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231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充电桩,属于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由于目前充电桩因为设计规划以及要求占地面积小的原因,其大多数为方形。如果汽车、电瓶车在操作失误等原因撞上充电桩时,不但易使得充电桩损坏或者漏电,而且充电桩的棱边易加剧对汽车、电瓶车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撞充电桩,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方形充电桩本体、混凝土基座,充电桩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窗口,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棱边设置有防撞辊,防撞辊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托板,托板与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与防撞辊的辊轴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圆筒,第一缓冲圆筒的上部与充电桩本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基座上固设有立管,立管的上部设置在第一缓冲圆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缓冲圆筒与混凝土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圈,第一垫圈套设在立管的外部且第一垫圈与立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圆筒下部的内壁与立管上部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一胶黏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充电桩本体正面的前方设置有椭圆形的防撞柱,防撞柱的长轴延长线与充电桩本体的中心线共面,所述防撞柱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圆筒,第二缓冲圆筒的上部与防撞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基座上固设有立柱,立柱的上部设置在第二缓冲圆筒的内部,所述第二缓冲圆筒与混凝土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圈,第二垫圈套设在立柱的外部且第二垫圈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圆筒下部的内壁与立柱上部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二胶黏剂。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撞充电桩通过对现有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防撞辊配合、第一缓冲圆筒、立管以及防撞柱,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撞击过程中的撞击力,充电桩本体不易损坏,而且还会降低对汽车、电瓶车的损伤,防撞性能好,安装、维修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撞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缓冲圆筒、立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撞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撞充电桩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4所示,所述防撞充电桩,包括方形充电桩本体1、混凝土基座2,充电桩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窗口1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棱边设置有防撞辊3,防撞辊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托板31,托板31与充电桩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托板31与防撞辊3的辊轴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圆筒12,第一缓冲圆筒12的上部与充电桩本体1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基座2上固设有立管5,立管5的上部设置在第一缓冲圆筒12的内部,所述第一缓冲圆筒12与混凝土基座2之间设置有第一垫圈4,第一垫圈4套设在立管5的外部且第一垫圈4与立管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圆筒12下部的内壁与立管5上部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一胶黏剂6,第一胶黏剂6可选用金属胶水,在金属胶水的粘结下,第一缓冲圆筒12下部与立管5上部之间被密封、固定。

当汽车、电瓶车撞到充电桩本体1的棱边时,防撞辊3受到撞击转动使得撞击方向发生偏转,不但能够大部分降低对充电桩本体1的损坏,而且还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汽车、电瓶车受到的撞击损伤降低。同时,当充电桩本体1在防撞辊3的缓冲下受到的撞击力仍然非常巨大,此时已经固化的第一胶黏剂6瞬间被破开,使得第一缓冲圆筒12能够绕着立管5旋转,充电桩本体1通过旋转能够消除大部分的撞击力,保障充电桩本体1。其中,固化后的第一胶黏剂6不但能够使得第一缓冲圆筒12下部与立管5上部之间完成固定,而且还形成密封结构,有效避免积水浸入到立管5、第一缓冲圆筒12的内部;立管5的内部主要是用来布电缆线;第一垫圈4使用金属材料制成,不易破损,使得第一缓冲圆筒12在旋转时不易产生较大的阻力。

由于充电桩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窗口11,靠近充电桩本体1正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很多紧密仪表,进一步地,为防止汽车、电瓶车撞到电桩本体1的正面;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桩本体1正面的前方设置有椭圆形的防撞柱7,防撞柱7的长轴延长线与充电桩本体1的中心线共面,所述防撞柱7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圆筒71,第二缓冲圆筒71的上部与防撞柱7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基座2上固设有立柱8,立柱8的上部设置在第二缓冲圆筒71的内部,所述第二缓冲圆筒71与混凝土基座2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圈81,第二垫圈81套设在立柱8的外部且第二垫圈81与立柱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圆筒71下部的内壁与立柱8上部的外壁之间填充有第二胶黏剂9,第二胶黏剂9可选用金属胶水,在金属胶水的粘结下,第二缓冲圆筒71下部与立柱8上部之间被密封、固定。

当汽车、电瓶车以近似垂直的角度撞到电桩本体1的正面时,撞击力使得已经固化的第二胶黏剂9瞬间被破开,使得第二缓冲圆筒71能够绕着立柱8旋转,该过程不但能够消除一部分撞击力,而且还会改变撞击方向,由于椭圆形的防撞柱7存在且防撞柱7的长轴延长线与充电桩本体1的中心线共面,使得汽车、电瓶车能够偏向防撞柱7左侧或右侧的防撞辊3,在防撞辊3的进一步消除下,避免充电桩本体1的正面被剧烈撞击,保障充电桩本体1。其中,固化后的第二胶黏剂9能够使得第二缓冲圆筒71下部与立柱8上部之间完成固定;第二垫圈81使用金属材料制成,不易破损,使得防撞柱7在旋转时不易产生较大的阻力;防撞柱7的上端还可以设计成低于操作窗口11,这使得防撞柱7不易影响后续充电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圆筒12与立管5以及第二缓冲圆筒71与立柱8之间的安装、维修过程简单方便,尤其是维修成本非常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