窗玻璃的分解图,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省略密封部件的前窗玻璃的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前窗玻璃I具有:夹层玻璃2 ;安装于夹层玻璃2的除冰设备3 ;以及安装于夹层玻璃2缘部的密封部件4。
[0038]图3是图2的III — 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 — IV剖视图。如图3以及图4所不,夹层玻璃2具有配置于车内侧的第一玻璃板6和隔着中间膜7配置于第一玻璃板6的车外侧的第二玻璃板8。第一玻璃板6以及第二玻璃板8是已知的浮法玻璃板,中间膜7是PVB (聚乙烯醇缩丁醛)等透明树脂。以第一玻璃板6的车内侧面为第一面9,第二玻璃板8的车内侧面为第二面10。
[0039]第一玻璃板6具有将其下缘切掉一部分而成的切口部11。切口部11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玻璃板6,并且以使第一玻璃板6下缘的轮廓向上方凹进的方式形成为弓形(大致半圆状)。构成切口部11边缘的缘壁2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形成圆滑的曲面并与第一玻璃板6的下缘连续。中间膜7与切口部11相应地形成有切口,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的对应切口部11的部分露出。
[0040]在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上,与切口部11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供电部(汇流排)12。另外,在第二面10上形成有多个导电图案13,其与供电部12连续并且向由中间膜7以及第一玻璃板6覆盖的部分(夹层玻璃2的内部)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2虽然表示了在第二玻璃板8上形成3个供电部12的例子,但是供电部12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地变更为例如2个或4个等。供电部12以及导电图案13通过将银膏印刷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并烧结而形成,其具有导电性。这些供电部12以及导电图案13在第二玻璃板8隔着中间膜7与第一玻璃板6结合之前,形成在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上。
[0041]在供电部12上连接有用于与装载于车辆上的电源连接的配线束14的一端。通过从电源经由配线束14向供电部12以及导电图案13供电,导电图案13发热,夹层玻璃2升温。
[0042]图5是配线束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配线束14具有将向电源延伸的多根配线扎束起来的截面圆形状的线缆部15。线缆部15的一端解开多根配线并分岔为三股,分岔的各端部在共同的分岔部16结合。从分岔部16延伸出3个端子部17。3个端子部17各自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部和覆盖金属部的绝缘性覆膜。金属部例如选用铜或铝等作为材料,形成为薄片状并具有挠性。覆膜由例如聚酰亚胺等绝缘性树脂形成。端子部17使用薄片状的具有挠性的挠性印制基板构成。
[0043]各端子部17相互平行地延伸,以使各自的主面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将各自的基端固定在分岔部16。分岔部16由树脂成形而得,并以包住端子部17基端的方式固定。各端子部17在分盆部16的内部与线缆部15的各配线电连接。
[0044]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端子部17以主面和供电部12的外表面面接触的方式接合。接合方法可以是通过钎焊或焊接或导电胶带粘接等已知的结合方法。在端子部17的与供电部12的接合部处,除去覆膜,使金属部和供电部12电连接。在端子部17和供电部12通过钎焊接合的情况下,覆膜因热而熔化,露出端子部17并与供电部12电连接。
[0045]与供电部12连接的端子部17的前端侧配置于第二玻璃板8的缘部(下缘)侦牝基端侧在切口部11的缘壁21侧向上方且车内侧延伸。即,端子部17随着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前进,以靠近切口部11的缘壁21侧的方式延伸,并从切口部11的缘壁21附近向切口部11的外方(即,后方以及上方)延伸。各端子部17通过粘接胶带54粘接于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的切口部11的缘部。
[0046]在各端子部17接合于各供电部12的状态下,在切口部11设置有覆盖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件5。覆盖部件5包括支承体24和封接材料20。支承体24的刚性高于封接材料20,并具有固定的形状。
[0047]在第二面10的与切口部11对应的部分的下部设置有支承体24。支承体2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成形而得,并沿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的下缘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支承体24具有与第二面10抵接的至少I个脚部25和在脚部25抵接于第二面10的状态下与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处于同一平面的支承面26。另外,支承体24在脚部25抵接于第二面10的状态下,具有在与第二面10之间形成空隙的槽部27。在本实施方式中,脚部25从支承体24的第二面10侧部分的左侧缘沿下缘以及右侧缘延伸设置,并呈现向上方开口的U字状。槽部27形成于包围脚部25的部分,并在支承体24的第二面10侧的部分凹进设置,并向上方开口。据此,在脚部25抵接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时,槽部27与第二面10协作而形成上方开口的有底孔。
