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07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设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



背景技术:

碰碰车,顾名思义,一种主要供用于儿童玩乐的机动设施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各个家庭及各种玩乐场所。

现有技术中的碰碰车,其驱动底座上一般设置有驱动轮、皮刹、控制驱动轮作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轮作径向旋转的传动机构及若干随从驱动轮作轴向转动的从动轮,相应的传动机构则是通过方向盘连接杆与方向盘相连接。

应用于相应碰碰车的此种驱动底座,其虽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因儿童骑行相应碰碰车时,其很难根据行车环境去把控骑行速度,当骑行过快时,即相应驱动轮转速过快时,相应的皮刹则难以很好的将相应驱动轮刹住,进而,则存在相应碰碰车因刹不住而撞上行人或行径路上的障碍物,使得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其控制相应驱动轮作轴向转动的驱动电机一般均设置于相应驱动轮外,使得占用空间大,安装操作麻烦,且相应的驱动电机在驱动相应的驱动轮转动时,不是直接驱动,而是需要繁琐的中间传动机构,如此一来,则使得相应驱动轮动力差及爬坡速度慢。

从而,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包括用以托起支撑车身的车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主控制器、驱动轮、控制所述驱动轮作轴向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的驱动电机、若干随从所述驱动轮作轴向转动的从动轮、方向盘及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方向盘相连接的用以控制所述驱动轮作径向旋转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的刹车踏板、固设于所述驱动轮外并随从所述驱动轮作轴向转动的碟刹盘及固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的刹车件;

其中,所述刹车件上设置有制动器及用以卡设所述碟刹盘的制动槽,所述制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制动槽的两相对内壁分别固设有一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的刹车片,其中一所述刹车片与所述制动器相连接;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制动器,以使所述制动器驱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刹车片向另一所述刹车片所在方向运动时,两所述刹车片将卡设于其之间的所述碟刹盘锁紧固定。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包括轮轴、依次设置于所述轮轴外的轮廓及外胎;

其中,所述轮廓的两侧端面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一盖板,所述驱动电机收纳于两所述盖板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驱动轮的轮轴相联接;所述碟刹盘固设于所述轮轴上,并位于其中一所述盖板外,且所述碟刹盘与其中一所述盖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优选地,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的用以固定所述传动机构的轴承固定座,所述轴承固定座包括轴承固定座A及轴承固定座B;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同步轮、从同步轮及用以连接所述主同步轮与所述从同步轮的同步传动轮带;

所述主同步轮具有一主轴杆,所述主同步轮位于所述主轴杆的中上端;所述从同步轮具有一从轴杆,所述从同步轮位于所述从轴杆的上端;所述主轴杆及所述从轴杆分别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座A及轴承固定座B可活动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优选地,所述轴承固定座A包括上盖帽A及下盖帽A;所述主轴杆上于所述主同步轮的下端固定有一上轴承A及一下轴承A,所述车架上竖向方向开有一与所述主轴杆相适配的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主轴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上轴承A及下轴承A分别位于所述车架的上端面及下端面;所述上盖帽A套设于所述主轴杆的上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上端面,以使所述上轴承A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上盖帽A与所述车架的上端面之间;所述下盖帽A套设于所述主轴杆的下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端面,以使所述下轴承A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下盖帽A与所述车架的下端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轴承固定座B包括上盖帽B及下盖帽B;所述从轴杆上于所述从同步轮的下端固定有一上轴承B及一下轴承B,所述车架上竖向方向开有一与所述从轴杆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从轴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上轴承B及下轴承B分别位于所述车架的上端面及下端面;所述上盖帽B套设于所述从轴杆的上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上端面,以使所述上轴承B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上盖帽B与所述车架的上端面之间;所述下盖帽B套设于所述从轴杆的下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端面,以使所述下轴承B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下盖帽B与所述车架的下端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末端通过一万向节与所述主轴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从轴杆的下端固定有一倒U型转向架,两所述盖板的中部分别设有一过孔,所述驱动轮的轮轴自该驱动轮两侧的所述盖板上的过孔向外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上;

当转动所述方向盘,以使所述主轴杆带动所述从轴杆转动时,所述驱动轮作径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刹车件上还固设有紧固螺栓,所述倒U型转向架的其中一侧壁的外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栓螺纹旋接于所述螺纹孔,以使所述刹车件固设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上。

