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491发布日期:2019-03-20 01:2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安装于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通过束缚装置对儿童进行束缚的专用座椅,能够在发生车祸时通过束缚儿童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现有儿童安全座椅常用的束缚装置为五点式安全带,连接安全带主扣的安全带末端从儿童安全座椅的前端伸出,并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当成人操作者希望调整安全带长度时,可以按下儿童安全座椅前端的解锁按钮,解锁按钮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触发锁紧机构解锁,以使被解除锁紧的安全带能够自由调整,从而使安全带对儿童的束缚程度得以调节。

这种解锁按钮通常位于儿童安全座椅的前端,儿童很容易不小心触碰到或者因为好奇而触摸尝试。虽然解锁按钮往往需要施以一定的外力才能解锁,但当儿童对解锁按钮施加了较大的按压力,或者因解锁按钮的解锁力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儿童以较轻的压力就触发了解锁按钮,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因此不能忽视因误触导致安全带解锁给儿童乘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尽量消除因误触安全带解锁按钮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安装在座椅本体的前端,包括安全带锁定件和按钮机构,所述安全带锁定件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对连接所述座椅的安全带进行单向锁定;其中,所述安全带防误触装置还包括防误触机构,所述防误触机构能够限制外力对所述按钮机构的作用,以实现先由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然后才能操作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防误触机构与所述按钮机构连接,能够随所述按钮机构同步运动,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的动作包括:外力驱动所述按钮机构连同所述防误触机构沿预设方向运动预设行程,以使所述防误触机构离开自然状态下对所述按钮机构的阻碍位置,所述预设方向不同于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的解锁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防误触机构与所述按钮机构可操作地连接,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的动作包括:外力驱动所述防误触机构离开自然状态下对所述按钮机构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的解锁方向运动阻碍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误触机构设置于所述按钮机构的外侧,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按钮机构对外物理隔离,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保护的动作包括:外力驱动所述防误触机构离开自然状态下使所述按钮机构与外部物理隔离的保护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用于在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之后失去外力作用时,恢复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的锁定位置或保护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误触保持机构,用于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之后失去外力作用时,维持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机构包括前饰盖和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在所述按钮向下运动时驱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锁定状态;所述前饰盖上设有滑孔,所述按钮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孔内,且能够在所述滑孔内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预设行程,所述防误触机构能够限制所述按钮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被外力驱动向下运动,且在所述按钮被外力沿所述预设方向推动时,能够在所述滑孔内运动预设行程后解除对所述按钮向下的运动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前饰盖上设有转轴,所述防误触机构包括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滑槽部,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滑槽部中,能够沿所述滑槽部运动,在所述按钮在所述滑孔内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转轴也相对于所述滑槽部反向运动,在所述按钮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滑槽部与所述前饰盖抵紧,使得所述按钮不能相对于所述转轴沿所述按钮向下的方向转动,在所述按钮被外力沿所述预设方向推动预设行程后,所述滑槽部与所述前饰盖脱离抵紧位置,使得所述按钮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沿所述按钮向下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所述防误触恢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饰盖与所述按钮的一侧之间的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按钮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不能被外力驱动向下运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机构包括前饰盖和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在所述按钮向下运动时驱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锁定状态;所述防误触机构包括阻挡件和操作部,所述阻挡件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并阻挡所述按钮不能被外力按下,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阻挡件可操作地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阻挡件离开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以解除对所述按钮被外力按下的阻挡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包括扳手,所述扳手与所述阻挡件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且所述扳手与所述阻挡件能够相对于转轴转动,在所述扳手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杠杆作用能够带动所述阻挡件转动而离开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安装在所述前饰盖上,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前饰盖运动,所述驱动杆的端部正对所述阻挡件,在所述驱动杆被外力驱动时能够推动所述阻挡件离开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所述防误触恢复机构包括在所述阻挡件和所述前饰盖之间设置的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阻挡件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误触保持机构,所述防误触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杆内的弹性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前饰盖上的通孔,所述驱动杆在被外力驱动而运动时,所述弹性元件随所述驱动杆运动到所述通孔所在位置时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杆向外凸出并进入所述通孔,从而通过限制所述驱动杆的运动而使所述阻挡件处于离开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按钮底部的解锁块,所述解锁块能够随所述按钮被按下时,能够进入所述通孔并将所述弹性元件推回所述驱动杆内,以解除所述驱动杆的运动限制。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饰盖上形成的供所述驱动杆运动的滑动腔中设有弹簧,能够在所述解锁块将所述弹性元件推回到所述驱动杆内时,将所述驱动杆推回自然状态对应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机构包括前饰盖和按钮,所述防误触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前饰盖上的阻挡盖,所述阻挡盖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与所述前饰盖形成闭合空间,所述按钮的被按压面处于该闭合空间内,从而限制所述按钮被直接按下,所述阻挡盖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解除与所述前饰盖形成的闭合空间,以露出所述按钮的被按压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所述防误触恢复机构包括在所述前饰盖与所述阻挡盖之间设置的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阻挡盖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与所述前饰盖形成闭合空间的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前述的安全带防误触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防误触机构限制外力对所述按钮机构的作用,以实现先由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然后才能操作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锁。这样在防误触机构的限制下,儿童坐在座椅本体上不能直接对安全带锁定件做出解锁动作,从而尽量避免因误触导致安全带解锁给儿童乘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4分别为本发明安全带防误触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不同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实施例中按钮和前饰盖在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7分别为本发明安全带防误触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不同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安全带防误触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实施例中驱动杆周围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儿童安全座椅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分别为本发明安全带防误触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不同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本体;2a、2b、2c、2d-按钮;3a、3b、3c、3d–前饰盖;4–安全带;5a、5b、5c、5d–安全带锁定件;6a、6b、6c、6d–复位机构;7a–扳手;7b–驱动杆;8a、8b–阻挡件;9–阻挡盖;11–安装槽;21a、21b、21c、21d–驱动部;23–滑槽部;24–凸起;25–解锁块;26–限位部;31–转轴;32–通孔;73–弹性元件;7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对于儿童误触安全带解锁机构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此类因儿童无意识的误触通常在动作上比较简单,如果将安全带解锁动作复杂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因误触而导致安全带非正常解锁的可能性。基于这一思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安装在座椅本体的前端,包括安全带锁定件和按钮机构,所述安全带锁定件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对连接所述座椅的安全带进行单向锁定;所述安全带防误触装置还包括防误触机构,所述防误触机构能够限制外力对所述按钮机构的作用,以实现先由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然后才能操作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锁。这里的自然状态是指针对于安全带防误触装置未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所处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防误触机构可以限制外力对所述按钮机构的作用,使得先由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然后才能操作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锁。换句话说,操作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解锁的动作在顺序上必须晚于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的动作。这样,在防误触机构的限制下,儿童坐在座椅本体上不能直接对安全带锁定件做出解锁动作,即便儿童因为好奇尝试着解锁操作,也会因为防误触机构所实现的复杂解锁过程而无法完成,从而尽量地避免了因误触导致安全带解锁给儿童乘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操作安全带解锁的成人操作者在按顺序完成上述解锁动作之后就可以进行安全带一定长度上的自由调整了,而在安全带长度调整之后,可以通过手动恢复的方式使其防误触机构和安全带锁定件复位。而为了方便起见,优选在安全带防误触装置中进一步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该机构用于在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之后失去外力作用时,恢复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的锁定位置或保护位置。这样就能够尽量避免在完成安全带调整后忘记对防误触机构和安全带锁定件复位时所遗留的安全隐患。