[0048]在支承体24配置于第二面10上的状态下,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与供电部12接合的接合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槽部27内。即、从侧方观察支承体24以覆盖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通过在槽部27配置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和供电部12接合的接合部的一部分,来避免支承体24和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接触,支承体24在脚部25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抵接。
[0049]支承体24在配置于第二面10上的状态下,其左右两端部28分别抵接于切口部11的缘壁21。支承体24的左右两端部28优选以能够和切口部11的缘壁21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与缘壁2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支承体24、切口部11的缘壁21以及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协作而形成以第二面10为底面的凹部18。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与供电部12接合的接合部配置于凹部18内。
[0050]在凹部18内以覆盖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接合部的方式设置有封接材料20。封接材料20可以使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硫树脂以及硅酮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氨酯树脂。支承体24通过封接材料20粘接于第二玻璃板以及第一玻璃板6。封接材料20以填补凹部18以及槽部27的方式填充。支承体24的脚部25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之间也可以隔有微量的封接材料20。
[0051]封接材料20的在凹部18中朝向车内侧的部分上,形成有与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以及支承面26同一面地连续的外面22。该外面22是在向凹部18涂敷封接材料20时,在封接材料20凝固之前通过使用刮刀或模具成形封接材料20而形成。另外,封接材料20在端子部17和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相对的部分上具有从凹部18挤出的延长部30。封接材料20的延长部30延伸至将端子部17粘接于第一面9的粘接胶带54,从而将端子部17粘接于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通过设置延长部30,使得雨水等难以浸入切口部11的缘壁21和封接材料20之间的区域。
[0052]如图3以及图4所示,密封部件4是以将嵌入件31包在里面的方式嵌入成形的树脂部件。密封部件4所使用的树脂可以是例如聚氯乙烯等烯烃类弹性体(elastomer)或苯乙烯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具体的来说优选聚苯醚(PPO)。嵌入件31可以是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片,优选铝金属片。
[0053]密封部件4具有与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的下缘相对并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带状的接合部32。接合部32向左右方向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并在切口部11上向支承体24的支承面26上延伸。接合部32通过粘接胶带33粘贴于第一面9的下缘部以及支承面26上。粘接胶带33优选与第一玻璃板6以及支承体24的粘接性较好的胶带。接合部32的下端比封接材料20的下缘更向下方延伸出。
[0054]在接合部32的下缘上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钩部35,钩部35的截面从接合部32的下缘向车内侧凸出地弯曲并向下方延伸,且在车外侧呈现打开的钩形状(U字状)。钩部35具有卡定爪36,其在该钩形状的两端(上端以及下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另外,在接合部32的下缘上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凸缘部38,其向车外侧凸出地向车外侧且上方弯曲并突出,并且其前端突顶于第二玻璃板8的下端面19。通过凸缘部38 —边弹性变形一边突顶于第二玻璃板8的下端面19,使得凸缘部38的前端压接(贴紧)于第二玻璃板8的下端面19。凸缘部38朝向车外侧的部分与第二玻璃板8的车外侧面41处于大致同一面上。
[0055]在钩部35上卡定形成于前围上盖板42的结合片43。前围上盖板42是将形成于发动机罩(未图示)与前窗玻璃I的下缘之间的前围箱(未图示)的上部开口闭塞的盖部件。前围上盖板42的外面的上端与凸缘部38朝向车外侧的部分以及第二玻璃板8的车外侧面41配置于大致同一面上。
[0056]嵌入件31延伸设置于接合部32以及钩部35的内部,保持钩部35的形状。另外,嵌入件31延伸设置于凸缘部38的内部,保持凸缘部38的形状。
[0057]端子部17从与粘接胶带54粘接的部分开始基端侧向车内侧且下方弯曲并跨过接合部32的上端缘在接合部32的车内侧上向下方延伸。配线束14的分岔部16通过粘接胶带45与接合部32朝向车内侧的部分结合。配线束14的线缆部15从接合部32的车内侧向下方延伸,通过钩部35与车身壁板46之间向下方、即发动机室侧延伸出。
