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089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为了对轮胎的制造商、品牌、型号、尺寸等进行显示,在充气轮胎的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文字、符号或者图形等标识。标识设置为从胎侧部的表面隆起,为了提高目视确认性而进行了各种精心设计(参照日本特开平10-08661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31283号公报)。

例如,日本特开平10-08661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内容:胎侧部的表面、和标识的轮胎径向截面或者轮胎周向截面中的外表面轮廓线设定为不平行。具体而言,在标识的轮胎子午线方向或者轮胎周向上,将从胎侧部的表面隆起的标识的高度设定为: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升高或降低,或者将所述标识的高度设定为:从一端趋向中央、以及从另一端趋向中央依次降低或升高。

在日本特开平10-086615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目视确认性,考虑将起始自胎侧部的表面的标识的突出高度设定为较大。然而,若增大突出高度,则存在如下问题等:因标识而使得轮胎周向上的胎侧部的厚度变化增大且使得质量平衡受损、或者在轮胎内表面侧容易产生凹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提高设置于胎侧部的文字、符号或者图形等标识的目视确认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标识形成为:在轮胎子午线方向、轮胎周向、或者相对于所述述轮胎子午线方向、轮胎周向而倾斜的倾斜方向之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该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凹陷,并且该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所述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从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另一端部至所述中央部逐渐升高。

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标识形成为:在轮胎子午线方向、轮胎周向、或者相对于所述轮胎子午线方向、轮胎周向而倾斜的倾斜方向之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该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并且该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凹陷,所述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从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另一端部至所述中央部逐渐降低。

并且,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标识形成为:在轮胎子午线方向、轮胎周向、或者相对于所述轮胎子午线方向、轮胎周向而倾斜的倾斜方向之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该方向上的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并且该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凹陷,所述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从所述一端部至所述另一端部逐渐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处的充气轮胎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剖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xix-xix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轮胎、12…胎侧部、12a…胎侧部的表面、14…标识、14a…标识的外周侧端部、14b…标识的内周侧端部、14c…标识的轮胎子午线方向中央部、14d、14e…标识的轮胎周向端部、14f…标识的轮胎周向中央部、15…标识的表面、md…轮胎子午线方向、cd…轮胎周向、sd…倾斜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0的侧面的图,在胎侧部12的表面设置有由多个标识14构成的标识列16。此外,充气轮胎10一般包括:胎面部8,其构成接地面;左右一对胎圈部6;以及左右一对胎侧部12,它们介于胎面部8与胎圈部6之间(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方的胎侧部12的外表面所设置的标识14。

如图1所示,在该例子中,作为标识列16,“t”、“i”、“r”以及“e”的各标识14在轮胎周向cd上排列而成的“tire”被刻设于胎侧部12的表面。标识14是指文字(也包括数字)、符号或者图形等构成标识列16的各显示要素,但也可以仅由1个标识构成显示信息。标识列16是指多个标识14汇集而形成某种概念的结构,例如,能举出轮胎的制造商名称、品牌、型号、尺寸等各种各样的显示信息。标识列16通常通过多个标识14沿轮胎周向cd排列而成。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外周侧的端部14a和内周侧的端部14b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并且,轮胎子午线方向md的中央部14c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外周侧的端部14a以及内周侧的端部14b至中央部14c逐渐升高。

此处,标识14的表面15的高度是指:胎侧表面12a的法线方向上的标识表面15相对于该胎侧表面12a而言的位置高度,凹陷量越大,表面15的高度也就越低,而隆起量越大,表面15的高度也就越高。因此,标识14的表面15形成为:从凹陷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的端部14a、14b趋向中央部14c逐渐接近胎侧表面12a,并且超过胎侧表面12a而进一步逐渐隆起,从而相对于胎侧表面12a的突出量在中央部14c最大。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t”,其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14a和下端部14b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14c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标识14的表面15从上端部14a至中央部14c逐渐升高,并且,从中央部14c至下端部14b逐渐降低。在该例子中,在文字宽度方向(轮胎周向cd)上,标识14的表面15形成为恒定的高度。

如图4所示,在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即,沿轮胎子午线方向剖切所得的截面。与轮胎径向截面相同)中,形成标识14的表面15侧的轮廓的标识轮廓线18是由曲率中心处于轮胎内侧的曲线构成的。形成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轮廓的基准轮廓线20也是由曲率中心处于轮胎内侧的曲线构成的。标识轮廓线18的曲率半径小于基准轮廓线20的曲率半径,因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两端部14a、14b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因中央部14c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

此处,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中的基准轮廓线20是指:从胎侧部12的表面12a将标识14、装饰用的锯齿部等的局部的凹凸排除而将该表面12a平滑地连结起来的轮廓线。

标识14的最大隆起量h1(图4中,为中央部14c处的相对于基准轮廓线20而言的突出量)并未被特别限定,优选为0.3mm~1.5mm。另外,标识14的最大凹陷量h2(图4中,为上端部14a以及下端部14b处的相对于基准轮廓线20而言的凹陷量)并未被特别限定,优选为0.3mm~1.5mm。另外,最大隆起量h1和最大凹陷量h2之比h1/h2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优选h1和h2大致相等、即为6/4~4/6。这样,通过将h1和h2设定为大致相等,能够进一步抑制由标识14引起的轮胎周向cd上的质量平衡的恶化。

