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692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重,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的燃油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措施。新能源汽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非常有利。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需要人手动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桩的插口进行充电,这一行为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包括由支持柱和底台组成的架体,所述支持柱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一滑移槽和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齿形条,所述第一滑移槽内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二滑移槽内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一滑移槽右侧设有充电启动装置,所述充电启动装置左侧端面设有伸至所述第一滑移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有轮槽,所述轮槽右侧的所述充电启动装置内设有升落滑移槽,所述升落滑移槽底部相贯通设有充电腔,所述升落滑移槽左侧内壁设有第一滑移槽,所述轮槽右侧上方的所述滑移块侧壁与所述升落滑移槽左侧上方的所述充电启动装置侧壁之间设有传输腔,所述轮槽左侧的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有左侧端与所述齿形条契合连接的传输齿形轮,所述传输齿形轮前端面固定设有传输蜗轮,所述传输蜗轮右侧的所述轮槽内上下展伸设置有转柱,所述转柱顶部展伸段伸至所述传输腔内且与所述传输腔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传输腔内的所述转柱上固定设有第一传输轮,所述第一滑移槽内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传输螺形杆,所述传输螺形杆顶部展伸段伸至所述传输腔内且与所述传输腔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传输腔内的所述传输螺形杆上固定设有第二传输轮,所述升落滑移槽内设有升落装置,所述充电腔内设有充电实行装置,所述充电腔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胶垫,所述充电腔下方设置有绝缘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移槽与所述第二滑移槽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固定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螺形杆顶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内顶部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顶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二滑移槽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与所述第二螺形杆螺形逆向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柱底部展伸尾部与所述轮槽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传输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第一滑移槽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轮槽内的所述转柱外表面环固设有与所述传输蜗轮配合连接的蜗杆。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配合连接有传输带。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升落装置包括升落滑移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升落滑移块左侧顶部伸至所述第一滑移槽内且与所述传输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的导移块,所述升落滑移块底部端面内设有充电电动机,所述充电电动机底部配合连接有外环锁接轴。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充电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腔左右两侧内部的第二滑移槽,每个所述第二滑移槽内底面均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底面与所述第二滑移槽内顶面之间设有导移杆,所述充电腔内设有左右展伸设置的顶梁,所述顶梁左右两侧展伸端分别伸至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滑移槽内且与所述导移杆滑移配合连接,所述顶梁底部的所述导移杆外侧设有簧圈,所述顶梁顶部端面内运转配合连接有内环锁接轴,所述内环锁接轴底部端面固定设有向下展伸设置并贯通所述顶梁底部端面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端头与市电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移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且向右侧展伸设置的充电支持台,所述充电支持台顶部端面内设有相贯通设置的锁定槽。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绝缘装置包括主绝缘板和侧绝缘板,所述主绝缘板和所述侧绝缘板底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定槽的边缘,所述主绝缘板和所述侧绝缘板用于防止充电过程中人手误触导致安全事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滑移槽左侧内壁设上下展伸设置的齿形条,第一滑移槽内设上下展伸设置的第一螺形杆,第一滑移槽右侧设充电启动装置,充电启动装置左侧端面设伸至第一滑移槽内且与第一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的滑移块,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轮槽,轮槽右侧的充电启动装置内设升落滑移槽,升落滑移槽底部相贯通设充电腔,升落滑移槽左侧内壁设第一滑移槽,轮槽右侧上方的滑移块侧壁与升落滑移槽左侧上方的充电启动装置侧壁之间横向设传输腔,轮槽左侧的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左侧端与齿形条契合连接的传输齿形轮,传输齿形轮前端面固定设传输蜗轮,传输蜗轮右侧的轮槽内上下展伸设置转柱,转柱顶部展伸段伸至传输腔内且与传输腔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传输腔内的转柱上固定设第一传输轮,第一滑移槽内设上下展伸设置的传输螺形杆,传输螺形杆顶部展伸段伸至传输腔内且与传输腔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传输腔内的传输螺形杆上固定设第二传输轮,从而实现由第一电动机控制充电启动装置上下滑工作的同时启动控制充电端头的伸缩滑移工作,提高安全性以及充电效率。

2.通过第一滑移槽与第二滑移槽之间设连接件,连接件内固定设第一电动机,第一螺形杆顶部展伸尾部与第一滑移槽内顶部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第二螺形杆顶部展伸尾部与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第二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第二滑移槽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形杆与第二螺形杆螺形逆向设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启动装置以及充电支持台上下滑工作。

