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713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的技术,能够抑制带扣向孔部接触。带扣装置(60)以使带扣(63)与形成在车辆用座垫(31)的一部分上的贯穿孔(35)相面对的方式而安装。贯穿孔(35)的内壁面(100)由形成于前方的前面部(101)、左右的侧面部(102、103)、和后面部(104)构成。具有底面部(115),该底面部以从左右的侧面部(102、103)中的一方的侧面部(102)下降至另一方的侧面部(103)的方式延伸,并封堵贯穿孔(35)。
【专利说明】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全带用的带扣与座垫相面对的、安全带用的带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的后部座席中,存在采用了座垫在车宽方向的范围内连续的座席的情况。乘员在落座于座席上时,佩戴安全带。安全带的佩戴通过将安全带的舌板插入到与座垫相面对的带扣中而进行。作为具有这样结构的带扣的现有技术,具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0003]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带扣装置构成为,将带扣收纳于形成在座垫上的孔部中,使带扣从该孔部与车室内相面对。在带扣的下部安装有带扣织带。
[0004]在这样的带扣装置中,由于在带扣与孔部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车辆的行驶中带扣在孔部内活动。对于这一点,具有改善的余地。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80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带扣活动的技术。
[0009]根据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供安全带用的带扣装置安装,其中,在车辆用的座垫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大致矩形状的贯穿孔,以使带扣与上述贯穿孔相面对的方式来安装安全带用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致矩形状的上述贯穿孔的内壁面由形成于前方的前面部、从该前面部的左右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侧面部、和连接这些左右的侧面部的后面部构成,具有底面部,该底面部以从左右的侧面部中的一方的侧面部下降至另一方的侧面部的方式延伸,并封堵上述贯穿孔。
[0010]优选的是如方案2所述,上述内壁面的前面部在从侧方观察上述座垫时,从下向上且向前方倾斜地形成。
[0011]发明效果
[0012]在方案1的发明中,底面部形成为从一方的侧面部朝向另一方的侧面部下降的下降斜面。由此,在带扣的下端部,施加有从底面部向另一方的侧面部推压的力。由此,能够抑制带扣的活动。
[0013]在方案2的发明中,内壁面的前面部在从侧方观察座垫时,从下向上且向前方倾斜地形成。即,前面部形成为锥状。在从座垫的下方插入带扣及带扣织带时,前面部起到引导作用,从而能够容易地插入带扣及带扣织带。即,能够提高组装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的车室的立体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0017]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0018]图5是图1所示的袋状部件及带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6是图5所示的袋状部件的分解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31…左部座垫(座垫)
[0022]35、45…贯穿孔
[0023]41…右部座垫(座垫)
[0024]51…中央部座垫(座垫)
[0025]63、73、83、93 …带扣
[0026]100…内壁面
[0027]101...前面部
[0028]102…左侧面部(一方的侧面部)
[0029]103…右侧面部(另一方的侧面部)
[0030]104…后面部
[0031]115…底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根据【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左,R表示从乘员观察时的右,Up表示上,Dw表示下。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车室11的后部,在车宽方向的范围内配置有供乘员落座的座椅20。该座椅20是车室11内的配置在第3排的座椅。
[0035]该座椅20上能够落座3名乘员,与各个乘员对应地配置有三个安全带装置14?16。安全带装置14?16由供落座在座椅20左端的乘员佩戴的左部安全带装置14、供落座在座椅20右端的乘员佩戴的右部安全带装置15、和供落座在座椅20中央的乘员佩戴的中央部安全带装置16构成。
[0036]此外,座椅20可以是独立动作的三个座椅连续的结构,也可以是在一个座椅上形成有凹凸的结构。而且,还能够仅使供左端的乘员落座的部位独立,并使供右端和中央的乘员落座的部位一体地形成。即,座椅20的独立或连续能够任意地选择。
[0037]同时参照图2,座椅20由供左端的乘员落座的左部座椅30、供右端的乘员落座的右部座椅40、和供中央的乘员落座的中央部座椅50构成。
[0038]左部座椅30由供乘员落座的左部座垫31 (座垫31)、和从该左部座垫31的后端立起且供乘员倚靠的左部座椅靠背32构成。右部座椅40及中央部座椅50也是同样的。SP,右部座椅40由右部座垫41 (座垫41)和右部座椅靠背42构成。中央部座椅50由中央部座垫51 (座垫51)和中央部座椅靠背52构成。