优选地,它还包括两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用以限制所述倒U型转向架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从动轮有四个,四个所述从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四角。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高速永磁无刷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在具体实施时,增设有所述碟刹盘及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的刹车件,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制动性好,刹车灵敏,刹车可靠性好,使得可有效避免因车速过快刹不住而撞上行人或行径路上的障碍物,使得造成安全隐患,也使得可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因车速过快刹不住而被撞坏,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安全性好,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将相应的驱动电机内置于所述驱动轮内,一方面,使得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使得节能省材,也方便安装,另一方面,相应的驱动电机直接驱动相应的驱动轮的转动,不需要中间的传动部件,使得在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时,所述驱动轮动力强、爬坡强、速度快以及故障率低,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所述轴承固定座A及轴承固定座B,即使得所述主轴杆及所述从轴杆分别可活动转动的固定于所述U型车架上,从而,所述主轴杆及所述从轴杆固定性好,稳固性好,且因相应的上轴承A及下轴承A均不是套设于相应的第一通孔内,使得在所述主轴杆转动时,所述上轴承A及下轴承A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进而,所述主轴杆转动灵敏性好;同理,因相应的上轴承B及下轴承B均不是套设于相应的第二通孔内,使得在所述从轴杆转动时,所述上轴承B及下轴承B也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进而,所述从轴杆转动灵敏性好,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整体的转动灵活性更好。

其四、本实用新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两设置于所述车架上且对应位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两侧的用以限制所述倒U型转向架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块,通过两所述限位块的限位,即使得所述倒U型转向架的转动范围受限,使得其不至于过渡转向而使急刹车等操作时导致本实用新型侧翻,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刹车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刹车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车架10;

主控制器20;

驱动轮30;

轮轴301;外胎302;盖板303;

从动轮40;

方向盘50;

连接杆60;

传动机构70;

主同步轮701;主轴杆7011;从同步轮702;从轴杆7021;同步轮带703;

刹车踏板80;

碟刹盘90;

刹车件100;

制动器1001;制动槽1002;刹车片1003;紧固螺栓1004;

轴承固定座A110;

上盖帽A1101;下盖帽A1102;

轴承固定座B120;

上盖帽B1201;下盖帽B1202;

万向节130;

倒U型转向架140;

限位块150;

控制器固定座160;

防撞保险杠1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包括用以托起支撑车身的车架10、安装于所述车架10上的主控制器20、驱动轮30、控制所述驱动轮30作轴向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20相连接的驱动电机、若干随从所述驱动轮30作轴向转动的从动轮40、方向盘50及通过一连接杆60与所述方向盘50相连接的用以控制所述驱动轮30作径向旋转的传动机构70。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0上的与所述主控制器20相连接的刹车踏板80、固设于所述驱动轮30外并随从所述驱动轮30作轴向转动的碟刹盘90及固设于所述车架10上的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90的刹车件100;

其中,所述刹车件100上设置有制动器1001及用以卡设所述碟刹盘90的制动槽1002,所述制动器1001与所述主控制器20相连接,所述制动槽1002的两相对内壁分别固设有一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90的刹车片1003,其中一所述刹车片1003与所述制动器1001相连接;

当脚踩所述刹车踏板80,所述主控制器20控制所述制动器1001,以使所述制动器1001驱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刹车片1003向另一所述刹车片1003所在方向运动时,两所述刹车片1003将卡设于其之间的所述碟刹盘90锁紧固定。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在具体实施时,增设有所述碟刹盘90及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90的刹车件100,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制动性好,刹车灵敏,刹车可靠性好,使得可有效避免因车速过快刹不住而撞上行人或行径路上的障碍物,使得造成安全隐患,也使得可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因车速过快刹不住而被撞坏。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安全性好,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轮30包括轮轴301、依次设置于所述轮轴301外的轮廓及外胎302;

其中,所述轮廓的两侧端面分别可拆卸式固定有一盖板303,所述驱动电机收纳于两所述盖板303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驱动轮30的轮轴301相联接;所述碟刹盘90固设于所述轮轴301上,并位于其中一所述盖板303外,且所述碟刹盘90与其中一所述盖板303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如此,本实用新型将相应的驱动电机内置于所述驱动轮30内,一方面,使得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使得节能省材,也方便安装,另一方面,相应的驱动电机直接驱动相应的驱动轮30的转动,不需要中间的传动部件,使得在驱动所述驱动轮30转动时,所述驱动轮30动力强、爬坡强、速度快以及故障率低。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再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前端的用以固定所述传动机构70的轴承固定座,所述轴承固定座包括轴承固定座A110及轴承固定座B120;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70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同步轮701、从同步轮702及用以连接所述主同步轮701与所述从同步轮702的同步传动轮带703;

所述主同步轮701具有一主轴杆7011,所述主同步轮701位于所述主轴杆7011的中上端;所述从同步轮702具有一从轴杆7021,所述从同步轮702位于所述从轴杆7021的上端;所述主轴杆7011及所述从轴杆7021分别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座A110及轴承固定座B120可活动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车架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所述轴承固定座A110包括上盖帽A1101及下盖帽A1102;所述主轴杆7011上于所述主同步轮701的下端固定有一上轴承A及一下轴承A,所述车架10上竖向方向开有一与所述主轴杆70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主轴杆701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上轴承A及下轴承A分别位于所述车架1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所述上盖帽A1101套设于所述主轴杆7011的上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10的上端面,以使所述上轴承A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上盖帽A1101与所述车架10的上端面之间;所述下盖帽A1102套设于所述主轴杆7011的下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10的下端面,以使所述下轴承A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下盖帽A1102与所述车架10的下端面之间。