[0058]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前窗玻璃的一种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最开始,准备夹层玻璃2,其具备在下缘部形成有切口部11的第一玻璃板6、配置于第一玻璃板6的车外侧的第二玻璃板8、设置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的导电图案13以及与导电图案13连接且设置于在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上与切口部11对应的部分的供电部12。该夹层玻璃2通过以下方法而得,在第一玻璃板6上形成切口部11、在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上形成导电图案13以及供电部12后,将中间膜7介入安装于第一玻璃板6以及第二玻璃板8之间并进行已知的热压结合等。
[0059]图7?图9是表示前窗玻璃的制造工序的各阶段的剖视图。接下来,如图7所示,通过钎焊将配线束14的各端子部17的前端部接合于各供电部12。此时,端子部17的覆膜通过焊锡的热熔化而被除去,金属部和供电部12电连接。端子部17从和供电部12的连接部(前端部)在切口部11内向上方且车内侧延伸,从切口部11的缘壁21附近向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上延伸。并且,在第一面9的切口部11的周缘上,端子部17通过粘接胶带54粘接于弟一面9。在将端子部17粘接于弟一面9后,在弟一面9的切口部11的周缘部上粘贴遮蔽胶带65,从而保护车内侧面。遮蔽胶带65可以以横跨端子部17的车内侧的方式粘贴。
[0060]接下来,如图8所示,在切口部11上涂敷封接材料20 (填充)。封接材料20以覆盖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和供电部12的接合部的方式涂敷。此外,在后面的工序中,由于支承体24配置于切口部11上,可以以支承体24以及封接材料20的合计体积比切口部11的体积大一些的程度地调整封接材料20的涂敷量。封接材料20可以以端子部17和切口部11的缘壁21之间、或端子部17和第一玻璃板6的第一面9之间也不产生间隙的方式涂敷。据此,封接材料20在端子部17的附近越过切口部11的缘部在第一面9上延伸至粘接胶带54地形成延长部30。
[0061]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封接材料20凝固之前,将支承体24配置于切口部11。在将支承体24配置于切口部11之前,优选将支承面26由遮蔽胶带66覆盖、保护。支承体24以如下方式配置,以将封接材料20的一部分按回的方式插入切口部11内,脚部25与第二面10抵接,并且支承体24的左右两端部28与切口部11的缘壁21抵接,支承面26和第一面9处于同一面。由于支承体24以将封接材料20按回的方式配置,因此与封接材料20没有间隙地贴紧,并隔着封接材料20与第一玻璃板6以及第二玻璃板8粘接。
[0062]通过将支承体24配置于切口部11,被按回的封接材料20比第一面9更向车内侧突出。该向车内侧突出的封接材料20通过刮刀等被削掉,使封接材料20的车内侧部分形成为与第一面9处于大致同一面。此外,考虑到因封接材料20的固化而引起的收缩,也可以进行将封接材料20的车内侧部分形成为比第一面9更向车内侧突出一些的形状等适当的调整。挤出到第一面9以及支承面26上的不需要的封接材料20可以通过取除遮蔽胶带65、66来除去。
[0063]在封接材料20固化、支承体24接合于第一玻璃板6以及第二玻璃板8后,通过粘接胶带33沿第一面9的下缘以及支承体24的支承面26粘接密封部件4。在粘接密封部件4后,使端子部17弯曲,将分岔部16配置于密封部件4的车内侧,并通过粘接胶带45将分岔部16粘贴在密封部件4的车内侧。据此,能够形成图3所示的前窗玻璃I。
[0064]对如上所示地构成的前窗玻璃I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前窗玻璃I由于在第一玻璃板6上形成切口部11,并在封接材料20涂敷前使供电部12露出至外部,因此在第一玻璃板6、中间膜7以及第二玻璃板8形成夹层玻璃2后,能够使配线束14连接供电部12。另外,由于由封接材料20密封切口部11,覆盖供电部12以及配线束14的端子部17,因此能够机械地保护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的连接部,并且能够防止雨水等的浸入而抑制腐蚀。
[0065]由于通过粘接胶带33在支承体24的平滑的支承面26上粘贴密封部件4的接合部32,因此接合部32向夹层玻璃2的结合变得可靠。由于支承体24通过脚部25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抵接,因此支承面26能够维持在与第一玻璃板6的车内侧面处于同一面的位置。因此,接合部32的粘接面形成平面状,支承面26或第一面9和粘接胶带33之间难以形成间隙,难以背离。另外,由于支承体24在左右两端部28与切口部11的缘壁21抵接,因此支承面26和第一玻璃板6的车内侧面连续,能够形成连续的粘接面。
[0066]由于支承体24具有槽部27,并在槽部27内配置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因此支承体24不会干涉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地配置于切口部11内。据此,比较狭窄地形成切口部11,即使在配置支承体24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避免和供电部12等的干涉并较宽地确保支承面26,从而能够使支承体24稳定性良好地配置于切口部11。
[0067]虽然以上对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结束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进行范围较大地变形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由供电部12、导电图案13以及配线束14构成的除冰设备3设置于夹层玻璃2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以同样的构成采用已知的除雾器或天线装置来代替除冰设备3。
