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载工具的后部防钻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705发布日期:2018-08-28 23:4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运载工具、优选机动车、例如商用车特别是载重车或公共汽车和/或其挂车的后部上的防钻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商用车后部的防钻撞保护系统以各种不同的实施形式所公知。后部防钻撞保护系统通常要防止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小型运载工具(比如轿车、两轮车等)从后面钻撞商用车,致使小型运载工具的乘员存在大的受伤或甚至死亡的风险。后部防钻撞保护系统必须满足法定要求(例如ecer58)。图6所示为现实中已知的后部防钻撞保护装置的后视图,带有弯矩分布(biegemomentenverlauf)mz,这是由来自后方的(例如与另一机动车碰撞)在试验点p1的水平载荷导致的。后部防钻撞保护装置包括横梁2′和两个支撑臂3′,这些支撑臂用于支撑横梁2′且用于安装到商用车上。这里的缺点尤其是在横梁2′与支撑臂3′之间的过渡处的大的弯矩载荷mz。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特别是针对在法定要求的试验点的法定要求(例如ecer58)的试验力,提出一种防钻撞保护装置-横梁的均匀的和/或改善的负荷方案。

该任务可以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完成。本发明的有利改进可以由从属权利要求和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后续说明得到。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运载工具优选机动车例如商用车比如载重车或公共汽车和/或其挂车的后部上的防钻撞保护装置。该防钻撞保护装置包括横梁和两个支撑臂,这些支撑臂用于支撑横梁且用于安装在运载工具的安装结构上。该安装结构可以有益地是车辆车架,特别是纵梁和/或横梁结构。

该防钻撞保护装置的特征尤其在于,其包括两个用于将横梁优选可松开地安装到支撑臂上的连接机构。

这些连接机构优选用作加强部分,用于特别是通过在横梁与支撑臂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材料厚度的增大例如至少加倍,按段地机械地加强横梁。替代地或补充地,连接机构优选用于使得支撑臂可沿着横梁移调(例如可纵向移调)。

此外,还可能的是,两个支撑臂例如朝向外侧地布置,因而在优选在横梁纵向上侧向地布置,优选使得这些支撑臂的在横梁处的间距大于这些支撑臂的在安装结构处的间距。

x有益地表示运载工具的纵向/纵轴。y有益地表示运载工具的宽度方向/宽度轴。z有益地表示运载工具的高度方向/高度轴。

因而有益地与xz平面成一角度地对这些支撑臂进行布置。

通过连接机构且可选地通过朝向外侧地布置这些支撑臂,可以在横梁与支撑臂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围绕z轴实现减小的弯矩mz,该弯矩特别是由于根据ecer58在试验点p1处的试验力而产生。

由此可以特别是针对于在法定要求的试验点(例如根据ecer58的p1和p3)处的法定要求的试验力,实现横梁的均匀的和/或改善的载荷。

通常,通过朝向外侧地布置支撑臂,尤其是在试验点p1处产生了防钻撞保护装置的提高的承载能力,且在试验点p3处产生了减小了承载能力(例如参见图3和5)。

可行的是,这些支撑臂相对于运载工具向后布置。

同样可行的是,这些支撑臂从安装结构向下延伸。

这些支撑臂在横梁与安装机构之间优选倾斜地延伸。

可行的是,相应的连接机构具有正面和后面,并且,后面的纵向延伸和/或材料厚度至少按段地小于正面的纵向延伸和/或材料厚度。可行的是,相应的连接机构向后变细,和/或,在其后面比在其正面狭窄(例如针对其壁厚和/或纵向延伸)。由此可以有益地产生连接机构的针对负荷适当的或者与负荷相适应的形状或轮廓。所述负荷通常相应于基本水平的来自后面的碰撞。

减小、变细和/或狭窄特别是可以通过连接机构的材料减少和/或材料留空来实现。这例如可以阶梯式地或连续地进行。

连接机构的内部形状优选适配于横梁的外形,从而可以通过连接机构形成用于按段地容纳横梁的容纳腔。连接机构的内部形状优选适配于横梁的外形,从而可以通过连接机构形成用于按段地容纳横梁的容纳腔。

相应的连接机构可以在横梁的环周方向上优选至少180°地或者甚至基本上完全地包围横梁。

相应的连接机构例如可以包括如下部件之一:中空型材,特别是圆形或矩形中空型材、两个外壳部分和/或基本上c型或u型的型材。

连接机构还用于优选可松开地安装到横梁上。

相应的连接机构可以一体地或者多组件式地设计。

还要说明的是,连接机构可以例如不可松开地(例如通过焊接连接)或者可松开地(例如通过螺旋连接)安装到支撑臂上。

本发明不局限于防钻撞保护装置,而是还涵盖运载工具特别是商用车、比如载重车或公共汽车和/或其挂车,其带有如这里公开的防钻撞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和特征可相互组合。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或者可由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后续说明得到。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钻撞保护装置的后视图;

图2所示为图1的防钻撞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3所示为图1和2的防钻撞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防钻撞保护装置上的弯矩分布mz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防钻撞保护装置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和

