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978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轮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旨在提供一种防止外胎脱落的轮毂,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轮毂,包括轮辋、轮辐、轮座和轮缘,所述轮缘与轮辐一体设置,所述轮辐包括若干叶片,所述轮辐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叶片间形成避让槽,所述轮座一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轮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座相对通孔的另一端设有转轴孔,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均包括挤压机构和驱动所述挤压机构相向或背向移动的驱动机构,安装好外胎后,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挤压机构背向移动,直至将外胎挤压到轮缘上,简单方便,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专利说明】轮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脱胎的轮毂。
【背景技术】
[0002]轮毂是轮胎内廓起支撑轮胎的圆桶形、中心装在轴上的部件。
[0003]目前,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车祸,而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意外出现外胎脱落,致使车辆失去平衡,酿成车祸,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胎的轮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包括轮辋、轮辐、轮座和轮缘,所述轮辐包括若干叶片,所述轮辐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叶片间形成避让槽,所述轮座一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轮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座相对通孔的另一端设有转轴孔,其特征是: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挤压外胎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均包括挤压机构和驱动所述挤压机构相向或背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外胎后,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挤压机构背向移动,直至将外胎挤压到轮缘上,简单方便,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至少两块可移动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间均设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外胎位于所述挤压板和所述轮缘之间,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外胎可抵触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外胎后,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挤压板背向移动,直至将外胎挤压到轮缘上,简单方便,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辋两边缘均设有凹环,所述凹环内置有外胎,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个均与所述凹环垂直且断面形状为燕尾形的滑槽,所述挤压板置于所述滑槽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胎安装在所述凹环内,能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将挤压板和驱动机构均置于滑槽内,能够起到不与内胎接触,保护内胎不受损害,将滑槽形状设为燕尾形,在装内胎时,不用特意去支撑住驱动机构和挤压板,它们也不会从滑槽中脱落出来,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T形推板,所述推板包括顶板和推杆,所述顶板和所述推杆为一体设置,所述顶板的端部均穿设在所述挤压板内,所述顶板的端部与所述挤压板间均设有所述弹簧,所述滑槽中部设有通槽,所述推杆包括连接部和控制部,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通槽内且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轮辋内表面外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上外胎时,顶板端头上的弹簧能够将挤压板往外胎方向上推动,将外胎很好的挤压在轮缘上,简单方便,能更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凹槽,所述挤压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装上轮胎的时候,挤压板上的凸块位于凹槽内,起到固定挤压板移动的作用,当装好轮胎时,推动顶板上移,进而凸起从凹槽中移出,顶板端头上的弹簧能够将挤压板往外胎方向上推动,将外胎很好的挤压在轮缘上,简单方便,能更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的连接部和控制部均为矩形,所述控制部可旋转。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装好轮胎时,可以将控制部截面旋转到与连接部截面垂直的位置,这样能够很好的固定住推杆,防止顶板上的凸块从凹槽中移出,避免在未装入外胎时,挤压板就挤压在轮缘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实施例的总结构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实施例的A-A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实施例推杆下方的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实施例1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实施例的B-B的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1、轮辐;2、轮座;3、轮缘;4、避让槽;5、凹环;6、滑槽;7、通槽;8、凹槽;
9、挤压板;10、连接部;11、控制部;12、顶板;13、凸起;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轮毂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轮毂,包括轮辋、轮辐1、轮座2和轮缘3,所述轮辐I包括若干叶片,所述轮辐I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叶片间形成避让槽4,所述轮座2 —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轮辐I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座2相对通孔的另一端设有转轴孔,其特征是: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挤压外胎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均包括挤压机构和驱动所述挤压机构相向或背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外胎后,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挤压机构背向移动,直至将外胎挤压到轮缘3上,简单方便,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26]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至少两块可移动的挤压板9,所述挤压板9间均设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外胎位于所述挤压板9和所述轮缘3之间,所述挤压板9与所述外胎可抵触连接。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外胎后,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挤压板9背向移动,直至将外胎挤压到轮缘3上,简单方便,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28]所述轮辋两边缘均设有凹环5,所述凹环5内置有外胎,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个均与所述凹环5垂直且断面形状为燕尾形的滑槽6,所述挤压板9置于所述滑槽6内。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胎安装在所述凹环5内,能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将挤压板9和驱动机构均置于滑槽6内,能够起到不与内胎接触,保护内胎不受损害,将滑槽6形状设为燕尾形,在装内胎时,不用特意去支撑住驱动机构和挤压板9,它们也不会从滑槽6中脱落出来,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003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T形推板,所述推板包括顶板12和推杆,所述顶板12和所述推杆为一体设置,所述顶板12的端部均穿设在所述挤压板9内,所述顶板12的端部与所述挤压板9间均设有所述弹簧14,所述滑槽6中部设有通槽7,所述推杆包括连接部10和控制部11,所述连接部10置于所述通槽7内且与所述顶板1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11位于所述轮辋内表面外侧。
[0031 ] 所述通槽7两侧各设有一个凹槽8,所述挤压板9上均设有与所述凹槽8配合的凸起13。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装上轮胎的时候,挤压板9上的凸块位于凹槽8内,起到固定挤压板9移动的作用,当装好轮胎时,推动顶板12上移,进而凸起13从凹槽8中移出,顶板12端头上的弹簧14能够将挤压板9往外胎方向上推动,将外胎很好的挤压在轮缘3上,简单方便,能更很好的起到防止轮胎外胎的脱落。
[0033]所述推杆的连接部10和控制部11均为矩形,所述控制部11可旋转。
[00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装好轮胎时,可以将控制部11截面旋转到与连接部10截面垂直的位置(此处需说明的控制部11和连接部10的截面均为长方形且尺寸相同),控制部11能够卡在轮辋内表面上不进入通槽7内,这样能够很好的固定住推杆,防止顶板12上的凸块从凹槽8中移出,避免在未装入外胎时,挤压板9就挤压在轮缘3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轮毂,包括轮辋、轮辐、轮座和轮缘,所述轮辐包括若干叶片,所述轮辐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叶片间形成避让槽,所述轮座一端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轮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座相对通孔的另一端设有转轴孔,其特征是: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挤压外胎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均包括挤压机构和驱动所述挤压机构相向或背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是: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至少两块可移动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间均设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外胎位于所述挤压板和所述轮缘之间,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外胎可抵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其特征是:所述轮辋两边缘均设有凹环,所述凹环内置有外胎,所述轮辋上设有若干个均与所述凹环垂直且断面形状为燕尾形的滑槽,所述挤压板置于所述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T形推板,所述推板包括顶板和推杆,所述顶板和所述推杆为一体设置,所述顶板的端部均穿设在所述挤压板内,所述顶板的端部与所述挤压板间均设有所述弹簧,所述滑槽中部设有通槽,所述推杆包括连接部和控制部,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通槽内且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轮辋内表面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其特征是:所述通槽两侧各设有一个凹槽,所述挤压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毂,其特征是:所述推杆的连接部和控制部均为矩形,所述控制部可旋转。
【文档编号】B60B21/12GK203651328SQ20142002085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王正义 申请人:浙江飞虎铝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