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212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丁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玩具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卡丁车。

技术背景

卡丁车是一种运动型玩具车,其具有易于驾驶,安全而又刺激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通玩具车上的转向机构通常是用于控制两个前轮的转动方向,前轮转向造成车身偏转,从而带动后轮转向。其只能控制两个前轮转向,不能同时控制后轮转向。相较于普通玩具车,卡丁车在控制车身转向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这种只能控制前轮的转向机构在卡丁车上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丁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转向机构只能控制两个前轮转向,不能同时控制后轮转向,不能达到卡丁车在控制车身转向方面的高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丁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侧设有驾驶座,下侧设有车轮,所述驾驶座前方设有方向盘,所述方向盘通过转向机构与车轮相连接,所述车轮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所述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分别设于左前轮架、右前轮架、左后轮架、右后轮架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向齿轮、转向齿条、连接臂,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有方向盘,下端设有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与转向齿条相啮合,所述转向齿条左端与第一连杆相连接,右端与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左前轮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右前轮架相连接,所述左前轮架上还设有第三连杆,所述左后轮架上设有第四连杆,所述右后轮架上设有第五连杆,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轮与车架之间设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包括杠杆机构、避震弹簧,所述左前轮架、右前轮架、左后轮架、右后轮架均为杠杆机构,所述车轮设于杠杆机构前部,所述杠杆机构的末端与车架之间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杠杆机构中部与车架之间设有避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杠杆机构为y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向齿条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之间,左前轮架与第一连杆、第三连杆之间,右前轮架与第二连杆之间,第三连杆与连接臂之间,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连接臂之间,第四连杆与左后轮架之间,第五连杆与右后轮架之间,分别通过万向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依次通过万向节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三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与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卡丁车所采用的转向机构能够控制前后车轮同时偏转,达到卡丁车在控制车身转向方面的高要求,使驾驶者获得一种漂移的体验,四个车轮与车架之间则采用杠杆式避震结构,其通过杠杆机构放大了避震行程,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丁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提供了本发明卡丁车的实施例,包括车架17,所述车架17上侧设有驾驶座18,下侧设有车轮,所述驾驶座18前方设有方向盘1,所述方向盘1通过转向机构与车轮相连接,所述车轮包括左前轮2、右前轮3、左后轮4、右后轮5,所述左前轮2、右前轮3、左后轮4、右后轮5分别设于左前轮架22、右前轮架20、左后轮架23、右后轮架24上,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轴6、转向齿轮7、转向齿条8、连接臂,所述转动轴6的上端设有方向盘1,下端设有转向齿轮7,所述转向齿轮7与转向齿条8相啮合,所述转向齿条8左端与第一连杆9相连接,右端与第二连杆1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与左前轮架2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0与右前轮架20相连接,所述左前轮架22上还设有第三连杆11,所述左后轮架23上设有第四连杆12,所述右后轮架24上设有第五连杆13,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三连杆11相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2、第五连杆13相连接。

所述车轮与车架17之间设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包括杠杆机构、避震弹簧19,所述左前轮架22、右前轮架20、左后轮架23、右后轮架24均为杠杆机构,所述车轮设于杠杆机构前部,所述杠杆机构的末端与车架17之间通过销轴21相连接,所述杠杆机构中部与车架17之间设有避震弹簧19,所述杠杆机构为y字型结构。采用这种杠杆式避震结构,当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震动,避震弹簧受到压缩产生压缩行程,由于杠杆机构与车架之间通过销轴进行连接,设有车轮的杠杆机构可以相对于车架产生一定幅度的上下行程,即此时车子的避震行程是避震弹簧的压缩行程再加上杠杆机构所产生的行程,其通过杠杆机构放大了避震行程,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度。

所述转向齿条8与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之间,左前轮架22与第一连杆9、第三连杆11之间,右前轮架20与第二连杆10之间,第三连杆11与连接臂之间,第四连杆12、第五连杆13与连接臂之间,第四连杆12与左后轮架23之间,第五连杆13与右后轮架24之间,分别通过万向节相连接。

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14、第二连接臂15、第三连接臂16,所述第一连接臂14、第二连接臂15、第三连接臂16依次通过万向节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14与第三连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16与第四连杆12、第五连杆13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1位于第一连杆9下方。

在实际使用时,转动方向盘1向左转动,带动转动轴6下端的转向齿轮7向左转动,带动转向齿条8向左移动,带动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作用于左前轮架22、右前轮架20,左前轮架22、右前轮架20后端连接在车体上,前部与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相接处受到向左偏转的力,从而带动左前轮2、右前轮3向左偏转,同时第三连杆11、第一连接臂14、第二连接臂15、第三连接臂16带动第四连杆12、第五连杆13作用于左后轮架23、右后轮架24,左后轮架23、右后轮架24偏转带动左后轮4、右后轮5向左偏转,从而实现车轮转向。在转向时,车子的重心会向转弯的向心力方向偏移,这种重心偏移,增加了驾驶者行驶的漂移和旋转的运动体验。而四个车轮与车架17之间所设有的避震弹簧19则能达到较好的避震效果。行驶过程中,杠杆机构是水平的,其在竖直方向受到车轮传来的竖直向上的来自地面的支撑力,并传到避震弹簧4,销轴21相当于是杠杆的支点。当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震动,即车轮发生上下震动,避震弹簧受到压缩产生压缩行程,由于杠杆机构与车架之间通过销轴进行连接,设有车轮的杠杆机构可以相对于车架产生一定幅度的上下行程,即此时车子的避震行程是避震弹簧的压缩行程再加上杠杆机构所产生的行程,其通过杠杆机构放大了避震行程,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度。

本发明所述的卡丁车所采用的转向机构能够控制前后车轮同时偏转,达到卡丁车在控制车身转向方面的高要求,使驾驶者获得一种漂移的体验,四个车轮与车架之间则采用杠杆式避震结构,其通过杠杆机构放大了避震行程,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丁车,包括车架,车架上侧设有驾驶座,下侧设有车轮,驾驶座前方设有方向盘,方向盘通过转向机构与车轮相连接,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轴、连接臂,转动轴的上端设有方向盘,设有转向齿轮,转向齿轮与转向齿条相啮合,转向齿条左端与第一连杆相连接,右端与第二连杆相连接,第一连杆与左前轮架相连接,第二连杆与右前轮架相连接,左前轮架上还设有第三连杆,左后轮架上设有第四连杆,右后轮架上设有第五连杆,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相连接。本发明所述的卡丁车所采用的转向机构能够控制前后车轮同时偏转,达到卡丁车在控制车身转向方面的高要求,使驾驶者获得一种漂移的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峰;李海青;顾斌超;朱泷杰;徐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戴亦飞
技术研发日:2017.08.07
技术公布日:2017.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