3.通过充电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充电腔左右两侧内部的第二滑移槽,每个第二滑移槽内底面均设内槽,内槽内底面与第二滑移槽内顶面之间设导移杆,充电腔内设左右展伸设置的顶梁,顶梁左右两侧展伸端分别伸至左右两侧的第二滑移槽内且与导移杆滑移配合连接,顶梁底部的导移杆外侧环绕设簧圈,顶梁顶部端面内运转配合连接内环锁接轴,内环锁接轴底部端面固定设向下展伸设置并贯通顶梁底部端面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端头与市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端头的自动伸缩工作,当需要充电时伸出,当充电完成时缩回,提高使用安全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充电端头的自动伸缩滑移工作,提高充电作业时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自动控制充电启动装置以及充电支持台上下滑工作,提高了充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环锁接轴与内环锁接轴完全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箭头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包括由支持柱62和底台61组成的架体6,所述支持柱62右侧端面内设有第一滑移槽622和第二滑移槽621,所述第一滑移槽622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齿形条6222,所述第一滑移槽622内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第一螺形杆6221,所述第二滑移槽621内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第二螺形杆6211,所述第一滑移槽622右侧设有充电启动装置8,所述充电启动装置8左侧端面设有伸至所述第一滑移槽622内且与所述第一螺形杆6221螺形配合连接的滑移块81,所述滑移块81左侧端面内设有轮槽87,所述轮槽87右侧的所述充电启动装置8内设有升落滑移槽82,所述升落滑移槽82底部相贯通设有充电腔83,所述升落滑移槽82左侧内壁设有第一滑移槽85,所述轮槽87右侧上方的所述滑移块81侧壁与所述升落滑移槽82左侧上方的所述充电启动装置8侧壁之间设有传输腔84,所述轮槽87左侧的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有左侧端与所述齿形条6222契合连接的传输齿形轮871,所述传输齿形轮871前端面固定设有传输蜗轮872,所述传输蜗轮872右侧的所述轮槽87内上下展伸设置有转柱874,所述转柱874顶部展伸段伸至所述传输腔84内且与所述传输腔84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传输腔84内的所述转柱874上固定设有第一传输轮842,所述第一滑移槽85内设有上下展伸设置的传输螺形杆851,所述传输螺形杆851顶部展伸段伸至所述传输腔84内且与所述传输腔84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传输腔84内的所述传输螺形杆851上固定设有第二传输轮841,所述升落滑移槽82内设有升落装置,所述充电腔83内设有充电实行装置,所述充电腔83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胶垫830,所述充电腔83下方设置有绝缘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滑移槽622与所述第二滑移槽621之间设有连接件623,所述连接件623内固定设有第一电动机6231,所述第一螺形杆6221顶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一滑移槽622内顶部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6221底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623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6211顶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623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6211底部展伸尾部与所述第二滑移槽621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6221与所述第二螺形杆6211螺形逆向设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启动装置8以及充电支持台7上下滑工作。

其中,所述转柱874底部展伸尾部与所述轮槽87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传输螺形杆851底部展伸尾部与第一滑移槽85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轮槽87内的所述转柱874外表面环固设有与所述传输蜗轮872配合连接的蜗杆873,从而实现传输齿形轮871与第一传输轮842之间的传输配合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轮842与所述第二传输轮841配合连接有传输带843。

其中,所述升落装置包括升落滑移块821以及设置在所述升落滑移块821左侧顶部伸至所述第一滑移槽85内且与所述传输螺形杆851螺形配合连接的导移块822,所述升落滑移块821底部端面内设有充电电动机823,所述充电电动机823底部配合连接有外环锁接轴824。

其中,所述充电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腔83左右两侧内部的第二滑移槽86,每个所述第二滑移槽86内底面均设有内槽861,所述内槽861内底面与所述第二滑移槽86内顶面之间设有导移杆862,所述充电腔83内设有左右展伸设置的顶梁831,所述顶梁831左右两侧展伸端分别伸至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滑移槽86内且与所述导移杆862滑移配合连接,所述顶梁831底部的所述导移杆862外侧设有簧圈863,所述顶梁831顶部端面内运转配合连接有内环锁接轴832,所述内环锁接轴832底部端面固定设有向下展伸设置并贯通所述顶梁831底部端面的充电端头833,所述充电端头833与市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端头833的自动伸缩工作,提高使用安全性。

其中,所述第二滑移槽62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螺形杆6211螺形配合连接且向右侧展伸设置的充电支持台7,所述充电支持台7顶部端面内设有相贯通设置的锁定槽72。

其中,所述绝缘装置包括主绝缘板91和侧绝缘板92,所述主绝缘板91和所述侧绝缘板92底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定槽72的边缘,所述主绝缘板91和所述侧绝缘板92用于防止充电过程中人手误触导致安全事故。

