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4385发布日期:2018-06-02 04:4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房车空调内机的导风结构通常采用电机导风结构,即通过电机对导风结构的旋转轴驱动,从而驱动轴旋转、进而带动导风结构进行运动,导风板的位置由导风电机驱动决定,但是由于电机及电机固定结构的设置会导致其占据室内机较大的空间,电机径向尺寸通常达40mm、电机固定结构(安装架等)也占据空间,从而会使得室内机面板偏厚,使得面板不美观。显然,采用此电机导风结构,面板无法实现主流产品厚度40-50mm。此结构下的房车空调面板的厚度可达96mm,所以其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推广。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房车空调室内机存在由于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的设置使得面板偏厚而导致结构不美观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由于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的设置使得面板偏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其包括:导风板,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通过所述两端的端部所述导风板被连接于所述室内机的面板上;容纳槽,设置于所述导风板上的两端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处;卡位结构,其能够插入所述容纳槽中以当对所述导风板被手动转动调节时对所述导风板进行卡止。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轴套结构,所述轴套结构能伸入所述容纳槽中以对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进行卡止控制;或者,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能够伸入所述容纳槽中以对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进行卡止控制。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中在其内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档位齿槽;所述轴套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齿槽相对应、且能插入所述档位齿槽中的凸起结构,或者,所述凸出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齿槽相对应、且能插入所述档位齿槽中的第二凸起结构。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中在其内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档位凸起;所述轴套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凸起相对应、且能容纳所述档位凸起插入其中的第二齿槽,或者,所述凸出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凸起相对应、且能容纳所述档位凸起插入其中的第三齿槽。优选地,在所述容纳槽的内周壁上位于一侧的位置设置有3个所述档位齿槽,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内周壁上也设置有3个所述档位齿槽;与之相对应地,在轴套结构的外周壁上位于一侧的位置设置有1个所述凸起结构,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外周壁上也设置有1个所述凸起结构。优选地,所述轴套结构的最大半径r4*范围取4~10mm;和/或,所述容纳槽为圆形槽、其半径为r1,所述轴套结构为圆筒形结构、其外圆半径r1*,且r1-r1*满足范围0.2~1mm;和/或,所述凸起结构为具有圆心的弓形结构,所述轴套结构为圆筒形结构,设所述凸起结构的圆心到轴套结构外圆圆心的距离为r3*,且r3*-r1*满足范围0.5~1.5mm;和/或,导风板的档位齿槽也为圆形槽,设其半径为r2,所述凸起结构为具有圆心的弓形结构,设所述凸起结构的半径为r2*,r2-r2*存在适配范围0.2~1mm;和/或,导风板的档位齿槽也为圆形槽,设其半径为r2,所述容纳槽为圆形槽、其半径为r1,r2/r1存在适配比0.1~0.4;和/或,导风板的所述档位齿槽个数为2~5。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为圆形槽,在所述容纳槽的外周、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朝导风板外侧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轴套结构为圆筒结构,且所述轴套结构的外周上也设置有沿轴套结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轴套结构插入所述容纳槽中时、所述第一限位部能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相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与所述容纳槽同心的圆弧段,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位于其周向一端的第一限位端面,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二限位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与所述轴套结构同心的圆弧段,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位于其周向一端的第三限位端面,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四限位端面;所述第三限位端面能在所述轴套结构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限位端面配合,所述第四限位端面能在所述轴套结构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端面配合。优选地,导风角度为α*-α,取值范围为30~70°,其中α为导风板两限位端面角度,α*为第三限位端面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四限位端面之间的夹角。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为半封闭式结构。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布置的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风板上。优选地,所述扫风叶片与所述导风板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扫风叶片与所述导风板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多个所述扫风叶片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扫风叶片个数为1-3个。