另外,在前的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的动作和在后的安全带锁定件解锁动作之间可以是持续的,即成人操作者需要先执行按钮机构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的动作,并保持着该动作的状态下继续执行安全带锁定件的解锁动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动作的复杂度,降低儿童误触而导致安全带解锁的风险。当然,这样也使得成人操作者操作不太便利,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安全带防误触装置进一步包括防误触保持机构,用于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之后失去外力作用时,维持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的状态。这样就使得对按钮机构解除锁定或解除保护之后,无需始终施力来维持这种状态,从而降低解锁操作的难度。

基于防误触机构的不同具体实现方式,本发明提供了对应的多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实施例。其中,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实施例的防误触机构与所述按钮机构连接,能够随所述按钮机构同步运动。而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的动作包括:外力驱动所述按钮机构连同所述防误触机构沿预设方向运动预设行程,以使所述防误触机构离开自然状态下对所述按钮机构的阻碍位置,所述预设方向不同于所述按钮机构对所述安全带锁定件的解锁方向。

对于本实施例,图1-图5示出了一种防误触机构的具体实现结构。参考图2-图5,按钮机构可以包括前饰盖3a和按钮2a,所述按钮2a上设有驱动部21a,所述驱动部21a能够在所述按钮2a向下运动时驱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5a解除对所述安全带4的锁定状态。前饰盖3a可以安装在图1中座椅本体1的前端的安装槽11中,而按钮2a和安全带锁定件5a位于所述前饰盖3a与安装槽11所围成的空间内。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前饰盖3a上设有与安装槽11侧边卡接的结构,以方便前饰盖3a和按钮2a在座椅本体1前端的安装。

