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充电座及包括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4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联合充电座及包括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充电座及包括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辆中,为了适应不同的充电模式,通常包括快速充电的直流充电接口以及常规的慢速充电的交流充电接口。为了固定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需要设置各种固定框架,因此,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占用了更多的空间。同时,车身内部需要更多的支撑结构以同时固定两个充电接口,这增加了结构复杂程度,并导致组装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组装工序繁琐的缺陷,提供一种联合充电座及包括其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联合充电座,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以及一面板连接件,其中,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并排设置,并通过所述面板连接件连接为一体。

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合并之后,可以共用面板连接件进行固定,因此起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本体以及向所述直流充电本体外侧延伸的直流连接侧缘,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包括交流充电本体以及向所述交流充电本体外侧延伸的交流连接侧缘。直流连接侧缘和交流连接侧缘方便了固定,可以更牢固的与面板连接件连接。

较佳地,所述面板连接件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其中,所述直流连接侧缘和所述交流连接侧缘夹设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由于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接口的形状不规则,难以直接连接在一起,通过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夹设,使得直流连接侧缘和交流连接侧缘固定在一起。由此,实现了对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接口的简洁有效的固定。而且在前面板基础上增加的后面板,提高了整体的刚性。

较佳地,所述前面板卡接于所述直流连接侧缘和所述交流连接侧缘,所述后面板卡接于所述直流连接侧缘和所述交流连接侧缘。通过卡接的方式,不仅方面了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组装,而且在前面板和后面板磨损时的替换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较佳地,所述前面板的材料为塑料。前面板采用塑料后,可以减少对充电插头的磨损。

较佳地,所述后面板的材料为金属。后面板采用金属材料,尤其是高强度金属可以对前面板起到很好的支撑。

较佳地,所述交流充电本体的后侧连接有交流后罩,所述直流充电本体的后侧连接有直流后罩。

较佳地,所述交流后罩卡接于所述交流充电本体,所述直流后罩卡接于所述直流充电本体。卡接有利于直流后罩和交流后罩的拆卸。

较佳地,所述交流后罩上设置有交流电缆连接口,所述直流后罩上设置有直流电缆连接口。

较佳地,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端子,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包括交流充电端子,所述直流充电端子和所述交流充电端子均穿出于所述前面板。

较佳地,所述前面板设置有直流护缘以及交流护缘,所述直流护缘围绕于所述直流充电端子,所述交流护缘围绕于所述交流充电端子。直流护缘和交流护缘可以有效的保护直流充电端子和交流充电端子。

较佳地,所述直流护缘上设置有直流卡槽,所述交流护缘上设置有交流卡槽。直流卡槽和交流卡槽增加了充电插头的连接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交流充电接口连接有一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包括一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依次穿过所述后面板、所述交流连接侧缘和所述前面板。充电时,当触发杆被压下后使得触发开关启动并开始充电。触发杆未触发时则触发开关切断电路。

一种车辆,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所述的联合充电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运用,使得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合并,可以共用面板连接件进行固定,因此起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充电接口后部支撑结构的复杂程度,由双支撑结构简化为单支撑结构,从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下的车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下的联合充电座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下的联合充电座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下的面板连接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下的前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下的联合充电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联合充电座 1

直流充电本体 11

卡块 111

直流充电端子 12

直流后罩 13

卡爪 131

直流连接侧缘 14

卡块 141

交流充电本体 21

卡块 211

交流充电端子 22

交流后罩 23

卡爪 231

交流连接侧缘 24

卡块 241

卡槽 242

面板连接件 3

前面板 31

直流护缘 311

交流护缘 312

直流卡槽 313

交流卡槽 314

卡块 315

后面板 32

卡爪 321

触发开关 4

触发杆 41

直流电缆 5

交流电缆 6

车辆 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可以理解地,附图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并不是要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性的说明,也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7,在车辆7的尾部位置(相当于现有车辆的加油口的位置)设置有联合充电座1。实际情况中,联合充电座1的位置可以设置在车辆7的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中的位置。

因此,本实施例的联合充电座1可以用于任意的车辆,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合并之后,可以共用面板连接件进行固定,因此起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充电接口后部支撑结构的复杂程度,由双支撑结构简化为单支撑结构,从而节约成本。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联合充电座1包括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以及一面板连接件3,其中,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并排设置,并通过面板连接件1连接为一体。