优选地,设所述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垂直平分线为中垂线,设最靠近所述中垂线的扫风叶片到导风板沿长度方向端面的距离为L0,设导风板长度为L,且L0与L存在适配比0.15~0.4。优选地,所述扫风叶片与导风板的相接端形成相接线,设所述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垂直平分线为中垂线,所述相接线与所述中垂线之间存在夹角β,且所述β存在适配值5°~4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面板和前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所述手动导风结构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出风口处。优选地,当包括轴套结构时,在所述面板的出风口处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面上设置有能容纳所述轴套结构安装的轴套安装口。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房车空调,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通过在导风板长度方向两端端部中至少一端开设容纳槽、且设置驱动结构以插入容纳槽以对导风板进行转动的手动调节,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采用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驱动方式而言,有效地省去了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等,从而有效地克服空调室内机面板偏厚的技术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面板变薄、尺寸减小、结构简单、面板无缝,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导风结构转动从而实现导风功能,使得保持原有导风功能的同时使得空调面板乃至空调室内机结构紧凑、更加美观;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房车空调,通过将扫风叶片设置于导风板上,能够使得扫风叶片能够随着导风板一起转动,有效地取消了控制扫风叶片位置的转盘及中间传动结构,可避免外观开缝,从而实现美观度、精益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的轴套结构部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的导风板结构部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的轴套结构和导风板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图1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的出风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面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导风板;11、第一限位部;11a、第一限位端面;11b、第二限位端面;2、容纳槽;21、档位齿槽;3、轴套结构;31、凸起结构;32、第二限位部;32a、第三限位端面;32b、第四限位端面;4、扫风叶片;5、面板;51、出风口;52、轴套安装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其包括:导风板1,所述导风板沿着室内机面板的出风口延伸方向进行覆盖设置,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所述两端的端部所述导风板被连接于所述室内机的面板上;容纳槽2,设置于所述导风板1上的两端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处(即设置在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位置处);卡止结构,其能够插入所述容纳槽2中以当所述导风板1被手动转动调节时对所述导风板进行卡止。通过在导风板长度方向两端端部中至少一端开设容纳槽、且设置驱动结构以插入容纳槽以对导风板进行转动的手动调节,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采用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驱动方式而言,有效地省去了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等,从而有效地克服空调室内机面板偏厚的技术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面板变薄、尺寸减小、结构简单、面板无缝,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导风结构转动从而实现导风功能,使得保持原有导风功能的同时使得空调面板乃至空调室内机结构紧凑、更加美观。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轴套结构3,所述轴套结构3能伸入所述容纳槽2中以对所述导风板1的转动进行卡止控制,所述轴套结构3不动,手动拨动导风板转动而形成与轴套结构之间的卡止、使得导风板的位置被定位用于定向出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驱动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轴套结构插入导风板的容纳槽中、进而通过手动控制导风板转动而被轴套结构卡止以达到对导风板卡止定位的目的;或者,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能够伸入所述容纳槽2中以对所述导风板1的转动进行卡止控制,所述凸出结构不动,手动拨动导风板转动而形成与轴套结构之间的卡止、使得导风板的位置被定位用于定向出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驱动结构的另外一种替代实施方式,通过在面板上设置的凸出结构使其插入导风板的容纳槽中、进而通过手动控制导风板转动而被凸出结构卡止以达到对导风板卡止定位的目的。实施例2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的改进,优选地,所述容纳槽2中在其内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档位齿槽21;所述轴套结构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齿槽21相对应、且能插入所述档位齿槽21中的凸起结构31,或者,所述凸出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齿槽21相对应、且能插入所述档位齿槽21中的第二凸起结构。通过在容纳槽上设置的档位齿槽以及在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上设置的与档位齿槽对应的凸起结构或第二凸起结构,能够使得在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插入容纳槽中通过凸起结构或第二凸起结构与档位齿槽之间的配合、以形成对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与容纳槽之间的周向限位,从而通过齿槽与凸起结构或第二凸起结构驱动导风板跟随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进行转动,以达到手动驱动导风板转动的目的。