参考图3和图4,安全带4从安装槽11底部与安全带锁定件5a之间穿过,并由安全带锁定件5a通过压紧时的摩擦力锁定,如果希望调整安全带4必须驱动安全带锁定件5a离开锁定位置,而图3中按钮2a的下方设有驱动部21a,当按钮2a向下运动时,该驱动部21a会随着按钮2a的运动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a转动,相应的减轻安全带锁定件5a对安全带4的压紧作用而减小摩擦力,或者使安全带锁定件5a脱离与安全带4的接触,无论哪种方式都已解除了安全带锁定件5a对安全带4的锁定。

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前述防误触机构对按钮机构解除锁定的动作,可以在前饰盖3a上设置滑孔,并将按钮2a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孔内。按钮2a能够在所述滑孔内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预设行程。这里的滑孔在预设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按钮2a的外轮廓尺寸,以便按钮2a能够顺利地在滑孔内沿该预设方向滑动。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方向不同于按钮2a的向下触发安全带锁定件5a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防误触机构能够限制所述按钮2a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被外力驱动向下运动,且在所述按钮2a被外力沿所述预设方向推动时,能够在所述滑孔内运动预设行程后解除对所述按钮2a向下的运动限制。换句话说,自然状态的按钮2a会被防误触机构限制着不能向下运动来触发安全带锁定件5a,而一旦按钮2a在外力作用下沿预设方向运动了另一个位置之后,就不再受到向下运动的限制,从而可以使按钮2a在外力作用向下运动使安全带锁定件5a离开锁定位置。

参考图3-图5,前饰盖3a上可以设置转轴31,而防误触机构包括与所述按钮2a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滑槽部23,所述转轴31穿设在所述滑槽部23中,能够沿所述滑槽部23运动。在所述按钮2a在所述滑孔内沿所述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转轴31也相对于所述滑槽部23反向运动,在所述按钮2a处于自然状态(即图4所示位置)时,所述滑槽部23与所述前饰盖3a抵紧,前饰盖3a此时相当于在转轴31的一侧施加了不可克服的力矩,使得即便在转轴31另一侧的按钮2a上施加较大的压力仍然不能克服前饰盖3a的力矩作用,进而使得所述按钮2a不能相对于所述转轴31沿所述按钮2a向下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了对安全带锁定件的解锁动作的限制。只有在所述按钮2a被外力沿所述预设方向推动预设行程(即图3所示位置)后,所述滑槽部23与所述前饰盖3a脱离抵紧位置,使得所述按钮2a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31沿所述按钮2a向下的方向转动。当成人操作者此时按下按钮2a,则可以使按钮2a向下运动,实现对安全带锁定件5a的触发。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该防误触恢复机构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饰盖3a与所述按钮2a的一侧之间的复位机构6a,能够使所述按钮2a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不能被外力驱动向下运动的位置。参考图3和图4,该复位机构6a可采用压簧实现,即在压簧的自然状态下会推动按钮2a保持在图4所示位置,而按钮2a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图3所示位置之后,如果失去外力作用,则该复位机构6a通过弹性力的作用可以使按钮2a回到图4所示位置。

在另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实施例中,防误触机构可以与所述按钮机构可操作地连接,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锁定的动作包括:外力驱动所述防误触机构离开自然状态下对所述按钮机构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的解锁方向运动阻碍位置。

对于本实施例的防误触机构,图6-图7和图8-图9分别示出了该防误触机构的两种不同具体实现结构。在图6-图7中,按钮机构包括前饰盖3b和按钮2b,所述按钮2b上设有驱动部21b,所述驱动部21b能够在所述按钮2b向下运动时驱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5b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锁定状态。防误触机构包括阻挡件8a和操作部,所述阻挡件8a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按钮2b的向下运动空间,并阻挡所述按钮2b不能被外力按下,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阻挡件8a可操作地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阻挡件8a离开所述按钮2b的向下运动空间,以解除对所述按钮2b被外力按下的阻挡作用。这样,当按钮2b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该驱动部21b会随着按钮2b的向下运动而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b转动,相应的减轻安全带锁定件5b对安全带4的压紧作用而减小摩擦力,或者使安全带锁定件5b脱离与安全带4的接触,无论哪种方式都已解除了安全带锁定件5b对安全带4的锁定。

