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二力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32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汽车二力连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二力连杆,其工艺简单,重量轻。其中第二冲压片体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第一冲压片体也同样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与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成直角并且通过角焊缝连接,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比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要长出一段距离并与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通过搭接焊缝连接,第二冲压片体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两端细中间粗的粗细渐变结构,该加强筋的宽度方向是自该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开始朝向该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延伸。
【专利说明】汽车二力连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多连杆悬架,尤其涉及到多连杆悬架中的控制臂。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后副车架用二力连杆是多连杆悬架中保证车轮跳动轨迹和保证后轮Y向刚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结构,通常上控制臂为了避让车身纵梁一般都设计成独特的镰刀形状。
[0003]现在的后副车架用二力连杆大多是采用管梁冲压成型。为了满足经济型轿车的降低成本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二力杆的结构,以提高车型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二力连杆,其工艺简单,重量轻。
[0005]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二力连杆,其中部呈折弯形状,其特点是包括位于该二力杆第一侧的第二冲压片体和位于该二力杆第二侧的第一冲压片体,第二冲压片体、第一冲压片体在该二力杆的全长方向延伸,第二冲压片体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第一冲压片体也同样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与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成直角并且通过角焊缝连接,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比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要长出一段距离并与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通过搭接焊缝连接,第二冲压片体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两端细中间粗的粗细渐变结构,该加强筋的宽度方向是自该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开始朝向该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延伸。
[0006]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从该二力杆第一侧的延伸越过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
[0007]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一冲压片体为平片体。
[0008]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加强筋是在第二冲压片体上冲压成形,并在第一冲压片体侧的相反侧凸出。
[0009]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加强筋越靠近第二冲压片体的中间,相对于第一冲压片体侧就越向所述相反侧凸出,并且宽度也越宽。
[0010]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该汽车二力连杆是连接在汽车后副车架上的多连杆悬架的上控制臂。
[0011]本实用新型的二力连杆冲压焊接的工艺简单,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左右件通用,很好的满足了当前经济型轿车的成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型的竞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二力连杆的立体图。
[0014]图2为图1中汽车二力连杆的后视图。
[0015]图3为沿图2中A — A线的剖面图。
[0016]图4为沿图2中B —B线的剖面图。
[0017]图5为沿图2中C — C线的剖面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比较例中汽车二力连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5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汽车二力连杆,其中部呈折弯形状,包括位于该二力杆左侧的第二冲压片体2和位于右侧的第一冲压片体I,第二冲压片体2、第一冲压片体I在二力杆的全长方向延伸,第二冲压片体2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21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22,第一冲压片体I也同样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11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12。
[0022]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冲压片体2的第一侧边21与第一冲压片体I的第一侧边11成直角并且通过角焊缝211连接,第一冲压片体I的第二侧边12比第二冲压片体2的第二侧边22要长出一段距离并与第二冲压片体2的第二侧边22通过搭接焊缝212连接,长出的距离例如为5mm,第二冲压片体2具有加强筋20。由于角焊缝或搭接焊缝对工艺要求比较低,因此如图所示的实施例的焊接工艺性要求不高。
[0023]另外如图2所示,加强筋20为两端细中间粗的粗细渐变结构,加强筋20的宽度方向是自第二冲压片体2的第一侧边21开始朝向第二冲压片体2的第二侧边22延伸,在图2中是向下延伸。
[0024]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发现,在二力杆的下部和两端部增加材料对二力杆整体结构的增强不明显,因此如图所示的实施例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小二力杆两端接头处的材料,而仅在中部增加材料(加强筋20),还能将Y向刚度提高,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的一试验中,二力杆重量仅为1.07kg,但Y向刚度提高到19.9kN.m。
[0025]如图3至图4所示,第二冲压片体2的第一侧边21从该二力杆的左侧的延伸越过第一冲压片体I的第一侧边11。
[0026]如图3至图4所示,第一冲压片体I为平片体。
[0027]如图3至图4所示,加强筋20是在第二冲压片体2上冲压成形,并在第一冲压片体侧(图中为第二冲压片体2的右侧)的相反侧(图中为左侧)凸出。
[0028]如图3至图4所示,同时结合图2,加强筋20越靠近第二冲压片体2的中间,相对于第一冲压片体侧就越向相反侧(左侧)凸出,并且宽度也越宽。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冲压片体I略微弯曲也是可以的,加强筋2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厚度可以比第二冲压片体2的其他部位厚。
[0030]在图中的汽车二力连杆是以连接在汽车后副车架上的多连杆悬架的上控制臂为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二力连杆还可以是多连杆悬架的其他连杆。
[0031]如图6所示,汽车二力连杆3是采用管梁冲压成型的,区域30(两端)和区域
31(中间部分)分配的材料从刚度角度来看是差不多的,这样就造成区域30的刚度过剩,并且在一些场合,区域31存在刚度不足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与汽车二力连杆3相比,采用工艺更简单的冲压焊接结构,将左右两种冲片通过上下两道焊缝焊接起来,在二力连杆中间上部(此区域最易失效)加了一条大的渐变加强筋,而在下部和二力连杆两端没有增加任何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小了两端接头处的材料,在保证结构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二力连杆的重量。
[0032]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汽车二力连杆,其中部呈折弯形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该二力杆第一侧的第二冲压片体和位于该二力杆第二侧的第一冲压片体,第二冲压片体、第一冲压片体在该二力杆的全长方向延伸,第二冲压片体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第一冲压片体也同样具有折弯中部的内侧对应的第一侧边以及折弯中部的外侧对应的第二侧边,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与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成直角并且通过角焊缝连接,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比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要长出一段距离并与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通过搭接焊缝连接,第二冲压片体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两端细中间粗的粗细渐变结构,该加强筋的宽度方向是自该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开始朝向该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二侧边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特征在于,第二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从该二力杆第一侧的延伸越过第一冲压片体的第一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特征在于,第一冲压片体为平片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是在第二冲压片体上冲压成形,并在第一冲压片体侧的相反侧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越靠近第二冲压片体的中间,相对于第一冲压片体侧就越向所述相反侧凸出,并且宽度也越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力连杆,其特征在于,该汽车二力连杆是连接在汽车后副车架上的多连杆悬架的上控制臂。
【文档编号】B60G7/00GK203974452SQ20142038871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欧聪华, 丹尼斯·杨卡, 孙志伟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