所述轴承固定座B120包括上盖帽B1201及下盖帽B1202;所述从轴杆7021上于所述从同步轮702的下端固定有一上轴承B及一下轴承B,所述车架10上竖向方向开有一与所述从轴杆702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从轴杆702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上轴承B及下轴承B分别位于所述车架1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所述上盖帽B1201套设于所述从轴杆7021的上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10的上端面,以使所述上轴承B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上盖帽B1201与所述车架10的上端面之间;所述下盖帽B1202套设于所述从轴杆7021的下端,并固定于所述车架10的下端面,以使所述下轴承B可活动的卡合于所述下盖帽B1202与所述车架10的下端面之间。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所述轴承固定座A110及轴承固定座B120,即使得所述主轴杆7011及所述从轴杆7021分别可活动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车架10上。

从而,所述主轴杆7011及所述从轴杆7021固定性好,稳固性好。

且因相应的上轴承A及下轴承A均不是套设于相应的第一通孔内,使得在所述主轴杆7011转动时,所述上轴承A及下轴承A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进而,所述主轴杆7011转动灵敏性好。

同理,因相应的上轴承B及下轴承B均不是套设于相应的第二通孔内,使得在所述从轴杆7021转动时,所述上轴承B及下轴承B也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进而,所述从轴杆7021转动灵敏性好,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整体的转动灵活性更好。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60的末端则通过一万向节130与所述主轴杆701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从轴杆7021的下端固定有一倒U型转向架140,两所述盖板的中部分别设有一过孔,所述驱动轮30的轮轴301自该驱动轮30两侧的所述盖板303上的过孔向外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上;

当转动所述方向盘50,以使所述主轴杆7011带动所述从轴杆7021转动时,所述驱动轮30作径向旋转。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刹车件100上还固设有紧固螺栓1004,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的其中一侧壁的外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栓1004螺纹旋接于所述螺纹孔,以使所述刹车件100固设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30内所内置的驱动电机则通过穿过所述过孔的连接线与所述主控制器20信号连接。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设置于所述车架10上的用以限制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块150,两所述限位块150分别位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的两侧。

如此,通过两所述限位块150的限位,即使得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的转动范围受限,使得其不至于过渡转向而使急刹车等操作时导致本实用新型侧翻,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40有四个,四个所述从动轮40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底部四角。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为高速永磁无刷电机。

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0上的控制器固定座160,所述控制器固定座160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后中部的上端面,且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车架10的前端及后端还分别增设有一弧形的防撞保险杠170,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加的安全可靠。

再者,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轮30的尺寸与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后端的两所述从动轮40的尺寸大小完全相同,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前端的两所述从动轮40的尺寸则略小于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后端的两所述从动轮40的尺寸及所述驱动轮30的尺寸,如此,在手握所述方向盘50控制所述驱动轮30作径向旋转时,即控制所述驱动轮30左转弯或右转弯时,因所设置的两前从动轮40的尺寸略小,在所设置的两前从动轮40落地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转弯幅度可间接性得到增加,使得能更好的产生漂移感,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具愉悦性。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为后驱制动,即相应驱动轮30及传动机构70等也可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后端,并且,本实用新型也可作为四轮摩托车或四轮电瓶车的驱动底座使用。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优化型碰碰车驱动底座,在具体实施时,增设有所述碟刹盘90及用以制动所述碟刹盘90的刹车件100,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制动性好,刹车灵敏,刹车可靠性好,使得可有效避免因车速过快刹不住而撞上行人或行径路上的障碍物,使得造成安全隐患,也使得可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因车速过快刹不住而被撞坏,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安全性好,使用效果好。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将相应的驱动电机内置于所述驱动轮30内,一方面,使得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使得节能省材,也方便安装,另一方面,相应的驱动电机直接驱动相应的驱动轮的转动,不需要中间的传动部件,使得在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时,所述驱动轮动力强、爬坡强、速度快以及故障率低,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所述轴承固定座A110及轴承固定座B120,即使得所述主轴杆7011及所述从轴杆7021分别可活动转动的固定于所述车架10上,从而,所述主轴杆7011及所述从轴杆7021固定性好,稳固性好,且因相应的上轴承A及下轴承A均不是套设于相应的第一通孔内,使得在所述主轴杆7011转动时,所述上轴承A及下轴承A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进而,所述主轴杆7011转动灵敏性好;同理,因相应的上轴承B及下轴承B均不是套设于相应的第二通孔内,使得在所述从轴杆7021转动时,所述上轴承B及下轴承B也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进而,所述从轴杆7021转动灵敏性好,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整体的转动灵活性更好。

再次,本实用新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两设置于所述车架10上且对应位于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两侧的用以限制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块150,通过两所述限位块150的限位,即使得所述倒U型转向架140的转动范围受限,使得其不至于过渡转向而使急刹车等操作时导致本实用新型侧翻,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