从图6中可以看到,阻挡件8a在自然状态下正抵靠在按钮2b的下方的凸起24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按钮2b的下方也可以不设置该凸起24,而由阻挡件8a直接抵靠在按钮2b的下方表面。按钮2b的外周边可以设置限位部26,当按钮2b安装在前饰盖3b的内孔时,可通过限位部26与内孔壁的限位作用实现按钮2b的保持。

为了方便防误触机构的解锁,操作部可以包括扳手7a,扳手7a与所述阻挡件8a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且所述扳手7a与所述阻挡件8a能够相对于转轴转动。在所述扳手7a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杠杆作用能够带动所述阻挡件8a转动而离开所述按钮2b的向下运动空间(参考图7所示位置)。当阻挡件8a脱离对按钮2b下方的凸起24的抵靠位置时,按钮2b就能够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向下运动,并通过驱动部21b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b离开压紧安全带4的锁定位置。

相对于前饰盖3b,扳手7a可以设置在按钮2b的反向一侧,这样当使用者进行解锁操作时,可以使用单手的部分手指搬动扳手之后,再利用其他手指按下按钮,这样就简化了使用者的解锁操作,并且该操作对于儿童的手掌来说无法完成,因此确保了防误触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该防误触恢复机构可包括在所述阻挡件8a和所述前饰盖3b之间设置的复位机构6b,该机构能够使所述阻挡件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中。该复位机构6b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拉簧,其一端可连接在前饰盖3b上,另一端连接在阻挡件8a上,通过弹性力作用使阻挡件8a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抵靠按钮2b下方的凸起24的位置。当成人操作者扳动扳手7a时,可以克服拉簧的弹性力作用而驱动阻挡件8a离开抵靠位置,而当成人操作者松开扳手7a时,则拉簧又可以带动阻挡件8a和扳手7a返回自然状态对应的初始位置。

图8-图9所示的安全带防误触装置的部分结构与上一实施例相似,其按钮机构包括前饰盖3c和按钮2c,所述按钮2c上设有驱动部21c,所述驱动部21c能够在所述按钮2c向下运动时驱动所述安全带锁定件5c解除对所述安全带的锁定状态。所述防误触机构包括阻挡件8b和操作部,所述阻挡件8b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所述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并阻挡所述按钮2c不能被外力按下,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阻挡件8b可操作地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阻挡件8b离开所述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以解除对所述按钮2c被外力按下的阻挡作用。这样,当按钮2c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该驱动部21c会随着按钮2c的向下运动而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c转动,相应的减轻安全带锁定件5c对安全带4的压紧作用而减小摩擦力,或者使安全带锁定件5c脱离与安全带4的接触,无论哪种方式都已解除了安全带锁定件5c对安全带4的锁定。

不同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操作部包括驱动杆7b,所述驱动杆7b安装在所述前饰盖3c上,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前饰盖3c运动,所述驱动杆7b的端部正对所述阻挡件8b,在所述驱动杆7b被外力驱动时能够推动所述阻挡件8b离开所述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在图8中可以看到驱动杆7b的外侧可以设置方便手指或手掌按下的端头,而驱动杆7b设置在前饰盖3c上形成的供驱动杆7b运动的滑动腔。当成人操作者按下驱动杆7b的端头时,驱动杆7b在力的作用下沿滑动腔向内侧运动,而驱动杆7b内侧的端部相应的从阻挡件8b的侧方对阻挡件8b施加推力,使阻挡件8b离开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从图9中可以看到,阻挡件8b在侧面受到推力时可以绕转轴转动到离开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的位置。当然,除了转动方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阻挡件8b可以通过直线移动方式来离开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而此时按钮2c下方的凸起24不再被阻挡件8b所阻挡,因此在成人操作者按下按钮2c的时候,按钮2c的驱动部21c能够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c离开压紧安全带4的锁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该防误触恢复机构可包括在所述阻挡件和所述前饰盖之间设置的复位机构6c,能够使所述阻挡件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所述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中。该复位机构6c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拉簧,其一端可连接在前饰盖3c上,另一端连接在阻挡件8b上,通过弹性力作用使阻挡件8b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抵靠按钮2c下方的凸起24的位置。当成人操作者按下驱动杆7b时,可以通过驱动杆7b对阻挡件8b的推力来克服拉簧的弹性力作用,从而使动阻挡件8a离开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而当驱动杆7b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拉簧又可以带动阻挡件8b和驱动杆7b返回自然状态的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增加防误触保持机构,以便在按下驱动杆后不再对驱动杆施力时,驱动杆仍然能够保持在将阻挡件推离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的位置。参考图9,该防误触保持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杆7b内的弹性元件73和设置在所述前饰盖3c上的通孔32。在自然状态时,弹性元件73被前饰盖3c的滑动腔的腔壁压缩在驱动杆7b的内部。驱动杆7b在被外力驱动而运动时,弹性元件73会随所述驱动杆7b同步运动,当弹性元件73运动到所述通孔32所在位置时,由于该位置弹性元件73不再受到滑动腔的腔壁的限制,因此在弹性作用下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杆7b向外凸出并进入通孔32。进入通孔32的弹性元件73由于另一端仍然连接在驱动杆7b的内部,因此弹性元件73就对驱动杆7b的运动形成了阻碍,这样就使驱动杆7b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被限制运动,并且其限制位置使得阻挡件8b正处于离开所述按钮2c的向下运动空间的位置。

