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66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等四轮车辆中将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放气体导向消声器的排气管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车辆中,进行了在车辆碰撞时抑制消声器的移动的设计。在前面碰撞时车体向前方移动而崩溃,排气管相对于车体向后方移动,另外在后面碰撞时排气管从后方被按压而向前方移动,而且在侧面碰撞时排气管向被按压的方向移动。这样使排气管在发生了移动的情况下不会碰到周边部件例如燃料箱等,对于提高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

以往也有使连接到排气管的部件接触车体侧来抑制移动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动机的排气管支撑结构中,吊架(hanger)构件通过弹性构件装配到车体框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排气管固定到该吊架构件,该排气管在比吊架构件靠车体前方处具有弯曲部,在碰撞时的吊架构件的移动区域中限制构件在弯曲部的弯曲内方侧固定到车体框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开昭64-226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排气管支撑结构中,是将用于限制吊架构件的移动的限制构件固定到车体框架的复杂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该实际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车辆碰撞时的排气管相对于车体的移动的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是,上述车辆具有:车体,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纵梁;横梁,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接在上述纵梁之间;以及排气管,其与上述横梁交叉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通过固定到上述排气管的排气管侧吊架和吊架橡胶将上述排气管支撑于配置在上述车体侧的车体侧吊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横梁在该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具有分成两岔并且外侧端固定到上述纵梁的两岔部,上述排气管侧吊架配置在被上述两岔部围成的空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通过简单的结构限制车辆碰撞时的排气管相对于车体的大幅度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车辆的车体框架周围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撑排气管的安装装置周围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安装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发动机;3前轮;4燃料箱;5后轮;6排气岐管;10车体;11纵梁;12-2横梁;13排出管;14消声器;15催化转换器;16前置消声器;17安装装置;18支架;19两岔部;20排气管侧吊架;21吊架橡胶;22车体侧吊架;23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是,上述车辆具有:车体,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纵梁;横梁,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接在上述纵梁之间;以及排气管,其与上述横梁交叉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通过固定到上述排气管的排气管侧吊架和吊架橡胶将上述排气管支撑于配置在上述车体侧的车体侧吊架,其中,上述横梁在该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具有分成两岔并且外侧端固定到上述纵梁的两岔部,上述排气管侧吊架配置在被上述两岔部围成的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排气管的安装装置中,在车辆发生了前面碰撞、后面碰撞或者侧面碰撞时,配置在被两岔部围成的空间内的排气管侧吊架与由横梁构成的两岔部的内缘接触。通过使排气管侧吊架与两岔部接触,装配有排气管侧吊架的排气管的移动被限制。

[实施例]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车辆的特别是车体框架周围的俯视图。首先,使用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的概要构成。此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将从驾驶席观看的方向作为车辆的前方,将其相反方向作为后方。另外,将右侧作为右方,将左侧作为左方,分别根据需要适当地用箭头示出这些方向。

作为车辆1例如可以是乘用车等车辆,作为车辆1的车体10的骨格结构,左右一对纵梁1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这些纵梁11通过多个横梁12-1、12-2、12-3、12-4相互结合。在车体10的前部相对于纵梁11或横梁12-1的适当位置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多个发动机安装件搭载有发动机2,并且通过悬架装置(suspension)悬架有左右一对前轮3。另外,在车体10的后部相对于纵梁11或横梁12-3的适当位置直接或者间接地搭载有燃料箱4,并且通过悬架装置悬架有左右一对后轮5。

发动机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例如多气缸dohc汽油发动机等。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发动机2的多个气缸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或者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情况。虽省略了详细图示,但是发动机2通过多个发动机安装件悬架于车体10,从而一体地结合支撑于车体10,搭载于车辆1的发动机室。

在将发动机2的气缸内的燃烧后的废气从发动机2排出的排气系统中,具有排出管13,排出管13与发动机2连接,将从该发动机2排出的排放气体向车辆后方侧排出。排气管13与将从发动机2的各气缸排出的废气集中的排气岐管6连接并且向车辆后方延伸配置,与配设在车体10的大致后端部的消声器14连接。在该例子中,排出管13在车体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左方侧适度偏倚地配置,在排气岐管6与消声器14之间安装催化转换器15和前置消声器16。

