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4903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以上机动车使用的后轮悬架机构领域。



背景技术:

机动车后轮悬架支撑在轮胎和车身之间,能够缓和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衰减因此产生的左右上下方向的倾斜晃动和震动,即缓震作用,来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减小冲击力对车辆的磨损。后轮悬架机构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独立悬架、半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相对于半独立和非独立悬架,由于其左右车轮能够单独跳动,互不相干,所以其行驶的稳定性、缓震性、舒适性较好,是现轿车中大多数采用的悬架方式,但现轿车用的独立悬架结构复杂,载重相对较小,且车轮的跳动都会改变其最初直立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能够达到较好的缓震,减小侧倾的独立悬架机构,且相对载重量较大,又能实现车轮的正立跳动,又不改变其最初直立的状态。

为解决传统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机动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包括车身架、悬挂架和拉杆,所述车身架用于架设车身,所述悬挂架是由后平叉架、避震装置、弹簧钢板总成和后桥架等组成的,所述后桥架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轴杆,所述两后平叉架的连接端分别通过轴承套设在轴杆上,所述后桥架上固定设有支撑杆对应在两后平叉架的上方,所述两后平叉架和支撑杆之间分别设有避震装置,所述后平叉架用于架设车后轮,所述弹簧钢板总成是用u形钢板扣扣住在后桥架上,其前后两端是锁住在车身架上的。

所述后平叉架上设有悬挂轴承套,所述悬挂轴承套的轴线朝向与车轮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后平叉架的两边叉是通过n形状围绕车轮而加固的,n形的中心点位直接与后平叉架上套在轴杆的套管中心点位相连接而加固的。

所述拉杆是由锁住在车身架上双根螺丝纵向轴承外套连接体、双孔平片横向轴承外套连接体和旋转摆动节这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其中的纵向轴承外套和横向轴承外套是为90度交叉的,这样设计既能满足后桥架上下摆动及旋转要求,又能拉住后桥架,而使用轴承维修方便又耐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代轿车使用的独立悬架结构,本发明的结构较为简单,车两侧的后轮分别通过后平叉架与后桥架相连,后平叉架又是通过轴承与后桥架可转动的连接,并且两后平叉架与支撑杆之间分别设置避震装置,因此可以看出两后轮是以独立悬架方式架设的,即行驶时一侧的车轮跳动不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车轮的跳动又可实现不改变其最初直立状态,又可相对增加载重量和提高车轮的跳动幅度。

图1为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基本原理构造实图。

图2为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侧面图。

图3为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背面图。

图4和图5为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斜面图。

图6为拉杆实图。

图7和图8为悬挂架实图。

图中车身架1、悬挂架2、后平叉架3、车轮68、避震装置121、后桥架126、u形钢板扣127、拉杆128、轴杆328、支撑杆329、弹簧钢板总成125、双根螺丝纵向轴承外套连接体426、双孔平片横向轴承外套连接体427、旋转摆动节4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事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机动车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述,包括车身架1、悬挂架2和拉杆128,所述车身架1用于架设车身,所述悬挂架2分别用于连接车身架1和架设车后轮68,所述悬挂架2是由后平叉架3、避震装置121、弹簧钢板总成125和后桥架126组成的,所述避震装置121设置在后平叉架3和后桥架126之间,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后桥架126的左右两边固定设有轴杆328,两后平叉架126的连接端分别通过轴承套设在轴杆328上,所述后桥架126上固定设有支撑杆329对应在两后平叉架3的上方,所述两后平叉架3和支撑杆329之间分别设有避震装置121,所述后平叉架3用于架设车后轮68,所述弹簧钢板总成125是用u形钢板扣127扣住在后桥架126上,其前后两端是锁住在车身架1上的,在不平路面行驶时,由于后平叉架3的连接端相对轴杆328是可转动的,因此一侧的车轮68遇到不平跳动会通过此处的转动及对应的减震装置121来衰减跳动产生的左右上下方向的倾斜、晃动和振动,以实现跳动时车身为正立状态,增加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进一步阐述,所述后平叉架3上设有悬挂轴承套,所述悬挂轴承套的轴线朝向与车轮68的转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后平叉架3的前端是通过两个轴承外套套住在后桥架126上的,其后端是围绕着车轮68做n形加固,n形中心点位直接与后平叉架3上套在轴杆328的套管中心点位相连接而加固的。

进一步,所述拉杆128是由锁住在车身架1上的双根螺丝纵向轴承外套连接体426、双孔平片横向轴承外套连接体427、旋转摆动节428这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的纵向轴承外套与横向轴承外套是为90度交叉的,其纵向是相对于车身架1而正纵向、横向也是相对于车身架1而正横向的,这样设计既能满足后桥架126上下摆动及旋转要求,又能拉住后桥架126,而使用轴承维修方便且耐用、可靠性强。

进一步说明,由于用于架设车后轮68的两后平叉架3与后桥架126上的轴杆328为90度交叉,且两边车轮的跳动互不直接干扰,可见是为独立悬架机构这个形式,因此可见能实现车轮的正立跳动而不改变其最初直立的状态,由于传统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后桥是断开式,因此载重相对较小,本发明设计的后桥架126是单一性的,其中间是不断开的,而后桥架126与车身架1之间是用弹簧钢板总125相连接,且后平叉架126又是通过n形等做加固处理的,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独立悬架结构,本发明的独立悬架机构能增加载重量,由于传统的独立悬架的车轮跳动时都会改变其最初直立的状态,而本发明的独立悬架中的车轮68在跳动时可实现车轮68的正立状态,故能增加车轮68的跳动幅度,故能增加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等。

上述案例和图示,并非限定本发明专利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专利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机动后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属于两轮以上机动车后轮的独立悬架机构这个领域,它解决了机动车后轮在处于独立悬架时长期以来车轮不可正立跳动,其跳动都会改变其最初直立状态这个技术难题,解决这个难题有利于增加车轮跳动幅度,增加车辆的载重和行驶的稳定性等,技术要点:设置一个悬挂架,其包括后平叉架、后桥架、弹簧钢板总成和减震装置,所述后平叉架用于架设车轮而又悬挂在后桥架上,后平叉架和后桥架之间设置避震装置,弹簧钢板总成扣住在后桥架上,其前后两端又锁住在车身架上,在后桥架的前方,设置左右两根拉杆用于控制所述悬挂于所述车身架上的悬挂架。

技术研发人员:郑庆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庆华
技术研发日:2016.05.24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