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架安装间隙补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369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行李架安装间隙补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行李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行李架安装间隙补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越野汽车在车顶上安装有可承重的行李架,这些行李架在顶盖外板(薄金属板外壳)上得不到有力的支撑,而是需要通过可载重的顶盖弧形加强板来固定。顶盖弧形加强板一般为较厚的高强板,能够承受较重的车顶负载特别是在紧急制动或加速情况下出现的应力。顶盖弧形加强板从车外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位于顶盖外板的下面。在顶盖外板的下侧和顶盖弧形加强板的上侧构建成了一个自由高度的空腔结构。这个空腔结构由于制造公差的原因,腔体高度有所不同。在安装车顶行李架时必需要确保和顶盖弧形加强板之间有牢固的连接,然而同时又不能给顶盖外板施加任何压力,因为压力会导致顶盖外板的变形,造成车身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汽车行李架安装间隙补偿结构,该间隙补偿结构调节方便,能适用于多种车型的行李架上。

本发明优先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行李架安装间隙补偿结构,包括顶盖外板、设置在顶盖外板下方的弧形加强板和设置在顶盖外板上方的行李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加强板和行李架支座之间设有间隙补偿装置,所述间隙补偿装置上端与行李架支座固定,下端与弧形加强板固定;所述间隙补偿装置定位卡接在顶盖外板的安装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间隙补偿装置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与行李架支座固定,下端与内套筒上端连接,所述内套筒下端与弧形加强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上端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若干弹性卡脚和若干定位翻边,所述若干弹性卡脚与安装孔的两侧孔壁配合,所述若干定位翻边与安装孔的另外两侧孔壁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为矩形孔,所述若干弹性卡脚与安装孔的两长孔壁配合,所述若干定位翻边与安装孔的两短孔壁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弹性卡脚的限位边伸出顶盖外板上端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用于间隙补偿装置安装导向的导向翻边。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通过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上端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安装支架定位固定在定位凸台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下端设有与弧形加强板抵靠的法兰面,内壁设有正六边形的轴向穿透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加强板、行李架支座和间隙补偿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螺栓下端抵靠在弧形加强板下端面,上端依次穿过弧形加强板、内套筒、外套筒和行李架支座,通过螺母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弧形加强板和行李架支座之间设有间隙补偿装置,行李架支座上的力通过间隙补偿装置直接传导到弧形加强板,承载可靠性好,且顶盖外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间隙补偿装置采用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结构,且外套筒和内套筒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实现间隙补偿装置高度方向的自由调节,使该间隙补偿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通过在外套筒上端设置安装支架,通过安装支架的弹性卡脚和定位翻边与矩形安装孔配合,使得间隙补偿装置安装拆卸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间隙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行李架安装间隙补偿结构,应用于汽车车顶的行李架上,包括顶盖外板1、弧形加强板3、行李架支座2和间隙补偿装置4,弧形加强板3设置在顶盖外板1下方,行李架支座2设置在顶盖外板1上方,行李架支座2和弧形加强板3之间设有间隙补偿装置4,间隙补偿装置4上端与行李架支座2固定,下端与弧形加强板3固定,间隙补偿装置4定位卡接在顶盖外板1的安装孔11内。行李架支座2上的承载力,由间隙补偿装置4传递到弧形加强板3上,对顶盖外板1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顶盖外板1上设有矩形的安装孔11,弧形加强板3上端面上设有向下的凹陷面32,凹陷面32上设有弧形加强板固定孔31,间隙补偿装置4的下端抵靠在凹陷面32上,行李架支座2上设有行李架支座固定孔21,行李架支座固定孔21内设有镶嵌螺母,弧形加强板3、行李架支座2和间隙补偿装置4通过螺栓5固定在一起,螺栓5下端抵靠在弧形加强板3下端面上,上端依次穿过弧形加强板固定孔31、间隙补偿装置4和行李架支座固定孔21,通过镶嵌螺母固定在一起。间隙补偿装置4定位卡接在矩形安装孔11内。

如图4-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间隙补偿装置4包括外套筒41和内套筒42,外套筒41和内套筒42均为中空的筒装结构,外套筒41上端设有定位凸台411,定位凸台411与安装支架43上的定位孔434配合,将安装支架43定位固定焊接在外套筒41的上端,外套筒41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套筒42的上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外套筒41的内螺纹与内套筒42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将外套筒41和内套筒42连接在一起,内套筒42的下端设有法兰面422,内套筒42下端的法兰面422抵靠在弧形加强板3的凹陷面32上。螺栓5下端抵靠在弧形加强板3下端面上,上端依次穿过弧形加强板固定孔31、外套筒41、内套筒42和行李架支座固定孔21,通过镶嵌螺母固定在一起,间隙补偿装置4定位卡接在矩形安装孔11内。

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3包括若干弹性卡脚431和若干定位翻边432,若干弹性卡脚431与安装孔11的两长孔壁配合,若干定位翻边432与安装孔11的两短孔壁配合,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3左右侧各设有一个定位翻边432,前后侧对称设有两对弹性卡脚431,每对弹性卡脚431包括两个弹性卡脚431,结合图2所示,弹性卡脚431的限位边4311伸出顶盖外板1上端面,便于间隙补偿装置4的拆卸。安装支架43包括导向翻边433,在间隙补偿装置4安装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间隙补偿装置4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内套筒42中间的通孔为正六边形的轴向穿透孔421,轴向穿透孔421上下入口处均设有球形导向面421,调节外套筒41和内套筒42的相对位置时,套筒扳手上的六角头顺着球形导向面421,进入轴向穿透孔421内,扳动套筒扳手即可实现间隙补偿装置4高度调节。

安装时,将安装支架43固定焊接在外套筒41,然后将外套筒41和内套筒42通过螺纹旋拧在一起,使间隙补偿装置4能够放置到行李架支座2和弧形加强板3之间,然后从车顶的上方将外套筒41上端的安装支架43卡接安装在顶盖外板1的矩形安装孔11内,卡接到位后,安装支架43左右两侧的定位翻边432刚好支撑在顶盖外板1的上端面,用于限位,安装支架43前后两侧的四个弹性卡脚431的限位边4311高出顶盖外板1上端面(用工具从车顶外顶住限位边4311,可以将间隙补偿装置4从顶盖外板1的安装孔11内取出,便于拆卸);用六角头套筒扳手对间隙补偿装置4进行高度调节,套筒扳手上的六角头顺着球形导向面421进入轴向穿透孔421内,对扳手施加一个扭矩,反向旋转内套筒42,在螺纹副的作用下内套筒42轴向伸长,当内套筒42下端的法兰面422接触到弧形加强板3的凹陷面32时,在反力作用下,四个弹性卡脚431的支撑面4312反向支撑在顶盖外板1的下端面上;此时,间隙补偿装置4的实际高度刚好适应顶盖外板1的下端面和弧形加强板3的凹陷面32所构建形成的腔体深度。

行李架支座2安装在安装支架43的上端面上,螺栓5下端抵靠在弧形加强板3下端面上,上端依次穿过弧形加强板固定孔31、外套筒41、内套筒42和行李架支座固定孔21,打紧在行李架支座固定孔21自带的镶嵌螺母上,把行李架支座2和弧形加强板3用螺栓5轴向夹紧。使用过程中,间隙补偿装置4不会轴向压缩,行李架支座2的承载力通过间隙补偿装置4传递到弧形加强板3上,而顶盖外板1不承受行李架的负载,避免了顶盖外板1产生外观变形的缺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