初始状态时,滑移块81位于第一滑移槽622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充电支持台7第二滑移槽621最底部位置,同时,充电支持台7右侧底部端面与底台61顶部端面相抵接,此时,升落滑移块821位于升落滑移槽82内的最顶部位置,同时,导移块822位于第一滑移槽85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顶梁831受到簧圈863顶压力,使顶梁831位于充电腔83以及第二滑移槽86内的最顶部位置,使外环锁接轴824最大程度远离内环锁接轴832,此时,充电端头833完全位于充电腔83内,此时,充电端头833最大程度远离充电支持台7。

当需要充电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充电的充电枪安装于锁定槽72内,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机6231带动第一螺形杆6221以及第二螺形杆6211同时运转,此时,第一螺形杆6221带动滑移块81沿第一滑移槽622底部方向滑移,使滑移块81带动充电启动装置8向下滑,第二螺形杆6211带动充电支持台7沿第二滑移槽621顶部方向滑移,由于齿形条6222与传输齿形轮871契合配合连接,在滑移块81向下滑过程中使传输齿形轮871带动传输蜗轮872以及传输蜗轮872右侧的蜗杆873运转,由蜗杆873带动转柱874以及第一传输轮842运转,由第一传输轮842上的传输带843带动第二传输轮841运转,由第二传输轮841带动传输螺形杆851运转,由传输螺形杆851带动导移块822沿第一滑移槽85底部方向滑移,由导移块822带动升落滑移块821沿升落滑移槽82底部方向滑移,继续控制第一电动机6231运转,直至如图2所示使升落滑移块821底部端面与顶梁831顶部端面相抵接,此时,外环锁接轴824与内环锁接轴832完全配合连接,继续控制第一电动机6231运转,此时,充电启动装置8继续向下滑,同时,充电支持台7继续向第一滑移,此时,传输螺形杆851继续带动导移块822沿第一滑移槽85底部方向滑移,导移块822继续带动升落滑移块821沿升落滑移槽82底部方向滑移,使顶梁831克服簧圈863的顶压力沿第二滑移槽86底部方向滑移,此时升落滑移块821底部端逐渐伸至充电腔83内,同时,顶梁831带动充电端头833逐渐滑出充电启动装置8的底部端面外,继续控制第一电动机6231运转,直至如图3所示充电端头833与充电枪充电口相抵接,此时实现充电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滑移槽左侧内壁设上下展伸设置的齿形条,第一滑移槽内设上下展伸设置的第一螺形杆,第一滑移槽右侧设充电启动装置,充电启动装置左侧端面设伸至第一滑移槽内且与第一螺形杆螺形配合连接的滑移块,滑移块左侧端面内设轮槽,轮槽右侧的充电启动装置内设升落滑移槽,升落滑移槽底部相贯通设充电腔,升落滑移槽左侧内壁设第一滑移槽,轮槽右侧上方的滑移块侧壁与升落滑移槽左侧上方的充电启动装置侧壁之间横向设传输腔,轮槽左侧的前后内壁运转配合连接左侧端与齿形条契合连接的传输齿形轮,传输齿形轮前端面固定设传输蜗轮,传输蜗轮右侧的轮槽内上下展伸设置转柱,转柱顶部展伸段伸至传输腔内且与传输腔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传输腔内的转柱上固定设第一传输轮,第一滑移槽内设上下展伸设置的传输螺形杆,传输螺形杆顶部展伸段伸至传输腔内且与传输腔内顶面运转配合连接,传输腔内的传输螺形杆上固定设第二传输轮,从而实现由第一电动机控制充电启动装置上下滑工作的同时启动控制充电端头的伸缩滑移工作,提高安全性以及充电效率。

2.通过第一滑移槽与第二滑移槽之间设连接件,连接件内固定设第一电动机,第一螺形杆顶部展伸尾部与第一滑移槽内顶部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第二螺形杆顶部展伸尾部与第一电动机配合连接,第二螺形杆底部展伸尾部与第二滑移槽内底面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形杆与第二螺形杆螺形逆向设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启动装置以及充电支持台上下滑工作。

3.通过充电实行装置包括设置在充电腔左右两侧内部的第二滑移槽,每个第二滑移槽内底面均设内槽,内槽内底面与第二滑移槽内顶面之间设导移杆,充电腔内设左右展伸设置的顶梁,顶梁左右两侧展伸端分别伸至左右两侧的第二滑移槽内且与导移杆滑移配合连接,顶梁底部的导移杆外侧环绕设簧圈,顶梁顶部端面内运转配合连接内环锁接轴,内环锁接轴底部端面固定设向下展伸设置并贯通顶梁底部端面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端头与市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端头的自动伸缩工作,当需要充电时伸出,当充电完成时缩回,提高使用安全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充电端头的自动伸缩滑移工作,提高充电作业时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自动控制充电启动装置以及充电支持台上下滑工作,提高了充电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