优选地,所述容纳槽2中在其内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档位凸起;所述轴套结构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凸起相对应、且能容纳所述档位凸起插入其中的第二齿槽,或者,所述凸出结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档位凸起相对应、且能容纳所述档位凸起插入其中的第三齿槽。这是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实施例2的一种对等替换方式,由于凸起结构与档位齿槽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能够通过在容纳槽上设置的档位凸起以及在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上设置的与档位凸起对应的第二或第三齿槽,能够使得在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插入容纳槽中通过第二或第三齿槽与档位凸起之间的配合、以形成对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与容纳槽之间的周向限位,从而通过第二或第三齿槽与档位凸起驱动导风板跟随轴套结构或凸出结构进行转动,以达到手动驱动导风板转动的目的。如图3-5所示,优选地,在所述容纳槽2的内周壁上位于一侧的位置设置有3个所述档位齿槽21,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内周壁上也设置有3个所述档位齿槽21;与之相对应地,在轴套结构3的外周壁上位于一侧的位置设置有1个所述凸起结构31,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的外周壁上也设置有1个所述凸起结构3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档位齿槽与凸起结构的优选个数和相应的设置方式。优选地,所述轴套结构3的最大半径r4*范围取4~10mm(轴套的最大端半径,是指轴套径向方向占据空间的最大半径,本申请指的是轴套结构3上的第二限位部32的外边沿半径);和/或,所述容纳槽2为圆形槽、其半径为r1,所述轴套结构3为圆筒形结构、其外圆半径r1*,且r1-r1*满足范围0.2~1mm。若间隙偏大,导风板易窜动;若间隙偏小,轴套易磨损,将r1-r1*设置在0.2~1mm范围内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的,能够有效地防止导风板窜动的同时还能减小轴套的磨损,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或,所述凸起结构31为具有圆心的弓形结构,所述轴套结构3为圆筒形结构,设所述凸起结构的圆心到轴套结构外圆圆心的距离为r3*,且r3*-r1*满足范围0.5~1.5mm。若间隙偏大,凸起结构头部力臂大、易折断;若间隙偏小,凸起根部易磨损。将r3*-r1*设置在0.5~1.5mm范围内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的,能够有效地防止凸起结构折断的同时还能减小凸起根部的磨损,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或,导风板的档位齿槽21也为圆形槽,设其半径为r2,所述凸起结构31为具有圆心的弓形结构,设所述凸起结构31的半径为r2*,r2-r2*存在适配范围0.2~1mm。若间隙偏大,导风板定格易滑动;若间隙偏小,齿槽、轴套易磨损。将r2-r2*设置在0.2~1mm范围内也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的,能够有效地防止导风板定格时滑动的同时还能减小齿槽处的磨损,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或,导风板的档位齿槽21也为圆形槽,设其半径为r2,所述容纳槽2为圆形槽、其半径为r1,r2/r1存在适配比0.1~0.4。若适配比偏大,导风板转动阻力大且可排布齿槽数少;若间隙偏小,齿槽易变形、破坏。将r2/r1适设置在0.1~0.4范围内也是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的,能够有效地防止可排布齿槽数量较少的情况、同时还能减小齿槽处的变形和被破坏,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或,导风板的所述档位齿槽21个数为2~5。齿槽个数太少则导风板档位少,齿槽个数太多则齿槽难以排布或相邻齿槽距离近易产生磨损,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导风板档位数的同时还能减小齿槽之间的磨损、提高排布效果,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实施例3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和/或2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所述容纳槽2为圆形槽,在所述容纳槽2的外周、沿所述导风板1长度方向还设置有朝导风板1外侧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1;所述轴套结构3为圆筒结构,且所述轴套结构3的外周上也设置有沿轴套结构3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32;所述轴套结构3插入所述容纳槽2中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1能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2配合相接。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轴套结构在容纳槽中转动时对导风板的转动周向位移进行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导风板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或摆动、从而达到所需的导风目的、满足所需的导风范围。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与所述容纳槽2同心的圆弧段,所述第一限位部11包括位于其周向一端的第一限位端面11a,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二限位端面11b;所述第二限位部32为与所述轴套结构3同心的圆弧段,所述第二限位部32包括位于其周向一端的第三限位端面32a,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四限位端面32b;所述第三限位端面32a能在所述轴套结构3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限位端面11a配合、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第四限位端面32b能在所述轴套结构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端面11b配合、起到限位作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形式,即如图3-4所示,其均为设置在容纳槽外周或轴套结构外周的一段圆弧立体结构,且通过转动使得轴套结构的两个限位端面与容纳槽的两个限位端面之间进行适配作用,以完成限位,例如:导风板下侧齿槽顺时针方向第一个齿槽与凸起结构啮合时,第一限位端面11a碰到轴套第三限位端面32a;导风板下侧齿槽顺时针方向最后一个齿槽与凸起结构啮合时,第二限位端面11b与轴套第四限位端面32b接触;从而限定出导风板运动周向的两个极限位置。凸起固定不动,某一档位齿槽卡合凸起后,用户转动导风板,导致下一个档位齿槽与凸起卡合。