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2228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力集中动车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



背景技术:

动力集中动车组是一种经济型更强的动车组列车,运用和维护成本都比传统动车组优越。动力集中动车组与动力分散动车组相比差异主要在是动力集中动车组的动力都集中在动力车上,由动力车牵引不带动力的车厢并固定编组运用,主要动力设备也集中在动力车上,动力车上不搭载乘客。动力集中动车组的编组类型灵活即1台动力车+n辆车厢+1台动力车(16≥n≥0)。由于头尾两台动力车的距离较远,在乘务员准备值乘(驾驶动力车)前就必须要分别登上头尾两台动力车去分别对控制负载进行供电操作,在退乘(退出驾驶动力车)的时候也需要分别登上两节动力车去做切断控制负载的电源操作。严重影响乘务员的工作效率,在值乘和退乘时浪费时间,增加了乘务员无谓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乘务员值乘动力集中动车组的动力车时,在操纵端动力车就可以完成对两节动力车控制负载电源的投入和切断工作,减少乘务员的工作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包括相同电路结构的2台动力车,2台动力车之间通过供电贯穿线和断电贯穿线连接,动力车的电源正引出后分四路:

第一路分别连接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4和3,从触点3引出后连接继电器线圈kex,之后接至电源负;

第二路分别连接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6和5,从触点5引出后连接至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输出端和供电贯穿线;

第三路顺序连接继电器常闭触点ke、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并联电路、接触器线圈kmx后接至电源负;

第四路连接直流接触器主触头km后连接至动力车负载。

所述的供电贯穿线的两端分别连接2台动力车的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5和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并联电路的引出端。

所述的断电贯穿线的两端分别连接2台动力车的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增强了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的可操作性,较少了乘务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集中动车组编组示意图。

图2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kex为继电器线圈,kmx为接触器线圈,sa10为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自复式),kmf为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e为继电器常闭触点,km为直流接触器主触头。2台动力车包括动力车1和动力车2,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并联电路为2组kmf组成的并联电路,供电贯穿线的的两端分别连接2组动力车的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5和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并联电路的引出端。断电贯穿线的两端分别连接2台动力车的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3。

当乘务员准备值乘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时将sa10打至“供电”位,动力车1和动力车2的接触器kmx得电,kmx得电后km和kmf闭合,由于sa10为自复位式此时将自动恢复至“0”位,kmf已经闭合此时形成了对kmx供电的自锁回路,kmx可以长时得电,km可以保持长时闭合持续为本节动力车负载供电。使用两个kmf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只要有一对kmf闭合即可实现此功能。当乘务员退乘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时,将sa10打至“断电”位,动力车1和动力车2的kex得电,kex得电导致ke断开,ke断开就切断了kmx的供电回路,kmx失电导致kmf和km断开,sa10为自复位式此时将自动恢复至“0”位,ke自动回复至闭合位,由于kmf已经断开,对kmx的供电回路被切断,所以km会保持在断开位,切断对动力车负载的供电。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快速值乘和退乘方法电路,包括相同电路结构的2台动力车,2台动力车之间通过供电贯穿线和断电贯穿线连接,动力车的电源正引出后分四路:第一路连接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4和3,从触点3引出后连接继电器线圈KEX,之后接至电源负;第二路连接快速值乘/退乘转换开关SA10的触点6和5,从触点5引出后连接至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输出端和供电贯穿线;第三路顺序连接继电器常闭触点KE、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KMF的并联电路、接触器线圈KMX后接至电源负;第四路连接直流接触器主触头KM后连接至动力车负载。采用该方法电路,增强了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的可操作性,较少了乘务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琪;王威;王贤哲;刘斯嘉;陈宇阳;刘凌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7.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