如图2所示,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端子12,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包括交流充电端子22,直流充电端子12和交流充电端子22均穿出于前面板 31。

前面板31设置有直流护缘311以及交流护缘312,直流护缘311围绕于直流充电端子12,交流护缘312围绕于交流充电端子22。直流护缘311和交流护缘312可以有效的保护直流充电端子12和交流充电端子22。

直流护缘311上设置有直流卡槽313,交流护缘312上设置有交流卡槽 314。直流卡槽313和交流卡槽314增加了充电插头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2或图3所示,交流充电本体21的后侧连接有交流后罩23,所述直流充电本体11的后侧连接有直流后罩13。直流后罩13和交流后罩23可以有效地遮蔽内部的电路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此外,交流后罩23上设置有交流电缆6的连接口,直流后罩13上设置有直流电缆5的连接口。通过在直流后罩13和交流后罩23上设置连接口,使得直流电缆5和交流电缆6能够更加顺畅的延伸,减少了纠缠的情况。

如图3所示,交流后罩23通过卡爪231卡接于交流充电本体21的卡块 211,直流后罩13的卡爪131卡接于直流充电本体11的卡块111。卡接有利于直流后罩13和交流后罩23的拆卸。在线路的排布和焊接固定时,直流后罩13和交流后罩23并没有卡接到直流充电本体11和交流充电本体21上。此时直流充电本体11和交流充电本体21内部的结构均暴露出来,可以方便进行线路安装设置。安装完成后,则将直流后罩13和交流后罩23分别卡合到直流充电本体11和交流充电本体21上,从而实现了对内部结构的保护。在后期维修时,可以再次将直流后罩13和交流后罩23拆开,对内部电路结构进行维修和安装。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示出了面板连接件的示意性分解结构。其中,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本体11以及向直流充电本体11外侧延伸的直流连接侧缘14,所述交流充电接口包括交流充电本体21以及向交流充电本体外侧延伸的交流连接侧缘24。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 方便了固定,可以更牢固的与面板连接件1连接。

面板连接件3包括前面板31和后面板32,其中,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夹设于前面板31和后面板32之间。由于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的形状不规则,难以直接连接在一起,通过前面板31和后面板32的夹设,使得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固定在一起。由此,实现了对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的简洁有效的固定。而且在前面板31基础上增加的后面板32,提高了整体的刚性。

图2-图4所示的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的外缘大体成矩形形状。实际使用中,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并不仅限于矩形形状。根据联合充电座1设置的位置不同,前面板31和后面板32设置成任意的形状,从而使得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也适应地改变形状,从而可以更好地贴合车辆7的其他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车辆7的紧凑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前面板31通过卡块315卡接于直流连接侧缘14的卡块141和交流连接侧缘24的卡块241中,从而实现了前面板31和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的固定。

后面板32设置有穿孔,从而容纳直流充电本体11和交流充电本体21 的穿出。本实施例中后面板32分别与直流充电本体11和交流充电本体21 实现了紧密的贴合,提高了密封性。但是在其他设计中,也可以使得后面板 32的穿孔不贴合直流充电本体11和交流充电本体21。

如图4和图5所示,后面板32通过卡爪321卡接于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的卡槽242中,从而实现了后面板32的固定。通过卡接的方式,不仅方便了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组装,而且在前面板和后面板磨损时的替换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进一步地,前面板31和后面板32的卡爪错开设置。分别在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的水平边缘和垂直边缘分布,从而在单独分离前面板31和后面板32提供了更明确的施力位置。

本实施例中,前面板31的材料为塑料。前面板31采用塑料后,可以减少对充电插头的磨损。后面板32的材料为金属。后面板32采用金属材料,尤其是高强度金属可以对前面板31起到很好的支撑。

前面板31受到损坏时,由于后面板32通过卡爪321卡接于直流连接侧缘14和交流连接侧缘24,此时由后面板32起到整体的固定和支撑,因此并不会对联合充电座1的整体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如图6所示,交流充电接口连接有一触发开关4,触发开关4包括一触发杆41,触发杆41依次穿过后面板32、交流连接侧缘24和前面板31。充电时,当触发杆41被充电插头压下后使得触发开关4启动并开始充电。当充电完成后,将充电插头拔出后,此时触发杆41自动回位,此时,触发杆41 处于未触发状态,因此切断了充电电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