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224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具体适用于提高散热效率,增强控制性。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侧部常设置有侧盖本体以将主变速器、副变速器罩住,使用中发动机散发的热量以及主变速器、副变速器之间皮带传动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导致侧盖内的温度易升高,进而产生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557677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1月2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侧盖,摩托车发动机变速箱主轴上联接有副变速器,副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主变速器相联,本侧盖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且呈长板状的本体,副变速器和主变速器均位于本体内,本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副变速器两侧的本体上。虽然该设计通过进风口、出风口的设计增强了空气流通的散热作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的散热属于被动式散热,并不是依据温度的情况作出的即时反应,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的摩托车的侧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包括侧盖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主变速器、副变速器,所述主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副变速器进行传动联接;

所述摩托车的侧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控制器与电源;所述侧盖本体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侧盖本体的底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下方的部位设置有与散热网相对应的散热风扇,侧盖本体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侧盖本体上设置的电源的一端电路连接,该电源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通电片、左感温片、右感温片,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温口,该进温口与左感温片、右感温片、通电片共构成一个进温腔,所述左感温片的顶端与金属外壳顶壁的左部分相连接,左感温片的底端则下延伸于金属外壳的内部,所述右感温片的顶端与金属外壳顶壁的右部分相连接,右感温片的底端则下延伸于金属外壳的内部,左感温片顶端、右感温片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左感温片底端、右感温片底端之间的距离,通电片水平的搁置在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上,通电片的左端搁置在左感温片上近其底端的部位,通电片的右端搁置在右感温片上近其底端的部位;所述输入电源线的一端与散热风扇相连接,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的左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的内部,输出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接,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的右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的内部,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正对设置,输出电源线另一端、输入电源线另一端的正上方悬挂有同一个通电片,该通电片的面积大于输出电源线、输入电源线的间距。

所述侧盖本体内开设有绝缘腔,该绝缘腔与散热风扇的底部相通,且在绝缘腔内设置有电源。

所述输入电源线上位于金属外壳内部的部位的底部经左绝缘柱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源线上位于金属外壳内部的部位的底部经右绝缘柱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

所述左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85度,所述右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85度。

所述左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右感温片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中,所述侧盖本体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侧盖本体的底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下方的部位设置有与散热网相对应的散热风扇,侧盖本体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侧盖本体上设置的电源的一端电路连接,该电源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电路连接,使用时,不仅增加了一个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而且该散热风扇还由控制器控制运行,控制器能根据温度的具体情况控制风扇的运行与否,不仅能进行有效散热,而且提高了风扇的利用效率,控制性较强。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

2、本发明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中,其包括的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通电片、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蔓延至进温腔后会与左感温片、右感温片相接触,导致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后的左感温片、右感温片的底端之间的距离扩大,通电片的两端沿左感温片、右感温片下滑,脱落与感温片的接触,直至同时压住输出电源线、输入电源线,从而导通电路,进而自动开启风扇,实现温控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侧盖本体1、主变速器2、副变速器3、传动皮带4、散热风扇5、控制器6、金属外壳61、进温口611、进温腔612、输入电源线62、左绝缘柱621、输出电源线63、右绝缘柱631、通电片64、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电源7、散热网8、绝缘腔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摩托车的侧系统,包括侧盖本体1及其内部设置的主变速器2、副变速器3,所述主变速器2通过传动皮带4与副变速器3进行传动联接;

所述摩托车的侧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5、控制器6与电源7;所述侧盖本体1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3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8,侧盖本体1的底板上位于副变速器3正下方的部位设置有与散热网8相对应的散热风扇5,侧盖本体1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3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6,该控制器6与侧盖本体1上设置的电源7的一端电路连接,该电源7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5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通电片64、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所述金属外壳61的顶部开设有进温口611,该进温口611与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通电片64共构成一个进温腔612,所述左感温片65的顶端与金属外壳61顶壁的左部分相连接,左感温片65的底端则下延伸于金属外壳61的内部,所述右感温片66的顶端与金属外壳61顶壁的右部分相连接,右感温片66的底端则下延伸于金属外壳61的内部,左感温片65顶端、右感温片66顶端之间 的距离大于左感温片65底端、右感温片66底端之间的距离,通电片64水平的搁置在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上,通电片64的左端搁置在左感温片65上近其底端的部位,通电片64的右端搁置在右感温片66上近其底端的部位;所述输入电源线62的一端与散热风扇5相连接,输入电源线62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61的左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61的内部,输出电源线63的一端与电源7相连接,输出电源线63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外壳61的右壁后延伸至金属外壳61的内部,输出电源线63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线62的另一端正对设置,输出电源线63另一端、输入电源线62另一端的正上方悬挂有同一个通电片64,该通电片64的面积大于输出电源线63、输入电源线62的间距。

所述侧盖本体1内开设有绝缘腔9,该绝缘腔9与散热风扇5的底部相通,且在绝缘腔9内设置有电源7。

所述输入电源线62上位于金属外壳61内部的部位的底部经左绝缘柱621与金属外壳61的底壁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源线63上位于金属外壳61内部的部位的底部经右绝缘柱631与金属外壳61的底壁相连接。

所述左感温片65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85度,所述右感温片66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至85度。

所述左感温片65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右感温片66的底端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会升高金属外壳61的温度,从而升高进温腔612的温度,进而升高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的温度,并导致它们发生弯曲形变,弯曲后的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底端之间的距离扩大,原本被水平搁置的通电片64沿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下滑,直至脱离与左感温片65、右感温片66的接触,并下压住输出电源线63、输入电源线62时,电路导通,从而导通散热风扇5、电源7,启动后的散热风扇5会产生强风以有效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