整个过程,凸起不动,档位齿槽由用户转动控制,某一档位齿槽卡合凸起,则导风板固定在该档位优选地,导风角度为α*-α,取值范围为30~70°,其中α为导风板两限位端面角度,α*为第三限位端面和位于周向另一端的第四限位端面之间的夹角。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导风结构中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能够有效地满足出风角度范围。替代实施例如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容纳槽2为半封闭式结构。通过导风板容纳槽改成半封闭式设计,装配时直接沿着容纳槽扩展型导轨将导风板推至轴套外周上,容纳槽导轨(入口部分)与圆弧段槽之间两个交接处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圆弧段槽直径,这样可有效卡住导风板、以防止从轴套结构上不掉落。此替代实施方案,可避免封闭型的容纳槽导风板必须先轴向弯曲才能装配到面板上。实施例4如图1、6、9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沿所述导风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扫风叶片4,所述扫风叶片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风板1上靠近室内机面板的一侧(内侧),另一端能沿所述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摆动。由于现有的房车空调中的扫风叶片,存在由转轮控制位置的方案,为方便用户拨动、转轮从面板开缝处露出,破坏外观的整体性。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扫风叶片设置于导风板上,相对于导风板固定不动,能够使得扫风叶片能够随着导风板一起转动,有效地取消了控制扫风叶片位置的转盘及中间传动结构,可避免外观开缝,从而实现美观度、精益化设计。优选地,所述扫风叶片4与所述导风板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扫风叶片4与所述导风板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优选通过卡扣连接)。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扫风叶片与导风板之间的两种优选结构形式,即实现方式一,导风板表面设置筋条作为扫风叶片(扫风叶片是垂直导风板表面方向,伸出的叶片),一体成型出模。实现方式二,扫风叶片单独成型出模,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在导风板上。优选地,多个所述扫风叶片4沿所述导风板1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扫风叶片4个数为1-3个,扫风叶片之间的间距可均等或不均等。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扫风叶片的优选布置形式和优选个数,以满足扫风的范围和扫风的需求为目的,可进行适当的改变。优选地,设所述导风板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垂直平分线为中垂线,设最靠近所述中垂线的扫风叶片4到导风板1沿长度方向端面的距离为L0(相对靠近该扫风叶片的那个端面),设导风板1长度为L,且L0与L存在适配比0.15~0.4,本例优选0.3。L0/L越大,导风板强度越高,但长度方向越不易弯曲以连同轴套卡进面板,将该比值选择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导风板强度的同时还能使其可以进行适当的弯曲以使其能够卡入面板中,完成装配。推荐的L0/L适配比为0.15~0.4,本例优选0.3。扫风叶片从最内侧扫风叶片向导风板端面分布。优选地,所述扫风叶片4与导风板1的相接端形成相接线,设所述导风板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垂直平分线为中垂线,所述相接线与所述中垂线之间存在夹角β,且所述β存在适配值5°~45°,本例优选15°。β越大,左右扫风范围越广,前后出风阻力也越大。推荐的β适配比为5°~45°,能够在阻力和出风范围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优选值。本例优选15°,还能最大化其吹风距离。其吹风距离测试值见下表。扫风叶片是固定在导风板上,不摆动的,通过扫风叶片夹角β的设置,把出风向左右两侧引导,扩大左右方向出风角度范围。表1β(°)吹风距离(m)52.75153实施例5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面板5和前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手动导风结构,所述手动导风结构设置于所述面板5的出风口51处。通过采用前述的手动导风结构,即在导风板长度方向两端端部中至少一端开设容纳槽、且设置驱动结构以插入容纳槽以对导风板进行转动的手动调节,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采用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驱动方式而言,有效地省去了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等,从而有效地克服空调室内机面板偏厚的技术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面板变薄、尺寸减小、结构简单、面板无缝,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导风结构转动从而实现导风功能,使得保持原有导风功能的同时使得空调面板乃至空调室内机结构紧凑、更加美观。优选地,当包括轴套结构3时,在所述面板5的出风口51处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面上设置有能容纳所述轴套结构3安装的轴套安装口52,,轴套通过其上的卡扣固定在面板上。用户手动调节后,导风板某一齿槽与轴套凸点啮合,导风板位置定格,从而取消电机及固定结构。通过上述的轴套安装口的结构和设置位置能够使得轴套结构能够被有效且安全地固定安装到面板上,进而能够通过轴套结构对导风板起到定位和安装的作用,以达到合理的装配,实现面板出风口处的手动导风效果。实施例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房车空调,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即在导风板长度方向两端端部中至少一端开设容纳槽、且设置驱动结构以插入容纳槽以对导风板进行转动的手动调节,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采用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的驱动方式而言,有效地省去了电机和电机固定结构等,从而有效地克服空调室内机面板偏厚的技术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面板变薄、尺寸减小、结构简单、面板无缝,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导风结构转动从而实现导风功能,使得保持原有导风功能的同时使得空调面板乃至空调室内机结构紧凑、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电机导风结构和面板转轮导风结构,零件多、结构复杂的问题。本专利取消电机及电机固定结构、转轮及转轮传动结构,实现精益化设计。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