[0039]在安全带装置14?16中,分别采用了以往公知的安全带装置。左部安全带装置14使安装在织带14a上的舌板与配置在左部座椅30的车宽中央侧的左部带扣装置60 (带扣装置60)嵌合而佩戴。右部安全带装置15也是同样的。即,使安装在织带15a上的舌板与配置在右部座椅40的车宽中央侧的右部带扣装置70 (带扣装置70)嵌合而佩戴。
[0040]中央部安全带装置16通过在织带16a上安装插销板(latch plate)和舌板而构成。乘员使插销板与配置在右部座椅40的车宽中央侧的第2中央部带扣装置90 (带扣装置90)嵌合后,使舌板与配置在左部座椅30的车宽中央侧的第1中央部带扣装置80 (带扣装置80)嵌合,从而佩戴安全带。
[0041]在左部座垫31的车宽中央部的后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将左部座垫31贯穿的大致矩形状的贯穿孔35。在该贯穿孔35中,左部带扣装置60的带扣63和第2中央部带扣装置90的带扣93相面对。
[0042]更准确而言,贯穿孔35以使呈大致U字状地形成在左部座垫31上的孔部的前端被中央部座垫51的侧面封堵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0043]右部座垫41也是同样的。即,在右部座垫41的车宽中央部的后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将右部座垫41贯穿的大致矩形状的贯穿孔45。在该贯穿孔45中,右部带扣装置70的带扣73和第1中央部带扣装置80的带扣83相面对。
[0044]此外,贯穿孔35、45既可以形成在一个座垫的一部分上,也可以通过两个座垫而形成。
[0045]在下图以后,以与左部座垫31的贯穿孔35相面对的带扣装置60、90为例,详细说明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与右部座垫41的贯穿孔45相面对的带扣装置70、80的安装构造和与左部座垫31的贯穿孔35相面对的带扣装置60、90的安装构造相同,省略说明。
[0046]以下,将左部带扣装置60及第2中央部带扣装置90适当地称为带扣装置60、90。将左部座垫31及中央部座垫51适当地称为座垫31、51。
[0047]如图3及图4所示,贯穿孔35的内壁面100由形成于前方的前面部101、从该前面部101的左右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侧面部102、103、和连接这些左右的侧面部102、103的后端的后面部104构成。
[0048]如上所述,前面部101、左侧面部102及后面部104通过左部座垫31而形成,右侧面部103通过中央部座垫51而形成。
[0049]带扣63、93收纳于缝合在贯穿孔35的内壁面100上的布制的袋状部件110中。袋状部件110由以下部分构成:前面缝合部111,其缝合在前面部101上;左侧面缝合部112 (—方的侧面缝合部112),其从前面缝合部111的左端部连续地向后方延伸并缝合在左侧面部102上;右侧面缝合部113 (另一方的侧面缝合部113),其从前面缝合部111的右端部向后方延伸并缝合在右侧面部103上;后面缝合部114,其沿左右的侧面缝合部112、113的后端之间延伸并缝合在后面部104上;和底面部115,其覆盖这些前面缝合部111、左右的侧面缝合部112、113及后面缝合部114的下部。
[0050]内壁面100的前面部101在从侧方观察座垫31时,从下向上并向前方倾斜地形成。即,相对于沿前后延伸的座垫31的中央线CL,前面部101倾斜地形成。内壁面100的后面部104在从侧方观察座垫31时,从下向上且向后方倾斜地形成。左右的侧面部102、103相对于座垫31大致垂直地形成。
[0051]尤其如图4所示,右侧面缝合部113沿着右侧面部103延伸至右侧面部103的下端,并且从右侧面部103的下端沿着座垫51的底部51a延伸。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前端部113a通过安装在座垫51的底部51a上的C型环121而固定在座垫51上。
[0052]袋状部件110的底面部115缝合在左侧面缝合部112上,并且以朝向右侧面缝合部113下降的方式延伸。即,底面部115以从左侧面部102朝向右侧面部103下降的方式延伸。而且,底面部115在右侧面缝合部113的下部,沿着右侧面缝合部113朝向座垫51的车宽中央侧延伸。底面部115在座垫51的底面部115上,形成得比右侧面缝合部113更长,并从下方覆盖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前端部113a及C型环121。
[0053]底面部115的前端部115a与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前端部113a相比固定在座垫51的车宽中央侧。更详细而言,底面部115的前端部115a通过安装在座垫51的底部51a上的C型环122而固定在座垫51上。
[0054]再次参照图3,带扣装置60、90均由带扣63、93、和从该带扣63、93的下端一体地延伸的带扣织带65、95构成。尤其是,如图4所示,带扣织带65位于底面部115与右侧面缝合部113之间。S卩,带扣织带65从袋状地形成的底面部115与右侧面缝合部113之间穿过。带扣织带65的前端部65a在袋状部件110的底面部115被固定在座垫51的底部51a上的部位处,与底面部115的前端部115a —起通过C型环122而固定。带扣织带95也是同样的。在下图以后,详细说明袋状部件110。
[0055]如图5及图6所示,袋状部件110由三片布131?133构成。三片布131?133由第1布131、第2布132和第3布133构成,其中,第1布131构成前面缝合部111、左侧面缝合部112及后面缝合部114,第2布132构成右侧面缝合部113,第3布133构成底面部 115。