[0068]另外,支承体24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能够构成为种种形状。图10是表示支承体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支承体70也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具有一侧的面为支承面71的平板72和在与平板72的支承面71侧相反的面上突出设置的多个柱状的脚部73。能够由多个脚部73间形成的空间作为槽部74。这样的支承体70通过使脚部73避开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地与第二玻璃板8的第二面10抵接,来避免平板72和供电部12以及端子部17干涉,并将支承面71维持在处于与第一面9同一面的位置。
[006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切口部11构成为粘接胶带33仅贴在支承面26上,但是粘接胶带33也可以贴在封接材料20的外表面22上。另外,也可以不将粘接胶带33贴在支承面26上而是仅贴在封接材料20的外表面22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用窗玻璃,其具备具有第一玻璃板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的第二玻璃板的夹层玻璃和设置于上述夹层玻璃的缘部的密封部件,上述车窗用玻璃的特征在于,具有: 切口部,其形成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缘部; 导电图案,其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 供电部,其与上述导电图案连接,并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与上述切口部对应的部分; 端子,其与上述供电部连接,呈薄片状,且具有挠性;以及 覆盖部件,其以覆盖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连接的连接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切口部,并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处于同一面的支承面, 上述密封部件粘接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缘部以及上述支承面,上述端子从上述供电部向上述切口部的缘部延伸并从上述覆盖部件突出、弯曲且沿上述密封部件的车内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部件具有接合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并形成上述支承面的支承体,以及设置于上述支承体与上述切口部的缘部之间,并覆盖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连接的连接部的封接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体具有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抵接的脚部和在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之间形成空间的槽部, 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连接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槽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体沿上述第二玻璃板的缘部延伸,其两端与上述切口部的缘部抵接,并形成有被上述第二玻璃板、上述切口部的侧缘以及上述支承体包围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通过上述封接材料填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述封接材料的朝向车内侧的部分成形为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以及上述支承面同一面地连续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窗玻璃,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从上述封接材料突出,并向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延伸,在粘接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与上述切口部相邻接的部分后,弯曲并向上述密封部件的车内侧延伸。
8.一种汽车用窗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准备夹层玻璃的工序,所述夹层玻璃具备:在缘部形成切口部的第一玻璃板、配置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的第二玻璃板、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导电图案以及供电部,该供电部与上述导电图案连接,并设置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与上述切口部对应的部分; 将薄片状的具有挠性的端子的一端接合于上述供电部,并且将另一端向上述切口部的外方延伸的工序; 以覆盖上述供电部以及上述端子的和上述供电部连接的连接部的方式在上述切口部涂敷封接材料的工序; 在上述封接材料凝固之前,以形成与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处于同一面的支承面的方式将支承体配置于涂敷了上述封接材料的上述切口部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缘部以及上述支承面上粘接密封部件的工序。
【文档编号】B60J10/02GK104228530SQ20141027766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0日
【发明者】中川雅文 申请人: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