此外,在该例子中,标识14是在表面15不具有锯齿部、卷边部等的凹凸图案的表面平坦(表面平坦)标识。另外,在图2~图4中,仅对标识列16中的、文字“t”的标识14进行说明,但其他标识14也可以同样地形成。另外,具有这种凹陷、隆起结构的标识14可以在充气轮胎的硫化成型时通过基于设置于模具的凹凸的转印而形成。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标识14形成为具有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的部位14a、14b、以及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的部位14c,并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逐渐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突出出来的突出量,且能够使标识14形成为较深的立体形状。即,能够形成较深的立体形状、且能够抑制由标识14引起的胎侧部12的厚度变化,因此,能够抑制轮胎周向cd上的质量平衡的恶化,另外,还能够抑制轮胎内表面侧的凹部的产生。另外,标识14因所凹陷的部位14a、14b的影子的影响而进一步产生立体感,从而能够提高目视确认性。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表面15由2个平面形成,在这一点上与由弯曲面形成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详细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标识14的表面15构成为包括:从位于中央部14c的水平的楞线22到达外周侧的端部14a的平面状的倾斜面24;以及从楞线22到达内周侧的端部14b的平面状的倾斜面26。另外,在图6所示的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中,标识轮廓线18形成为以位于中央部14c的楞线22为顶点而呈v字状地折曲的直线状。

这样,标识14的表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弯曲面,也可以由平面形成。此外,这样由平面形成标识14的表面形状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标识。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7、图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两端部隆起、且中央部凹陷,在这一点上与两端部凹陷、且中央部隆起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外周侧的端部14a和内周侧的端部14b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并且,轮胎子午线截面md中的中央部14c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外周侧的端部14a以及内周侧的端部14b至中央部14c逐渐降低。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t”,其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14a和下端部14b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且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14c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标识14的表面15从上端部14a至中央部14c逐渐降低、且从中央部14c至下端部14b逐渐升高。

如图8所示,在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中,标识轮廓线18由曲率中心处于轮胎外侧的曲线构成,并与曲率中心处于轮胎内侧的基准轮廓线20在2点处交叉,由此,因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两端部14a、14b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并且因在中央部14c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

这样,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可以形成为:使得轮胎子午线方向md的两端部隆起、且使得中央部凹陷。关于第三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省略。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9、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一端部隆起、且另一端部凹陷,在这一点上与两端部凹陷、且中央部隆起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外周侧的端部14a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并且内周侧的端部14b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外周侧的端部14a至内周侧的端部14b逐渐降低。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t”,其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14a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且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下端部14b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标识14的表面15从上端部14a至下端部14b逐渐降低。

如图10所示,在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中,标识轮廓线18由曲率中心处于轮胎内侧的曲线构成,且相对于基准轮廓线20而使曲率中心朝轮胎径向外侧偏移,由此,因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外周侧的端部14a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并且因在内周侧的端部14b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

这样,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并不限定于相对于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两端部而使得中央部隆起或者凹陷的情况,也可以使上端部14a隆起、且使下端部14b凹陷。关于第四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省略。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1、图12所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上端部14a凹陷、且下端部14b隆起,在这一点上与上端部14a隆起、且下端部14b凹陷的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外周侧的端部14a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并且内周侧的端部14b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外周侧的端部14a至内周侧的端部14b逐渐升高。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t”,其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上端部14a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且文字高度方向上的下端部14b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标识14的表面15从上端部14a至下端部14b逐渐升高。

如图12所示,在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截面中,标识轮廓线18由曲率中心处于轮胎内侧的曲线构成,且相对于基准轮廓线20而使曲率中心朝轮胎径向内侧偏移,由此,因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外周侧的端部14a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并且因在内周侧的端部14b位于比基准轮廓线2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关于第五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省略。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3、图14所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凹陷、且中央部隆起,在这一点上与标识14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两端部凹陷、且中央部隆起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14d、14e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并且轮胎周向cd上的中央部14f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两端部14d、14e至中央部14f逐渐升高。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e”,其文字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4d、14e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且文字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14f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标识14的表面15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4d至中央部14f逐渐升高,且从中央部14f至另一端部14e逐渐降低。在该例子中,在文字高度方向(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标识14的表面15形成为恒定的高度。

如图14所示,标识14的轮胎周向截面(即,沿轮胎周向剖切所得的截面)中,形成标识14的表面15侧的轮廓的标识轮廓线28,形成为朝轮胎外侧鼓出的弯曲线状。标识轮廓线28相对于形成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轮廓的直线状的基准轮廓线30而言,因在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14d、14e位于比基准轮廓线3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并且因在中央部14f位于比基准轮廓线3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