[0056]为了制造袋状部件110,使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前边113b缝合到前面缝合部111的右边11 Id上,并且使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后边113e缝合到后面缝合部114的右边114d上。另外,使底面部115的左侧边115c缝合到左侧面缝合部112的下边112e上。而且,使底面部115的前边115b缝合到前面缝合部111的下边llle上,使底面部115的后边115e缝合到后面缝合部114的下边114e上。
[0057]袋状部件110的第2布132和第3布133并没有被缝合。或者,前边113b、115b彼此和后边113e、115e彼此中的某一方被缝合,并且另一方没有被缝合。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使带扣63、93以从座垫(图4,附图标记51)的下部滑入的方式配置。带扣63、93能够从由右侧面缝合部113和底面部115袋状地形成的部位的内部穿过而配置。
[0058]基于图4说明这样的带扣装置60的安装方法的一个例子。首先,准备将袋状部件110缝合到贯穿孔35的内壁面100上并且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前端部113a固定在底部51a上的座垫31、51、和带扣装置60。接下来,使带扣63从由右侧面缝合部113和底面部115袋状地形成的部位的内部穿过,并与贯穿孔35相面对。通过C型环122将带扣织带65和右侧面缝合部113的前端部113a固定在座垫51的底部51a上。
[0059]通过采用这样的带扣装置60的安装构造,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在贯穿孔35的内壁面100上缝合有具有底面部115的袋状部件110,并在该袋状部件110中收纳有带扣63。通过形成底面部115,能够防止带扣63向下方潜入。由此,能过容易地使用带扣63。
[0060]并且,底面部115以从左侧面部102朝向右侧面部103下降的方式延伸。由此,在带扣63的下端部,如箭头(1)所示,施加有从底面部115朝向右侧面部103推压的力。由此,能够抑制带扣63的活动。
[0061]而且,带扣织带65在位于底面部115与右侧面缝合部113之间的状态下,延伸至座垫51的底部51a,并与袋状部件110的底面部115 —起被固定在座垫51的底部51a上。由此,即使在保持从上方窥视贯穿孔35的状态而移动了带扣63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贯穿孔35的下方露出。能够提高外观性。
[0062]同时参照图3,内壁面100的前面部101在从侧方观察座垫31时,从下向上且向前方倾斜地形成。即,前面部101形成为锥状。在从座垫51的下方插入带扣63及带扣织带65时,前面部101起到引导作用,从而能够容易地插入带扣63及带扣织带65。S卩,能够提闻组装性。
[0063]而且,至少是,前面部101在从侧方观察座垫31时,从下向上且向前方倾斜地形成,或者,后面部104在从侧方观察座垫31时,从下向上且向后方倾斜地形成。由此,贯穿孔35形成为与上端部相比在下端部较窄。在这样的贯穿孔35中,至少两个带扣63、93相面对。由于贯穿孔35以朝向下端变窄的方式形成,所以能够在带扣63、93要向下方下沉的情况下,使带扣63、93彼此接触而抑制彼此沉入。
[0064]此外,本发明的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按照被采用于第3排座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第1排座椅或第2排座椅,只要在座垫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贯穿孔就能够采用。即,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方式。另外,在实施例中,袋状部件与座椅分体地形成,在此基础上被固定在贯穿孔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座椅的表皮和袋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并容易向贯穿孔固定。而且,在实施例中,在图4中,底面部115与左侧面缝合部112之间的缝纫部的缝边朝向上方,但为了提高外观性而优选向下方伸出。并且,在实施例中,在图4中,左侧面缝纫部112与左部座垫31的表皮之间的缝合部的缝边朝向表皮的外侧伸出,但通过在左部座垫31上形成切口并将缝纫左侧面缝合部112插入而缝纫,能够将缝边形成在表皮的内侧,由此,外观性提高而更为优选。该结构对于右侧面缝合部113与中央部座垫51之间的缝纫部及缝边也是同样的。
[0065]工业实用性
[0066]本发明的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适合采用于车辆的后部座席。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供安全带用的带扣装置安装,其中,在车辆用的座垫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大致矩形状的贯穿孔,以使带扣与所述贯穿孔相面对的方式来安装所述安全带用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大致矩形状的所述贯穿孔的内壁面由形成于前方的前面部、从该前面部的左右的端部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侧面部、和连接这些左右的侧面部的后端的后面部构成, 具有底面部,该底面部以从左右的侧面部中的一方的侧面部下降至另一方的侧面部的方式延伸,并封堵所述贯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面的前面部在从侧方观察所述座垫时,从下向上并向前方倾斜地形成。
【文档编号】B60R22/26GK104442686SQ20141049398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水越敏充, 阿部克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