车辆1具有用于将排气管13支撑于车体10的安装装置17。在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中央部靠前的横梁12-2具有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在这些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上配置构成安装装置17。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与将它们相互连结的支架18结合,即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分别与支架18的左侧缘部结合,横梁12-2的端部例如呈v字状而分成两岔。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的各自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外侧端固定到纵梁11(左侧),从而在横梁12-2的车辆方向左侧构成两岔部19。支架18位于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结合而成的v字的底部,即两岔部19的岔部。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呈v字状配置,从而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具有倾斜角度,而排气管13在俯视时与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交叉,并且经过它们的下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支架18而与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在车辆宽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即右侧,配置有与它们同样构成的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相对于经过支架18的中心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中心线与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大致对称地配置,各自车辆宽度方向右侧的外侧端固定到纵梁11(右侧)。如图1的图示例所示,横梁12-2通过左侧的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与右侧的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配置构成为例如呈x字状,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后所述为y字状等配置形态。

图2~图4示出安装装置17周围的具体的构成例。图2是支撑排气管13的安装装置17周围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ii-ii线的截面图。安装装置17如后所述构成为通过固定到排气管13的排气管侧吊架20和吊架橡胶21将排气管13支撑于配置在车体10侧的车体侧吊架22,排气管侧吊架20配置在被两岔部19围成的空间23内。

在此,首先,如图2所示,由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构成的两岔部19形成为:其外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或长度从支架18侧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纵梁11(左侧)扩展。此外,两岔部19的外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是指前横梁构件12a的前缘部与后横梁构件12b的后缘部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另外,两岔部19形成为:其在空间23内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心侧缩小。此外,两岔部19在空间23内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是指前横梁构件12a的后缘部与后横梁构件12b的前缘部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如该实施例所示,两岔部19通过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配置构成为呈以纵梁11为底边的大致三角形。

另外,如图3所示,纵梁11(左侧)形成为具有纵壁部11a的矩形截面(在图3中,省略该矩形的左侧边部的图示),两岔部19的外端部与纵壁部11a连结。此外,如图2所示,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的外端部能分别利用支架或适配器24通过焊接等固定到纵梁11的纵壁部11a。

在安装装置17的具体构成中,如图3和图4所示,排气管侧吊架20的基端部20a固定到排气管13。如图2所示,排气管13配置为与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交叉,如图3所示,排气管侧吊架20典型地是圆管材或者实心的钢棒材。此外,排气管侧吊架2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3等图示例所示的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排气管侧吊架20的基端部20a形成为沿着排气管13的下侧外周部弯曲,通过焊接等固定到排气管13。排气管侧吊架20如图3所示在车辆前后方向看时例如形成为大致倒l字状(上下颠倒的l字)等,与该l字的底边对应的顶端部20b与吊架橡胶21卡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吊架橡胶21例如为大致短圆柱状的橡胶材,具有供排气管侧吊架20的顶端部20b和车体侧吊架22的顶端部22b插入的上下一对卡合孔25、26(参照图4)。另外,吊架橡胶21如图4所示具有例如形成为大致h字状的狭缝或切口槽27。吊架橡胶21能在上下方向等适度地伸缩,但是在狭缝27的h字的中边部成为抵碰状态,能限制过度的收缩变形。

车体侧吊架22是实心的钢棒材,其基端部22a形成为沿着构成车体10的前横梁构件12a的上侧外周部弯曲,通过焊接等固定到前横梁构件12a。车体侧吊架22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例如形成为大致变形l字状等,与该l字的底边对应的顶端部22b与吊架橡胶21卡合。车体侧吊架22的顶端部22b插入吊架橡胶21的上侧的卡合孔26中。优选对排气管侧吊架20的顶端部20b和车体侧吊架22的顶端部22b分别实施用于防止其从卡合孔25、26脱落的胀形加工等。

参照图3,通过插入到吊架橡胶21的下侧的卡合孔25中的排气管侧吊架20的顶端部20b设定相对于排气管13的悬架点。该悬架点位于比前横梁构件12a的最下点p高的高度位置h,典型地是位于前横梁构件12a的最下点p和最上点p′(高度位置h′)的中间,顶端部20b在车辆前后方向看时与前横梁构件12a在上下方向重叠地配置。此外,关于排气管侧吊架20的顶端部20b和其插入的吊架橡胶21的高度,如果根据与配设在它们上方的周边部件等的关系来看在空间上是允许的,则也可以将悬架点设定得比前横梁构件12a的最上点p′高。