考虑到如果要解除驱动杆7b的运动限制,需要将弹性元件73回收到驱动杆7b的内部。因此可将按钮按下的动作与驱动杆的运动限制解除联系起来,即在所述按钮2c底部增加设置解锁块25。参考图9,当解锁块25随所述按钮2c被按下时,其能够进入所述通孔32并将所述弹性元件73推回所述驱动杆7b内,以解除所述驱动杆7b的运动限制。另外,在前饰盖3c上形成的供驱动杆7b运动的滑动腔中可以设置弹簧74,当解锁块25将弹性元件73退回到驱动杆7b内时,在弹簧74的作用下可以将驱动杆7b推出到自然状态对应的初始位置。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驱动杆内部的弹性元件以及相应的解锁块和弹簧,而采用其他能够直接或间接限制阻挡件保持在离开按钮的向下运动空间的位置的结构以及相应的解除结构。

在另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实施例中,防误触机构可以设置于所述按钮机构的外侧,其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将所述按钮机构对外物理隔离。相应的,所述防误触机构对所述按钮机构解除保护的动作包括:外力驱动所述防误触机构离开自然状态下使所述按钮机构与外部物理隔离的保护位置。

参考图10-图13,按钮机构包括前饰盖3d和按钮2d,所述防误触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前饰盖3d上的阻挡盖9,所述阻挡盖9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与所述前饰盖3d形成闭合空间,所述按钮2d的被按压面处于该闭合空间内,从而限制所述按钮2d被直接按下,所述阻挡盖9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解除与所述前饰盖3d形成的闭合空间,以露出所述按钮2d的被按压面。这样,当按钮2d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该驱动部21d会随着按钮2d的向下运动而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d转动,相应的减轻安全带锁定件5d对安全带4的压紧作用而减小摩擦力,或者使安全带锁定件5d脱离与安全带4的接触,无论哪种方式都已解除了安全带锁定件5d对安全带4的锁定。

阻挡盖9可以通过弹性锁紧结构或者卡接结构等来保持对按钮2d的遮盖作用,使得儿童不能直接触碰到按钮2d,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按钮2d被误触时的安全风险。而成人操作者可以通过对阻挡盖9的施力作用来使阻挡盖9离开遮挡按钮2d的位置,从而能够在此状态下继续按下按钮2d,以使按钮2d的驱动部21d推动安全带锁定件5d离开压紧安全带4的锁定位置。本实施例可以在现有的按钮结构的基础上增设阻挡盖来实现,这样就能够通过对现有儿童安全座椅的简易改造来获得良好的安全带防误触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防误触恢复机构,防误触恢复机构可以具体包括在所述前饰盖3d与所述阻挡盖9之间设置的复位机构6d,能够使所述阻挡盖9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与所述前饰盖3d形成闭合空间的位置。参考图12,该复位机构6d可采用扭簧,在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使阻挡盖9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压靠在前饰盖3d的上方,并遮盖按钮2d。当成人操作者希望调整安全带长度时,可以用手向上推开阻挡盖9,利用推力克服扭簧的弹性力,再用手按下按钮2d。而当阻挡盖9失去外力作用时,扭簧的弹性力可以使阻挡盖9恢复到自然状态对应的初始位置,即回到与前饰盖3d形成闭合空间的位置。

上述各安全带防误触装置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类带有安全带并具有防误触需求的座椅使用,尤其适合应用在儿童安全座椅中。相应的,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前述的任一种安全带防误触装置实施例。而该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有效地避免因误触导致安全带解锁给儿童乘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