图6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在防钻撞保护装置上的弯矩分布mz。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述的各实施方式部分地一致,因而给类似的或相同的部分标上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介绍它们时也参见对其它实施方式的说明,以避免重复。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钻撞保护装置1的后视图。该防钻撞保护装置1用于设置在图2和3中极其示意性地示出的运载工具k、优选机动车k特别是载重车或公共汽车的后部。

下面共同地参照图1至图3介绍防钻撞保护装置1,其中图2所示为防钻撞保护装置1的侧视图,图3为其俯视图。字母x、y、z像通常那样表示坐标系,其中,x表示机动车k的纵向/纵轴,y表示机动车k的宽度方向/宽度轴、因而表示横梁2的纵向/纵轴,z表示机动车k的高度方向/高度轴。箭头fr表示机动车k的向前行驶方向。

防钻撞保护装置1特别是要防止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小型运载工具(比如轿车、两轮车等)从后面钻撞机动车k,这致使小型运载工具的乘员遭受严重受伤或者甚至致死的危险很大。防钻撞保护装置1特别是要满足例如有关ecer58的法定要求。

防钻撞保护装置1包括横梁2和两个支撑臂3。两个支撑臂3用于支撑横梁2且用于安装在机动车k的安装结构m上。该安装结构m优选是车辆车架,例如是纵梁或横梁结构。

两个支撑臂3优选朝向外侧地(符合目的地与xz平面和/或在y方向上成一角度地)布置,特别是使得这些支撑臂3在底端在横梁2上的间距大于这些支撑臂3在顶端在安装结构m上的间距。

这些支撑臂3不仅朝向外侧地设计,而且朝向后面地设计(符合目的地与yz平面和/或在x方向上成一角度)。

这些支撑臂3在安装机构m和横梁2之间优选基本上直线-倾斜地伸展。

防钻撞保护装置1还包括两个连接机构10。这些连接机构10用于把横梁2符合目的地可松开地安装到支撑臂3上。连接机构10被设计成加强部分,用于按段地机械地加强横梁2,且替代地或补充地用于可在横梁2的纵向上移调。连接机构10因而可以实现使得支撑臂3沿着y轴移调,进而在横梁2的纵向上移调,从而防钻撞保护装置1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轮距的机动车k。替代地或补充地,由此可以补偿轮距公差和/或辅助设备(例如上部结构、起重板等)的附加的固定部件。

连接机构10特别是其轮廓的几何造型使得横梁2尤其在对于法定要求(例如ecer58)的试验力至关重要的区域/试验点得到有针对性的加强。

相应的连接机构10包括正面ev和后面eh,其中,后面eh的纵向延伸(或者替代地或补充地材料厚度)至少按段地小于正面ev的纵向延伸(或者替代地或补充地材料厚度)。相应的连接机构10特别是向后变细,且在其后面eh比在其正面ev狭窄。在所示实施例中,这种变细和/或变窄是针对连接机构10的纵向延伸进行的,其中,变细和/或变窄也可以针对连接机构10的壁厚进行。连接机构10因而可以具有与碰撞负荷相适配的形状或轮廓。这种碰撞通常基本上水平地从后面进行。

连接机构10的内部形状适配于横梁2的外形,从而由此形成用于按段地容纳横梁2的容纳腔。在所示实施例中,相应的连接机构10被设计成与负荷相适配的圆形-中空型材,其中,也可以采用两个与负荷适配的外壳部分、c-型材、u-型材等。在所示实施例中,相应的连接机构10在横梁的环周方向上沿着基本上整个外周包围横梁2。

图3中还示出根据ecer58的试验点p1、p2和p3。

图4示出在防钻撞保护装置1上的弯矩分布mz,该防钻撞保护装置基本上相应于图1至3中所示的防钻撞保护装置1,但没有导致弯矩分布mz的进一步优化的连接机构10。

通过朝向外侧地布置支撑臂2,可以在横梁2与支撑臂3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围绕z轴实现减小的弯矩mz,该弯矩特别是由于根据ecer58在试验点p1处的试验力而产生。

由此可以特别是针对于在根据ecer58的法定要求的试验点p1和p3处的法定要求的试验力,实现横梁2的均匀的、改善的载荷。

通过朝向外侧地布置支撑臂3和/或通过增强的连接机构10,尤其是防钻撞保护装置1在试验点p1处对于试验力产生了提高的承载能力,且在试验点p3处产生了减小了承载能力。

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钻撞保护装置1的示意图,其中,该防钻撞保护装置1基本上相应于图1至图3的防钻撞保护装置1。双箭头表示连接机构10进而支撑臂3可沿着横梁2移调。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反,可以有多种也采用本发明的构思并因而落入保护范围内的变型和改型。独立于所引用的特征和权利要求,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和特征。

附图标记清单

1防钻撞保护装置

2横梁

3支撑臂

10连接机构

m安装机构

p1试验点

p2试验点

p3试验点

eh后面

ev正面

xx轴/方向

yy轴/方向

zz轴/方向

k运载工具、优选机动车和/或其挂车

fr运载工具的向前行驶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