这样,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并不限定于设置于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情况,也可以在轮胎周向cd上使两端部14d、14e凹陷、且使中央部14f隆起。关于第六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省略。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隆起、且中央部凹陷,在这一点上与两端部凹陷、且中央部隆起的第六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14d、14e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并且轮胎周向cd上的中央部14f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两端部14d、14e至中央部14f逐渐降低。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e”,其文字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4d、14e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且文字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14f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标识14的表面15从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14d至中央部14f逐渐降低、且从中央部14f至另一端部14e逐渐升高。

在图15所示的标识14的轮胎周向截面中,标识轮廓线28形成为朝轮胎内侧鼓出的弯曲线状。标识轮廓线28因在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14d、14e位于比基准轮廓线3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并且因在中央部14f位于比基准轮廓线3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

这样,作为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可以使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隆起、且使中央部凹陷。关于第七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省略。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6、图17所示,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的轮胎周向cd上的一端部隆起、且另一端部凹陷,在这一点上与两端部凹陷、且中央部隆起的第六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标识14的轮胎周向cd上的一端部14d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隆起,并且另一端部14e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而凹陷。而且,标识14的表面15相对于胎侧部12的表面12a的高度形成为:从一端部14d至另一端部14e逐渐降低。

详细而言,关于作为标识14的文字“e”,其文字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14d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凸状而隆起,且文字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14e相对于胎侧表面12a以凹状而凹陷。标识14的表面15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14d至另一端部14e逐渐降低。

如图17所示,在标识14的轮胎周向截面中,标识轮廓线28形成为相对于基准轮廓线30而倾斜的直线状,因在轮胎周向cd上的一端部14d位于比基准轮廓线30靠轮胎外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隆起,并且因在另一端部14e位于比基准轮廓线30靠轮胎内侧的位置而使得标识表面15凹陷。

这样,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并不限定于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cd上的两端部而使得中央部隆起或者凹陷的情况,也可以使一端部14d隆起、且使另一端部14e凹陷。关于第八实施方式,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对相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省略。

(第九实施方式)

如图18、图19所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标识14在表面15设置有锯齿部32,在这一点上与由表面平坦标识形成的第八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中,在标识14的表面15设置有微小高度的多个凸条34以规定间隔平行排列而成的锯齿部32。凸条34的高度h3小于标识14的最大隆起量h1以及最大凹陷量h2,例如可以设定为h1以及h2的20%~50%左右的高度。

这样,作为标识14,可以在表面15设置锯齿部32,例如,可以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标识14的表面15设置锯齿部32。另外,虽未进行图示,但可以在标识14的表面15设置形成为卷边部的凸条。此外,在将这样的锯齿部、卷边部等的凹凸图案设置于标识14的表面15的情况下,关于上述的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只要将除了上述凹凸图案以外的面作为标识表面15而应用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以及轮胎周向cd上在标识14设置有凹陷、隆起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相对于轮胎子午线方向md或轮胎周向cd而倾斜的倾斜方向sd(参照图1)上应用凹陷、隆起结构。

即,标识可以形成为:所述倾斜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凹陷,并且倾斜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从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至中央部逐渐升高。或者,标识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倾斜方向上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并且倾斜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凹陷,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从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至中央部逐渐降低。或者,标识也可以形成为:所述倾斜方向上的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并且倾斜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凹陷,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从一端部至另一端部逐渐降低。

此处,倾斜方向是指在设置标识的胎侧部的表面上的位置处相对于轮胎子午线方向或者轮胎周向而倾斜的方向,也可以设为相对于标识(例如文字)的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而倾斜的方向。因此,例如可以从文字的倾斜方向上的左下部至右上部、或者从左上部至右下部而采用上述的凹陷、隆起结构。

另外,关于标识14的凹陷、隆起结构,可以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轮胎周向cd以及倾斜方向sd中的2个以上的方向上组合应用。例如,可以在轮胎子午线方向md和轮胎周向cd这2个方向上设定凹陷、隆起结构。具体而言,可以形成为:对第一实施方式(图2~图4)所涉及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凹陷、隆起结构、和第六实施方式(图13~图14)所涉及的轮胎周向cd上的凹陷、隆起结构进行组合,从而使得标识(文字)在其周缘部凹陷、且在中央部隆起,并使得标识表面15从周缘部至中央部逐渐升高。另外,可以形成为:对第三实施方式(图7~图8)所涉及的轮胎子午线方向md上的凹陷、隆起结构、和第七实施方式(图15)所涉及的轮胎周向cd上的凹陷、隆起结构进行组合,从而使得标识(文字)在其周缘部隆起、且在中央部凹陷,并使得标识表面15从周缘部至中央部逐渐降低。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为具有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而隆起的部位以及凹陷的部位,并且标识的表面相对于胎侧部的表面的高度逐渐变化,因此,能够更立体地看到胎侧部的标识,从而能够提高目视确认性。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尺寸是将充气轮胎安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后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下的尺寸。正规轮辋是指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tra标准中的“designrim”、或者etrto标准中的“measuringrim”。正规内压是指jatma标准中的“最高气压”、tra标准中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标准中的“inflationpressure”。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其意图并非对发明范围加以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