另外,通过排气管侧吊架20的顶端部20b设定的相对于排气管13的悬架点和后横梁构件12b之间的高度关系设定为与前横梁构件12a的情况实质上是同样的。即,排气管侧吊架20的悬架点位于比后横梁构件12b的最下点(参照图3的前横梁构件12a的情况)高的高度位置,与后横梁构件12b在上下方向重叠。

两岔部19如上所述包含:前横梁构件12a,其配置在排气管侧吊架20的前方;以及后横梁构件12b,其配置在排气管侧吊架20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典型地是圆管材,如图4所示,沿着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切断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时所形成的截面分别是封闭截面。

如上述那样在其前部与排气岐管6连接并且在其后部与消声器14连接的排气管13在其中途由安装装置17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安装装置17的排气管侧吊架20和车体侧吊架22通过吊架橡胶21连接,即通过作为弹性体的吊架橡胶21,能有效地衰减发动机2或车体10的振动等并且支撑排气管13。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具有分成两岔并且外侧端固定到纵梁11的两岔部19,排气管侧吊架20配置在被两岔部19围成的空间23内。

根据该构成,在车辆1发生了前面碰撞的情况下,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向后方移动。此外,排气管侧吊架20相对于排气管13的悬架点与由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构成的两岔部19重叠,设定在空间23内。由此,排气管侧吊架20与两岔部19内缘的后侧部19b(后横梁构件12b的前缘部)接触,能限制排气管13向车体10的后方的大幅度的移动。

另外,在车辆1发生了后面碰撞的情况下,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向前方移动时,排气管侧吊架20与两岔部19内缘的前侧部19a(前横梁构件12a的后缘部)接触,能限制排气管13向车体前方的大幅度的移动。

而且,在车辆1发生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移动时,排气管侧吊架20与两岔部19的内缘的岔部即支架18接触,能限制排气管13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大幅度的移动。

这样,通过将排气管侧吊架20配置在两岔部19的空间23内,在前面碰撞、后面碰撞以及侧面碰撞时,能有效地限制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安装装置17是简单的构成,能简单地进行制造和组装,在成本上也是有利的。

另外,两岔部19的外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扩展,并且两岔部19在空间23内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心侧缩小。

根据该构成,能使两岔部19的刚性提高,形成在与排气管侧吊架20接触时两岔部19不易变形的结构。因此,在车辆碰撞时能限制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的大幅度的移动。

而且,纵梁形成为具有纵壁部11a的矩形截面,两岔部19的外端部与纵壁部11a连结。

根据该构成,能形成两岔部19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负荷不易变形的结构,能形成在与排气管侧吊架20接触时两岔部19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负荷不易变形的结构。因此,在车辆碰撞时能限制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的大幅度的移动。

另外,沿着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切断配置在排气管侧吊架20的前方的前横梁构件12a和配置在排气管侧吊架20的后方的后横梁构件12b时所形成的截面分别是封闭截面。

根据该构成,能形成两岔部19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负荷不易变形的结构,在车辆碰撞时能限制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的大幅度的移动。

在此,也可以是如图5的图示例那样,通过左侧的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与右侧的横梁构件12c配置为呈例如y字状等的方式。由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构成两岔部19,但是在相对于支架18而与两岔部19在车辆宽度方向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横梁构件12c。

在前面碰撞、后面碰撞以及侧面碰撞的任一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均能限制排气管13相对于车体10的大幅度的相对移动。在该例子中,特别是能通过横梁构件12c所带来的构成的简化来谋求轻型化。

以上,与各种实施方式一起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变更等。

排气管侧吊架20和车体侧吊架22的形状等不限于图示例的情况,能根据与车体10的关系适当地变更。

另外,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可以是板金成形的压制品,也可以具有例如帽型或“コ”字等开放截面形状。

而且,构成两岔部19的前横梁构件12a和后横梁构件12b除了v字状以外,也可以配置为呈例如u字状等,在该u字的底部配置支架1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